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29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统建筑特色对现代城市空间的价值塑造摘要:本文从现行物质结构下的社会问题出发,以建筑设计的观点总结问题的表现形式,意在关注和探讨物质结构下城市环境中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最后分别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探讨重塑城市空间特色和精神价值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关键字:传统建筑;城市空间;形式;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现行物质结构下的精神缺失 无论是居住区还是商业街的规划建设工作,皆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给服务人群,由此形成的物质结构反映和支持了所期望的社会结构。而社会结构的形成有它自身起源和发展的路径,这与人际交往和公共信念是分不开的。而现今以最大限度索要建筑面积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

2、会结构的组建,从而忽略了人性的关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 信仰的遗失 图腾最早是原始社会中特定社会群体成员所共同信仰的标志和象征,图腾延伸到现代成 为一种传递文化的符号和语言,在现今仍有较大的社会意义。比如,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整个民族的共同信仰,中国传统建筑中龙图腾在结构柱身、木制构件、彩绘壁画中的特定使用,往往代表统治者的权利权威和象征高贵吉祥。而今,这种概念恰恰成为一种遗失。以建筑设计而言,人的价值观念除了对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的追求外,似乎没有继承传统的文化信仰体现,至少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1.2 立面的冷漠 以直线条为主的简洁建筑形体在施工建设和使用功能上带来

3、便利,但也减少了室内外人的过渡体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灰空间”的泛指内容成为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其产生、发展和存在的过程占据了中国建筑史上大部分的时间段,这有着功能的合理之处。廊柱除了具有一般意义的遮阳避雨的功能之外,更深层次的性质是一种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的过渡空间,而人性的心理是需要这种过渡的。第一是人的生理需求,人在由室内外空间相互转换的瞬间中,室内外的温度、明度、空气等差异会造成人的不适,过渡空间就起了缓和和过渡的作用;第二是人的心理上也需要室外与室内空间的过渡地带,从房屋的起源意义上看,房屋的作用是防御外界不安全因素和阻隔自然环境,灰空间的存在即是基于这样心理需求的延续。 1.3

4、交往的不便 在一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建筑面积的榨取是开发商的兴趣点,而服务于居住者的公共 空间和设施却很少问及。很多居住者除待在室内环境中,室外很难有活动交往的空间。居住建筑是家庭成员专享的私密空间,由此围合的广场和道路成为服务周围人群的公共空间。而在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则更需要一些半私密半公共甚至属性不清晰的空间,它成为住宅和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会促使居住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建立起一种意识,即让使用者认为这些模糊空间属于住宅区,从而加强了对外人的警觉和对公共空间的集体责任感。 二、重塑空间特色和精神价值 所谓特色,就古典建筑而言,既有视觉形象和形式主义的方面,也有空间秩序和功能主义的

5、内容。这两者需有机结合,辩证统一,不讲功能性的形式主义,即成为一味的复制和模仿,成为表皮外衣下的复古主义;离开形式谈功能,就脱离了传统和历史,切断人的主观情感和固有生活方式。 2.1 “图腾”元素的提取 传统的建筑构件在我国建筑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被延续和发展下来,由最初简单的结构构件到考虑美学视觉的效果,从不固定的造型语言到官方标准化的定制,很多构件成为世界上只是中国独有的形制。可以说,像斗拱和雀替等为人熟知的建筑构件早已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代表,也成为一种“图腾”符号延续至今。从现代设计方法的角度讲,如何把繁琐的构造简化和提炼成一种设计语言和元素尤为重要,这种文化符号对于现代建筑的美学和

6、形式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传统“图腾”信仰的继承和延续。 2.2 构建功能的转变 构件形制的产生在最初是考虑力学的要求,承担起传递荷载的作用。由于解决力学问题而来的构件并不是看起来一定美观,因而不是所有的构件在最初的形制就符合美学上的要求。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构件形制就开始经过美学上的加工处理,一方面不失其原本的功能形状,同时又显现出极为丰富的装饰趣味。明清之后,斗拱在力学和构造上的意义便逐渐降低,进而变为装饰性意味更强的东西,这是一种开始脱离力学并与美学原则相结合的发展倾向。 由于后期承重墙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采用,对传统的木结构在根本上起到了颠覆的作用。传统建筑构件传递力学的作用也随木结构的

7、取缔而消失,但其基本的形制保存了下来,成为一种完全装饰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符号。脱离了力学意义的构件也就摆脱位置上的束缚,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用新型的材料模仿木质构件的形制,使之产生中国传统特有的元素符号,不仅用在原有的位置上,还运用到其他建筑立面和室内空间中来。建筑构件作为一种建筑精神的代表,脱离了建筑母体而独立形成现代的重要景观元素,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中斗拱在广场景观中演变的应用方式。 图 2 2 西安大唐不夜城中斗拱的演变应用(作者自摄) 2.3 建筑灰空间的演变 灰空间一词最早是由日本的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在内容上多指建筑入口的廊柱以及檐下等细

8、部构造,以达到室内外融合的目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檐下空间的构件内容有着多重属性,比如斗拱、雀替、驼峰等构件的存在,在承担力学和美学意义之外,在形式语言上也丰富了檐下空间的层次。 现代建筑中也有较多灰空间演变的成功案例,既保存了地方传统建筑的形式和语言,又不失现代的特征。运用现代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来释意传统的廊柱概念,新材料之间的刚性及肌理对比也产生了丰富的效果。如重庆新天地商业空间中汲取传统涪都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合重庆地区的山水文化及人文内涵,将传统的山地村落和旧时的工业建筑用钢结构及玻璃等现代元素重新演绎。如图 2 3,是对传统建筑形式中灰空间的重新定义和演变。 图 2 3 重庆新天地建筑灰

9、空间的演变(作者自摄) 2.4 城市微空间的再现 城市微空间并不是对具体空间的尺度大小有所限制,更主要的是指以公共交往空间为基本单位来构成整个城市空间的规划理念,其空间特性更注重功能空间的利用程度和居民室外活动的互动参与。中国古代以“城坊”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皆有人们生活所需的公共空间,在此居住者们交往便利,互通有无。 在现今的城市环境中,人际交往和邻里关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从传统城市的规划理念中可找到解决现今问题的答案,微空间的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当下居民互动和交往的空间需求。保护和延续传统“微空间”的组成概念,不仅是对地方传统空间的物质性保护,更多的是延续人们生活的

10、个性方式和对城市的历史记忆。成都的“宽窄巷子”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域改造的成功典范,除在街道空间和建筑改造上延续了历史和区域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当地人们交往方式所属空间的深刻解读。 图 2 4 休闲自在的成都居民(作者自摄) 三、小结 现今的城市建设活动面临的诸多问题,相比物质结构方面,更深层次的应该是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这表现在城市建筑作为时间序列单元缺乏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衔接作用,忽略了社会结构的组建和公共服务,丧失了传统建筑及其空间的精神意义,违背了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需求。而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建筑必须继承传统,体现地域和历史性文化特征;也必须创新传统,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本质需求,重塑传统特色。 参考文献 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张在元中国空间思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李允鉌华夏意匠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 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