1、1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摘 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文化的安全以及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和民族自信力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硬实力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最早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是约瑟夫?奈,他在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这样定义: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在我国,最早将文化和软实力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是王沪宁。他在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中明确提出文化是软权力的一种。这种提法不同于约瑟夫?奈的方面就是将文化与软实力等同看待,而不是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
2、由于软实力有着强烈的政治倾向和西方强权主义的印记,我国学者创造性的将文化与软实力结合,使得这个概念有了较高的认同度,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2005 年 2 月 27 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文化软实力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报道,此后“文化软实力”一词见诸于世人的眼球。文化软实力也就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结合了起来。此时,文化软实力是作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其内涵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一直到 2007 年,文化软实力才跟国家2实力结合起来。但直至现在,学术界也未对文化软实力形成一般性的概念,有的只是对它的解释和含义的挖掘。 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
3、性 (一)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国家形象是他国人民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关于该国的信息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所形成的具有概括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一个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使它得到更多的肯定,在国际外交中有着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国服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科研生物资源丰富,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有成为一个大国的潜质,而我国成长的潜质越大,对西方国家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碍我国的发展,甚至制造大量的国际舆论来歪曲我国国家形象, “中国威胁论”就是在此种环境下产生。文化软实力可以从战略的高度上去逐渐改变我国的国家形象,通过传播、交流、交往和国家外交行为等方式来展
4、现我国致力于建立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从而使外国人对我国产生好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弱化国际社会因为政治体制不同而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局面。 (二)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 文化体现着人们的观念、欲求和能力,文化通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人们的行为,让它符合一定的规则,支撑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总体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指引社会进步的方向。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创造和确立可以使我国形成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道德目标、共同是非观念、共同文明准则等。文化软实力就可以通过3一系列的文化传播协调国家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保持行为的一致,从而达到共同的发展目标,进而通过一系列的
5、教育和宣传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的事物,让人们养成好奇和创新的意识,从而使整个国家处于一个技术革新,文化创造的大环境之中,得我国始终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前进动力。 (三)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增长的技术支持 文化软实力的凝聚性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动力。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胜利精神的文化积淀,构成了一代又一代油田人的精神支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上升到实力的高度的时候,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软实力本身所具有的传承性和创新性要求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寻求突破。近现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它们让人类的物质生产在几百年间就创造了人类过去所有物质生
6、产的总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是技术之间的较量。只有取得更好地新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自身要求就可以给现代经济灌输新的血液和动力。 三、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利益的争夺更加剧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发展有失均衡 一个社会总会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因素,它们相互交织,4很多因素在现在看来似乎是难以调和。例如我国将发展定义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立体式发展模式,而如今军事、经济等硬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
7、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枝独秀不可避免与软实力发生冲突与对立。加之近年来西方各种价值观和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不断恶化。官员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公信力下降;学术造假抄袭、医德医风不正,社会道德逐渐走下坡路。虽然以上现象只是少数的,但它带来的恶劣影响之广是不可小觑的。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极大的信仰和信任危机。如果任这种问题继续发展,后果会不堪设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理顺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左以见右的关系,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平衡二者之间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文化帝
8、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 “霸权”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 。我们可以将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做中国式的理解,就是:西方国家通过自己发达的、强大的传媒优势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传播给他国人民,以对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认同等进行重新塑造,最终达到保护自身和获取发言权的目的。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有了更大的施展平台。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科研以及英语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的优势,控制着互联网的关键领域,垄断了互联5网的核心,并给它包上了开放、自由、平等的外衣。借助这种包装大肆向外宣传、兜售他
9、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侵蚀与消解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文化的话语权,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地位。造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巨大的传承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我国传统文化遭遇误读或歪曲 世界的语言体系非常复杂,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只能依靠熟知两个国家语言的人从中进行沟通或通过两个国家都了解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而语言中又不可避免的有着书面语和口语的误差,甚至一个国家各个地域方言都存在差别,这些就成为两个国家相互了解之间的障碍。 其他国家的人民要了解我国只有通过译本书籍或新闻的介绍才可以,这本身就存在着翻译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大量关于我国的信息
10、是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媒体来有意识的传播的,其中充满了对我国文化和现实状况的误读和歪曲。从 20 世纪初的“黄祸论”到 50-80 年代的“中国崩溃论” 、90 年代的“中国威胁论”一直到 21 世纪的中国崛起论。从最开始有意的恶意中伤到追随国际潮流的添油加醋,造成我国文化的误读无处不在,而这些歪曲是为了满足其称霸世界,遏制中国崛起,争夺更大的经济和资源利益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文化软实力建设落到实处。 四、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的传承、积淀、传播和认同。 6(一)健全廉洁制度,打造
11、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廉洁程度大多取决于官员们是否具有廉洁文化的素养,以及依据廉洁文化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否严密和健全。没有廉洁文化的实行,就没有廉洁政治和廉洁政府。廉洁文化直接影响着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所以说廉洁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廉洁文化是以廉洁思想为核心,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融为一体。廉洁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前进方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促进文化软实力增长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廉洁文化是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高校廉政研究机构、民间组织等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廉政文化论坛和廉洁教育活动等为重要载体,通
12、过党政机关的宣传倡导、社会媒体的广泛传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反腐败的形式依然很严峻。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保证文化软实力建设政策的有效实行,就要加强文化廉洁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以保障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重新定位外交策略,提升国际关系中的协调力和影响力 外交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国家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战略是文化软实力对外展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个明确的外交战略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外资源各要素的协调力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和平与发展、
13、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发展自己,7实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之上。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使整个世界刮目相待,目前的国际共识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大国。作为未来的大国,一方面,我们要改变无所作为、明哲保身的小国外交理念,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重大利益出发进行有选择的作为;另一方面,要量力而为,中国还处在一个成长时期,只有尽可能的联系相似或立场相近的国家来共同发挥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已经和不适宜再实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必须做出调整,适时承担关乎我国和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要实施积极主动地外交策略,承担起与发展中大
14、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这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吸引和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完善 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还要有着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瓶颈。我国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所以从高校入手进行文化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增加人才储备的重要方式。 首先,应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准,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力。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科研活动在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加强与国内外优秀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其次,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增强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推
15、进科学决策、严谨治学的制度建设,推行制度化、程序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鼓励和倡导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民主平等的学术争8鸣局面。最后,还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水平,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完善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集群。我国的文化产业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比,存在着规模较小的不足,这是我国文化产业不能快速发展,形成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参与者的一个致命缺陷。高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注重文化资源的利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现本国或地区特有的人文风俗和历史传统的文化财产和文化成果。文化软
16、实力是以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为依托的一种隐性力量。文化资源是文化软实力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失去它们就没有文化软实力可言。 中华文化资源众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元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埋藏在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这些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根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起着支撑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我们要求的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善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么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 就是说在文化创作中,既要坚持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又要实现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坚持文化和政治的结合。同时,还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理研究,把中国文化资源同现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9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正处于转型之际,如何把存在于典籍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以推进我国公众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建设和身体力行的规范,是关系到我国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因此,必须注重文化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为文化软实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作者简介:郑国锋(1984- ) ,男,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