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977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摘要】1931 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 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

2、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

3、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 3 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 800 名农民入伍。 不仅如此,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积极入伍青年急剧增多,主动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靠拢党组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也成倍增加,马克思主义已不是神秘的外国术语,而改变自己命运和未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是马克思主义在普通民众中初步粗浅的大普及。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光辉革命历程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统一,

4、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朝气蓬勃胜利发展;什么时候我们偏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我们的革命事业就受到挫折甚至遭到失败。 马克思还指出:“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121 页)这就是说,哲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使自己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明确提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历史也不过就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为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生产活动。 新民

5、主主义时期党领导下“土地革命”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和政治革命,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传播过程。革命口号作为价值判断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反映民众普遍愿望和要求,革命实践的目的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相契合。2.和革命口号一致的革命实践一定是成功的实践。3.作为革命口号的内容有规律可循,只要按口号的内在规律办事,就可保证革命实践的价值实现。 在传播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通俗易懂,编码要简单,解码要容易。内容和形式不能脱节,也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要能及时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比如我们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土地革命”的革命口号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些要求。 土地革命时期的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响应

6、土地革命的口号有很多,这里仅举长征时期的关于我党土地政策的革命口号:“平分土地” 、 “实现耕者有其田” 、 “欢迎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 “实行土地革命” 。长征途中,红军留下了无数石刻、木刻、手写标语。这些标语就是革命口号,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红军标语革命口号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宣传鼓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手段。进行口号宣传,运用口号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那时起便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一项重要传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为了唤醒和唤起民众,为了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为了实现民众动员,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纲主张,中

7、国共产党根据时代所处的不同的客观形势,分别提出了确定前进方向、鼓舞人民斗志的一系列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宣传口号。这些口号准确地把握和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潮流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民意的变动,推动了中国民众的觉醒和中国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这些革命口号之所以能发挥巨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到1930 年时,全国已先后建立了十几块农村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大都成功地进行了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了他们的利益。这些口号大都通俗易懂,直指事物的根本。老百姓看得懂,理解得了。它和我们党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紧密相联,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融通的。 和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许多

8、极左政治口号相比,它们抓住了受众的需要,反映了 当时革命发展的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中心任务,它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完成,这使得革命口号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载体。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以至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了可贵的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得在党的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得以成功开展。 党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的农村,在农村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切实完成土地革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城市中心论”则做不到这些。这些根据地的成功土地革命不仅满足了当地革命群众对土地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构成新

9、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土地革命”革命口号的基本价值事实,使这些口号成为有的放矢的宣传工作。分到土地的农民为了保护这些成果参加革命,无地的农民为了获得土地也积极参加革命。总之,这些口号不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成为鲜活的榜样,激励着革命群众去英勇斗争。 当时,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工农红军武装割据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完成真正的土地革命,而割据的区域在广大农村地区,而不是中心城市。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反过来又会促进红色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所以土地革命口号的政治传播,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朱德和毛泽东成功开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构成这种政治传播的第一个价值事实,实际上就是这种政治传播的根据了。193

10、0 年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李立三等制订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重点是武汉暴动、南京暴动和上海总同盟罢工,并要求各路红军“会师武汉” , “饮马长江” 。8 月初,成立全国总行动委员会,作为领导武装暴动和总同盟罢工的最高指挥机关;把共产党、青年团和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各级行动委员会,停止了党、团、工会的正常活动;进一步提出准备全国暴动的详细计划,还要求蒙古出兵配合,苏联必须积极准备战争。这种极“左”路线指导下的口号提出是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过“左”的行动路线和脱离实际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大敌。它没有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

11、群众的需要和要求。它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才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为它能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宣传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宣传是否成功,它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宣传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广范围内,赢得宣传对象的共鸣,并为他们所接受。接受者有时虽持有逆反心理,但只要有成功的范例在前,接受者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其目的的。马克思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恩选集第1 卷,第 55 页)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革命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有 1.

12、2 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土地革命的自然延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1950 年 6 月下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颁布后,从 1950 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1952 年底,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土改基本完成。全国大约有 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 7 亿亩土地,免除了过去农民每年向地主交纳的 700 亿斤粮食的地租。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有力

13、地推动和配合了其他各项社会改革,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重要条件,也完成了政治传播的证实,使其成为价值实现的完成。 这就证明,在政治传播中第一个实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此在世界已由抽象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只要我们遵循着改造世界的规律,通过对人自身潜能的开发,即可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从而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特定的社会需要。这些需要是因阶级或阶层而异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形成价值观念的引导。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4、”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转化成物质力量,理论掌握群众是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条件。马克思在这里已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首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呢?马克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具体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就是要使它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这就是它所要抓住的根本。因为只有从人民群众实际利益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人民群众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兴趣,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有大众化的必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的完成向千万劳动人民证实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跟人民群众是心连心的,它对劳动人民的价值是永久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由从少数的知识精英扩大到广大群众,广大群众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造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