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25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曲则全”看老子的处世辩证法摘要:老子将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修身,直面现实社会,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认为事物总是互相依存,相反相成的。 “曲则全”是普遍法则,更是老子处世辩证法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老子;曲则全;处世辩证法 老子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无论是对治国还是修身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我们来说,老子的处世辩证法更能让我们修身养性,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 他提出了道德哲学观念以及朴素辩证法,借助天道,统辖人道,进一步论述阐发了慈爱贵柔,俭啬收敛,谦下不争,主张无为而治,以达到贵生为我、韬晦自保、否定传统、顺应自然的目的,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道家理论体

2、系。 老子一书,含蓄隐晦,正言若反,思想深邃,蕴含丰富,在修身养性方面更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一、 “曲则全”的哲学诠释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它浑然一体,独立存在,但又超越时空,无处不在,对立转化,影响决定着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命运;它空虚不盈,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实际上又无所不为,永不穷尽,养育万物,除旧更新。就像第三十七章中所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这章重在治国,阐述君无为而民自化的道理,但是他与“曲则全”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处。道永远应顺应自然不妄为,由此便可无所不为。 “为”与“

3、不为”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运用到“曲则全”上就是说“曲”与“无为”相通, “全”就是达到“无不为”的最终状态。2虽然说老子在论述“为”与“不为”时主要是在治国的篇章中,这也是老子“道”的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辩证思想,其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治国中,更可以贯穿到人的修身养性中去。将弯曲、委屈、低洼、破旧等放在“无为”位置上,从而获得保全、伸直、盈满、更新等“无不为”的状态。这样就会更加明白晓畅的向我们阐释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以此来阐释他的处世辩证法。 “曲则全”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4、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这段话就是老子对“曲则全”的释义: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盈满,破旧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惑乱。因此,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的楷模。不自我表现,因此聪明;不自以为是,以此彰显;不自我炫耀,因此有功;不自我骄傲,因此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天下的人没有能与他争。 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本都是相反、相对的矛盾双方,但又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可以由前者变为后者,他们之间都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有着相生相息的关系。因此,观

5、察事物,处理问题,将矛盾双方根本对立,截然分开,见外不见内,见表不见里都是根本错误的。这也是老子朴素辩证法的萌芽,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圣人正是由此总结了道德柔弱、俭啬、谦卑的特性,作为天下的榜样,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所以, “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所谓“知其雄,守其雌” 也是同样的道理。老子认为行道之人必须在深知自己雄强的前提下,主动的甘守雌弱,居于下流,因为,弱胜强,柔胜刚, “以静为下”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老子在第七十六章提到“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他用这样的表达来告诉我们物壮则老,物极必反,有道之人应该像水一样,处于下位,柔弱自

6、守,清静无为;以柔胜刚,以弱胜强,只有这样才能功成身退,以道修德。 二、 “曲则全”的处世态度 易经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 而老子对于这个观点则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描述,是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处世艺术的直接应用。 “曲则全”的处世态度的形成,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任何东西都是有对立两面的,而这矛盾对立的两面是可以相互转化,为我所用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处世的过程中暂时的退让、委屈或不争,反而会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老子第四十五章中,我们说到“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这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去面

7、对一切,甚至是得到一切。就老子“道”本身来说,它是一种虚静的心理状态,只要内心无欲无求,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在此基础上保持虚静便能够洞察宇宙。 第七章中,老子还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就是这样将天道用来指导修身养生,以“慈”、 “俭” 、 “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就是把慈爱公平、俭啬收敛、谦下不争作为人生的法则,即“治人事天,莫如啬” 。因此,从来“不积” 、 “不自生” ,后其身以求身先,外其身以求身存,竭尽全力帮助他人,以求自我满足,所以像天之道“利而不害”一样,人之道是“为而不争” 。 我们所讲的“道”是形而上的,它先天地而生,它秉持“自然无

8、为” ,在无形中达到一切,成就一切。他的“道”又是规律性的道,可以相互转化,循环运动。就如第二章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将“道”的规律性运用到处世艺术上来说,就是“曲”与“全”的循环转化,相辅相生。 结语 “曲则全”的处世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被人认为是一种避世的心态,但是老子的思想一直都是坚持“无为而治” ,以静制动,以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这是道家思想的原则。所以说“曲则全”也只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策略来达成自己的目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样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当代社会来说, “曲则全”的人生品格并不多见,物欲的丰盈,声色的诱惑,奢华的奉养,让我们越来越浮躁而不能“抱朴守静” 。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若是能做到这些,自然能够灵活处世而无怨尤,从而让我们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 饶尚宽. 中华经典藏书 老子. 中华书局,2010 2 冯婕. 上善若水与人生品格. 商业文化 学术探讨,2010 第 5 期 3 南怀瑾. 老子他说. 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80 作者简介: 高凤姣(1989-) ,女,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 2011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