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55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发展哲学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摘要: 从发展哲学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和平与发展、科技与人才、创新与共富、竞争与和谐这四个方面,集中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性、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这些精神文化品质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兴国之魂,是创造民族振兴、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和基础。 关键词: 发展哲学;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2-0082-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非常丰富,以宏大的气势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协调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

2、本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定。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集中、更简明、更生动、更具体的要求应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和平与发展、科技与人才、创新与共富、竞争与和谐。 一、和平与发展 和平发展本为两个概念,和平指人类社会运行的非战争状态,非激烈对抗状态,发展则是非静止非倒退状态。这两个词代表了人们价值观深处的两个最基本的追求:一是希望和平,二是促进发展。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2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南西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 1105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且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 1383 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任何社会,追求和平、促进发展都是人类的共同价值、普遍价值、核心价值与共同愿望,代表着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和平状态,从来就是人们的基本追求。人世间谁都不愿意发生战争,谁都不愿陷入战乱,付出流血和生命的代价,如果有一线希望,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基本生存,人们是绝不会选择战争的。战争首先表现为人的生命财产的毁灭,社会文明进步历程的停滞和倒退,战火之中,人的生命终结,流血牺牲

4、,财富毁坏,民不聊生,造成一种极为荒唐极为可笑极为可悲、可恨、可惜的状况。即使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拿起武器,加入军队,奔赴战场,流血牺牲,保家卫国,好男儿疆场战马裹尸,厮杀拼搏,也只是为了和平,为了取得胜利,结束战争,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相对于人们其他方面的需要,追求和平无疑是最大的价值原则,避免战争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最高标准,争取和平为各项社会活动中最能获得普遍认同的普遍法则、公共利益和共同追求。 相对于战争,人类的大多数时间处于和平的状况。曾经有人做过研究,比较和平与战争状态的时间长短,战争虽然时有爆发,但在总体上,和平的时间远远大于战争。战争状态约占到人类社会存在总时间的十之3一二。

5、在许多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和平,宁肯忍受更多的苦难、屈辱、不公、贫困和压迫,忍受现实生活和心理上的煎熬,做出巨大的牺牲和让步,付出沉重的代价,以换取和平,即使是暂时的些许和平。在以往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下,在十之八九的和平状态,人们是赢得了安宁平静、和平、秩序,却付出了公正、民主、幸福、快乐的代价,主导社会的少数剥削阶级在和平稳定的旗帜下,推行着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剥削与压迫,法律的名义、秩序的权威只是给统治者榨取劳动人民的劳动以合法的“公正”的借口和稳定的环境。一般的劳动者、社会中的平民,因为享受了和平,只得接受少数统治者指定的法则,只能忍受这些现实的磨难,甚至用宗教的虚幻来安慰不平静的灵

6、魂。劳动人民在内心深处想到,有了和平,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和平的局面被打破,往往是人们的忍受到了极限。正像列宁所说,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劳动人民也不能继续被统治下去了,平静的海面必然被冰山所打破,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人群中那些最不能忍受的人们,最先觉悟能力最强组织宣传动员成效最大的人们组成新兴力量的领袖,最先揭竿而起,集中一切破坏性资源,动员一切否定性能量,发动起最狂热猛烈的激情,组织起果敢的队伍,冲杀到敌对的方面,打破旧日的和平秩序,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和平秩序。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大多是这种官逼民反的情况。也有统治者内部权力利益分配不公,争权夺利引起的战

7、争,新兴社会力量生存发展的要求受到阻碍而爆发的战争,国家之间为了利益或为转移内部矛盾而进行4的战争,无论什么样的原因,都最终表现为民众的不能忍受,对原有和平的社会秩序忍受到了极限。人民中最有觉悟的部分,代表公众提出发展自己推进社会的强烈要求。当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受到现有和平秩序的严重阻碍,而现有秩序的受益者、代表者不能明智地做出让步时,战争不可避免地就要到来了。 可见,和平还是战争,根源于人类主体生存发展的利益,主体的绝对不可遏制的生存发展力量,是决定和平还是战争的决定性根本因素。唯物史观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经济因素、物质利益才是社会运动的最深刻动因,才是战争或者和平的最终

8、根源。人类对和平价值的追求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基于复杂社会因素的现实平衡与博弈比较,对人类主体来讲,选择战争或者和平,都是维持人类生存推进人类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并不具有价值的终极至上性。 当战争不可避免地来到人们面前的时候,最直接的是人的生命财产的毁坏,多少年人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毁于一旦,人们把最高的智慧和创造首先运用于杀人,运用于战争,人类各部分间的互相杀戮,类似于动物世界里的生存竞争,这是多么可笑可悲的事件啊。马克思称此为人类发展的史前时期。但是,若从人类发展的长时间、大视觉来思考,这种看似绝对的荒唐事件,对社会历史的进步还是有积极的作用,他摧毁了陈旧的体制,推翻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建

9、立了新的社会秩序,极大地解放了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也训练锻炼出了一大批社会的精英,历史的巨人,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人类主体正是以发展的方式生存的,不发5展、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慢发展、主体就很难体面地站立于人群之中。人的生命之根本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战胜和超越一个个艰难与阻碍,把人类生存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推向时间与空间的崭新境界。发展的实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体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把人的自由自觉本性不断地外化于人造环境之中,超越各种各样的必然性限制,使主体不

10、断地跨入新的自由王国。只有在创造性发展实践进程中,只有在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创造性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得到证明、丰富、张扬、拓展和验证,人的发展理想、人的内在价值、人的创造本性才能源源不断地现实地展示出来,人才能感受到自由的力量,才会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真正人的存在与价值。而不管这种自由是得来自和平还是战争。 发展是主体争取持续性生存的手段和途径,是主体获得幸福快乐生活的真实源泉。至于和平更有利于主体的发展还是战争更加有利,主体会根据具体的情势做出合适的判断。人们的善良愿望总是希望和平安静的局势,但是,当旧有的秩序已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损害人类的生存,选择战争也不失明智之举。在许

