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职业介绍机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从职业介绍机构的规模、登记招聘人数、登记求职人数、介绍成功数等方面分析了 2002 年以来我国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及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的发展现状,并就职业介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可信度、就业服务范围、特殊群体、服务态度、网络信息化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特殊群体;网络信息化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公报显示,2001 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681 万人,之后逐年递增,到 2012 年,虽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266 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552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人数 182万人,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仍
2、有 91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而从 2002 年到 2009 年,我国的职业介绍机构已经由 2.6 万个增加到 2009年的 3.7 万个,职业介绍机构人员规模也从 8.5 万人增至 12.6 万人,无论是公益性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或是营利性的职业接受机构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面对每年大量的新增就业压力,我国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中介、民办职业中介在促进就业方面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 二、职业介绍机构现状 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职业介绍结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主要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
3、体等举办的公益性的职业服务机构,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是由公民个人、组织举办的具有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加入 WTO以来,我国职业介绍机构不断发展完善,从 2002 年到 2009 年,由 2.6万个增加到 2009 年的 3.7 万个,职业介绍机构人员规模也从 8.5 万人增至 12.6 万人。其中县级及以上由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一直占据 62%以上的市场份额,公民个人办的营利性职介机构的比例不断增加,从 18.8%上升至 28.1%(2010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入世后,不断开放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我国中外合资人才服务机构从 2003 年的 30 家增加到 2009 年的 1
4、60 家(2010 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 从登记招聘人数看,2002 年职介登记招聘人数为 2250.2 万人,到2011 年仅公共职介登记的招聘人数就有 7115.7 万人,年均增速 15%以上。其中劳动保障部举办的县级及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招聘人数所占比例在 52%-65%,仍处于主导地位,街道和乡镇办职介所占比例均在 8%左右;民办职介基本保持在 20%-30%的份额;而其他部门、工会等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职介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 6%左右。 从登记求职人数看,一直呈上升趋势。2002 年职介登记求职人数为2684.2 万人,2009 年增至 5805.7 万人,2011 年
5、仅公共职介登记求职人数就有 5125 万人;民办职介发展较快,尤其是 2007 之后发展更为迅速,2008 年登记求职人数达 1386 万人,2007 年劳动合同法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 就业促进法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显著地推动了职业介绍机构的发展。 从介绍成功人数看,表 1 显示职介机构介绍成功人数是不断上升的,无论是劳动保障部门举办或是其他组织、民办的职介机构介绍成功率均保持在 50%左右。而除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招聘人数对介绍成功人数有影响外,职介机构工作人员的数量对职介成功介绍人数也有影响(张峻阁,2013) 。由表 2 可知,总体上,单
6、个职介机构工作人员所面对的求职人数是缓慢增长的,到 2009 年达到 1:461。民办职介中比例较为平稳,基本在 1:340 的比例。而县级及以上公共职介中人均面对的求职人数逐年剧增,2009 年达到了 1:1296 的比例。而职介机构中专门负责职业指导方面的人员只是机构中的一小部分,实际的比例应该更大。但可以看出街道、其他组织、乡镇举办的职介机构工作效率明显低于县(区)及以上职介。 三、职介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虽然我国职业介绍机构无论是在员工规模、登记招聘人数、求职人数还是介绍成功人数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为此,本文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应对策略。
7、1.监管有效性和职介可信度 虽然我国职介机构不断的壮大发展,然而还存在随意收取押金、乱收费、扣押证件、无证经营、甚至联合企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求职人员等不法行为(胡平,2012) ,严重影响求职者对中介机构的信任度,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 36.7%的失业者会选择委托亲友找寻工作,而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仅有 13.1%, (2011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也说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监管力度的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法制建设,明确职介机构操作规范,不定期抽查以及建立通畅的监督举报渠道,规范中介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应更广范围的实施信用评级,督促其提高信誉。职介机构的促进就业
8、的潜力巨大,应通过媒体、宣传资料等多途径推广职介机构的服务,扩大影响,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 2.就业服务内容重心和的特殊群体就业服务帮扶 在公共职介机构中,求职者需求最高的服务项目是职业介绍,而实际操作中,档案人事关系管理、代缴社会保险占到了工作总量的 60% -80%,在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政策咨询、招聘会等方面现有的服务还远不能满足求职者的就业服务需求(李春玲,邱雯,2010) 。详细的职业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求职者的成功几率,目前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不但缺乏,指导过程也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而目前相对于我国大量的失业人员来说,已有的培训力度远不够,免费培训项目较少,许多培训项目需要缴费。因
9、此,公共职介应转变工作重心,以职业介绍为中心,加强供求信息搜寻,加强对求职人员的求职意向、职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增加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增加免费培训项目和内容,提高求职者的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职介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而针对残疾人群、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项目不仅单一、职业康复、职业培训缺乏,且就业岗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赵萌萌,吕学静,2012)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应在法律上明确细节,规定企业雇佣特殊人群的细则,增加职介机构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完善公益性服务。 3.员工服务态度和考核激励机制 在 2002
10、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介机构调查中就显示,职介机构中员工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了 40%以上,县级以上公共职介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了 52%,职介机构员工文化水平远高于劳动者的平均水平。然而在职介机构中,仍存在员工工作热情不高,面对失业人群产生居高临下的意识,服务态度不好的问题,而员工是职介机构工作效率高低的关键,因此,不仅要加强对职介机构员工素质的培训,转变员工观念与态度,更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定期对员工服务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与绩效挂钩,实行绩效工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4.网络信息化服务及机构间合作的效力 近些年,我国县级及以上公共职介机构硬件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网络
11、普及率极大提高,而在街道和乡镇地区的职介机构硬件设施不齐全,网络普及率低,不利于就业供求信息的快速搜集,且由于劳动力市场本身存在的城乡分割、地区分割、户籍限制等体制障碍,也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造成失业的地区失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国市县乡的就业服务信息网,打破区域限制,信息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提高就业服务效率。此外,不同性质的职介机构间也缺少交流与合作,应加强公共职介与非公益性职介的合作,将某些项目外包给私营职介或是合作等,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胡 平:职业中介机构违法经营现象之我见,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月 11 日第 A03 版. 2李春玲 邱 雯:提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能力研究以北京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0(2):174-178. 3张峻阁:我国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人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经营管理者,2013(3):220. 4赵萌萌 吕学静:中美日残疾人就业保障比较研究,社会福利,2012(1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