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讨论【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教育工作面临改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理论知识教学特别突出,但在教学中忽略了与真实案例的有机融合。其次,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意识过强等。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本文对经济法教学改革进行讨论和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法 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经济法是专门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单独增设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可是
2、,根据目前的现状,高职学校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笔者分析,在高职教学中,经济法课程教学之所以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法律知识的系统教育,而法律存在高度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于细节讲解的非常透彻,却忽略了对经济法体系的整体展现。最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中一味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致使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互动,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基于对教学目标与对象的定位 众所周知,高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我国发展建设培
3、养一批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其主要特点为实践能力突出,知识储备够用,专业性强,能够充分胜任一线生产工作。因此,在高职学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我们同样应该遵循高职学校的办学核心宗旨。比如,在教学目标上,要定位精准,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要求,符合未来的社会环境等。因此,高职学校的经济法教学应该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知识,并对法律的其他领域有所了解,具备分析经济案例的能力,遇到一般的法律纠纷时能够妥善解决。我们需要注意,经管类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虽然无法和法学专业的学生拥有相等的教学资源,可是从培养目标来看
4、,完成高职学校的定位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二)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因材施教显得非常必要。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教师应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析和定位,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对对各个专业采取灵活教学的策略,虽然使用同样的教材,可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及丰富的法律知识,为各专业学生制定个性的教学服务。 (三)基于教学方法的革新 随时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高职教学也应该如此。为了培养出集实践性和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现行的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在经济法的传统教学中,一般以教师为主导,采
5、取“黑板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学习兴趣不强,降低了学习主动性,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只有革新教学手段,采取新颖、多元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进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建议 (一)能力培养核心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接受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重要。所谓能力,涵盖了人的各个方面,比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运动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这些能力综合起来才能够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中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大,一方面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压力。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必须学好
6、扎实的本领,强化各方面的能力,在择业时才更具竞争力,获取好工作的几率才更大。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好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经济法课程既处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又处于法律专业的范畴,而法律知识具备严谨、规范、抽象等特点,对于非本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但非常吃力,而且非常枯燥,学习主动性不高。另外,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死板,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而真正听课的却没有几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取与经典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授课更生动,焕发活力。首先,在案例
7、选择上,应该根据教材的章节主题和知识构架进行选择,了解每个章节的重心内容,以及期望达到的目的。其次,在案例讲解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独自分析的能力,将通过案例总结出的规则和条款进行汇总,最后师生一起讨论与完善。另外,传统的单项教学法不适用于案例教学法,为了使教学课堂更加自由,教师应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双向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创新手段 俗话说得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更能体现,教师教学,重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经济法教学中也是如此。
8、第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兴趣。比如,教师根据教材的某项章节的条款,选取一件与此条款相关的案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修正。第二,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可以通过模拟案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选择某项案例,学生针对里面的各项经济纠纷进行分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思想状态,然后让其他同学提问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能力。总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符合高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闫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 经济 法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 管理信息化,2006. 2吴思嫣.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