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091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镇化过程中的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村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村镇村容村貌差、生活污染和村镇产业的环境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持续增加、污染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复合污染严重,危及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治理难度较大,已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早重视和防范,避免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污染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城镇化;村镇环境;污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一、城镇环境问题研究 1、村镇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由于人口多、村镇发展模式相对粗放以

2、及环保意识淡漠、污染防治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村镇环境总体上表现为“脏乱差” ;同时,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时间短、速度快,村民生产和生活习惯比较落后,许多地区普遍存在村镇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严重滞后于村镇发展进程的现象,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及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因此,村镇人居环境质量恶化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2、生活污染严重影响村镇人居环境 城镇化必然伴随人口集聚,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2008 年我国村镇每年产生生活垃圾 3. 14109t、生活污水约 90 多亿t,由于村镇环保基础能力薄弱,90%的村镇垃圾随意堆放,60%的村镇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由于人

3、口快速聚集,村镇布局散乱,生活污染和养殖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村镇生活污染成为影响村镇人居环境的首要问题。 3、村镇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到了饮用水安全 据统计,全国已有 78%的村镇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镇地下水受到污染。由于多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许多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的污染其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近年来,农村的农药使用量达 23t,其中 80% -90%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作用下污染地下水;农村的殖业发展迅速,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又随溪水流入河流中,造成了河流的富营养化,浮藻、水草丛生,鱼类死亡,加剧了治理的难度。

4、二、城镇化过程中环境生态保护需求 1、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与管理标准缺失制约了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村镇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缺少适合不同医域特征的村镇环保技术模式、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适用性评估技术等,涉及村村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生态整治及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技术不足,其技术标准、政策和体制机制很不完善。由于在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责权不清的问题,部分村镇环保示范项目示范容易,推广运行难,相关标准、政策、机制、体制都非常欠缺。因此,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与管理标准政策缺失制约了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需求分析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

5、 21 世纪一项巨大的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到 2020 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 60%,未来 10 多年,我国城镇化和村镇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将形成世界历史上空前的人口、资源、技术、财富及服务的大规模集约化发展格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消耗剧增,人口规模、村镇规模急剧扩大,对原有的村镇功能和结构产生巨大冲击。同时,高速的城镇化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滞后,不仅导致我国村镇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还对村镇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村镇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领

6、域的研究十分薄弱,迫切需要科技的引颌和支撑。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发展模式正由“村村冒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村镇的环境保护重点由原来单纯的末端污染治理向统筹规划、源头减量、过程调控、生态建设等方面转变。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创新和集成,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跨越,引领和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 3、缺乏村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我国村镇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及人员力量极为薄弱,但是随着一些村镇的快速发展,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极为突出,来自以村镇居民、小企业的生产生活对村镇区域已经产生较大环境影响;

7、同时又面临来自城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机构是县级,大多数乡镇没有环保机构或环保员,同时由于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原因,监测覆盖面达不到要求,对村镇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研发、统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导致无法获得村镇污染状况相对准确的数据。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与环境监测管理的空白与缺失,使这一地区急需构建适应村镇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三、村镇环境保护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家投入专项资金治理村镇污染促进了村容村貌和环境质量改善 从 2008 年 7 月国务院提出“以奖促治”的政策举措以来,中央财政投入村镇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15 亿元,支持 2160

8、 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全国各地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狠抓项目落实,带动地方投资达 25 亿元,直接受益农民达 1300 多万人。2010 年- 2012 年国家继续投入 120 亿元资金用于“以奖促治”村镇和农村连片防治工作,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四川、云南、江苏、辽宁等均有部署,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科技重大工程从技术上将有效支撑“以奖促治”连片治理工程,必将犬大推进我国村镇环境保护的进程。 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循环经济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和示范工作,也具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我国村镇基数大、分布广,村镇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地区差异极大,区域特点明显,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污染治理

9、技术大多是针对特定地区的具体环境问题,缺乏普适性和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还远远不能满足解决不同地区村镇环境问题的需要。总体说来,应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科技支撑能力还严重不足,村镇环境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镇建设、优美乡镇构建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需要。 2、村镇环境治理技术、装备的专利及相关技术标准缺失 环境技术标准是搞好村镇环境保护的可靠保障。目前,环境保护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标准、规范主要针对城市和大中型企业,村镇环境保护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缺失。国内有关于村镇废水治理的无动力、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质吸附、垃圾堆肥等专利和技术方面的报道,但鲜见有针对性的村镇工业、生活混

