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及其根源初探摘 要:“语言禁忌”作为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现象,反映了两国在文化、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同异。本文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个方面考察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认为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同多异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还从人类趋吉避凶的心理、中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汉越语言本身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异同的根源。 关键词:语言禁忌 汉越语对比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禁忌”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为语言和语言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语言禁忌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语言
2、禁忌产生于人类的恐惧感,以及在交际中人们出于某种原因而故意避免使用某些词语而另择其他语言文字代替的情况。它们有的被认为有危险的凶兆,有的被认为令人难堪,因而人们不愿意提及。 语言禁忌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产物,反映出某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汉语和越南语中都存在语言禁忌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汉越语言中的语言禁忌,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成因,对促进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流、充分认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汉语禁忌,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作了专题研究。李中生(1991)21在考察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语言禁忌现象;万建中(2001)2探讨了禁忌语的起源,论证了禁忌语存在的社会合理性
3、;王新华(2004)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汉语禁忌语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分布,禁忌语内容的区分(普通禁忌语、职业禁忌语、特殊禁忌语) ,禁忌语的数量、范围与程度,以及禁忌语使用场合的分布等。 在越南语禁忌方面,目前专题研究还比较少。范世周(2008)4介绍了越南文化中的一些语言禁忌,如:节日、性别、年龄、职业的语言禁忌,从中也提到越南一些语言禁忌的若干特点。此外,在一些关于越南禁忌研究和越南文化研究的文献中,也涉及到了越南语的禁忌问题。例如,Ng? ?c Tho?(1997)5研究了越南各个朝代的讳字,其中提到一些禁忌词语,包括人的名字禁忌、亲戚的名字禁忌、死人的名字禁忌、皇帝的名字禁忌、
4、神佛的名字禁忌,等等。 在汉外语言禁忌对比研究方面,目前有汉英、汉韩、汉日、汉俄等的对比研究。例如,杨万宁(2012)6的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金霞(2011)7的汉波禁忌语比较研究,李炅泰(2011)8的中韩禁忌语对比研究,等等。但是,汉越禁忌语的对比研究尚未展开。 二、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 中越两国在地理上、传统文化上和历史政治背景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汉语与越南语之间在语言禁忌方面存在着很多相同点。但是,中越两国毕竟由不同的民族构成,拥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在语言禁忌方面也存在不少差异。 对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可以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方3面来考察。 (一)称谓禁忌 “称谓禁忌”包
5、括“人名称谓禁忌”和“地域称谓禁忌”两类。 1.人名称谓禁忌 “避名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禁忌现象。对于帝王、圣人、官吏、先祖等尊者,一般不能直呼其名字,只能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否则就被视为“大不敬”或故意冒犯,甚至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古代越南也有类似的避名讳现象。 例如,为避阮朝加隆皇帝阮福映(Nguy?n Phc ?nh,18021820 在位)的名讳,把一些地名或社团名称中“福”字的发音由“Phu?c”改为“Ph?c”(同义不同音) 。如:“Din Phu?c”(延福)改为“Din Ph?c”, “Chu?a Phu?c L?m”(福林寺)改成“Chu?a Ph?
6、c L?m”,“H?i Phu?c Ki?n”(福建会馆)改为“H?i Ph?c Ki?n” 。 越南避名讳的做法与中国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有的皇帝对自己的宠妃也规定了避名讳制度。如,阮朝为避明命皇帝的妃子 H? Thi? Hoa(胡氏华)的名讳,把 ti?nh Thanh Hoa(清化省)改成 ti?nh Thanh Ho?a,并沿用至今。而在中国,尚未见类似的为后妃避名讳的现象。 又如,为了避陈太宗陈煚(12251231 在位)祖父陈李的名讳,当时把越南李姓国民都改成阮姓,这就是现在越南阮姓者众多的原因之一(Phan Huy L,1993)9。这种用音、形、义完全无关的字进行替代4的做法
