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15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抗美援朝初期,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在夜间没有掌握制空权。为有效配合地面高炮部队和歼击机部队的夜间作战,打击来袭我重要目标的美国空军的轰炸机,中央军委遂决定扩建防空部队的探照灯团,赴朝参战。 从奉命组建部队到准备入朝参战 1950 年 11 月,汤道成正在南京华东军大学习。一天,忽然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到东北新组建的防空部队探照灯第 101 团(后改为 401 团)2营任营长。接到命令后,汤道成和新任命的该团团长吴永安等一起由南京乘火车到锦州。这时的探照灯兵第 101 团,还只有几名团、营职主官。吴永安团长先到沈阳东北防空司令部接受任务。当时,东北军区指示东北防司从

2、辽西大洼农场生产部队第 168 师 5 团抽调一些团、营副职及连、排、班干部,组成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并挑选部分老战士为部队的骨干力量。 探照灯团成立之初,全部兵员以前都是一直在陆军工作,未接触过探照灯,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由于探照灯部队是一文新型的技术兵种,要掌握这一装备,需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部队第一批招的新战士就是高中生,人数较少,第二批招的多为初中学生;又从城市抽调一批汽车司机、油机员、电工、修理工等战勤人员;还从清华大学选来一批无线电、雷达、汽车专业的大学生担任各类技师。武器装备是 1951 年 42月从苏联运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探照灯。新组建入朝参战的探照灯团是在继上海防空司令

3、部探照灯第 121 团后组建而成的。 面对这种情况,团长吴永安、政委张国力、参谋长易平等,带领全团指战员边组建边训练。部队首先对部队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新战士懂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明白了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接着,团里选派部分有文化的老战士和少数具有高中文化的新战士到上海探照灯 121 团参观学习,这些同志后来都成了部队的技术骨干。通过学习和整顿,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普遍提高,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增强,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当时团领导向全团官兵提出:“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练好兵”的口号,整个部队的训练搞得热火朝天。 那时的部队训练可不是

4、一天 8 小时,除正课训练外,各班、排主动带领战士早晨练,中午练,晚饭后还练,真是起早贪黑,苦练加巧练。连、排常组织各灯站评比竞赛,营组织各连相应的雷达手和相应的灯手进行比赛,营、连指挥所标图员之间也进行比赛。部队各级干部每天都在训练场与战士同操练。经过几个月的突击训练,战士学会了兵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技术人员能排除兵器的简单故障,干部初步掌握了作战指挥和兵器的使用。尽管如此,这时干部、战士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更没有实战经验。 在赴朝参战的前夕,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防空司令员贺晋年、东北军区防空副司令员高鹏等首长亲临现场视察探照团的实兵演习。1951 年 12 月 23 日

5、晚,全团集中在沈阳铁西郊区,展开3兵器,团、营、连组成临时指挥所,与空军航空兵第 28 团进行实兵演习。空军以杜一 2 型轰炸机连续单一跟进飞行,航向、高度不变,第1、2、3 次开航行灯,第 4、5 次不开航行灯,到第 4 次以后,5 连 1 站两次开灯照中,3 连 1 站雷达灯一次开灯照中,跟踪灯接光连续跟踪。指战员看到自己开灯照中飞机,情绪非常高涨。军区首长对部队的训练成绩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评价。 1951 年 12 月中旬,第二营营长汤道成和第一营教导员张鹏,随团长吴永安、政委张国力乘车前往东北防空司令部领受任务,高鹏副司令员向他们宣布了第一营、第二营赴朝参战的命令。任务是保障高炮部队

6、夜间作战,保卫清川江大桥。首长肯定了新组建部队在人员新、时间短的条件下,训练取得了较好成绩,勉励大家继续对部队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学习战术技术,争取在朝鲜战场上多照中敌机,为祖国人民争光,为防空部队争光。东北防司副参谋长徐逎斌向大家介绍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并指示部队先派干部去朝鲜前线实地勘察,并接受具体任务。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第二营营长汤道成随团副参谋长汤宜敬、第一营教导员张鹏,驱车前往朝鲜安州地区实地勘察。他们首先到负责守卫安州地区的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联系。指挥所设在山洞里,吴昌炽司令员接见了他们,并同时召集高炮第 51 从 610 团的领导干部一起开会,介绍了战场形势和敌情,安排他们到守卫清

