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党群关系探析摘 要:党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群关系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影响党群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还在不断增加。为此,必须把党群关系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审视,积极探索党群关系和谐化的对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党群关系;和谐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94-03 所谓党群关系,宏观上讲,是指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微观上讲,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选民以及自治性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其能否生存、发展与
2、巩固的核心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从总体状况上来看,当前中国的党群关系是好的,主流是和谐的,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党群关系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影响党群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还在不断增加。为此,必须把党群关系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审视,努力寻求新途径来建设和谐的党群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党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3、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党群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党群关系和谐不可避免地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1.党群关系和谐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所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来看,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两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政
4、治保证。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所以,只有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党才有凝聚力,广大群众才有向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与“主体力量”之间才能达到最佳配合,发挥最佳效能。 2.党群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本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
5、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条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其中,社会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即党群关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它主导并集中反映着其他各种社会关系。比如,党和政府的关系,是执政党必然关注的重大问题,然而它在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联的,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党所强调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信任、支持和拥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表面上看,是人民群众各阶层之间、各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在本质
6、上也反映着党群关系,因为整合社会关系是党执政后的一项重要功能,只有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才能使所有社会阶层的人们都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尽所能” 、 “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密切党群关系,共建和谐社会。 3.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八十多年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的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
7、、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1 在新形势下,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理顺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凝聚全民族力量,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群关系和谐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党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党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
8、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美好社会目标的历史重任。 二、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群关系问题。从总体状况上来看,当前中国的党群关系是好的,主流是和谐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互相激荡,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存在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矛盾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这种状况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使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 1.经济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
9、,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使许多人迅速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同时,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也越来越凸现,除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矛盾外,还出现了一些非法牟利、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和靠钻政策空子的暴富者,与劳动群众的收入形成了强烈反差,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低收入者,感到一种被剥夺感和不公正感。农村中的增产不增收,各种税费,摊派居高不下,动辄以公检法相胁,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城市中,有的企业倒闭、破产,有的企业困难重重,大批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这些情况使各种违法现象、不安定因素增加。 2.政治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首先
10、,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由于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固有的消极影响,再加上我们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十分健全,一些党员干部逐渐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产生了不良的“权力观” 、 “名利观” ,滋长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习气,滋生出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尽管党和政府采取的反腐败力度和措施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现实中滋生的腐败土壤还很“肥沃” ;在一些地区、部门腐败现象还在蔓延。这些现象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成为引发党群关系不和谐的一个直接因素。其次,参政议政渠道不畅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体制性因素。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单一的所有制
11、结构和分配方式,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人民群众的自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参与意识等逐渐增强,要求民主化、公开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还不畅通,特别是广大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在表达自己的利益和呼声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时,往往会对当地的党员干部产生了不满和怨恨情绪,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化。 3.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形成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化。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由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思想政
12、治教育更加滞后,使党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思想隔阂。比如,党群之间在很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有的党员“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 ,有的群众则抱怨“不知道党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乘虚而入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潮、政治思潮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的沉渣泛起,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也使一些党员和群众良荞不辨,产生各式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物质利益矛盾容易导致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使其产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侵蚀着一部分党员干部的心灵;另一方面,一部分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认为党不是以前的共产党了, “主人”与“
13、公仆”的地位颠倒,甚至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错误地理解为搞“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从而丧失与党的认同感。党群之间的这种思想隔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化的对策思考 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把巩固加强和发展党群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努力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促进新时期党群关系和谐化,具体来讲,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提高执政党利益协调能力,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社
14、会基础 各种社会行为的背后是利益,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因。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2 在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往往以获得利益的多少、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为标准来决定对政党的态度。所以,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于把“蛋糕”做大,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需求。同时,更要注意把“蛋糕”切好,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始终代表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不同利益群体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为此,我们党必须充分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加大利益整合的力度,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要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
15、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注意研究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变化发展的规律,把不同利益和意见整合为公共政策,使各个利益主体公平分享发展的成果;要尽快建立与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体现公平与公正的社会利益机制,公平地分配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利益负担和改革成本,满足社会成员公平需求等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紧紧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提高执政党利益协调能力,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利益需求,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发展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 (二)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
16、 “制度有无或好坏,对党的事业关系极大。制度好,可以使好人施展才华,多做好事,事业兴旺,坏人则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坏人横行,好人也无法做好事,事业受损。 ”3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建立在法制规范的基础上;执政条件下处理党群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所以,我们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制度,提高社会主义法制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要运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党的执政权力和执政行为,使党能够在法律范围内充分有效地行使其执政权力;另一方面也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依法确定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执政者执政行为的监督权利,使人民群众依法充分地运用手中的民主权利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行为进
17、行有效的监督,达到以权利制约权力,做到依法规范党群关系,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稳定化的轨道。 (三)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通畅有效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机制,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 利益表达是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政治参与是随着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要求参与关系自己切身利益重大事务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利益表达渠道多样并畅通,政治参与途径健全而透明,有助于各利益主体与党和政府之间增进彼此了解,增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信任度。所以,我们必须大力
18、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等途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政治权利。 (四)加强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优良的作风基础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是使其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在长期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优良的党风仍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最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当前,腐败现象是严重困扰党群关
19、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必须通过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等方式来确保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以便能够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建起良性互动、和谐的党群关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