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28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摘要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从空间开发角度可以区分三种不同的模式。基于各种模式的空间特征和形成机理,可以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选择适当的模式,如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可选择开发区模式,阿尔泰区域合作可以选择经济走廊开发模式,中吉乌次区域合作区可选择城市联合开发模式。本文对此分别提出了建设思路。 关键词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选择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1-01-0080-04 一、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 模式及形成机理 在中外学者对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借鉴欧美边境区合作及亚太地区发

2、展较好的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从空间开发角度提出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模式。 (一)跨国经济走廊开发模式 跨国经济走廊开发模式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其核心是将交通走廊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因此,从空间上看,合作参与方通常处于基础设施落后,通达性较差,边界屏蔽效用较强的某个共同的自然地理区域,以交通线贯穿为目的的走廊建设成为跨国项目合作规划的2首要内容。从形成机理上看,跨国经济走廊模式通常以跨境交通建设项目的协商与运作为起点,由于单一项目的建设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还涉及环境、法律、政务服务、其他经济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各国之间的合作也随之逐渐加深,产生生产、贸易、投资、金融、信息等经济

3、行为及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通常这种集聚沿着交通走廊的轴向进行,并且以城市及产业为载体来实现。同时,运输线的贯通还可以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增加贸易量,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和区域经济合作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最终带来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跨国经济开发区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就是企业在跨境工业园区的集聚。从形成机理上看,跨国经济开发区模式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毗邻国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在边境地区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并赋予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跨国企业的集聚。由于企业集聚的形成是一个循环累计的过程,先期的企业集聚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可以导致后续更加复杂多样的

4、集聚的形成,逐步发展成为更大、产业联系更加紧密的集聚体。企业集聚的循环累计效应不仅使跨国区域经济获得发展,还使得该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进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三)跨国城市联合开发模式 跨国城市联合指的是空间上的联合,它是一个区域概念,该区域包括若干个中心城市,由于同处于一个区域范围内,在空间上相互接近(但不一定毗邻) ,空间上的接近是跨国城市联合的基础,而空间上接近3的城市所具有内在经济联系,才是促成一个城市联合的决定因素。从形成机理上看,首先,地域差异和经济互补性是跨国城市联合的首要前提。城市联合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在联合区域间的自由流动,而生产要素流动的前提是经济互补。其次,对共同利益

5、的追求是跨国城市联合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城市都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使用上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共同利益是城市联合的基础和内部驱动力。最后,各城市间通达性是空间相互作用的实现条件。在同等条件下,通达性越好,相互作用力就会越大,城市之间联合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模式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在跨国界经济走廊开发模式中,也可以通过规划建设跨国界经济开发区的形式或者通过交通沿线的跨国界城市联合的形式开展合作,只不过这种模式更强调交通走廊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选择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应把握适应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不

6、能因为选择了一种模式,就放弃其它开发模式。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模式选择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目前已形成的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主要有中哈国际边境合作区、阿尔泰区域合作区,另外,将来还有条件形成中吉乌三国间的次区域合作区。 (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模式选择:跨国经济开发区模式 横跨中哈两国边境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合作中心于42006 年动工建设,2012 年 4 月 18 日正式运营。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作为两国间的战略合作项目,其目标定位是通过合作中心的实践,将合作范围逐级扩大,最终建立中哈

7、双边自由贸易区。 根据前述对三种次区域合作模式的分析,最适宜合作中心的应当是跨国经济开发区模式。首先,合作中心在空间上已具备跨国经济开发区的特征。合作中心沿中哈界河横跨中哈两国,中心区域总面积 5.2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面积 3.43 平方公里,哈方区域面积 1.85 平方公里。合作中心实行封闭管理。其次,合作中心已具备吸引企业集聚的基本条件。截止到 2011 年底,中方累计完成投资 8.8 亿元,哈方区域已安排财政资金 150 亿坚戈(约合 1.2 亿美元) ,完成基础设施的 95%,并且双方都已赋予合作中心较多的优惠政策。目前,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域已吸引新兴集团、庆华

8、集团、苏州工业园国资公司等企业投资的 14 个项目入驻,总投资达 211 亿元。项目涉及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等。 (二)阿尔泰区域合作的模式选择:跨国经济走廊开发模式 阿尔泰区域是指阿尔泰山系区域,包括中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及阿尔泰边疆区、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斯坦州和蒙古国的巴彦乌列盖省及科布多省,面积约 78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500万。自 2000 年 7 月中、俄、哈、蒙签署阿尔泰区域合作倡议以来,阿尔泰区域合作已经由科技合作发展为涉及其他诸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但由于参与主体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合作机制欠缺等原因,5该区域的合作目前

