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28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摘 要食品安全法的适时出台,使人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利保障有法可依。各地出现了多起以生产者或销售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之规定为由要求十倍赔偿的案例。在这样的案例中,原告是否有权请求十倍赔偿的问题引发了笔者对我国赔偿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 “十倍赔偿”制度的设计承载了立法者对受害人补偿、对加害人制裁的良好愿望,但该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中却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笔者将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十倍赔偿;惩罚性赔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大大增强。而近几年来,

2、 食品安全法的适时出台,使人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利保障有法可依。该法颁布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依据第96 条之规定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十倍赔偿责任的案例。笔者所在的法院也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章某在某药店购买“黑倍王”产品 1 整盒(其中包括 8 小盒) ,合计价格为 960 元,外包装显示该产品的批准文号为:食准字号号,标识的产品成分包括锁阳人参、当归、首乌等。购买后不久,章某起诉至法院,认为按照批准文号,其购买的产品应为食品,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51 号)和卫生部关于普通食品中有关原料问题的批复 (卫2监督函2009326 号)的规定,人参、当

3、归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但不能作为食品原料,因此其购买的产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 28 条关于禁止生产经营食品规定中的第一项即“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而药店销售明知该产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仍进行销售,故章某要求药店退还价款的同时,按照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之规定承担十倍价款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章某购买该产品后,未经使用即诉至法院,并未造成实际的人身、财产损害,章某是否可以要求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偿,十倍赔偿义务对于药店来说是否显失公平?这些问题的思考,将食品安全法中有关惩罚性赔偿制度带入

4、了笔者的视野。 二、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之争和实践发展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可见赔偿制度是民事责任之一。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者法定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加害人)补偿对另一方当事人(受害人)的损害为主要目的。1这是民法作为私法的本质决定的,民法调整平等的、私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加害方对造成受害方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5、,该责任的目的是使受害方权利到回复到未受侵害之前,因此这种赔偿是补偿性质的。3诚如学者所说的:“损害赔偿之最高指导原则在于赔偿被害人所受之损害,俾于赔偿之结果,有如损害事故未曾发生者然” 。2因民事行为而遭受损失,受害人享有的救济权仅限于补偿性质,能够确保受害人不会因为获赔太少而得不到完全救济,也避免受害人因为获赔太多而得到不当的利益。 而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失的一种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最早出现于汉漠拉比法典 ,后发展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兴盛于美国。直至今日,惩罚性赔偿制度仍在美国的侵权法领域广泛应用,发挥着平衡利益、实现公平的重要作用。

6、我国民事立法历来虽深受大陆法系民法的影响,但同时也始终对英美法系采取包容的态度。尽管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是以恢复原状这一救济手段为基准的,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已散见部分单行法或司法解释中: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规定;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8 条、第 9 条等相关规定。 2009 年 12 月 26 日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将惩罚性赔偿制度首次引入了侵权法领域,该法第 47 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从单行法的赔付率规定到侵权责

7、任法的明文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作为民事责任方式之一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不可否认的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有利于缓解现代社会中大规模侵4权行为的负面影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3法的调整对象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任何一种法律制度的产生都不是学者们讨论的产物,其必要性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需要而确立,其重要性则将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入而接受。鉴于在法律实践中,受害方所获得的补偿性赔偿往往低于他们的实际损失,而惩罚性赔偿不仅从物质上对受害人进行了补偿,而且还从经济上对加害人进行责罚,4具有补偿、惩罚和预防功能,而赔偿额的估算难度只是实际操

8、作的困难,而非原则性问题,只要某一项违法行为被确定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操作的困难不应成为反对的理由。5我国立法已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探讨作出了明确回应,因此如何使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实现从理论意义到现实作用的转化,应该是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今后的共同课题。 三、对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十倍赔偿”规定的思考 回到文初的案例,章某是否有权要求药店承担十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被告药店辩称:(一)原告章某不是正常的消费者,在购买时导购人员已经做了购买合理数量的建议(正常的购买量为 1 小盒) ,但原告章某执意要求购买整盒,这个数量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使用需求,原告章某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索赔

9、;(二)药店具有合法的食品售卖资质,同时在进货时,对涉案产品做了足够的审查,比如要求代理商提高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代理商自身的资质文件,作为销售者已经履行了进货查验的职责,不存在明知的主观过错;(三)原告章某在购买涉案产品后并未使用,并未造成其人身、财产损失,而且原告章某也没有提交有5效证据证明涉案产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因此原告章某无权根据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的规定进行索赔。这些答辩意见能否成立?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适用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首先应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原告的主体资格问题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各地出现的索赔诉讼中,原告不再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的规定要求

10、退还货款及支付一倍赔偿金,而是直接依据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主张十倍赔偿金。本文所举的案例中的原告即是这种情况,当时他在多个法院同时起诉类似的案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的规定催生了相当一部分类似当初以知假买假为手段获取高额经济利益的职业索赔者。 在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关于消费者的概念界定,始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知假买假者是否有权获得“退一赔一”救济,至今仍是司法实务界未统一的问题。有一种反对打假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观点是,认为“退一赔一”仅限于经营者存在“欺诈”的情形,该欺诈行为由经营者的故意和消费者的行为达成一致而构成,而在知假买假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不是因经营者的

