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团化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集团化企业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的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管理部分,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分析国内集团化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和误区,并对集团化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企业的收益也非常重视。而财务管理则主要应该从强化集团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人员也对财务管理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其实行的财务总监委派
2、制度和财务制度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下文主要对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财务管理的作用 1.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运作 目前社会上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一方面,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都出现三角债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缺口,一些企业的资金虽然比较充足,但是会被一些管理人员非正常性地挪用,导致资金流动不合理。如何解决问题,将会是财务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落实好制度方面的管理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发展,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约束。在企业的管理机制当中,财务监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要让财务
3、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要求其严格遵守。此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责任心,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够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一些无视规章的员工,要秉公办理,给予严肃处分。财务管理部门也应该设立相应的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的公开、公正。 二、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模式存在漏洞 财务管理体制的目的主要是对集团内部的分权进行有效选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其管理模式非常灵活,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会根据社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改变财务管理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分权模式、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模式、集团模式。目前,我国企业集团
4、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常见的有企业管理过于集权,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希望一步到位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和分权程度不相匹配的情况出现。 2.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在集团化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集团领导人员往往非常重视企业的规模扩张,但对风险管理和内部管理方面却意识不强。 3.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集团由于存在财务管理组织风险缺位的情况,导致一些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并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三、强化集团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1.财务管理集权模式的选择 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要充分体现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
5、,并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1)集权管理的主要控制点。分权能够一定程度上调动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但过分分权则容易导致集团整体优势下降,并难以对资源进行聚集。在实际生活当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规范好分权的范围控制,将分权与集权两者控制好。正常情况下,我国企业集团集权的主要方面包括:资金营运、资金监督、资金处理、预算管理、收益分配、绩效考核等。 (2)集权管理程度要注意。过分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过分集中的权利,虽然有利于企业资金的调配和流动,但却不利于发挥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过度集权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企业集团必须要建立
6、合理的机制,坚持集权和分权相平衡,处理好集团与地方分公司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2.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注意对内控环境分析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企业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中,内控环境分析管理非常重要,有经济人士认为,企业的内控分析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内控环境分析,对企业未来的战略制定相应的计划,并跟踪计划,随时发现问题并修正问题。 (2)内环境建设的相关措施。对于进行内环境控制体系建设的国内企业来讲,对内控体系的种类进行选择也非常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选择创新性、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内控体系,并致力改正内控体系重风险而轻视策略的缺点。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尤为重要。由于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如此瞬息万变的社会当中,只有加强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收益。管理人员应该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方法,做好对企业的集权和分权控制,对财务管理进行集权控制,从而提高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监控并达到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富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19). 2杜 军:对集团化企业中分公司财务管理定位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