7、川江大桥的高射炮 513 和 610团驻地了解情况。高炮部队得知探照灯部队将入朝配合他们作战,表示热烈欢迎。当时的战场形势是:美国侵略军经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5 次围歼,从鸭绿江边退到“三八线”以南,敌人在陆地上受到我沉重打4击,妄图凭借“空中优势”挽救其失败,采用“绞杀战术” ,以频繁的空袭破坏我交通要道,断绝我后方军事运输,窒息我前方作战部队。在我高炮部队的顽强打击下,敌轰炸机白天不敢来进犯,多改在夜间偷袭。 安州、价川、熙川三角地带,尤其是安州地区之清川江、大宁江铁路桥和公路桥,是朝鲜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通的交通咽喉,是我中朝军队军事运输线的枢纽,西线部队供应的必经之地。敌人对这一战略要地

8、竭尽全力进行轰炸。当时我高射炮部队没有雷达,对夜间来袭的敌机,只能在主要方向上进行拦阻射击,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江桥安全经常受到威胁。第二营奉命赴朝参战,以探照灯照中敌机,为高炮部队夜间作战创造集中火力,有效打击敌机的条件。 他们了解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和敌情,勘察了地形,第 4 天就返回沈阳驻地。 初战不利 这次入朝参战,根据东北防空司令部的决定,以探照灯第二营为主,配属部分一营的兵器和人员。第二营 3 部雷达探照灯(4 连 1 站、5 连 1站、6 连 1 站)和 12 部跟踪灯;第一营 1 部雷达探照灯(2 连 1 站)和8 部跟踪灯,全由第二营指挥。 1951 年 12 月 25 日,部队

9、分 2 个梯队(第一营所属各灯站为第 l 梯队,第二营为第 2 梯队) ,分乘 2 列火车,26 日凌晨离开沈阳开赴朝鲜前线,下午 7 时跨过鸭绿江,22 时到达朝鲜定州北 5 公里的下端车站,27日 16 时,以摩托行军开往安州。 去安州的途中多为山区,道路特别复杂,又被积雪覆盖。司机对路况不熟悉,且缺乏山地行车经验。白5天敌机封锁道路,只能夜间行军。不开灯,司机无法行驶;开灯又易遭敌机袭击,前进十分困难。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器材和油料准备不充分,个别车辆途中油料耗尽,停在路旁,遭敌机扫射。第二营在整个行军途中,伤亡 14 人,损坏汽车 4 辆,部队士气受到一定影响。 到达安州后,团长吴永安和

10、第二营营长汤道成迅速带领各级指挥员侦察阵地,熟悉道路。根据敌机袭击我保卫目标的两个主要方向 45 度和225 度,确定了各级指挥所、各雷达灯站和跟踪站的阵地位置,区分了照射任务。1 月 9 日,部队安全进入阵地,开始执行保障高炮部队保卫清川江、大宁江桥的夜间作战任务。 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加之指挥员对武器的性能不够熟悉,选择阵地时,灯站距保卫目标太近,纵然能照中敌机,敌机已进入投弹圈或已经投弹,高炮没有足够的射击准备时间,起不到保卫目标的作用。同时,部队以为雷达阵地越高,受干扰越小,越能远距离发现敌机,故把雷达灯阵地选择在山顶上,结果雷达显示器上全被远处高山的回波遮蔽,不能显示飞机回波。经过反复

11、试验,在山区利用较低的小山挡住远处的高山,把雷达灯阵地选择在小山脚下,可以消除远处高山的雷达回波。各连很快调整了雷达灯阵地。 从 1952 年 1 月 9 日到 2 月 3 日的 20 多天里,敌 B 一 29 型轰炸机从45 度及 225 度两个方向侵入,每晚两次,19 时至 21 时来一次,凌晨 l时至 3 时来一次,高度 3000 一 5000 米,单机纵队鱼贯而入,架次间隔l 分钟以上不等;同时也间以 B 一 26 型轰炸机低空偷袭。第二营则夜夜开灯,但一直未照中敌机。高炮部队仍进行拦阻射击,不能给敌人以有6力打击,严重威胁着江桥的安全。 这段时间里,部队的压力很大。高炮部队埋怨探照灯

