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街区记忆”与环境重塑摘要:从“街区记忆”的概念出发,研究在老街区规划改造中对建筑界面改造重塑的三个方面的途径,从苏州广济路规划改造的实例出发,探讨一种更具有可控性和操作性的环境重塑方法。 关键词: 街区记忆 群体记忆 组合记忆 个性记忆 环境重塑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苏州的城市发展在 1992 年提出“依托古城、发展新区”的决策之后,从老城区规划保护到街区面貌标准制定,苏州的城市发展一直在遵循着“新旧结合、因旧立新”的原则。传统城市风貌的保留和重塑,是一切重建、改建、新建的依据。此次的广济路规划改造也同样延续这样的思路。力争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形
2、象、改善街区环境。 苏州是一个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保持鲜明特色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和重塑之路走过了从整体形态到风格色彩到传统细部的逐步深化过程。在此次广济路规划改造中,我们将这一过程完整的运用到街区环境重塑中去,并创新的引入“街区记忆”这一更高层面的原则,力图为生活其中的人们创造更好更生动有活力的街区环境。 “街区记忆”是源于对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中的知觉背景(perceptualcontext)的强化,在“知觉背景”的解释中,建筑环境所包含意义的重要性第一次战胜了建筑的表达形式。而这个意义所包含内容的主要部分就是人们在建筑环境中感知到的一种“情境” 。在过去对传统街
3、区的改造中,形式的借鉴往往比较生硬,比如照搬传统符号,硬性限制建筑的外观特征等等。这种改造往往适应的范围有限,尤其在现在的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建筑功能日趋复杂的形势下,传统的城市形态如何保持,并在新的区域实现“再现”和“生长”是一个环境改造重点问题。 在环境改造中,应该“将情境看作是有生命的,并使其保持生命力” 论建筑构图中的情景 罗伯特?文丘里 1950 ,努力保证借鉴是“再现”而非“复制” 。而这次在广济路规划改造中所运用的“街区记忆”原则,正是保证情境有意义的重要条件。 “街区记忆”作为一种情境再现的方法,实际上是把人们记忆中熟悉的环境要素提炼、格式化、重组,筛选并赋予新的意义。使人们可以
4、在一种新的组合中感受到过去较为熟悉的形态空间,从而让新旧的形式可以融合传承。让生活其中人们可以既有熟悉的安全感又有新鲜的体验感。这种再现可以在提升城市的形象的同时保留人们心理上对环境熟悉和控制的需求。 广济路规划改造涉及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绿化景观、建筑界面、照明系统、环境设施、标识系统等诸多方面。其中建筑形象改造涉及环境感知,是人们感受街区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环境重塑的重点。因此我们就建筑界面改造这个方面的实践详细分析一下“街区记忆”对其实践的控制方法。 在这个情境再现的过程中,有两要素:一个变量,一个常量。变量要素为:建筑的变量(包括:建筑形体、材料、细部等) ,常量为:心理反应、观察者的
5、视觉反应、注意力的限度、所处环境等。在一个环境改造中,可以运用的改造手法即建筑本身形体、材料、细部等的改变,所以为变量。同时人们对环境形势的心理反应,构建在人们成长过程中对熟悉环境的记忆,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是我们在环境改造中需要给予强化和保留的,是为常量。比如观察者的视觉反应来自观察者自己的经验,符合经验的东西比较容易认知,因此这也应该设为常量。在常量的控制下去改变和重组已有的建筑环境变量要素,这种改造是有操作依据和具有生命力的。 具体到操作的步骤,我们对“街区记忆”进行了细分,分别运用到不同类别的改造手段中去,做了三点有益的尝试: 群体记忆与建筑比例重组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记忆是从整体到局
6、部的,对街区环境的记忆也是如此,最先掌控人们的感知的是整体环境构成的背景,这个背景是统一的,带给人们环境感知的前提,这种大而泛的“街区记忆”我们划分为“群体记忆” 。同样是形式的选择,关注“群体记忆” ,可以增加人们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从而使得街区环境更具意义,更容易认知。在广济路规划改造的建筑 80%左右是既有建筑,只有一部分是待拆建和已拆施工的路段。既有建筑大部分高度在三、四层左右。但局部路段,如医院,商业区段有较高大建筑群体存在,在广济桥,新民街菜市场、广济公园等路段又存在较长的空旷路段,与街区“群体记忆”中的线性延伸感和起伏变化较小的环境印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建筑界面改造中重点进行建筑