11、多时候,只有战胜旧秩序,消灭旧势力,推翻旧制度,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因而,发展哲学对和平与战争问题并不简单地做出一般的判断,并不像宗教那样一味地肯定和平反对战争。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暴力革命,主张用革命战争反对和消灭反动的战争,发动人民战争,消灭反动势力,这绝不违反人类对和平价值的强烈追求,反而是达到真正和平的唯一选择。 6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 1353“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静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 1360 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和平,各个

12、民族都在争取发展,避免战争是各个国家、各种政治势力、各个阶级政治领袖的共通价值,中国在世界是一种强大的和平力量,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也不怕任何势力发动的战争。我国当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到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和理论保障。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努力争取世界和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与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联合世界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创人类的发展与繁荣。 二、科技与人才 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江泽民讲,发展是党执政

13、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肯定发展的首要意义。毫无疑义,发展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怎样发展,如何实现发展,靠什么发展,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可以清醒地看出,答案只能是科技与人才。 人类发展的很长时期,土地、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藏物质资源一直起着基础性作用,构成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动力,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禀赋一直主导着各个国家的发展。为了这些人类生7存发展的基本资源,各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与战争。土地向来被看作是财富之母,是人们生存的第一基础,财富的主要源泉,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成了财富的主人,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一直就是这样。到了二战之后,

14、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知识经济,主要工业化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情况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的科技革命,使知识、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成为经济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科技对财富的创造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爆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阶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基本的发展事实,成为了人们的共识。邓小平 1978 年就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92 年南巡时做了进一步的总结, “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

15、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多快啊!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 1377“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 ” 1378 他反复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优先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理轻术的倾向,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实用理性,并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轻视实验,阻碍了经验科学与技术系统的形成。近世以来,社会动荡,战事频仍,四大发明没有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反而成为西方侵略我们的武器。建国后又经历了十年文革,科技事业一直受到压抑,长时期被忽视,被抵消,各种复杂的因素8导致科技发展的滞后,结果是造成与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巨大反差,造成落后挨打的

16、历史悲剧。 改革之后,科技的发展才走上快车道。在历史与现实的反复比较后,人们深信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功能。老百姓把科技人才当成“财神爷” 。经过邓小平的大力强推,科技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大战略,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到来了。科技的意义进入到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核心理念,也自然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就业生存、安身立命的核心价值。 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科技的开发靠的是人,是具有特殊智慧和才能的人。邓小平明确强调,科教兴国,必然要人才强国。科教事业发展的核心骨干是人才,有了高素质的人才,科技才能振兴,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他深切地感叹“的确是人才难得啊。

17、 ”“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也搞不好。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要放手地用人。总的看,我们对使用人才的问题重视不够。 ”136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 ” 192“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 ”1108-109 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靠的是人才,现在建设改革时期也要靠人才,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 我们在人才问题上走过曲折的路。文革十年把问题弄颠倒了,工农群众的知识化是对的

18、,知识分子的劳动化就有问题了,科研人员整天下地劳9动,研究的课题没有时间,没有条件,甚至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 ,人才被埋没。总结那么一个压抑人才的黑暗时代,我们更觉人才的宝贵。人才强国本来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客观真理。秦国统一靠的就是吸纳各国优秀人才,那著名的“谏逐客令”也就是人才强国的宣言书。三国鼎立,所依人才,人在国兴,人亡国灭,人才对于国之兴亡,至为攸关,是社会存在发展的第一资源。历史的事实证明,只有人才才能振兴民族、发展文明。 科技与人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必然选择,是一条必然的历史规律,也是历史与现实的强烈要求。

19、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向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2科技的发展与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振兴科技,造就人才。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作用特别重要,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钱学森之问”短期难以解答,如何沿着素质教育的道路,培养大批创新型优秀人才,是目前教育改革创新的紧迫课题。 人才的发现、使用和管理有着客观的规律,我们在这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要真正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给人才用武之地,千万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使人才心里撇气,远走异乡。学习和借鉴美国等国家对优秀人才的吸纳与管理使用的经验,吸引世界优秀人才,引进国外智囊才干,培养造

20、就大批有识有为有担当的优秀之士。我国国民教育确定了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原则与方针,但在实践中,成人的问题,养成的问题,德育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好,北大教授钱理群指出,我10国高等教育,包括北京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智商高、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的人,将来会把中国引向哪里啊!一定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使百年树人的伟大事业,为国家之发展做出成就。 三、创新与共富 实现和扩展科技的价值,当然地要引申出创新,因为科学技术的生命就是创新。科学技术是实事求是的学问,讲求的是按规律办事,按照事物的特殊性,事物所处的条件、事物的个性差异来认识和处

21、理问题,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尽量地排除人的主观因素,达到对事物本真原貌的反应。而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不存在任何僵死的教条,只有创新才能适应事物,推进发展。 江泽民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十分明确创新的意义,把创新当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力量,把创新的精神、改革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当今时代精神的主要内涵,融会时代精神到改革发展的每一环节,每一方面,每一主体,运用创新的力量创造和探索社会发展的科学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鼓励创新的内容,也有保守封闭僵化一面。由于小农经济的局限,传统的惰性偏向于已有的文化成就,改革创新往往受到流俗的抑制, “枪打出头鸟” ,随大流者安全,这些习惯性思维大大压抑了人们创新的欲望,削弱了革新的动力。而创新的艰难以及人们在创新中付出的巨大代价,甚至人亡财灭,人财两空,家破人亡而缺失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