10、合污水治理技术、回用技术、污泥与固体废物联合资源化技术,污染治理与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的专利和技术报道。针对固废处置的技术包括:两步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厌氧一好氧反应器循坏操作填埋方法、厨余垃圾堆肥处理系统、垃圾堆肥促腐发酵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厌氧干发酵处理装置、应用木聚糖酶提高沼气发酵产气率的方法等,发布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针对村镇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很缺乏。我国目前针对村镇废水、废气、废渣、环境综合整治处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极其不完善。有必要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村镇生活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控制技

11、术导则及政策法规。 四、城镇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1、明确义务,增强责任意识 绿化是美化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从自己的房前屋后美化开始,充分利用好自己房前屋后的每一寸土地,栽种花草树木,使自己的居住地萦绕在绿草花丛之中,掩映在青松翠竹之下,对于自己周围的道路和其他空闲地方,也应该尽自己的义务。美好的环境靠大家来创造。我们年年在植树,年年在绿化,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责任的问题。我们应加强村镇居民的道德修养和认识水平,增强绿化意识,提高绿化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关注绿化者的利益,让他们有劳动,肯付出,更要有收获,努力做到投资与收益的比例逐

12、步提高。这样,绿化者积极性提高,也保障了其正当收益,绿化的效益自然得到提升。 2、分区推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导文件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气候分区、生态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生产习惯等区域差异,我国不同区域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与模式需和当地农村环境特点相结合,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七大区域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适合不同区域城乡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模式组合,开展不同区域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适用性评价,筛选并提出适合不同区域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优化集成共建共享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三低一易”型(低污染、低投资、

13、低运行、易管理)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建议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在此基础上,推出七大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技术规划。 3、从城乡绕筹的角度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总体规划 城乡统筹等为原则,以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控制、污水收集处理和水土保持等为技术考核指标,合理划分城乡功能布局,村域功能合理布局,强化生态安全格局的前置约束作用,建议各级政府明确地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乡结合部生态缓冲带构建与保育、城郊保留农田生态经济服务功能转型等纳入到城乡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工作流程中;加强作为城乡一体化格局基质的农田、林网、绿地的建设,加强城际(镇际)生态屏障建设,森

14、林绿化建设,湿地建设等,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持基础性生态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建议政府规划立法保护城乡生态格局中的重要生态源地、关键生态节点。在中小尺度城乡用地格局中,将大面积连片基本农田、优质耕地作为绿心、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确保关键生态节点位置对应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草、水体等;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要因地制宜调整各类用地布局,逐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在大尺度土地利用格局中,支持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以大面积、集中迮片的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国

15、土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农村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严格环境监管,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4、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平台 为实现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缓解城乡差距加大、城乡结合,环境恶化,建议设立城乡统筹农村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产业联盟,设立城乡统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中心和城乡统筹农村垃圾处理工程中心。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5、抓住有利时机,摸索发展模式 新农村的建设、生态村的建设、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过去在村镇绿化方面,我们提倡植树种草,增加经济收入

16、,美化自己的家园。事实上,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空气遭到严重的污染,整个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当今全社会所共同面临的危害就是生存的环境。所以,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体现。在村镇绿化中,注意乔木、灌木、花草三者的结合,植物高低错落,层次感强,注意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能够保证四季有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利用村镇原有的自然景观(河流、池塘、山林等) ,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乡村园林景观。 近年来,我市特别重视乡村旅游,这也是促进村镇绿化的一个绝好时机。城市的居民厌倦了喧嚣的城市生活,总想在紧张繁忙之余的节假日,到离城市不远的乡村去欣赏纯美的自然风光,体验乡村恬静

17、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创造优美的乡村环境,把它作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乡村旅游应重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村镇绿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可以改善村镇居住环境,同时也满足城市居民观光旅游的需要,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造福子孙后代。 结束语 村镇环境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与村镇的可持续发展。村镇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农村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环境保障,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郭迎庆,黄翔峰,张玉先,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 2009,25 (4): 6-9 2蒋克彬,彭松,张小海,等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谭学军,张惠锋,张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J净水技术,2011,30(2):5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