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创作中韵律形态认知特性的研究摘要:建筑韵律是形式美的原则之一,认识韵律的认知特性及其发展变化有利于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自觉地运用和创新。 关健词:韵律、秩序、个性 中图分类号:H058 文献标识码: A 对建筑韵律的认知来源于心理学,心理学反映人对客观事物是如何被认知以及认知中的某些特性,认识这些特性有利于把握建筑韵律的创作,并在创作中去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一、 “完型”是韵律认知的思维方式 “人的知觉对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不是一个一个的独立进行认知,而是将所有刺激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进行认知,不仅人的知觉如此,人的记忆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1 “完型”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格式塔
2、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所谓“完型” ,是指人对于型的感受作用于大脑后所产生的组织和结构,人对于刺激物会根据相似、相近、闭合及连续等特性将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图形结构,这些“完型”过程的存在对于那些组织得较好、规则、有秩序的形很易于为知觉所把握,从而给人以舒适完美的审美感受。建筑韵律是经过设计者高度组织化了的形,很自然的成为审美感受的对象。所谓“完型” ,是指人对于客观刺激的认知与把握中所形成的组织和结构。比如天上的星星不计其数,但人会根据星光亮度的不同加以组织成不同结构的形,如将亮度相近的北斗七星组织成勺子的形式,就是一种“完型”的概念表达。对于建筑来说,建筑物虽然包括了屋顶、门窗、墙面、柱子、装饰
3、以及色彩、质地等等,但是它是被整体加以认知的,任何局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作用效果。正是这种对形的整体认识,使我们对建筑中连续有规则排列的窗会有一种韵律感十分强烈的整体感受,对高层建筑中纵向的层层升起也会产生整体的韵律感。 “完型”理论认为,图(形) 、地(背景)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基本需要,图地关系不清的图形和混乱的图形会引起视知觉的疲劳而产生厌烦,同时图地关系也可相互转化,如中国古代园林院墙上各种形式的漏窗及圆形、月形等的洞口形成了院墙上的负形,并成为十分独特的韵律形式。 二、韵律是人类探求秩序和变化的本性表现 “完型”理论体现了人类对建筑中秩序的本性要求,是一种生理、心理和情感上
4、的需要。 “秩序必须被理解为任意组织系统功能不可代替,无论其功能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 。 。 。所以一件艺术品和建筑如果不表现为一个有秩序的式样,就不能实现它的功能并传递它的信息” 。 2 韵律由于是诸元素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所以韵律本身具有明显的秩序性,因而被历来的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所乐于采用,然而人们在寻找秩序的同时也在寻找各种变化,对人类来说不可预测的变化,一般的总是人们寻求和赞同的。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人们都需要丰富的刺激环境。适度的紊乱图式造成的刺激不但是可接受的,同时也是美的,我们所看到的图象均是由我们的视觉系统处理过的,人类的视觉
5、系统具有对所看到的一切事物进行“自组织”的能力,这种“自组织”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必然将眼前的的图象按照自身的特质组织成符合某些范式的图象,从而产生新的视觉秩序,因此,视觉艺术的发展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趋势,而不是一种定势。 不断地追求秩序,又不断地追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新的秩序,从秩序中感受愉悦,这就是人类探求秩序和变化的本性表现。 三、韵律是人们对个性美的不懈追求 人类对美的追求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古希腊的音乐、戏剧、绘画、建筑、雕刻,中国先秦艺术诗、乐、舞等的美学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想把美的事物固定化从而流传千古,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对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分析和总结,将人体美与建筑美
6、联系在一起,通过数列、比例、图形等将美的建筑形式程式化,建立起一套以数字关系为模式的韵律关系。我国古代宋、清两代的营造法式和工程工部做法,用“才”和“斗口”将建筑用料和各部比例关系加以确定,使建筑型制规律化,这些都表达了对美的形式的难舍情节,但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向高级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美本身也处于发展之中,美的形象一方面反映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美要靠不断创新变化的韵律形象来吸引人、感染人。 建筑艺术中韵律美的独创性是核心所在,一切成功的艺术都是以其鲜明的独创性而得到人们的赞许,人的建筑艺术实践活动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这就决定了建筑的韵律美也必然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必然带有鲜明的
7、时代特点和深深的时代烙印。 现代主义建筑通过抽象的形式,满足了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要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因为抽象形式的构成属于人的感觉世界,它能引起感官的愉悦,而人的感觉过程具有十分稳定的性质,去掉细部装饰的抽象形式具有完整的体和面,使视知觉达到纯净的地步,从而产生纯净的视觉效果,这是现代主义建筑韵律的认知特性。 就其本质而言是建立在打破传统、反古典形式的创新的秩序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现代主义建筑韵律形态的内在表现是空间的变化打破了规律化的古典制式,强调人对于空间体验的运动性、流畅性。结构类型的改进使得空间的特性得以充分的展示,正如布鲁诺。塞维指出:“建筑的特性使它与其它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
8、就在于它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 。 。 。 。 。 ,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塑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 ”3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美学流派纷呈,表现在建筑方面,各种流派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说各种主义体现的是时代的个性或风格的个性,其实它们也包含了建筑师个人的个性,对个性的不断追求形成了今天丰富的建筑韵律形式。 建筑艺术中美学风格的多元化将是未来必然趋势,无论如何,人类对建筑韵律美的个性追求将是永无止境的。 四、韵律是建筑艺术生命的载体 建筑艺术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韵律是这个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创造情感符号紧密相连。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和
9、谐,和谐就像生命组织一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生命是运动的,建筑艺术也是运动的,从物理意义上来说,建筑是相对静止的,但它能以形象和姿态来造成动感,韵律形式所产生的律动感、生长感、量感以及人们投注的感情使得建筑艺术就像一个生命体,长年地与人们进行着对话,形成人们心理上情感起伏、心灵波动。 建筑艺术也像生命有呼吸和心跳一样,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它生气弥漫、气韵生动,充满了活力,然而建筑艺术的生命只能存在于形式中,存在于韵律形式中。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从发生、发展、高潮到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但不可避免,艺术形式也处于新陈代谢之中。一种艺术形式在开始时充满生机,富有活力,一旦完成了它
10、的运行周期,也将走向没落,成为新的艺术形式陌生化的对象”4。从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韵律形式是如何发生、发展并被另一种形式所更迭。这种更迭或是由于朝代的更替,或是宗教的统治,或是生产力的变革,总之,韵律形式就像生命一样,生生不息。这是建筑韵律的发展规律。 韵律在建筑形式特征的表现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承载了建筑艺术的生命,建筑因韵律形式的表象而赋予建筑艺术生命的情感表情与思想内涵,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参考文献 日深堀元文,图解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20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宁海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23 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8 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