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927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场地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评价摘要: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基评价;稳定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623.1 文献标识码:A 勘察等级确定 本次勘察为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 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9) ,确定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自然地理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 本场区属剥蚀丘陵和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2、水文气象 地区气候属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68,最高气温 37,最低气温-33.5,全年降水量为 779.3

2、mm,最大降水量为 1157.3mm,多集中在 6、7、8 三个月,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为 2930m/s。 该场地地表水系不发育。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按成因、岩性及工程地质性质,由上至下分 3 个主要工程地质层,各层岩性及特征描述如下:杂填土 Q4ml:黄褐色,湿,松散,主要由生活垃圾、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多层场地层厚 0.54.1m;高层场地层厚 1.216.0m。 强风化页岩C:紫色、青灰色,岩芯呈碎块状,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泥质。该层高层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层厚 0.703.70m,层顶标高 134.16

3、160.16m;多层场地分布连续,揭露层厚 3.105.50m,层顶标高 169.02191.60m。 中风化页岩C:青灰色,岩芯柱状,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泥质。该层连续均匀分布,层位稳定,揭露厚度 2.4019.80m,层顶标高 132.29154.96m。 2、地下水情况 场地勘察期间勘察深度内未见有地下水。 场地土的地震效应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外业钻探岩土性状,判定场地内无活动性断层通过,无液化土层存在,场地地层较稳定,属于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根据场地地区经验,杂填土、素填土为软弱土,土层剪切波速为130m/s,一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1.46 米,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130m

4、/s,场地类别为1 类;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9.24 米,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130m/s,场地类别为类。 根据国家地震局震发烈【1991】016 号文件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按 7 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1 类场地 0.25S,类场地 0.35S。 地基评价 杂填土:黄褐色,杂色,湿,松散,不经处理不宜作为拟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页岩:青灰色,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较强烈,岩体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标贯实测击数为 60-96 击,变形模量 E0=35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350Kpa,为良好的天然地

5、基及桩基基础持力层。 中风化页岩:青灰色,岩芯呈柱状,变形模量 E0=60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800kPa。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及桩基基础持力层。 地基稳定性评价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地质灾害评估勘察结果,场地 zk5 号钻孔揭露 33.5936.5m 处为孔洞,为地下采矿巷道,因此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B巷道宽度,取 6m H巷道顶板埋藏深度,取 33.0m 岩体容重,取 25KN/m3 顶板岩体内摩擦角,取 60 Po基底附加压力,取 360KPa 1、单位长度顶板上的压力,Q 为 Q=HB-Htgtg2(45-)+B Po =3727.5

6、0 2、顶板临界深度 Ho =B+B22+4BPotgtg2(45-)/2tgtg2(45-) =62m 3、顶板稳定性 H=33-9=24m HoH,地基不稳定 4、结论 该采空区顶板受力 Q0,顶板地基稳定性差。 经验算,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工程建设应避让不利地段,当无法避让时,须采取有效措施。 基础方案的选择 根据场地条件和建筑物的特征,建议 i:多层住宅:采用浅基础,以强风化页岩为基础持力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350KPa。 ii:高层住宅:采用桩基础为宜,以强风化页岩或中风化页岩为桩端持力层。 结论与建议 1、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拟建场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

7、宜工程建设。 (高层场地主要受巷道沉陷危险,建议建筑层数小于 12层;多层场地受采空沉陷危险,建议建筑层数小于 4 层) 拟建场地地势起伏大,地表无不良地质作用,经人工平整适宜拟建建筑物的建筑。 2、本建筑场地属于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多层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1.46 米,场地类别为1 类,特征周期为 0.25S;高层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9.24 米,土层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为 0.35S。 3、近楼边距巷道 5-15m,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如降低楼层,提高抗震设防等级,采取整体式基础,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加

8、强建筑结构刚度等措施,特别是在结构薄弱处更应加强。 4、同一建筑物不应采取土、岩结合地 基(包括不同的风化层) ,基础底部应位于同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用沉降缝分开。 采用浅基础,以素填土为基础持力层,一定要进行地基处理,并检测地基处理后土的均匀性。 采用桩基础,人工挖孔桩为优选,以强风化页岩为桩端持力层。 桩基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在现场试桩,以核实施工条件,核实相应的桩尖标高,核实单桩承载力,核实穿透硬夹层的可能性。桩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测,检测数量及方法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要求。 6、建议高层建筑建立地面变形动态监测点,定期观测其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7、在工程建设设计及施工中,重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严格遵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预防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保护自然环境。 8、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滑坡 地质灾害。施工中发现崩塌危石时及时清除,必要时设置挡石墙、拦石网等措施,减少及避免坡顶堆载;水是促进滑坡的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做好规划区及单体建筑的截、排、护等措施,消除或减轻地表水的危害。做好支挡结构(如抗滑挡墙、抗滑桩等)以支挡滑体或把滑体锚固在稳定地层上。 9、开槽后切方高度不宜大,当高度达到二级以上基坑边坡时,应找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支护设计和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