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621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新赤峰一、奋斗的五年,跨越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赤峰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克难攻坚,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积极化解市内各种不利影响,战胜了干旱、洪涝、暴雪等多种自然灾害,开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7 年的 638.2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568 亿元,年均增长 16%。人均生产总值由 14432 元增加到 37000 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三次

2、产业比重由 194536 演进为 155629。地方财政总收入由 57.2 亿元增加到 139.4 亿元,年均增长 19.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由 118 亿元提高到 3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20.5%。累计完成 50 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4412 亿元,年均增长 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196.3 亿元增加到 473 亿元,年均增长 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0032 元增加到 18880 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 3681 元增加到 7060元,年均分别增长 13.5%和 13.9%。 (二)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 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骨干企业成长壮大,一批

3、工业园区提档升级,重点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稳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 348 家增加到 542 家,工业增加值由 255 亿元提高到 751 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39.9%提高到 47.9%。冶金、能源产业不断壮大,有色金属日采选、年冶炼和深加工能力分别由 4 万吨、40 万吨、2.2 万吨提高到 12 万吨、68 万吨、20 万吨,赤峰市被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全市煤炭产量由 2333 万吨提高到 3500 万吨,电力装机容量由 220 万千瓦增加到 648 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 248 万千瓦。新型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食品、建材、纺织、制药产业

4、加快升级。信息产业开始起步, “数字赤峰”建设稳步推进。 “双千双百亿”工程成效明显,冶金产业提前实现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目标,赤峰经济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 3 个园区和远联钢铁、金剑铜业、平庄煤业 3 个企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玉龙工业园区成为自治区首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实施了 1301 个投资 10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660 亿元,总投资 313 亿元的大唐煤制气一期工程完成试车,国电煤制化肥、中色四期锌冶炼、金成重工机械装备制造、京都玉米深加工等大项目建成投产。淘汰了 210 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 8 家。矿产资源

5、整合取得重大进展,整合矿区 25 个,减少矿业权 101 个。 (三)农牧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集约化种植、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农牧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生产和抗御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实现重大突破。设施农业、设施畜牧业、节水高效农业、生态草产业等快速发展,处于全区领先地位。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大关,由 58.7 亿斤增加到100.02 亿斤,居全区第三位,牲畜存栏连续七年居全区首位,由 1731.8万头只增加到 1856 万头只。 “1571”工程扎实推进,完成玉米膜下滴灌203 万亩、设施农业 81 万亩、节水

6、苜蓿 43.6 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 40万亩,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建成 1132 处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5 家,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4%,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达到 2807 家,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 4400 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62%。昭乌达肉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命名,阿鲁科尔沁羊肉、牛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国家驰名商标 1 个、自治区著名商标 24 个。 (四)服务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文化和旅游业加快融合,金融服务业发展提速。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229.4 亿元增加到 4

7、64 亿元。商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403 亿元,新增市场建筑面积 100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达到 35 个,建成一批档次较高的大型商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红山物流园区年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赤峰国际陆港、蒙东云计算产业孵化园、保税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项目进展顺利。克什克腾文化旅游示范区、赤峰南部文化旅游产业带、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启动建设,新建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旅游人数达到 720 万人次,旅游收入 110 亿元,分别比 2007 年增长 74.8%和 169%,

8、赤峰成为京津冀辽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新增各类金融机构 31 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83 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 495.4 亿元增加到 1176亿元,贷款余额由 279.6 亿元增加到 720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8.9%和20.8%。元宝山和松山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结束了赤峰市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历史。吉隆矿业公司成功上市,塞飞亚公司和凌志马铃薯公司进入上市审批程序。 (五)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中心城市新老城区同步协调发展,旗县城关镇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交通、能源通道建设投资持续增长,生态、水利、环保建设提质增效,城乡建设保障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投入资金 260

9、 亿元,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推进桥北组团和松北新区开发,中心城区集中供水、供热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 91.7%、87%和 95.2%,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 89 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 91 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五年提高 9.5 个百分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177.9 亿元,新增高等级公路 286 公里,新改扩建农村公路 2851 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等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城市公交线路增加到 42 条,新增营运里程 100 公里。铁路建设完成投资 52 亿元,运营总里程达到 1101 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铁路。民航通航城市达到 8 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38 万人次

10、。电网建设完成投资 65 亿元,新建改造变电站 58 座,建成华峰宁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形成了连接南北、辐射市内外的高等级主干网架。生态建设投入资金 55.6 亿元,完成造林 1327.9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 535.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32.6%提高到 35.1%;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水利建设完成投资 45.8 亿元。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六)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农村牧区、事业单位和医药、财税、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兴业集团成功重组富龙热电。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国有经营性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11、改革,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成效持续显现。公务卡制度在市本级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覆盖所有旗县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搭建了银政、银企融资平台,国有资本运作和统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投资行为得到规范,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多渠道招商引资,积极融入东北、华北和环渤海经济区,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合作,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进驻赤峰,全市累计引进国内资金 2515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2.1 亿美元。 (七)民生保障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重点民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均增益水平明显提高,弱势群体得到更

12、多更直接关照,民生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市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 802.6 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72.1%。新增就业 12.5 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4.97 万人,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的目标。建立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了 845 元。在全区率先引入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管理服务,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率均达到 95%以上,农牧民住院报销封顶线由 6 万元提高到 20 万元

13、。城镇低保月标准和农村牧区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 204 元和 1773 元。实施惠民殡葬改革,惠及 38.8 万困难群体。解决了 16.5 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为农牧民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 149 亿元,建成 1804 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 130.6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32 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八)各项社会事业有新进步 社会建设成效持续显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赤峰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 15 家,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 6 家,农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完成校安工程 20092011 年规划建设任务,新改扩建校舍近 300 万

14、平方米;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施,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全区领先。投资 6.8 亿元,新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 399 所,创建国家三级医院 6 家,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和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国家卫生城成果得到巩固。建成赤峰博物馆新馆,新建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 110 个、村级草原书屋 2040个,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红山文化节影响力逐年扩大,中国印城文化节开端良好,红山文化遗址、辽文化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 3.3 和 5.3个百分点,达到 97.1%和 97.3%。 二、今后五年

15、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赤峰市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保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到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3000 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

16、 300 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增长质量和外向度显著提高;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展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看病、上学、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能源、新型化工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蒙东冀北辽西地区物流枢纽城市,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7、(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坚持工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不动摇,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坚持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 (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就业优先战

18、略,努力在充分就业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学前教育,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农村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

19、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和应用,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培育和弘扬“赤峰精神”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改善城乡发展条件 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严格执行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旗县城关镇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形成梯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到 2017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

20、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加快转变利用方式,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全面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难题、激发活力的根本途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建设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医药卫

21、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文化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工作,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长效机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在促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把融入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和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作为扩大开放的首要任务,扩大向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建设国家级承接产

22、业转移示范区。以开展对口帮扶为契机,加强与北京市全方位合作,把赤峰建设成为北京的产业转移承接基地、能源保障基地、农畜产品供给基地。加强与俄蒙日韩等国在资源开发、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的合作,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三、2013 年的重点工作 2013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4%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 1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 15%左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实施“双千双百亿”工程和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二是以实施“1571”工程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