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487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设计探讨摘要:本文综述了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设计计算要点,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区别,提出了适用的型钢混凝土主梁转换与钢筋混凝土次梁转换相结合的主次梁转换方案及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型钢混凝土梁;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0 前 言 某综合楼是集商业、宾馆和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高层建筑。设有地下室一层,地上主体结构 27 层(裙房 6 层),突出屋面的塔楼 2 层,地面以上建筑总高度108.7m。16 层为商业用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6 层以上为宾馆及酒店式公寓,采用剪力墙一核心

2、筒结构。为实现这种底部大开间与上部剪力墙之间的转换,在主楼 7 层设置结构转换层。结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1 确定结构方案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要,该工程底部大空间部分的柱子和上部框支剪力墙的位置应严格执行建筑方案要求,不能随便调整,由此导致了上部框支剪力墙轴线与底部框支框架轴线错开较多 。初步方案拟采用厚板转换层,这样可以解决众多轴线错开的问题。但厚板转换的传力途径不清楚,受力也十分复杂,同时为满足抗剪和抗冲切的要求,初步计算板厚需要 2.22.8 m 左右。但本工程转换层设置在地面以上 32.4 m 处,大体积混凝土在高空施工难度大,而且厚板的巨大重量

3、势必会增大下部竖向构件的强度设计要求,此外由于厚板的重量集中在结构中部,使得结构整体振动性能复杂,厚板转换层刚度远大于下层刚度,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地震反应强烈,对抗震十分不利。因此,厚板转换层对本工程并不适用。 于是考虑采用梁式转换层,这种方式传力途径清晰,并且转换梁受力性能好,施工也比较方便。采用梁式转换时,应使转换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墙,尽量减少转换次数,避免主次梁的复杂转换形式。由于本工程上部剪力墙形式各异,底部的柱网间距较大且位置不能移动,主次梁转换形式在所难免。本文认为,为解决该建筑平面、立面的多样化给结构设计带来的难题,应该突破原有的经验和传统的结构概念,经过合理的概念设计、依托规范

4、规程及借助已有电算手段,对主次梁转换形式进行详细分析。2 转换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由于框支梁一般按剪压比控制,为初步确定转换梁尺寸,按下式进行计算: Vb0.15fcbhRE(1) 式中为转换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b、h分别为转换构件截面宽度和高度;V(0.60.8)V0,V0 为框支梁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所有重力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剪力设计值。 现拟定框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跨度 8.4m,RE = 0.85,并根据实际平面布置情况,取截面宽度 b = 800mm,按式(1)计算后,梁尺寸为 800mm2500mm(bh)。实际电算结果是,当梁尺寸为 800mm2800mm 时仍有部分框

5、支梁抗剪不足,而根据建筑实际要求,转换梁控制高度为 2m。 若采用钢骨混凝土梁,根据规范规定:型钢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Vb0.36 fcbh / RE(2) 由(1)(2) 式比较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理论上可使截面高度约降低 70,同时自重的减少可使 Vb 也减少,进而进一步降低梁高。 综上所述,经多次试算后,最终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主梁与钢筋混凝土转换次梁相结合的主次梁转换方案。3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分析 转换梁为结构的关键部位,而型钢混凝土转换主梁在承托自身上部剪力墙的同时还承托转换次梁及次梁上的剪力墙。为提高其承载力,必将增大转换梁的刚度,但过大

6、的转换梁刚度将导致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相差悬殊,对整体抗震性能反而不利。因此,在确保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承载力情况下,需要对转换梁截面尺寸进行优化。经过多次试算,型钢采用三种截面。考虑所采用的分析程序在计算型钢混凝土梁时可能出现偏差,为确保安全,需要对转换梁的承载力进行复核。 根据程序计算结果,提取每种型钢混凝土梁截面对应的最大内力,并根据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进行计算,经多次计算并分析、修改程序的配筋,使得每根转换梁承载力均大于程序的分析内力。同时,由于该规程采用叠加方法,即未考虑型钢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故本次采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是偏于安全的。4 整体结构设计 除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以外,为了进一步保证

7、结构安全,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于商场使用功能限制,落地剪力墙数量明显偏少,核心筒位于 y 向上方,使该结构平面也不规则,地震作用下容易形成较大扭转。因此,为减少扭转,经多次验证,在轴 y 向增加落地剪力墙,并且在弧形梁中间柱的两边布置贯通整楼的剪力墙,这样虽然损失了部分建筑功能。但把扭转效应降低到规范规定范围内,扭转周期也由第一周期降低到第三周期,抗震性能大为提高。 (2)由于核心筒侧向刚度较大,在布置框支剪力墙时,外围剪力墙向长度适当加长,内部剪力墙由于建筑需要,只能适当将 y向长度加长,使得框支剪力墙墙肢高厚比均大于 8,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此外,将核心筒 y 向厚度由 400mm

8、 减到 300mm,上述调整使得转换层上下刚度比、位移比等指标满足要求,整体性能及抗震性能得到改善。 (3)转换层楼板要完成上、下层剪力的重新分配,在自身平面内受力很大,本项目楼板厚度按 200mm 设计,转换层上部七层根据建筑需要,设置空心板,板厚取 200mm,地下室顶板厚度取 180mm,部分取 220mm 进行设计,上述楼板配筋均按规范加强。 (4)框支梁主体框架采用型钢混凝土梁以提高抗震性能,其他转换次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子全部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以实现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 (5)部分地方由于建筑功能需要,框支剪力墙与框支梁轴线错开,为减少框支梁的巨大扭矩;在剪力墙墙肢处(该处为扭矩

9、集中作用点)设置与框支梁垂直的抗偏梁(图 3),从而抑制框支梁关键部位的出平面变形尤其是角变位。 (6)由于转换梁为受力关键部位,且应力分布复杂,在型钢混凝土框支梁、柱的型钢上沿全长设置直径为 22mm、长度 90mm、间距 150mm 的栓钉,以保证内力的可靠传递。5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本文通过建立不同分析模型,对某综合楼型钢混凝土框支转换层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转换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型钢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梁高,提高抗震性能。当上部框支剪力墙轴线与底部框支框架轴线错开较多时,根据概念设计、规范规程及已有电算手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采取可靠的措施,采用主次梁进行转换是可行的。当框支剪力墙与框支梁轴线错开时,可以在转换构件关键部位设置抗偏梁,以平衡扭矩及控制变形,此外,抗偏梁的设置可以减小楼板受力,使楼板更可靠地进行剪力重分配。参考文献: 1 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李国胜,关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设计J建筑结构,2001,31(7):39-42; 3JGJ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S; 4 刘一威,高层建筑框支柱、框支梁及剪力墙偏轴的结构设计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