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摘 要: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基本理论入手,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次,讨论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41-02 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和平利用,特别是发展核电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1。然而,
2、2011 年日本爆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有关核能安全的广泛关注,众多国家纷纷表示将重新反思各自的核电站计划。核电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何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反映核电企业的环境绩效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的产生。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耗竭,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环境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1972 年联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并且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于 1987 年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首次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由此,遏制和降低
3、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会计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思考,从而产生了环境会计。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可能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满足使用者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他们做出相应的决策。它应遵循客观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二、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能源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但由此带
4、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严重。中国政府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发展以核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燃煤机组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约 588 万吨,排放二氧化硫约 4.8 万吨,排放氮氧化物约 2.2 万吨,排放烟尘约 0.9 万吨,排放灰渣约 45 万吨。而对于相同容量的核电机组而言,以上排放量均为零,企业的环境效益明显。 2.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体现出核电的经济性。中国核电企业在计算发电成本时已经将核电站退役费、乏燃料处置费、中低等放射性废物处置费、辅助安全设施的运行维修及折旧费用等外部成本全部计算在内,而其他发电方式,如煤电、水电、天然气发电等的成本核算中通常没有核
5、算外部环境成本。如果所有企业都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就可以准确衡量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从而充分体现出核电的经济性。 3.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宣传核电安全环保清洁能源的形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宣传核电安全环保清洁能源的形象,减少项目建设的阻力。长久以来,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普通公众对核工业总有一层神秘感,一些人甚至谈“核”色变。事实上,为了保证核电机组的安全,核电企业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核电企业通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可以减少公众的恐慌心理,从而减少核电站建设中的社会阻力和舆论压力。 4.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树立核电企业良好形象。由于涉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核
6、电企业更加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介绍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核电企业还应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就业,从发展质量上下功夫,苦练内功,重视内涵,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发展目标,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不断提升核电企业的形象,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5.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需要。构建核电企业环境会计系统,可以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反映和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并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
7、傀决策依据,也有利于合作伙伴、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了解情况,从而消除顾虑,更好决策,巩固关系。 三、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中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大部分是对西方环境会计理论的介绍、模仿和局部的创新,能够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有见解的、有针对性的理论较少。另外,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充实,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中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往往是偏重于某部分,环境会计的研究方向不是很明确。 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计量部分没有突破,使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政府应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
8、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欧美国家理论创新上已有所进展,实践上已得到初步尝试,值得中国核电企业借鉴,从而加大中国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和完善。 四、建立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核电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环境财务信息;二是环境绩效信息2。环境财务信息主要是环境要素的信息,环境会计要素是设定环境会计报告中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环境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能够用货币量化,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的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属于货币量化反映的
9、内容。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企业不能用货币量化,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但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多数与定性或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的内容。 2.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1)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科目、扩充会计报表体系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来达到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因此,补充报告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作用3。第一,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科目。第二,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中增设有关环境信息项目。第三,在现有的会计报表附注基础上增加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2)独立环境报告。
10、独立环境报告是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过来披露核电企业环境信息,它对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信息综合采用文字、图表进行单独披露。 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分为两大部分,对于核电企业内可以定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采用专门的会计报表形式披露,不能量化的信息则采用非特定形式的报告形式披露,两者相互补充4。此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将环境会计信息摆在了与传统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的地位,便于利益相关者增加其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全面了解相关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完善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途径 1.建立环境会计的规范标准。一是修改会计法 ,在其中增加环境会计的内容。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
11、源,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使用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核电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应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就能通过财务报告使得核电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得到真实反映。 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环境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三是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结合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设和研究,组织研究与之相配套的绿色会计制度,以绿色 GDP 的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核算精度为中心,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形成统一的绿色计量标准。财政、审计、法律、计量等部门应组织专家就会计核算体系和计量体系进行调研,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 2.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
12、环境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要建设环境会计制度,也要建设与环境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环境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 3.完善绿色考核与奖惩制度。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核电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核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加强监督。可由会计师事务所
13、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专项环境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并促使核电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加强绿色审计,对与环境有关的管理、组织或设备等业绩进行全面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估价,反映核电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所发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未来环境的影响,说明核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建立全国性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 谭德明,邹树梁.核文化泛众化传播的 SWC 模型构建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 (5):6-8. 2 陈佳稳.构建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89):82-84. 3 胡海波,占红星.中国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2010, (2):3-4. 4 张弢,傅立芝,陈寿山.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3):29-32.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