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前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与探析【摘 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文章在对研究生心理问题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心理素质缺陷的延迟表现和外界多重压力的集中激化是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个别、着眼障碍性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治疗,更要面向全体、放眼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优化。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速度发展很快,规模不断壮大。作为高层次高学历群体,研究生在承载国家、社会、家庭、自我等多方期待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多重压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众多研究一致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
2、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研究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各种行为问题以及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形势严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政府、社会及教育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就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偏离正常的情形。心理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障碍性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功能紊乱、自我感觉痛苦并影响个体社会功能的心理障碍以及人脑机能活2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和
3、精神病等,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系统的心理辅导或药物治疗方可解决或治愈;另一类是发展性心理问题,它是伴随个体成长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所出现,在完成与年龄阶段相关的心理发展课题时所产生的暂时的紧张、烦闷和压抑状态。比如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如何学习、工作更有效率,如何充分发挥潜能,塑造个性、完善自我等等。发展性心理问题属于正常心理发展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困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稍加自我调适或外界支持就可解决。发展性心理问题不算障碍性问题,但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不够及时,也可能转变成障碍性心理问题。用这样一个分类标准来审视研究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发现研究生的心理问题
4、表现出两个特点: (一)发展性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贯穿始终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研究生表现出比本科生更高的心理成熟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许多发展性问题仍困扰着研究生,让他们常常体验到心理上的烦恼、困惑和迷茫。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变化和心理的落差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而引起的学业适应困难、研究生学费制度改革和经济尚不独立而引起的经济状况紧张、社交能力不足和学习生活封闭而引起的异性交往受挫,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期望趋高而引起的就业焦虑等诸多方面,贯穿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始终。 3(二)障碍性心理问题比例较高、表现各异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学者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
5、CL-90及相关量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多项数据资料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 30%左右,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人际敏感及精神病性等多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障碍性心理问题在不同群体研究生中的具体表现也不尽相同。它们在性别、年级、人格特点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女研究生相对于男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研究生随年级的升高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生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良好的人格特征,如合群、自信、乐观、开朗、有责任心等有利于心理健康,相反,自卑、孤僻、悲观、自私自利等不良人格特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系统
6、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学过相关课程的研究生。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我们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认识,为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启示。 二、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生理的因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原因,但对于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以及这个群体心理问题的突出特点,笔者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内因:心理素质缺陷的延迟表现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理应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科4学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各种素质
7、的形成,均以现已形成的心理素质作为起点和中介,心理素质的提高又可以极大促进学生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但事实上,在研究生群体中这种素质全面的学生并不多见。在我国教育背景下,学生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都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对其它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包括在研究生考试、选拔阶段,其考核评价标准都还是学习成绩主导的指标体系。这样一种取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素质发展极不均衡,有着一定的缺陷。在研究生群体中,学习成绩优秀、专业功底精深,智能水平高度发展,而生活经验缺乏、人际交往困难、情绪冲动、自我中心、成就动机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大有人在。素质发展的
8、不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发展的缺陷不仅使研究生整个心理发展达不到该阶段应有的水平,表现出滞后性,而且影响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没有基础和能力及时解决研究生阶段的发展性心理问题,结果久而久之发展性问题转变成了障碍性心理问题。 另外,心理素质缺陷的延迟表现还反映在研究生中许多障碍性心理问题甚至不是研究生阶段才有的,是从中学、大学就开始了,它不是现在发生的病,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理遗留问题现在再一次表现和暴露了出来。比如像神经衰弱、强迫症等往往都是有多年病史,症状持续多年、时好时坏的心理障碍。如果追根溯源,很多都是因为过去学习过度紧张,缺乏身心放松,家庭或老师过于严格要求,个人又过于追求完
9、5美等所落下的后遗症。 (二)外因:外界多重压力的集中激化 从个体发展历程来看,研究生阶段是个多事之秋,各种艰巨而紧迫的发展课题集中在此阶段。因此,与本科生和其它群体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压力源更多,压力更加集中。有调查表明:研究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学业、就业、经济、婚恋、人际关系、身心健康、成就需要等 7 个方面,其中就业、学业、经济、婚恋的压力更加突出。 学业的压力:研究生阶段虽不像本科生那样考试,但学习、科研任务繁重。近年来,不少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大了培养机制改革的力度,除了对研究生学业提出更高要求之外,还实施了研究生奖学金滚动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习进行动态考评,研究生普
10、遍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 经济的压力:由于公费研究生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大部分研究生都要缴纳数目不少的学费和支付日常生活费用,这无论是对直接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的研究生,还是对工作之后辞职读研、有家有口的研究生来讲都是一沉重的负担,因此许多研究生在学习之余,还得到处兼职,为生计奔波,承受着较大的身心压力。 就业的压力:研究生扩招使得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尤其是女性研究生的就业更加困难。教育成本投入加大带来的高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所产生心理压力成为许多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诱因。 婚恋的压力:研究生已经到了恋爱、结婚的正当年龄,很多研究生在处理学业问题的同时,也在考虑情感归宿问题。