12、不中敌机,甚至提出:“只要你们能照中,我们就能将敌机打下来。 ” 我志愿军前指向东北防司发电报,询问前线探照灯部队照不中敌机的原因;东北防司徐逎斌副参谋长亲自到前线视察。在这种形势下,营长汤道成要求各级干部深入到各灯站,向战士了解情况,分析照不中敌机的原因。4 连干部配备最强,在国内训练成绩最好,可到前线就是照不中敌机。汤营长就不信这个邪,就到 4 连蹲点。白天找干部战士谈心,晚上和雷达灯站的战士一起操作。雷达长果宪金在国内训练成绩最好,多次受到表扬。可是汤营长连续几次发现他在雷荧光屏上发现了目标,却说未发现敌机。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弄清了他存在右倾情绪。在荧光屏上看到敌机距我阵地越来越近

13、,但由于害怕敌机投弹扫射,便不敢报发现,不敢定位。 根据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这时团长吴永安未回国,也参加了会议) ,分析照不中敌机的原因:一是少数人对敌机性能不了解,听到敌机声音后感到恐慌,有右倾情绪;再是没有实战经验,战术技术水平低,不能充分发挥兵器的性能。如,有的灯站听到敌机声音后,怕敌机向我阵地轰炸扫射,开灯只几秒钟,上下左右搜索一下,看不到敌机就立即关灯了。有的排长在敌机扫射时,甚至放弃指挥,趴在地上大喊“救命” ;有的排长躲到有故障不能开灯的灯站,而不去指挥能打仗的灯站参加战斗。多数干部、战士则是战术技术水平低。技术上的难点是雷达的校正问题没有解决,雷达操纵员只知

14、道检查有无脉冲,7不知道校正雷达定向系统的具体办法;对有故障的兵器不能立即修复,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 针对部队存在的上述问题,营党委扩大会议决定:解决部队思想问题和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进行。以连为单位,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组织现场控诉美帝屠杀、残害朝鲜人民,妄图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激发干部、战士对美帝的仇恨,树立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各党支部大力开展战场歼敌立功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营党委通报表扬了责任心强、作战勇敢的指战员,对一名有右倾情绪的排长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给他降级处分。 通过教育,部队情绪高昂,士气旺盛。同时向指战员介绍了敌机性能,敌 B 一 29 型轰炸

15、机只能水平投弹,机动性差,如探照灯能在投弹前照中,在高炮的打击下,它必然炸不中目标;敌战斗轰炸机虽然机动灵活,但只要被我们照中,它就会惊慌失措,也就顾不上投弹扫射,对我阵地威胁不大。我们探照灯部队的任务就是照中敌机,照中敌机就是战斗的胜利。营党委要求全体指战员勇敢战斗,提高操作技术,提出“照中第一架敌机,为人民立功”的口号。 这时,上级为第二营调来 2 个罗盘校正仪,又邀请苏联顾问别洛夫将军的 2 名技师帮助校正雷达天线和培训技工,解决了技术难点;还请朝鲜人民军派技工帮助修复损坏的汽车,使兵器处于良好状态。同时,部队发动全体指战员认真总结初战失利的教训,研究改进战术技术,为照中敌机献计献策。第

16、二营还专门召开雷达手、灯手会议,研究怎样才能照中敌机,从而提出了“延长雷达开灯时间,雷达操纵手带光搜索,8跟踪灯环绕雷达灯交叉协同搜索”的战术。 频繁战斗连续照中 2 月 3 日,敌 l 架 B 一 26 型轰炸机,高度 5000 米,从我保卫目标270 度方向侵入,被我 4 连 1 站雷达发现,9 公里定位,8 公里开灯,并未当即看到敌机,该站即带光搜索,附近跟踪灯站立即开灯交叉协同,约经 20 秒钟,照中敌机,其他跟踪灯站纷纷开灯接光,由于我灯光多,敌机无法逃脱,被我跟踪 2 分钟之久。这时,第二营其他雷达灯站也纷纷开机定位,借以校正雷达定向偏差,记住准确的光点位置。由于我入朝作战 20

17、多天从未照中敌机,使高炮部队对探照灯营失去信心,这次虽然照中了敌机,但高炮部队并无准备,未来得及开炮。 首次照中敌机,部队沸腾了,情绪非常高涨,充满了胜利信心,也取得了高炮部队的信任,为灯、炮协同作战揭开了新篇章。这次战斗的胜利,肯定了雷达带光搜索,跟踪灯环绕雷达交叉协同作战战术的正确性。由于在战场上没有反复校验雷达定向的机会,利用照中敌机记光点位置的方法,可以准确校正雷达的定向偏差。此经验在朝鲜战场和以后的探照灯部队作战中,一直被沿用着。 2 月 18 日,敌机以 6 批 6架 B 一 29、B 一 50 型轰炸机和 B 一 26 型轰炸机混合编队,高度 4000 一6000 米,自 200

