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05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怎样实现这一基本的课程目标?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

2、难而不感到疲倦。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产生积极反应的形象整体。在文言文教学中,尽管文中叙写的人或事离今天很遥远,但只要教师以趣味性为导入点,创设一定情境,就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加强诵读,读出情趣。鉴于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

3、领悟。因而第一遍诵读我主张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继而让学生“入乎其内” , “忘乎所以” ,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情感境界,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这种无拘无束的诵读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动口的同时也在动脑,以读带动理解,调动感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调动思想器官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最后以诵读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刺激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好胜心。再次,鼓励质疑,培养兴趣。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句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

4、,结出丰硕的果。而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许多教师担心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投入文本中去体会感悟,同时也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力,殊不知这样也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最后,展开想象,提高兴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展开想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学与思得以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知识借助想象力,得到超凡能力的升华,甚至得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二、教会学生预习 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预习:1.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给不理解的词句

5、作上记号;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3.圈出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并弄清其意义和用法;4.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5.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等 上课时,各组派代表把预习情况讲出来,重难点问题汇总集中,这样教师就心中有数,针对性强,以免在学生都知道的问题上耗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基本字词句 首先,要明确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的字词句。积累并掌握它们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堂教学,教师应当首先以这些字词句式为主线组织教学,要结合语境,要板书,要小结。每篇语文课都要按照训练重点把这些训练内容落实到实处。 其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常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在课

6、堂教学中遇到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这种做法,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当一个词出现的次数达到两次以上,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做示范,并做详细讲解分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这样,积少成多,让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在“于无声处”提高学习效率,落实素质教育。 四、文言文教学要与历史学科密切联系,突出思想教育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诵读的基础上,或是简单地教几个实词和虚词,而是既教文章,又教做人,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体会其中蕴涵的

7、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历史,告诉人物生活的背景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历史的氛围中感知文章的主旨。如讲授出师表一文,就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史实,置于历史情境中去领略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波澜,充分认识诸葛亮的个性特征。又如在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意图是劝谏君主怎样治理国家,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文中的思想对于今天治理国家方面还有没有意义。从而指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认识传统文化,做到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总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更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讨有益的教学模式。我们应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进步。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园地里的一枝奇葩,绽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