11、欺诈而做出,因此不成立“欺诈”的前提条件,所以打假者无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获赔。然而, 食品安全法中并无对欺诈要件的规定。对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广东省龙岗区人民法院的做法值得借鉴,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打假”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有权依据食品安全法提起诉讼并要求十倍赔偿。6鉴于食品安全关于民生基本,在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交易条件下,我们又面临政府监管6资源稀缺及监管效果甚微的现实尴尬,因此不妨给予这些职业索赔者法律层面的支持,使他们成为捍卫食品安全的非主流力量之一,这样的做法在现阶段也许更可行。 (二)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和认定问题 任何成为标准的

12、规范应当是统一的、唯一的、确定的,否则会让监管者和执行者无所适从。 食品安全法第 21 条、第 24 条、第 25 条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也就是说,在没有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法律并不禁止企业针对自己制定低于国家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也就无法避免企业制定的标准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企业自身制定的标

13、准也纳入整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禁让人担忧。 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法第 6 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可见,食品监管呈现多头管理的局面,卫生、农业、质监、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都被委以监管的重任。虽然食品安全法第 22 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7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

14、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但事实上,卫生、农业、质监、工商各种关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并不统一,那么在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如何判断以及由谁判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显然会成为执法人员的困惑。而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来判断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标准? 因此食品安全法应尽快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确定食品安全标准认定的条件和程序,才能使第 96 条赔偿责任的适用有据可依。而行政机关作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者,能以专业的优势作出权威的判断,因此未来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建议设置行政认定前置程序,即先由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认定后,再

15、处理是否承担以及如何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问题。 (三)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前提问题 广东省龙岗区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认为,从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内容的逻辑结构看,十倍赔偿金是在损害赔偿基础上产生的惩罚性赔偿,并非单独适用的赔偿标准。7也就是说,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上要以生产者、销售者造成人身、财产或其他损害后果而承担赔偿责任为前提。我们暂且不论立法的本意如何,但是如果惩罚性赔偿要以发生损害后果而承担赔偿责任为前提,对那些已经购买、适用食品,尚未遭受损害后果,但已经有证据证明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人来说,也就无法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救济,这是否有违食品安全法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8全的初衷?笔者认为,惩罚性赔

16、偿制度的设立,本身已经超越了补偿实际损失的传统民事责任理论,前文已述现阶段有必要肯定职业索赔者的原告主体资格,因此将发生损害后果而承担赔偿责任作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条件,将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职业索赔者获取合法的“不当得利” ,也更符合食品安全法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立法目的。 (四)惩罚性赔偿的基准和自由裁量权问题 食品安全法采取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同的立法原则,即直接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的赔付比率,这样的规定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却也存在过于简单机械、缺乏弹性的问题。十倍赔偿,乍一看视乎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及威慑不法生产者和销售者,但实际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越廉价的商品中越严重。食品作为终端生活消

17、费品,其价款往往非常低廉,比如购买一瓶普通饮料,仅需花费 3-5 元,如果诉至法院,即使不考虑诉讼风险,因此耗费的交通费用、通讯费用及时间、精力等隐性损失之总和也远远高于其能获赔的十倍价款,而对于不法经营者来说,这样的十倍赔偿也未必能阻止其对高额利润的追求。 惩罚性赔偿制度蓬勃发展的美国,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该制度。原则上的浮动限额制度因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不断攀高的赔偿数额而受到生产者的质疑和诟病,也使不少学者开始思考并推动限制赔偿数额。如今,美国普遍采用比例性原则,也就是说使惩罚性赔偿数额与补偿性赔偿数额之间保持某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同时为了防止法官和陪审团滥用裁量权,许多州通过立法来限制惩罚性赔

18、偿的最高数额。8笔者认为,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惩罚性赔偿应以损害后果为基准,这样有助于受害人9综合考量维权成本,提高维权积极性,真正发挥“十倍赔偿”规定的惩罚、遏制和预防功能。同时,法官应享有在赔付比率上的自由裁量权,通过对实际损失、主观过错、社会效果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然后确定赔偿数额,以实现当事人之间分配权利义务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五)销售者“明知”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规定,违反食品安全标准,既可以向生产者索赔,也可以向销售者索赔,只是销售者仅在明知该食品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可见,对生产者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对销售者适用的是过错

19、责任原则。这里的明知应理解为实际知道或应当知道,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销售者主观过错的举证责任应由消费者承担,且不论消费者是否有能力证明销售者存在主观过错,销售者直接与生产者或生产者的代理商发生关联,其对商品信息的获取比普通消费者更有优势,因此由销售者举证自己不存在明知的主观过错如提供进货证明、证明自己尽到了合理的审核义务等,远比由消费者举证其存在“明知”过错容易得多。因此,由销售者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免除自己的赔偿责任,也即对销售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显然更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四、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目前食品生产、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作为一个具有十

20、几亿人民的泱泱大国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于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国家的人心稳定和社会发展。在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法第 96 条惩罚性赔偿制度重要性和必10要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总结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于规范经营者诚信经营、保护老百姓健康安全和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4孙志勇,张爱华,许丽婷.论民事惩罚性赔偿制度对诚实信用原则之救济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 5张云.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赔偿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5, (5). 67龙岗法院提出“依据第 96 条索赔”案办案指导意见.http:/ 5.htm,2012-5-8. 8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 (5). 作者简介叶文娟(1965) ,女,浙江余杭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余杭人民法庭庭长;胡其芬(1982) ,女,浙江余杭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