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能力构建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的持续盈利,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保持自身生命力的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实现与社会、环境及相关利益者的和谐发展。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内涵 所谓持续性,是指企业具有持续造血功能,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其发展不能超过企业内部支持系统及外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获得依赖于组织内部宽松和谐的学习及工作环境、完备的激励机制,以及组织为各级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等。企业内部宽松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持续学习及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持续性的人力资本;持续性的人力资本促
2、使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激励机制日益完善、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日益丰富、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日益健全,越有利于提高并巩固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持续满足股东、经营者、员工等的需求和愿望。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内涵 所谓生态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引入绿色经营理念。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废弃物的排放及再循环利用,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通过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所追崇的文化是绿色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企业文化所注重的信仰意识、形态价值与规范等,更强调文化的绿色化,
3、要求企业员工要为保护环境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涵盖了绿色创新理念,它强调在技术创新过程的每一步都要贯彻绿色的要求,即不仅要最终生成绿色产品,而且从创新源、R&D 投入到设计、制造和销售都要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争取把污染降至最小。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绿色创新具有生态性、人文性和预防性的特点。企业所倡导的营销方式是绿色营销,它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应实施一种旨在兼顾企业利益、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社会公共利益与环境保护在内的营销方式。如积极推行IS014000 环境体系认证、产品包装上推广“绿色环保标志” 、制定包括环保支出在内的绿色价格等。绿色经营理念的引入使得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
4、周期以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方式完成,有利于满足环境友好性需求。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内涵 所谓公益性,是指企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力度。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及其成员在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时一贯遵循的道德准则及价值观。它包括正确处理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公司改革重组引发的裁员和冲突问题,企业内部种族、民族、性别冲突问题,员工隐私问题、跨国经营中的贿赂问题,掠夺性不公平、不正当竞争问题,知情者内部交易问题,反垄断法问题等。企业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满足法制法规、道德、习俗等社会环境的要求。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
5、涵 所谓公平性,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体现公平原则。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当前需要的满足应该以不损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未来需要为代价。企业可持续发展应保证企业所需资源的持续利用及相对稳定的资源基础,应保持盈利的持续增长及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体 跨入 21 世纪,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整体上来看,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6、面向未来,我们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近年来我国面临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能源消费增长过快,主要原材料消耗也大幅度超过 GDP 的增长速度,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刚性约束日益凸显,能源和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伴随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收入失衡问题、区域发展失衡问题、隐性失业问题,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问题等,使得
7、我国面临更大的稳定压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客观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和我国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党中央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奋斗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具体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一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矛盾,构建“资源节约
8、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把建设“两型社会”确立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二是解决经济发展和深刻变革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持续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构建在和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此外,从长期来看,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是关乎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社
9、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区域间发展失衡的问题。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自然资源的利用者,也是工业环境污染的源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国家产业政策落实的实施载体,也是资源消耗的主体,因此,国有企业在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三、构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从功能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机制应该包括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评价、监督和持续改进机制;从内容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机制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战略实施评价机制,基于战略的全面绩效考核机制两个方面,其中包含了将企业内外部优劣势整合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各
10、项能力的具体管理制度。 借鉴国外企业和机构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自身可持续发展进行经营可持续能力评价、从实现社会责任角度进行社会可持续能力评价、从落实公民道德进行环境可持续能力评价,三个方面评价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状态,比传统的公司竞争能力、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该指标体系包含持续性人力资本、生态公司文化、持续创新能力及组织机构等公司内部要素指标,股东满意度、债权人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经营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监管方满意度、环境友好性及社会认可度等公司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衡量指标,以及资源可替
11、代性程度、公司承载能力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归纳到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中,三维度内容融合则产生了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借鉴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维角度的因素分析,构建以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为支撑的系统指标体系。 四、结论 国有企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坚持清洁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节约环保型企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健康发展,提高资产质量和创效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财富。坚持和谐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处理好公司与员工、客户、产业链伙伴,社区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责任编辑: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