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摘要: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备受关注和寄予厚望。可是,他们对于法律意识的认知还很模糊,很容易酿成大错。作为这一群体的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是令人担忧。笔者试图对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重构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51-02 一、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上的共性 在民办高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处理问题时往往采用非常不冷静
2、的行为,最终导致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令人心痛的结果,学生本人事后也是追悔莫及。 通过对近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或大学生身上的各种案件的分析,我们也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大学生假期打工被骗;就业时误入非法传销而无法脱身;因生活琐事、情感纠纷引发的伤人、伤己事件的频发无不透露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欠缺。那么近年来,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的“泼熊事件” ,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再到众所周知的“药家鑫案”和口出狂言的“我爸是李刚案”等具有代表性案件的发生,表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1.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3、,总计发放调查问卷 2300 份,收回 2151 份,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约 80%的学生都表示知道一点,但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当问及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时,全部知道的学生还不到 10%。这表明现在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 2.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多大学生法律观念呈现出模糊的状态。他们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考虑问题时也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上过大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热衷于购买二手的东西,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可是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东西的真正来源,在购买时经常无意间成为不法分子的销赃对象,其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可他们却浑然不知。
4、 现在的学生还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分不清什么行为是正当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他们也分不清违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比如在大学校园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了别人遗留在取款机上的银行卡,便直接从别人卡中取出了一定数量的钱,事后及时醒悟,将卡和钱都归还失主。我们的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这样做就没有事情了,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殊不知其取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 40%的人认为迫不得已才会求助于法律,约 15%的人遇到法律纠纷时会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 40%左右的人认为可以钻法律空子,有 60%左右的人利益受损时选
5、择自认倒霉。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理论与实践存在明显反差。 通过大学一年级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期望学生遇到问题、纠纷时,能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当调查问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能不能想到并应用法律来解决时,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觉得太麻烦了,不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往往头脑发热,采取过激的行为,甚至是非常愚昧的方式,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的同学认为,当问题发生时,想到了通过法律来解决,可是不知道运用哪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比如,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扣押学生的身份证、学历证或让学生
6、缴纳抵押金,我们的学生想不到要运用劳动合同法来维护自己权益;在他们购买东西时,习惯性的不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自己的财物被他人非法处分时经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应用什么法律理论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二)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之特殊性 之所以将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加以分析,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思想会呈现出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的特点。 高考过后,这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与其他同学相比之后会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但当他们选择了民办高校,特别是当踏入民办高校的大门之后,他们又会产生强烈的不认输的心理。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一方面
7、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由于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将责任归结为他人或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民办高校为了获得足够的学生资源,往往是各种手段并用,导致其生源背景复杂,个人素质存在极大差异。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学习习惯与能力、学习态度的不同,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差距巨大,所以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再有就是每当学生就业时,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受到歧视,就业压力较之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则大的多。民办高校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无望,从而不思进取,为各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潜在的不良诱因。 正是由于民办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和呈现的思想特点,就更
8、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压力和竞争的激烈,他们很容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部分人的法律意识会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更低,甚至根本就不掌握;法律观念淡薄,甚至无法律观念,更谈不上法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影响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因素 (一)社会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治” 、 “礼治” ,而“法治”往往被冠以恶名。经过几千年的“人治” 、 “礼治”的洗礼, “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残留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经常会有因人废章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道德在我们的社会中经常作为调整
9、社会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中国人的思维已经形成了以道德思维最为强势,其次是政治,再次为社会学思维,而法律思维则处于最末尾了。 2.现实法治环境的影响 尽管我们大力倡导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但现实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出现,甚至以权谋私、知法犯法、情大于法、钱大于法、权大于法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在这种不良法治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于能否依靠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没有信心,从而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及应用产生消极影响。 (二)学校因素 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注重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课,忽视或淡化法律基础课,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各学校开
10、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成为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重要途径。然而该课一般被作为考查课安排,多数学生不重视,且从这门课程内容编排上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基础仅占一小部分,课时少,对于法律的讲解都是一带而过,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况且该课程中法律部分内容过多注重法律理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该课教学过程中,老师满堂灌,老师只是机械的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将法律知识僵硬的传给学生,效果很差。还有就是各民办高校为了压缩教学成本,往往是授课教师人数少,课堂班级人数多,根本无法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山河,黄章华.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2 王 滢.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意识培养J.法学研究,2011(6). 3 喻 军,姚 健 .构建生活化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9(4). 4 张宏旺,王 仁.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 龙跃莲.浅析影响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因素J.琼州学院学报,2010(8). 责任编辑:兰欣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