7、,在中国是没有的。 这样的避名讳做法给史学研究造成了不少困难。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年代的史书中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写法,例如从“李觉”到“阮觉” ,这种改变会让研究者误认为它们指两个不同的人物。 2.地域称谓禁忌 由于汉越文化里都有着较强烈的地方观念和民族自尊观念,所以对于其他地域的人或少数民族都存在着一些轻视的称呼,即“蔑称” 。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不可避免。如,古代北方的中原人称呼南方人为“南蛮(子) ”。南方人则称北方人为“北侉子” 。还有,苗族人被称为“苗子” ,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分别被叫作“高丽棒子” “蒙古包子” “回子” ,等等。 同样,越南也有
8、类似的称呼。1858 年法国人侵略越南期间,把越南分为三个地区,即“三圻” ,北部叫“B?c Ky?”(北圻) ,中部叫“Trung K?”(中圻) ,南部叫“Nam K?”(南圻) 。由于历史上越南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南方人和北方人互相鄙视的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地域称谓上,就使“北圻” “南圻”带上了贬义,相当于汉语的“北佬”和“南蛮” 。 还有对一些不是本地人或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的人,汉越同样也有着歧视称呼。如汉语的“乡下人” “乡巴佬”等。越南也有同样的说法,如“nha? qu ”(家乡、老乡,指乡下人) 、 “hai lu?a”(稻老大,指土里土气的人)等。 如今,这些带
9、有地域或民族歧视的称谓,都属于汉越语言禁忌的范畴。 5(二)词语禁忌 “词语禁忌”包括“凶祸词语禁忌” “猥亵词语禁忌”和“负面评价词语禁忌” 。 1.凶祸词语禁忌 凶祸词语包括“老” “病” “死”和一些跟灾难有关的词语。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人们对“老” “病”“死”却普遍有着强烈的恐惧感,希望能够避免。这种恐惧感反映在语言中,就产生了“凶祸词语禁忌” ,即所谓“说凶即凶,说祸即祸” 。 拿“死”这个词来说,汉越语言都尽量避免直接说出来,并用委婉说法来代替。如:“升天” (ln tr?i) 、 “谢世” (ta? th?) 、 “归仙”(qui tin) 、 “安息”
10、(yn nghi?) 、 “牺牲” (hi sinh)等。或者跟“死”有关的词语也被换成委婉的说法。如“棺材”改成“寿木” , “尸衣”改成“寿衣” , “尸房”改成“太平间”等。 根据越南学者鹏江(1997;转引自陈氏碧香,2011) 10的统计,越南语中与“死”相关的委婉语总共约有 1006 个之多。 汉越语言禁忌在凶祸词语禁忌方面大致相似,但是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不同的。 例如,汉语中的“老”是对富有经验者或者智者的一种尊称。如:孙老、老师、老资格、老大爷、老板等。 在越南,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越南人对老人是十分尊重的,家里是老人做主,凡事要听从老人家的意见。但是“老” (gia? ,la
11、?o)这个词在越南语里同时也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衰老、无用”等。所以,6越南人一般忌讳别人说“老” (gia? ,la?o) ,也不轻易谈及“老” 。在越南语中,对老师的尊称一般用“th?y gia?o”(男教师) 、 “c? gia?o”(女教师) ,或者“gia?o vin”(教员) ,不用汉语的“老师” 。对“老板”的称呼,一般使用“?ng chu?”(男主人) 、 “ba? chu?”(女主人) 。越南也没有“老王” “孙老”等类似说法。这是因为,如果在别人的名字上加“老” (gia? ,la?o)来称呼,是贬称别人的一种手段。 另外,还有一些不同是语音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在中国,有的
12、地方送礼时不能送“伞” “钟” “梨” ,因为与“散” “终” “离”谐音。有些姓氏也需要避忌,如“陈”因为跟“沉”谐音,所以当渔民说到姓“陈”时就用“耳边东”来表达。而越南语里没有这样的谐音,因此对“伞”“钟” “梨” “陈”就不必避讳了。 2.猥亵词语禁忌 “猥亵词语”是指与人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的词语,这是汉越禁忌语言的重要一类,主要涉及到性行为、性器官、排泄等隐秘、不洁、污秽之事物。 在汉越语言里有许多有关生理禁忌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都与人类的排泄有关,如“大小便” “放屁”等。虽然这些词语描述的都是生理方面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这些排泄行为是人类本能的隐私行为,所以在不得不提及的情况
13、下,常常以委婉语来表达。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越南人的做法都是一致的。例如,不说“大小便” ,而换成“大解”“小解” “去洗手间” “上一号” “去轻松一下” ,而越南语中一般把“?i c?u、?i ?a?i”(大小便)换成“?i toilet”(去 toilet,借用英语的7“toilet”,即洗手间) ,或者采用幽默的表达法,说成“?i g?p William Cuong”(去见 William Cuong,这个人名的简缩是 WC) 。 除了与排泄相关的词语外,还有些描述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词语在沟通中可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恶心,一般也需要禁忌,以比较文雅的词语来代替。例如,女人的“月
14、经” ,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有时候可能还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往往需要用“来红” “月事” “不适”“大姨妈来”等说法来委婉地表达。在越南语中,习惯把“co? kinh”(月经)换成“?e?n ?o?” (红灯)的说法。 3.负面评价词语禁忌 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一些对人作出负面评价的词语,包括生理和品行等方面。 生理方面的,如,残疾人、残疾军人叫作“残废人” “残废军人” ,瘦的人叫作“皮包骨” 。越南也有相同的说法,如“Ng?i ta?n ph? ”(残废人) 、 “ph? binh”(废兵) 、 “g?y nh? que cu?i”(瘦如柴棍) 。一般为避免歧视之嫌,会避免说出这些词语