7、比列的重组,力求缩小建筑环境差距,创造线性延伸感。具体手法有: 1.1 高大建筑立面重新划分: 在主要几处有高大建筑的路段(长城大厦、新苏天地、市里医院北区等) ,对高大建筑立面进行二次划分,运用视觉焦点转移的手法,通过强化建筑一、二层界面的手法,与周边低矮建筑形成较统一的视觉延长线。 1.2 统一强化低矮建筑的立面: 把本来为二、三层的建筑立面重新统一规整,强化统一的屋面线条,清除遮挡的、超规格的多余广告招贴、门头、灯箱等设施,整理出较为清晰明确的屋面线条,强化“群体记忆”中的街区尺度。 1.3 空旷路段增加绿化和环境细部: 依靠增加设置和绿化的手法弥补空旷地段带来的断裂感,继续增强延伸性。
8、运用强化近似标高的横向延伸线来达到增强“群体记忆”的目的。 组合记忆与建筑风格强化 建筑通过其所处环境来表达意义,成为别的建筑的背景或者和别的建筑一起形成新的环境。建筑以怎样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为街区环境表达的第二界面,人们感知的第二层次要点形成了“组合记忆”即建筑与建筑的关系。传统街区建筑往往是单独修建的,建筑界面形成区段性差异,在人们的“组合记忆”中,具有韵律性。广济路现有规划形成建筑界面同一性较强,在建筑界面风格上需要强化差异。比如广济南路建材市场路段,建筑层高均为二层左右,立面风格较为统一,墙面材料,开窗形式、材料运用等缺乏变化,无法强化人们的“组合记忆” 。因此在此次规划整改中,我们强
9、调了增加差异度的手法。具体操作方法为: 2.1 强化色彩差异: 在原有白墙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形式的门头,窗套等形式;在局部二层部位增加挑台;在如菜市场等有较长沿街围墙的路段,增加墙面窗洞形式,变化墙头形式等。运用不同形式、密度的洞口、檐口变化来改变原有过于单一的立面色彩比例,增加沿街面建筑质感。 2.2 强化材料差异: 在不同路段,针不同建筑功能,局部改变建筑墙面材料,增加部分木质或者刷仿古涂料等形式,主要针对本身要改建和重建的建筑,改变原有街区建筑界面大多为粉刷白墙的格局,增加部分材料形态,强调一定界面差异。 2.3 增加环境设施: 在路段节点增加环境设施,比如坐具,休息亭等形式,增加空间趣味
10、,改变呆板街区印象。 个性记忆与建筑细部调整 在完成以上街区环境改造后,人们的同质性心理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在环境感知中,个性特色记忆往往最具有生命力,因为它是人们区分环境和自我认知的途径。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来观察,得到的认知记忆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不同的人群基于自身生长环境、社会背景、知识背景等的不同对环境特色细部的选择性不一样,形成不同的个性记忆。广济路的总体定位是城市商业、旅游职能的纽带、重要交通走廊。在苏州这个特有的旅游城市,商业、交通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分析研究这些可以带给人“个性记忆”的重点建筑细部,综合这些细部,强化富有特色的总体印象。 这些个性记忆往往在于传
11、统街区建筑的一些特色细部,比如商业招贴做法细部、建筑入口标识形式变化、台阶高差的处理、铺地引导等细部处理等,这部分细部的整理和强化可以更加深入的强化人们对传统商业、交通环境的“个性记忆”从而在改造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认同感和熟悉感。当然这种强化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再现和重组。这部分工作量巨大,整理特色和研究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济路改造只是在环境设施选择、铺地形式、建筑入口空间整理等方面做了一些细部调整的尝试,在后期的建筑界面整合中会进一步对细部的调整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运用。 本次广济路规划整治的原则是“全面梳理、整体提升。 ”希望在个个分类指引的基础上专项整治与提高品质并重,使这条始建于清同治年
12、间的传统街区焕发新的风采。其建筑界面整治在强化“街区记忆”的原则指引下,具有了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其的评价和品质的把握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心理层次。 这个课题的整体实现需要大量的传统环境素材收集和严格的分类整理工作,以及重组实践和调研,此次广济路街区环境改造的几个方面是其实践环节的良好尝试,可以为基于“街区记忆”的环境重塑理论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苏州市整体城市设计 2005 2 苏州市城市容貌标准苏州市人民政府 2008 3. 苏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2009 4.复杂性设计战略和世界观安德里亚?格莱尼哲格奥尔格?瓦赫里奥提斯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建设部一般项目(理工):自筹资金项目(批准号 2010-R2-31) 作者简介:谢岚 女,1976 年 9 月,讲师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