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与思考【摘 要】学习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个体差异因素。文章在总结三十多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成果、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述评 学习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二语)学习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个体差异因素。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加拿大学者 Gardner 和 Lambert 率先开启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他们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构建的研究方法,成为长期主导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经典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Gardner 等人的经典模式
2、受到挑战。国外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单一视角研究带来的诸多局限,于是广泛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除了社会心理学外,还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多视角对二语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研究视野得以扩展。国外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构建、发展和相关研究,为国内外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动机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汉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启动 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动机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始于 20 世纪 80-90年代。究其原因,在此以前,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有限,国外二语学习动2机研究虽然早已起步,但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的语言学习者,很少涉及亚洲国家的语言学习者,而针对汉语学习者的
3、动机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尽管如此,发端于美国的一些研究毕竟开启了汉语学习者动机研究的新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王及耳(1980)介绍了当时美国关于汉语学习者动机的调查结果;美国休斯顿大学的 Xiaohong Wen(1997)对美国高校亚裔背景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结构以及动机因素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ung&Padilla(1998)调查了美国加州公立学校学生学习汉语、日语和韩语的动机。 在国内,由于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教学实践,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重点还处于“教”方面,而非“学”方面,对学习者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
4、视,而针对汉语学习者动机的研究还属于空白。不过,有学者认为,2000 年以前国内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属于早期研究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来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进行分类和描写。笔者认为,将学习目的研究归结为学习动机研究,属于纠缠杂糅。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也就是说,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出发点,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习目的则是学习活动所追求的结果、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没有无动机的目的,也没有无目的的动机。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但绝非同一概念。虽然 2000 年以前国内学者对来华汉语
5、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进行了分类和调查,但不属于学习动机研3究的范畴。如高彦德等(1993)参照了吕必松(1986)的分类法,对北京语言学院汉语专业留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了分类和调查,其中以“为了解中国”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两个问卷选择题项来考察被试者的非职业目的,但分析时他又指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是发达国家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动机之一。可见,当时国内学界尚未厘清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也尚未开启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步伐的加快和国际上“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国内学界不仅启动了相关研究,而且很快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主
6、力。其中,徐子亮(2000)通过调查,对来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目的分别进行了分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类动机进行了描述,较为清楚地区分了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关系。王爱平(2000)和高海洋(2000)则首先运用国外二语动机理论对汉语学习动机及其相关因素开展了研究。此后,对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无论是在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还是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断拓展,从而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1. 从研究对象方面看 (1)涵盖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首先,专门针对不同国家汉语学习者动机的调查比较多。 (2)涉及了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一是研究中大都区分了学习者的华
7、裔与非华裔背景。二是有不少专门针对华裔汉语学习者动机的研究。 (3)考察了不同学习期限、进修形式、4学龄阶段、汉语水平,以及学历与非学历、汉语专业与其他专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 从研究内容方面看 (1)对学习动机类型进行分类与调查。目前有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基于国外学者的动机理论模式, “自上而下”式的分类。如曹贤文等(2002)根据 Biggs 的分类,把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冯小钉(2003)根据 Gardner 的经典模式,把短期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融入性和工具性两类。王永昌(2011)根据 Gardner和 Noels 的方法,把泰国本土大学生的学习
8、动机分为融入型、工具型、外部和内部动机四类。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因子分析法, “自下而上”地分类。如孟伟(2007)通过自行编制问卷,按照因子分析的结果,将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命名为文化融入、学习情境、工具、外在压力、成果和教育六种类型。可见,由于研究者们依据的理论不同,方法、手段各异,因而在汉语学习动机的分类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考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孟伟(2007)调查发现,外国留学生的外在压力动机与其汉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刘宁(2010)对美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其内部动机与汉语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相关性,外部动机与汉语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相关。丁淑花(2013)调查发
9、现,法国汉语学习者的内在兴趣型、可行性型和获取信息型动机与汉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出国工具型、学习情境型、个人发展型和学业型动机与汉语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3)探索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等其他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的相互关系。高海洋5(2000)调查分析了来华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的态度、动机、性格、焦虑等情感因素之间,以及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发现学习者的动机与其对说目的语社团的态度相关,但它不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詹文芳(2011)对泰国本土学习汉语的大、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不大;女生的学习动机总体上高于男生;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高于高中生等。 (4)探索教师如何
10、激发和维系学习者动机的相关策略。龚莺(2004) 、张柯(2008) 、彭磊磊 (2013)等分别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后,提出了教师激发和维系学习者动机的相关教学策略。其中,龚莺(2004)提出,应引导学生形成对目的语社团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在教学中设立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等。 (5)探讨学习动机研究对汉语国际传播与推广的作用与意义。贺阳(2008)阐述了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王敏(2012)论证了学习动机对汉语推广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研究特点 1. 研究始于国外,盛于国内。进入 2000 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
