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探讨摘要:欧盟内部各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间的矛盾是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开始意识到这种矛盾,然而,彻底解决这种矛盾,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欧盟体制、统一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加快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才有可能实现。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具有一定警示意义,我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转变为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传递链条乃至债务危机的触发条件进行深入探讨,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 关键词:欧债危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地方债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
2、685(2013)05-0108-03 2009 年 10 月,希腊宣布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 GDP 的 12.7%,而公共债务将占 GDP 的 113%,均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 3%和60%的上限。受此影响,2009 年 12 月美国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标准普尔和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评级下降意味着主权债券投资风险上升。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风险也大幅上升,从而引爆了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此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到 2011 年 6 月,又扩散到意大利。整体看,欧元区 2011 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 4.1%,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
3、.3%。截至 2012 年 6 月,欧元区国家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已经从 2007 年 12 月的 123%上升到 13l%。2012 年 1 月 13 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欧元区 9 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其中包括法国,这意味着债务危机正式从“欧洲五国”扩散至欧元区核心国家,并已蔓延到北欧国家,连表现最好的德国经济也开始减速,荷兰经济于 2012 年 3季度萎缩了 1.1%,是预期的 5 倍。市场普遍预测,欧元区经济颓势 2013年难以改观。欧债危机尽管被称为债务危机,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存在较大不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对欧
4、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主要有“阴谋说” 、 “高福利说” 、 “经济失衡说”和“不匹配说” 。其中, “不匹配说”指出,欧债危机表面上是债务危机,本质上却是欧元危机。欧盟各国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是以各国经济为基础,缺乏平衡欧盟整体经济的中央财政部门,这就无法保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同时符合各国的经济状况,并对各国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导致欧盟一些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各国使用单一货币而缺乏统一的财政制度,就必然存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冰岛没有加入欧盟,之所以能够从危机中快速复苏,就是因为冰岛央行及时采取货币贬值政策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英国、丹麦、瑞典是欧盟的成员国
5、,但是没有加入欧元区,所以有着独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根据本国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政策调节,所以受本次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小。 虽然“不匹配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但还需要深入研究。既然所有欧元区成员国都面对这样的矛盾,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五国(主要是南欧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而德国等北欧国家却复苏较快,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这就需要深入探讨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一)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 “欧洲五国”加入欧元区后,由于欧元强势、市场利率低、债务约束较弱等因素,使他们基本上都依赖于借新债还旧债,导致融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无力偿还。债务成本提高的速度
6、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使“欧洲五国”债台不断高筑,最后不得不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违背了“只有当 GDP 增长率高于公共债务的实际利率时,才能在基本赤字条件下实现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 。欧洲银行持有的“欧洲五国”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占银行系统持有债务的比例高达 90%以上,总额达 2.8万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减少,使经济增长下滑,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财政赤字消减计划。而政府为银行业重组提供资金必将进一步推高政府财政负担,进而形成主权债务和银行系统宏观上的螺旋循环,并由此导致“债务危机资产负债表恶化去风险资产流动性枯竭信贷全面紧缩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加剧”
7、这样的恶性循环。欧元区国家在压缩公共支出、削减债务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尽早走出债务危机。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 欧洲央行与一般国家的央行不同,其政策目标是稳定欧元币值,而且欧元区各国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但财政决策权却分散在各成员国政府,形成“统一的央行和分散的财政部” 。这种矛盾一开始就曾遭到质疑,但直到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彻底显现。 首先,统一的货币政策存在不足。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应服务于外部目标,财政政策应服务于内部目标,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当欧元区国家受到外部冲击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如统一的财政政策效
8、果明显。统一的货币政策使欧元区国家在面临财政困难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强竞争力和缓解财政负担,只能单一地依靠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其次,分散的财政政策容易引起道德风险。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外生决定,欧盟成员国无法运用货币政策来配合财政政策,导致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均会上升,但单个成员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并不会引起该国利率的上升和汇率的贬值。因此,各成员国总是倾向于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成员国享受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间的失衡使道德风险不断蔓延。 再次,调控工具与实现目标存在矛盾。欧元区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会根据各自的国情有所不同,
