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时政材料进政治课堂摘要: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当前国内、国际上发生的有重大意义的、让人关注的时政材料。结合时政材料进行政治课教学既能紧密联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时政材料;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5901 1 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1.1 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时政材料 时政材料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不能割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内外大事,将时政材料与教材联结,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政治现象,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将整体化和系统化
2、,相反,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学离开时政材料,那么,学生的视野仅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将获得碎片化、零乱化的知识。 1.2 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跨入新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崛起,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和实施,教师必须不断的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将时政材料带进课堂。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随着利益调整,种种社会矛盾彰显出来,部分人变得浮躁,心理欠平衡、评判易偏激,行为易极端,片面地看问题,缺乏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把握,这种背景冲击着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时政材
3、料带进政治课堂,让学生学会用开阔的视野去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时代发展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大课题。 1.3 将时政材料带进课堂有重要的作用 时效性和新鲜感是时政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将时政热点带进课堂可以为枯燥的知识讲解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让政治教学赋有动力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时政材料来设置教学环节和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天下大事,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 怎样将时政材料带进政治课堂 2.1 要根据讲解的教材内容,精心准备时政材料 引入时政材料,政治教师不能随意的将时事材料搬进政治课堂,不能
4、仅限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活跃课堂气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不同的时政材料。 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引入了时政材料:2013 年1 月 16 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侠客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 ,呼吁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众多知名人士和相关媒体的支持。一周后, 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 再如,在讲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时,我引入了时政材料:2012 年9 月 10 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针对日方行径,中国政府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措施。 2.2
5、 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时政材料 (1)学生讲述所准备好的时政材料。 具体做法:教师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及需要准备的时政材料;利用课外时间,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等方式准备和熟悉时政材料;学生在课堂上用不超过五分钟的时间讲述。 讲述要求:每一则时政材料,学生要讲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相关要件;讲述要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讲述要做到举止、发音、面部表情等方面协调统一。多次的讲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政治参与能力。 (2)利用多媒体播放时政材料。 用枯燥的语言、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来形容政治课,因此政治课难懂、难学,学生不感兴趣。不时的采用多
6、媒体播放时政材料,可以紧扣时代脉搏,拓宽学生视野,又可以让课本知识生动起来,这正是政治课教学实用性和时代性的体现。 比如,在讲解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时,我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和总统制共和制,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两种国体和政体,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中国十八大换届选举”和“2012 美国大选”两则时政材料的相关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点,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 2.3 设置问题将时政材料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 恰当的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才能让课本知识和时政材料更好的融合,
7、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优化。 比如,如何将时政材料“光盘行动”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结合:首先讲解光盘行动的含义及发起和迅速传播,告诉学生就餐时不要浪费粮食,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饭菜要打包带走;然后针对时政材料,我设置了与课堂相关的问题:“光盘行动”与哪些消费观念相一致?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时政材料相结合,更好的理解了几种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 再如,针对“日本购买钓鱼岛”这则时政材料,首先,我简单的介绍钓鱼岛及钓鱼岛之争的由来;然后,回顾历史:1972 年,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周恩来总理就钓鱼岛问题提出先“放一放”的策略,1978 年改革开放后,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告诉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才能有效的钓鱼岛问题;接着,告诉同学们:无论过去、今天、还是未来中国政府不曾放弃钓鱼岛,中国政府在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后,设置问题:“在钓鱼钓问题上,有人认为中国政府软弱,应向日本开战,夺回钓鱼岛,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一观点?”学生结合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发展战略分析所设置的问题,将时政材料和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设置的知识适当的点拨,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激活,课本理论得到更好地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