11、但学业繁重、囊中羞涩、交往氛围狭窄等因素也给研究生婚恋需求的满足设置了重重障碍。6情感需求的长期压抑状态也是许多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适度的压力是一种心理享受,有助于适应环境、提高效率、增强能力,过大的压力则是一种心理灾难,导致系列心理问题甚至身心疾病。客观上来讲,研究生阶段的这些压力源集中产生的压力强度偏大,对于心理发展成熟的人来讲都很有挑战,更何况我们许多研究生还背负着许多缺陷和遗留问题。所以,研究生自身素质已有缺陷,又碰到了外界多重压力,这种情境下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三、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通过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我
12、们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个别、着眼障碍性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治疗,更要面向全体、放眼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优化,两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一)面向全体、整合资源,不断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有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落实,是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实效的根本。面向全体、整合资源实际上也就是要组织协调学校、院系、学生群体等多方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人资、设施和活动,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面向全体研究生,以全体研究生为服务对象,从多方面、用多种形式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和问题行为的发生,以达到大面积地提高和优化心理素质的基本目标,充
13、分显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具体来讲: 1. 学校层面总体规划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级研究生7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对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包括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对全体研究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给研究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调研排查;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提供心理危机援助服务等切实有效的工作。 2. 院系层面具体落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构建以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思政干部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具体落实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举措,包括分层分类开展
14、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讲座、实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要重视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强化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应该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帮助研究生解决生活上、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成为学生生活和认识发展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因为研究生的大部分学习和科研都是在导师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导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不仅责任重大,而且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 3. 研究生社团组织层面积极搭建研究生交流的平台。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层面多渠道搭建研究生交流平台。一方面这些活
15、动有助于弥补集体活动相对较少的不足,丰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促进相互之间的深入交流,使研究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个人身心得到舒缓与释放,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文体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在研究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宽松和谐、互助互爱、生动活泼的心理8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 (二)关注个别、采取措施,切实做好研究生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 关注个别、采取措施是对那些已出现心理障碍和行为偏颇的少数研究生及特殊群体,要切实采取补救、矫治性措施,使他们能转换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面对成长的危机,增强适应能力,回归到健康发展的道路,迈步走向新的生活。具体来讲: 1
16、. 落实对高压人群的关心和帮扶。对于那些在学业、经济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承受较大压力的研究生要倍加关心,采取措施,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多渠道联系设立奖、助学金;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予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优先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包括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等;对于生活出现巨大变故的研究生可以给予临时性的困难补助。等等。 2. 加强对心理疾患人群的疏导和干预。对心理健康摸底排查中发现有心理疾患的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适当的疏导。必要时,要通过学校或校外专业的机构对其实施专业、系统的咨询或治疗。并加强
17、对其康复过程及康复后的关注追踪,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最大程度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由于心理问题容易受外界偶发因素的激化或加重,有时难以预测、防不胜防,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群体中建立心理健康委员,并对其进行危机干预能力培训,建立从寝室、班级、院系到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干预体系。多方努力采9取措施,以高危人群难以觉察的、不增加其心理压力的、科学的方式密切关注高危人群,切实提高危机干预实效。 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都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不可或缺。但是,面向全体的预防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工作的中心环节。因为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优化是我们的目标,防患于未然,也总比问题发生后再去矫治为好
18、。应该指出,当前许多学校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问题人群”的治疗,忽视了绝大多数研究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成长的发展性需要,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重治疗轻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他们只是等待问题发生后再去补救,而不是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更不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全体研究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概观国内外、学校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都是由原来的主要针对少数人的治疗矫正模式,转轨到主要面向全体的教育预防和发展模式。所以当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也要重视和借鉴这种历史经验,既要重视少数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防治,更要关注全体研究生的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和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樊富
19、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 2 江立成,杨峰.当前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3 赵殿军,孙庆祝.高校在读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104 杜婷.286 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 张辉,牟宏晶.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6 马喜亭,李卫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7 刘彩谊等.北京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2. 8 李梅,钟向阳等.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9 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 作者简介:陈雪玲(1974.08- ) ,女,汉族,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