9、对于要实现的福利、产业、就业、教育等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使用的独立的政策工具的数目不能少于经济目标的数目,但各成员国所能掌握和使用的金融工具却基本一致,因而形成了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与使用工具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当这一工具由不同的国家掌握,而它们又相互独立时,就会出现各成员国管理各自工具的问题,出现工具与目标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经济、抵御衰退,欧盟各成员国不得不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使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更加严峻。此时,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使本应“相互补充”的一对宏观调控工具变成了“相互矛盾”的工具
10、。 (三)要素流动的风险转移作用受限 建立单一货币的前提是商品、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完全流动。经济的不平衡可通过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调节,从而替代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稳定货币区内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目的。设计欧元区的初衷是期望统一的货币和稳定的汇率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同。十余年欧元区实践的结果是部分实现了该目标。从 GDP 指标看,欧盟大于美国,欧元区国家略小于美国。同时,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储备货币。 虽然欧元区实现了商品、资金的自由流动,但劳动力却离自由流动相距很远,现在成员国之间每年的劳动力流
11、动比例不到 3%。一些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有诸多限制,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时、福利标准、遣散条件等,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出现失业率高但企业用人成本却不断攀升的现象。截至 2012 年 11 月,欧元区 17 国新增失业人口达 200 万人,比 2008 年增加 50%。欧元区没有真正实现金融体系、经济体系风险在要素流动中进行转移的目标。因此,欧元区国家应加快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促进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过政策调整,降低劳动力在各国间流动的障碍,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调节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流向,弥补汇率制度缺失的缺陷,为欧元的稳定创造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四)产业
12、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希腊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的支柱产业,这些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西班牙于上世纪 90 年代将大量投资从制造业中抽离,转向第三产业如建筑和房地产业,导致其制造业逐渐萎缩。相比之下,当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从制造业转向利润更高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时,德国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上。正是德国始终把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做为立国之本,才使其具备了抵御国
13、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坚实产业基础,在欧债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小。从欧元区部分国家 2012 年 4 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 (德国 50.9%,法国46.8%,西班牙 43.5%,希腊 40.7%)可看出,德国实体经济实力最强,希腊最弱。 总体看, “欧洲五国”的经济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其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警示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从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两方面看。从贸易渠道看,欧盟是我国
14、重要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造成欧元持续疲软,人民币相对升值,造成一定出口压力。不仅如此,我国还面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问题。2010 年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11 起,立案数量是之前 4 年的最多,涉案金额亦较大。从金融渠道看,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占比在 10%20%之间,持有的巨额欧元资产会面临贬值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的表现是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须加强风险防范 虽然“欧洲五国”的债务大部分是外债,主要用于社会福利消费等开支,而我国的地方债务与之有很大区别,几乎都是内债,大部分
15、是用于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都较大,我国要对欧债危机引以为戒,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所以,应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首先,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识别与评估债务风险,对超过限额的债务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其次,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本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制定合理的债务还本付息计划,并加强对该计划的日常监督运作。最后,加快市政债的试点,改变地方政府债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局面。 (二)严控地方债券发行,防范道德风险 虽然我国货币政策是统一的,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会根据各自发展的需要,安排不同的财政支出,并倾向于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筹集资金。因为发行地方债属于透支消费,消费的是全国的资金,即使地方债达到一定程度无法偿还时,地方政府也会认为国家会将债务承担下来。因此,应吸取欧债危机中各成员国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教训,防止各地在发行地方债方面的道德风险行为。 (三)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由财政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的步伐 加强实体经济中制造业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 30 余年来,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率,但投资和出口拉动作用较大,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相对较小。因此,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最终消费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