18、 一 270 度方向入侵。第 1 批为 B 一 50,第 2、3、4 批为B 一 26,第 5 批为 B 一 29,第 6 批为 B 一 26。第 1、2、3、6 批,批间相隔一二分钟,第 4、5 批相隔 5 分钟。敌机企图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消耗我部队精力,乘我不备,袭击我保卫目标。 我探照灯部队于 20 时 55 分进入一等战准备,第一批敌机临近后,9探照灯雷达立即开机搜索,于 21 时,被我 4 连 1 站首先发现目标,9 公里定位,8 公里开灯,照中 l 架敌机 B 一 50 型飞机,跟踪灯站迅速接光照中,并连续跟踪,给我高炮部队以充分的射击准备时间,于是高炮部队集中猛烈火力,向被我照中之

19、敌机开炮,于 21 时 04 分,将敌机击落。之后,营又连续照中其余 5 批敌机,高炮部队多次集火射击,敌机仓皇逃走,21 时 20 分结束战斗。 这次战斗,我探照灯营一举照中来袭的 6 批敌机,并配合射炮兵击落 1 架 B 一 50 型轰炸机,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为灯、炮部队协同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第二天(2 月 19 日) ,敌又以 7 批 B 一 29 型轰炸机和 3 批 B 一 26 型轰炸机,再次袭击我保卫目标。侵入方向 270 度,高度 5000 一 6000 米,批次间隔不等,前 3 批 B 一 26 型飞机间隔为 3 一5 分钟,后 7 批 B 一 2

20、9 型飞机间隔为 15 一 30 分钟。并有护航战斗机在远处低空盘旋,当第二营开灯时,向我阵地俯冲扫射。由于刚照中和击落敌机,第二营战备有所松懈,更主要的原因是无可靠情报来源,完全靠我部队以耳听敌机爆音判断敌机入侵。敌机前 3 批以轻型轰炸机突然低空侵入,第二营未来得及进入战斗,待第 4 批敌机侵入时,便迅速投入战斗,探照灯雷达立即开机搜索,后 7 批敌机被第二营全部照中。 从 2 月 3 日至 19 日,我连续照中敌机,为第二营战斗的频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敌机战术有明显变化:B 一 29 型轰炸机来袭时,有护航机掩护,用护航机俯冲扫射我阵地,吸引我炮火,掩护 B 一 29 型实施轰炸;敌机

21、活动规律多变,使我难于掌握,有时几天不来,有时则连续侵10入。入侵高度由原来的 3000 一 4000 米,改为 6000 一 7000 米;批架间隔短者 l 分钟,长者为 15 一 30 分钟;来袭方向基本未变,但有时一批2 架来自不同方向,主要方向投弹,次要方向不投弹。 针对敌人战术的变化,我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在战斗动作上要求四快:搜索快、照射快、接光快、关灯快。在照射原则上提出:先照主要方向之敌机,后照次要方向之敌机;先照大型机,后照小型机。重新划分了雷达灯的警戒方向与搜索范围。为对付敌护航机冲击我阵地,每排指派对空监视哨,指定值班跟踪灯扩大弧光,散光照射敌俯冲机;组织步枪对空射击,请

22、示上级派来了 2 个高射机枪连,掩护探照灯阵地;关灯后变动方位角,并加盖帆布,以免余光暴露目标。 从 2 月 3 日第一次照中,到 2 月 19 日的半个月中,共作战 8 次,照中敌机 25 架次,协助高炮击落敌 l 架 B 一 50 型飞机,击伤 1 架 B 一 29型飞机。敌 F 一 80、F 一 84 型战斗轰炸机向我阵地俯投弹 2 次,扫射 5次,第二营用散光搜索照中护航机 6 次,致敌机惊慌逃窜,我人员无伤亡,兵器器材无重大损坏,有效地保卫了清川江、大宁江桥的安全,结束了“敌机频繁来袭而不受到严重打击”的局面,迫使敌轰炸机 40 天内不敢来犯,保证了我交通运输的畅通。 仗越打越精 第二营是入朝作战最早的一支探照灯部队,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从战争中学习,不断摸索,改进战术技术。当时没有警戒雷达,通讯设备也很落后,情报来源主要靠部队耳听敌机的声音。一般来说,敌 B一 29 型轰炸机的声音在 20 公里以外,我们就可听到。于是,营领导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