15、,而用委婉语。如:“发胖”改成“发福” , “瘦”换成“苗条” , “聋”改成“重听” ,等等。 品行方面的,常以某种动物来比喻,如:“狐狸精” (h? ly tinh) 、“? cho? ?e?”(狗养的)等。 在负面评价词语方面的禁忌,汉越语言几乎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汉语中表示“好色之徒”的“色狼” “色鬼” “淫棍”等,越南语一般用“羊”来表示,如“d cu?”(老羊,指老色鬼) , “d chu?a”(头8羊,指大色狼) , “d x?m”(色狼) ,所以这几个词一般也禁忌当面使用。汉语常用“蛋” “王八” “龟”这些词来辱骂对方,但是在越南语中,这些词完全没有辱骂的意思。
16、 三、汉越语言禁忌异同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越语言禁忌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些异同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一)异中有同的原因 1.人类共同的趋吉避凶心理 人类都有着趋吉避凶的心理,从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产生迷信或者崇拜,并将语言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语言就有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样就产生了语言禁忌。 例如,人们不愿说与“死亡”相关的字眼,与“凶祸”有关的词语也避免谈及。于是,人们把它们替换成一些委婉的说法,而其中委婉化的方法常常是使其“吉祥化” ,把不该说的词语换成吉祥词语。例如,把“死”改为“升天” (ln tr?i) 、 “归仙” (qui tin) ,等等
17、。 一般来说,人类语言所反映的趋吉避凶心理大致是相同的,汉语和越南语也不例外。 2.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汉文化的影响 在历史背景方面,封建帝王统治都占据两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少语言禁忌出自于同样的封建社会和等级制度,如封建帝王的名讳。 更重要的是,汉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深远,这些影响在越南人的9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经过越南人选择并加以改造与吸收之后,汉文化渐渐地与本土文化互相交融,成为越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越南人在语言文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显然,作为反映文化的语言,中越两国必然有其共通的一面,语言禁忌作为语
18、言文化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如,对长辈祖先不能直称其名,就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同中有异的原因 1.语言的不同 首先,由于汉越两种语言毕竟是不同的语言,因此汉语有一些词语是属于语言禁忌,但越南语里同一个事物的词语就没有禁忌说法。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词语的谐音。如,在汉语中“伞” “钟” “梨” “陈” ,分别与“散” “终” “离” “沉”谐音,所以对这些词产生了禁忌说法。而越南语里没有这样的谐音,因此也没有避讳的现象。 其次,越南属于汉字文化圈,历史上引进了大量的汉语词汇,称为“汉越词” ,与越南语的“固有词”并存。如,数字“四”越南语称为“b?n”(固有词)和“t?” (汉越词) ,
19、“死”越南语是“ch?t” (固有词)与“t?” (汉越词) 。由于汉越词来自古汉语,意思和发音接近汉语,因此在汉语中谐音的“四”与“死” ,在越南语中也成了谐音的“t?”(四)和“t?” (死) 。但是,因为越南人常常使用“b?n” (固有词)来表示“四” ,而很少使用“t?” (汉越词) ,所以“t?” (四)和“t?”(死)之间就没有产生相似的禁忌问题。 102.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差异 虽然都经历长期的封建社会,但中越两国民族各自拥有的文化积淀也有所不同。例如:神话传说、文学作品、成语寓言以及历史人物等事物都有所不同,而这一些都是汉越语言禁忌的丰富来源。所以也导致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差异。 例
20、如,大约唐代以来,汉文化中对“王八” “龟” “带绿帽子”产生了禁忌的含义,而越南则完全没有这样类似的禁忌。 四、结语 本文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方面考察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发现汉越语言禁忌基本上大同小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些异同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人类共同的趋吉避凶心理,中越两国相似的历史背景,以及汉文化对越南文化的深刻影响,造成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中有同;而汉越语言本身、中越两国的历史背景和汉越文化的差异,则造成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同中有异。 参考文献: 1李中生.中国语言避讳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2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3王新华.避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4范世周.越南语中的语言禁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越吴德寿.研究越南各个朝代的讳字M.河内: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