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900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0kV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0kV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0kV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0kV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0kV 东宁变电站超高支模施工技术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 110kV 东宁变电站高支模的设计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对解决处理同类型的高支模顶架的施工难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支模;主梁结构;楼板结构;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110kV 东宁变电站位于江门市江海区礼乐管理区内东海路侧,工程内容新建综合楼、警卫传达室、消防水池、电缆沟、事故油池、道路及其它设备变电站土建工程。本工程高支模的施工部位为综合楼,为钢筋砼框架结构。综合楼可分为两个区域:控制设备区域及主变区域,两个区域的梁跨度及截面尺寸均较大

2、。控制设备区域的楼层高低错落较多,结构稍为复杂,其中 6.5m16.3m 楼层区域(GIS 室区域)的支模高度为9.8m。主变区域在 BC 与轴间共有三个主变房,净空高度为14.2m,三个主变房周边只有框架梁,梁的结构特征基本相同,荷载也基本一致;为该区域支模高度最高的部位。GIS 室梁截面最大尺寸为300900,主梁最大跨度为 10.5m,主变区域梁截面最大尺寸为350900,主梁最大跨度为 10m。 结合综合楼的结构体型,施工中其模板及其支撑的刚度、强度、稳定性、抗倾覆及承载力均有较高要求,需确保施工过程中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本方案主要针对最不利结构的高支模进行验算,其它部位参照执

3、行。 二、高支模的材料选择 高支模采用 483.0 钢管满堂红高支撑体系,连接采用扣件,梁、板均采用 18厚夹板,木方采用 7575,主梁设对拉螺栓,螺栓直径采用 12。因层高大于杆高,采用对接扣件搭接,扣件采用直角扣件、回转扣件和对接扣件,顶托采用(双钢管):483.0,底板为 C25 混凝土楼地面板。 三、梁、板高支模设计 1、主变区主梁结构形式 主变区梁截面最大宽度:0.35m;梁截面高度:0.9m;混凝土板厚度:120;立杆梁跨方向间距为:0.6m;立杆步距:1.5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14.2m;梁两侧立柱间距:0.8m;方木支撑平行梁截面;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梁底方木截面宽度

4、 b(mm):7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75.0;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50;面板厚(mm):18.0;主楞间距(mm):500;次楞根数:4;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为: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穿梁螺栓直径(mm):M12。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GIS 室主梁结构形式 主变区梁截面最大宽度:0.30m;梁截面高度:0.9m;混凝土板厚度:120;立杆梁跨方向间距为:0.6m;立杆步距:1.5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9.8m;梁两侧立柱间距:0.8m;方木支撑平行梁截面;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梁底方木截面宽度 b(mm):7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

5、mm):75.0;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50;面板厚(mm):18.0;主楞间距(mm):500;次楞根数:4;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为: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穿梁螺栓直径(mm):M12。 (见图 1)所示,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图 1 主梁搭设平面图 3、楼板结构形式 1)主变楼板横向间距:1.20m;纵向间距:1.20m;步距:1.5m;立杆上端加一个可调顶托。模板支撑用 7575 方木,托梁采用(双钢管):48 3.0。按规范 JGJ162-2008 的要求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和加设铺密竹脚手板具体布置结构形式(见图 2)所示 图 2 主

6、变区板搭设立面图 2)GIS 室楼板横向间距:1.20m;纵向间距:1.20m;步距:1.5m;立杆上端加一个可调顶托。模板支撑用 7575 方木,托梁采用(双钢管):48 3.0。按规范 JGJ162-2008 的要求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和加设铺密竹脚手板具体布置结构形式(见图 3)所示 图 3 GIS 室板搭设立面图 4、水平拉杆与剪刀撑的结构形式 水平拉杆步距 1.5m,底部 0.2m 处设置扫地杆,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及主梁处设剪刀撑,间距 5m,中部剪刀撑依构架框架大小,每隔 10-15m 设置,项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设水平剪刀撑,中间每 3m 设置一道水平剪刀

7、撑,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的要求当层高在 820m 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四、高支模的施工要点: 本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木模应保证下料尺寸准确、拼缝严密,保证砼不漏浆。 木模底部加固可采用在埋木条的方法,底部挡木用铁钉固定,采用此方法简单可靠,容易保证砼不跑模。 本工程主体结构模板采用木模板钢管支撑。模板支撑系统采用483 钢管搭设满堂架。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模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 模板安装时,要保证其平整度和垂直度,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砼浇筑前 24 小时应对模板淋水,并用夹板堵缝,以免漏浆。模板的拆除应严

8、格按规范要求,并在砼施工时,留置试块,标准养护,作为拆模的依据。砼若未达到强度要求,不得提前拆模。 1、模板施工顺序 熟悉施工图纸翻样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交底配模涂刷脱模剂放线、弹线搭设承重架(支撑系统)单向墙侧板、柱模板安装校正固定待钢筋、墙中管线安装完毕清除底部垃圾办理技术复核记录封墙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铺梁底、梁侧及平台板、模板校正、固定、加固予埋件安装、钢筋绑扎复核尺寸、挂板安装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浇捣砼(在浇捣时,派专人看模,以便发现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施工使用要求 1)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2)严格控制实际

9、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3、防护设施 每层立杆搭设时在下层立杆顶部铺设竹脚手板作站人平台,随立杆搭设高度 逐层上翻;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 8cm 处用直径 1.2mm 的镀锌铁丝箍绕 23 圈固定以防倾翻。 楼层浇砼前在浇砼工作面的临边处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 1.2m,采用 483.0 钢管,立杆间距不大于 2.5m,竖向每 0.6m 设一道通长横杆;临边四周 1m 范围内不准堆料、停放机具。 4、拆除施工工艺和要求

10、1、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范,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下表的规定,方可拆除。 现浇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项次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达到的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1 板 2 50 2,8 75 2 梁、拱、壳 8 75 8 100 2、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养护试块强度记录

11、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3、模板撤除的顺序和方法,按板、梁侧、梁底的顺序进行拆除。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原则 4、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行发生事故。5、拆模时在距板底 2.5 米处设置底网,防止物体坠落,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6、拆除的模板向上运送传递采用上料平面周转,利用钢井架吊运。 五、预防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高支模搭设前,应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高支模搭设完毕,经企业安全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合格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混凝土浇筑时应对称进行,浇筑时派

12、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模板及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设施。 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应避免材料、机具等过于集中堆放,混凝土采用泵车浇筑,减少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在任何情况下模板立柱承受的荷载均不得超过荷载设计值。 模板作业时,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 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