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611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安市“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与思考摘要 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曾经饱含深情地说:“世界上很少有像我国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么主动、这么贴近,工作这么到位,这么有效的。 ”这是对我们气象工作者高度充分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气象工作者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气象部门服务“三农”的平台和载体。江西省气象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在建设“两个体系”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中致力于为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提供优质服务,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气候

2、资源开发利用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吉安市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雷电、高温、干旱、寒潮、大风、大雾等,它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市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吉安市气象局秉承“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管天为民、追求卓越”的气象人精神,不断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载体,认真做好气象“两个体系”工作,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为我市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两个体系”建设措施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2008 年,关于农业气象业

3、务服务的一次研讨会,成为新形势发下气象业务为农服务的新起点。2009 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农业气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 2010 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 “两个体系”建设确立为气象工作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部署指导下,江西省气象局一方面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的设计和规划落实,一方面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两个体系”建设,完善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以县为单位开展全省历史

4、气象灾情普查和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乡镇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和农村中小学校防雷工程,科学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方式为农民建立起“保护区” 。 吉安市气象局在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播放各乡镇场的气象农村经济信息与手机短信共同构筑起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到农民手中,2000 多个农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队伍为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担起了“先锋队” 。 1 吉安气象业务措施 1.1 吉安市气象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这个核心,不断加快中小尺度区域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全市已建成 225 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并投入使用,覆 盖了全市的每个乡镇场。目前,全市 11 个区域

5、 6 要素(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气压)等自动气象站随时可向县、市、省三级中心站提供最新资料。同时,不断加快气象监测网络, 基本上实现了范围灾害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连续动态监测能力,并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服务。 1.2 为切实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吉安市气象局统筹规划建设了预报、专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了包括电视、网络、手机短信、预警系统等多 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公众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 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建立完善了强降水、 作者简介: 杜江(1986 -) ,男

6、,助工,从事雷电防护与评估工作 E-mail: 雷电、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及时制作发布短时临近预报 预警产品,重大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尤其是汛期预测预报已成为全市防汛抗旱的重要科学决策依据。 2 吉安气象服务措施 2.1 当好决策参谋。吉安市气象局把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作为决策气象服务中的重中之重,做到决策气象服务一年四季不放松,强化服务意识一年四季不动摇,提高服务质量一年四季不松劲,对灾害性天气准确预报,并及时采取书面汇报和预警信息平台等形式,发送给市四套班子及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据统计,仅今年以来,吉安市气象局就

7、发布电视预报 300 多次,网络 600 多次,手机短信 30 万余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36 次,还还撰写了吉安气象呈阅件6 期, 吉安农用天气预报40 期, 吉安春播气象服务专报7 期, 吉安农业气象专题分析6 期, 吉安市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等等气象为农服务材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全方位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吉安市气象局始终把气象为农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在乡镇场建立了自动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显示屏、大喇叭等发布手段,逐步形成乡镇场精细化预报。同时着力构建四级(村、乡、县、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供及时高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产量预报

8、业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和农业气候区划的决策服务。如我市的新干县利用气候区划, 在适宜气候区发展油茶种植,目前油茶种植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2.3 农业气象观测逐步完善。针对我市水稻、桔柑、葡萄等主要农作物,开展了基本气象要素、土壤水分和农业灾害等项目的监测,并对水稻、桔柑、葡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观测和分析。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不断加强。先后开展了农田土壤墒情预报、作物产量定性定量预报和关键农事季节农业气象条件预报;针对本地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开展低温冷害、干旱、渍涝、病虫害、寒露风、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动态监测,为农业生产管理部门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吉安市气象局还加强与国土、林业

9、部门协作,通过预警信息平台,适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火险等级预报、森林防火知识,为和谐稳定吉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 吉安防灾减灾措施 3.1 加强气象执法,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吉安市气象局不断加强对气象法 、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依法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不定期对全市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执法检查,为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审核把好关,保证防雷装置有效投入使用。 3.2 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吉安市气象局组建了一支 2000 多人覆盖全市所有乡村的气象信息员队伍,精心打造了以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点和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为支撑,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10、发布收集等功能于一身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与农业、水利、国土和民政等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与此同时,吉安市气象局每年结合“世界气象日” 、 “防灾减灾日” 、 “科技活动周” 、 “安全生产月”等,大力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活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此外,吉安市气象局在各县还组建了 12 个标准化移动式火箭作业队,安装了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及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在全市抗旱和扑救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险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为农服务更加开放化、集约化、综合化,秉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

11、,在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下,凝聚起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合力。 3.3 依托气象部门业务系统建立起来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契机,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和国土等部门资源,创造性地将单一的平台建设拓展为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建设,将灾害监测、应急响应、灾情统计等融为一体,形成多部门、全方位、一体化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联动体系。 4 吉安服务分析思考 吉安市政府将气象为农服务逐步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公共财政投入渠道、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两个体系”建设,切实形成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我们要着

12、眼于科学发展,着力提高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要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增强防御和减轻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要着眼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着力增强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力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能力;要着眼于维护和谐和平的环境,着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实力和应对极端气象灾害能力;要着眼于提高民众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意识,着力加强科普教育与宣传。 “两个体系”建设更加融入发展,多模式的农村、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形成,精细到乡镇场的天气预报与特色鲜明的气象服务相融合,力求时刻做到“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 。 参考文献: 1、郑国光, 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 2、江西新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