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463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摘要】随着经济的开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止经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文章以河北省生态修复工作为例,提出了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看法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文章对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的概述和中外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河北省生态修复工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2、河北省生态修复工作的基本概况 2.1.生态修复试点区概况 河北省八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涉及太行山区

2、4 个县(邢台、易县、武安、井陉)、燕山东部土石山区 3 个县(迁西、青龙县、宽城)和燕山西部黄土丘陵区的蔚县。项目区总面积 3925.19km2,人口 49.71 万人,平均人口密度 126 人/km2,人均收入 1755 元;开展试点工作前,项目区平均林草覆盖度 35.36,有水土流失面积 1967.87km2,占总面积的 50.13。试点区工作完成后,生态修复治理面积 2225.3km2,林草覆盖度平均达到 80,水土流失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10.65。 2.2.生态自我修复的主要成效 (1)山绿了通过封育,试点区内林草覆被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试区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1550k

3、m2,林草平均覆盖度由35.36提高到 8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邢台县山区试点区植被覆盖度由 45提高到 80左右,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人富了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了高效农业,乡镇企业和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试点平均人均收入由 1756 元增加到 2100 元以上,增加了 20。蔚县在试点项目区发展错季蔬菜 233.33hm2,亩纯收入达到 1200 元,人均增收 400 元;试点项目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组建了“绿色总公司” ,组织农民大力开发当地土特产品,对野生的蘑菇、黄花、榛子、苦壮菜等进行深加工,提高群众收入;兴建了“空中草原” “谢海子湾洞

4、” “王喜洞”等旅游避暑景点,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 2 万人,年收入达 60 万元。 (3)群众的生态意识增强了 山区群众饱受了干旱、洪水带来的灾害,经过生态自我修复工程的实施,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变美了:山绿了,风小了,水清了,粮食、收入增加了,群众得到了实惠,自愿投身到生态修复建设中去。 3、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的概述和中外现状 3.1.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是指借助外界作用力使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部分或全部恢复到原初的状态过程。环境生态修复起源环境修复,生态恢复又受环境生态修复的影响。生态修复主要对被污染的环境或由于水土流失而破坏的环境而采取措施,使得风化的区域或是裸露地表或是水

5、土流失破的环境慢慢恢复都被破坏之前的状态,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末污染前的状态,从而整体中提高水土流失保护水平,提高环境的综合治理。 3.2.目前,我国在处理水土流失中生态修复问题时,主要坚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指导理念。人和自然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遵守各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人对自然的改造必须符合自然法则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基础上,以最小的消耗,最低的成本,最新最先进合理的技术来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加快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周期。与西方发到国家相比,与我们提出生态自我修复比较接近自然修复。但我国则更注重对由

6、于水土流失而破坏的自然地形,地表,土壤和植被等多种自然指标,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更倾向于利用自然的恢复能力,修复自我,再辅助人类的相关技术和管理,加快自然自身恢复速度。 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 4.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手段需重视封育保护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通过降低乃至解除生态系统超负荷的压力,从而依靠自然的再生以及调控能力促进植被的恢复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因此,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采取封山禁牧,停止人为干扰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而封禁是其核心。在大量的实践证明中可以看出,采取封禁治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草的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很好的改

7、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4.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程度和难度将有很大的差别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地区的选择是有条件的,不同地区的适宜程度和生态修复的难度差异很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于人口密度以及土地承载力小的地方越适宜生态修复的开展;(2)地区的降水量需保持最少在 300mm 以上;(3)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耐旱、耐贫瘠草、灌的生长,区域内的土层厚度应超过 10cm;(4)即使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但并非是寸草不生;(5)区域内的林草覆盖率需大于 10%;(6)人均基本农田需大于 0.03hm;(7)区域内无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等。理论上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只要是对土地没有高

8、效高产要求以及不是寸草不生的情况下都可以实施,但是其修复的适宜程度和难度将有很大的差别。 4.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离不开人工及政策措施的辅助 依靠封禁并非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唯一途径,其生态修复离不开人工以及政策措施的辅助。其一,可采取人工育林育草的措施加快封禁区的生物量生长,例如:因地制宜地补植补种、防治病虫害等。同时,保证生态用水等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将封禁区的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封禁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取得一定的成效。 4.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周期比较长 由于植被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相比较于工程措施而言,生

9、态修复的周期较长,其效益往往需要 3-5 年之后才将慢慢体现。例如:经果林在 3-5 年就能够大见成效;坡改梯及小型水保工程当年就能见到成效。同时,植被恢复的速度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自然条件差的条件下,植被恢复的速度自然变慢。由此可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成效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其功能的完善与发挥所花费的时间要更长。 5、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及措施 5.1.普及国策宣传强化环保观念 在此方面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国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该方面的基本常识,让人民意识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人民自发地退耕还林还草,圈养畜牧,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也可以通过生

10、态修复示范点的建立让人民更轻易地了解到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应该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常识,是人民从小形成环保意识;最后还应该大力发动各种媒体进行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如发放环保手册、公益广告等。 5.2.坚持防先于治加强执法力度 应合理运用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在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予与加强巩固,丰富其物种组成,加强其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封山禁牧,使地表植被自然恢复,这种方案相对来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未发生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流域地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采土取沙、毁林开荒等不法行径的监管和惩罚,强化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5.

11、3.制定修复计划因地制宜治理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的状况也差异较大,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总理应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域特点定制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修复计划,划定治理区域、统计治理面积、确定修复方案,预算修复成本和年限,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区、分时治理。水土流失发生的种类不同,采取的举措和实施方案也应当与之对应不同,可根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措施的优势,先规划铺设草本植物,结合低等灌木和根系较发达的乔木的种植。总而言之,让不同植物协调搭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结束语 现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已经相当严峻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在全面范围内得到重视,对于一些环境问题严重的地点进行重点关注才行。 参考文献: 1徐翔.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有效措施J.林业调查. 2012(12). 2刘元华.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的思考和探讨J.水土保持.2011(20). 3王静.包头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关问题的探讨J.201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