11、学界的介入和重视,以学位论文为主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00-2013 年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36 篇,收录相关研究的学位论文 69 篇。其中,2011-2013 年有期刊论文 26 篇,学位论文 54 篇。 2. 在研究方法、内容和手段上,一是研究者们普遍应用国外二语学6习动机理论的最新成果,不再局限于 Gardner 等人的经典模式,研究视角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拓展。二是研究中除了主要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方法以外,也结合了访谈、观察等定性调查研究方法。在调查问卷的技术分析上,大都运用国际上通用的 SPSS 统计软件,使用 T 检测、方差分析、
12、验证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较为复杂而精细的统计手段与工具。 3. 从研究对象来看,既有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者,即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有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者,即在国外将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本土学习者。尤其是对后者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点。随着汉语国际推广步伐的加快,大量外派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赴海外任教,他们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成为针对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动机研究的主力。其中,研究者中有不少是在国内攻读相关专业的外国学生。对不同语境下汉语学习者动机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而且有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与推广。 二、当前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
13、议 尽管三十多年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对二语学习动机的定义缺乏一致性 动机是决定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的个体差异因素,对此学者们不会持有异议。但对什么是动机,其组成成分有哪些等等,一直在二语学界存在着分歧。如:Gardner(1985)认为,动机包括目标、努力的行为、达到目标的愿望和在相应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7Ellis(1994)将动机定义为学习者由于需要或愿望而投入学习二语的努力;Dornyei(1998)将动机视为由诱因引起行动,并且该行动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可持续下去,直至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针对 Gardne
14、r的观点,Selinker 指出动机中不应该包括努力的行为。Dornyei(1994)也指出, “态度”与“动机”是心理学不同分支的关键术语,在心理学文献中往往不会一起使用。可见,学者们对动机理解和定义的分歧导致了相同的动机术语其涵义可能不同,研究者貌似讨论相同术语的东西,实则大相径庭,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又往往进行横向比较或交叉验证,出现了诸多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从而严重阻碍了研究成果的整合。因此,对二语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统一的定义,确定动机的构成成分并厘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今后包括汉语在内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探讨不足,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模 长期以来,国内外汉语学习
15、动机研究大都基于国外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及其研究模式,借鉴、效仿和验证性的调查分析较多,结合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特点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模。在此情况下,大量出现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所依据的国外二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式是否完全符合汉语习得的特点本身是个问题。况且,不少研究者只是选择性地引入了国外多家学者的理论模式中的一些成分来搭建自己的研究模型。由于国外不同学者对动机的理解可能不同,所罗列的动机成分及其对这些成分的解释各异,而把来自不同理论模式下的一些概念,甚至是不同涵义的同一术语置于一个研究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8从而导致了一些动机成分在概念上的重叠和界定不清的问题,研究结果也往往
16、相互矛盾,难以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最终难以对激发学习者的动机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具体可行的办法。因此,未来的汉语学习动机研究需要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理论探讨,构建自身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开展实证研究。 (三)以实证研究具体化的定量研究为主,过分依赖自我报告式的问卷调查法 问卷测量尽管能较为有效地帮助研究者推断被试者的学习动机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但其出现的问题也显而易见:(1)由于受被试者的态度、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被试者能否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问题存疑,从而使问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2)调查的样本都较小,缺乏自上而下的、涵盖各地区和各类学校、各类学习者群体的大样本调查。 (
17、3)在测量工具方面,研究者大都根据 Gardner 等国外学者编制的量表,或选取其中的一部分题项,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也有研究者自行编制调查问卷。无论是选取或改编国外量表,还是自编的测量工具,很多都未见信效度报告。 (4)目前普遍采取一次性的问卷测量,考察的是被试者在某一时间点的动机状况,从而使研究局限于横断、静态的共时研究的维度,没能揭示动机动态变化和可塑的特性。因此,今后的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应该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中,需要解决问卷调查法在应用上的一些不足以外,还应该进一步重视将自然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更多地结合到研究中,使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相互帮助和验证,扬
18、长避短,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9(四)对汉语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不足 Dornyei(1994)在构建二语学习三层次理论模式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现,就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系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出了三十条策略,从而最早提出二语动机策略这一术语。在随后的研究中,Dornyei(2001)指出二语动机策略应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二语动机教学策略,其使用主体是教师;另一个是二语动机学习策略(又称为自我激励或自我调控策略) ,其执行者是学习者本人。目前,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多关注动机教学策略,忽略了动机学习策略。而动机教学策略的提出多基于理论层面论述和教学经验的探讨,这些策略
19、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效,尚需今后进行实验性的验证。 (五)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与汉语国际推广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待加强 当前,随着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战略上已全方位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汉语国际推广以对外汉语教学为载体,离不开对学科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因此,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不仅要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更要立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探求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愿望、目的等相关因素,为汉语国际推广在政策、策略和目标上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论述其重要性的层面上,对于如何运用动机研究的成果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的问题仍有待于加强研究。 三、结语 汉语学习动
20、机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总体上还处于学习、借鉴的阶段。结合汉语作为10二语教与学的特点,构建汉语学习动机理论及其研究模式亟待解决,另外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或细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蓬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美王及耳.美国汉语研究的意图及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4). 2 美Xiaohong Wen.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with Students of ChineseJ.Foreign Language
21、Annals,1997(2). 3 美Hyekyung Sung , Amado M. Padilla. Student Motivation, Parental Attitudes, and Involvement in the Learning of Asian Languag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8(2). 4 高媛媛.国内近二十年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5). 5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高彦德,李国强,郭旭.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7 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出版社,2000. 8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