9、还处于低层次阶段。 阿尔泰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有很多相似点,如区域各方都处于共同的自然地理区域,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通达性较差,但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完全可以借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采取跨国界经济走廊开发模式。 (三)中吉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模式选择:跨国城市联合开发模式 中吉乌三国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中国新疆喀什地区、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方围成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暂将该区域命名为中吉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目前该区域合作只是一个设想,但是随着中吉乌铁路的修建、中吉乌公路的升级贯通,喀什经济特区的打造,再加上该区域已有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性、现

10、有的经贸合作规模等,这种设想将完全有可能变为现实。 选择跨国城市联合开发模式作为中吉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吉、乌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 年乌国人均 GDPl572 美元,吉国人均 GDP1070 美元) ,而两国首都比什凯克、塔什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中国新疆喀什市的经济发展水平(2010 年人均 GDP1800 美元)接近,容易开展合作。从对等性上看,也比较符合实际。其二,三地经济联系紧密,以贸易为主的合作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新疆与吉国贸易额从 2001 年的 0.99亿美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29.72 亿美元,增加了近

11、30 倍。其三,二三地空间联系正在加强,中吉乌公路的改造升级以及中吉乌铁路的修建将使6得三地之间对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其四,地方的先导作用已经显现。自 2005 年以来,新疆喀什市主办的新疆喀什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已逐渐成为喀什市发展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地方性合作机制,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打造,喀什市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应发挥更大的先导作用。 三、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 3,-I 策思路 (一)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思路 自 2010 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设立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以来,合作中心又成为霍尔果斯特区的核心项目,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跨境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就是

12、企业的集聚,因此,合作中心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加强合作中心的政策研究,为企业集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优惠的政策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初始动力,由于合作中心不同于中国现有的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区域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海关监管模式的特殊性,因此应尽快明确合作中心的各项政策,推动合作中心的规范发展。 二是按照前店后厂模式,为企业集聚的实现进行规划。推动合作中心的发展需要配套区企业集聚的支撑,根据合作中心的区位优势,将配套区打造成国际商品进出口加工基地,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为合作中心各项功能的完善提供支持。 三是建立跨国治理机构协调解决跨国合作问题。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目前由中哈

13、双方各自的国有控股公司负责各方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缺乏跨国共同治理机制。为保障合作中心的顺利运营,建议成7立政府和非政府两个层面的跨国治理机构。政府层面的治理机构由双方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组成,由中哈两国中央政府直接领导,通过定期会晤讨论和落实两国中央政府达成的合作意向及框架。非政府层面的治理机构包括由行业代表组成的跨国界行业协会、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跨国界专业委员会等,主要承担行业内部问题的协调、为政府提供咨询、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等职能。 (二)阿尔泰区域合作的建设思路 从目前阿尔泰区域合作现状看,交通不畅是阻碍区域合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四国六方的合作应将为毗邻国家经

14、济往来提供便利为目的的走廊建设作为跨国合作的首要项目,即修复连接四国的中蒙俄哈中环状陆路通道,尽快建设中俄直接交通通道,形成“一环一纵中字形”交通走廊。随着交通走廊的完善,经济合作逐步深入,并带来各种经济要素沿交通线的集聚,这些要素以产业及城市为载体,推动沿线城镇经济的发展,阿尔泰区域经济走廊逐步建成。 其次,在跨国经济走廊开发模式中,充足的资金是保证跨国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亚洲开发银行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机制协调人,10 多年来,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资金有效地推动了次区域合作的进程。阿尔泰区域合作各方都是各国的边远落后地区,资金非常缺乏,在这一问题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

15、作中引入国际组织的经验值得借鉴。 再次,进一步扩大阿尔泰区域的民间交流与合作。要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在自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合作等方8面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推动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劳务合作等方面的民间交流与合作。 (三)中吉乌次区域合作的推进思路 中吉乌次区域经济合作目前还处于设想阶段,但是这个设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011 年 11 月吉尔吉斯斯坦已向“俄白哈关税同盟”提出了申请加入的要求,并获得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吉国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加入关税同盟。届时,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中国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积极推进,促使中吉乌次区域合作从设想变为

16、现实。 一是推动中吉乌铁路尽快上马,并使其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纽带。中吉乌铁路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形成的纽带。中国应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做好协调及沟通工作,同时还应在资金筹集、规划设计等方面尽可能提供帮助,尽早促成中吉乌铁路工程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喀什经济特区,打造欧亚大陆国际之城。应全面提升喀什市的城市品质。尽快规划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金融贸易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完善的发展格局。提升商贸流通业,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市场研究、商务会展、创意设计、服务咨询等新型服务业态,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三是以贸易投资、旅游合作、社会文化交流为先行领域,推动城市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喀交会”的推动作用,促进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利用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联合推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促进区域三方9联动发展。大力开展社会文化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 四是逐步启动新疆喀什、比什凯克、塔什干三市间的合作机制。可采用城市联合委员会或市长联席会议等方式,建立起三个城市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经济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发掘有共同利益的合作领域,推动合作的深化。同时,也为将来从三个城市之间的合作拓展到整体次区域范围的合作奠定制度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