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普通高校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调查摘要:作为我国开展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较为先进的地区,江苏省近年来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只有在办学模式、项目层次、管理体制、内涵建设、政策引导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变革,才能实现江苏高校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更高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2-0065-05 一、江苏高校普本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特点 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上世纪 80 年代,1986 年南京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2、开始招生标志着江苏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正式起步。而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则起始于 2001 年,以东南大学、南京中医院大学等为代表的个别高校最早涉足这一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 46 所普通高校中有 37 所开办了普通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截至 2011 年底,在校学生数近 2 万人。 1 专业分布:以工为主,学科分布较广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 2012 年招生计划统计(含专业) ,从专业分布来看,合作办学涉及专业总数为 48 个,其中理工类 31 个,占 64.6%;人文社科类 17 个,占 35.4%。开设专业数量前五名依次是:工商管理(8 个2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6 个项目)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6 个项目) 、电子信息工程(5 个项目) 、通信工程(4 个项目) ;从各学科门类招生专业来看:工学类招生专业 24 个、管理学类 10 个、经济学类 5 个、艺术学类 3 个、文学类 2 个、农学类 2 个、教育学 1 个、理学类 1 个,在全部十三大学科门类中缺少哲学、医学、军事学、法学、历史学等 5 个门类。 2 合作对象:外方高校多元化。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 从合作对象国别来看,在全部的 75 个项目(含国际课程实验班)及一个办学机构中,合作对象涉及 12 个国家的高校 50 所,包括英国 14 所、澳大利亚 9 所、加拿大 6 所、美国 5 所、韩
4、国 4 所、俄罗斯 3 所、法国2 所、爱尔兰 2 所、德国 2 所、丹麦 1 所、新西兰 1 所、荷兰 1 所。按照各大洲来划分,欧洲高校 25 所,占 50%;美洲高校 11 所,占 22%;大洋洲高校 10 所。占 20%;亚洲高校 4 所,占 8%。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对象主要是经济社会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的欧美国家。这也充分体现了在合作对象多元化的趋势下,我国教学科研方向更多跟随世界主流发达国家发展。 3 招生培养:招生渐呈规模化。培养模式多元化 从办学机构及各项目的招生情况来看,近年来,尤其是 2007 年以来,在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鼓励下,随着各高校纷纷以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形式开设中
5、外合作办学项目,全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逐年呈递增趋势。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从 2006 年开办之初招生 250 人到 2011年招生人数达 2218 人,招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 54.74%。 3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各高校采取“3+1” 、 “2+2”、 “4+0”等模式进行合作培养,考虑到教育部关于海外留学生外方文凭的取得条件中包括至少一年以上国外的学习经历及学生家庭的经济能力因素,各高校近年开始以“3+1” 、 “2+2”为主要培养模式。 4 合作模式:单独设立教学院系。国内外分阶段“双校园”培养 从各高校的合作模式来看,37 所开办普通本科性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其中专门设立二级教学院系
6、进行合作教学管理的有 15 所。这些单设二级院系的高校除招生人数相当较大之外,还充分利用新设立的“平台”进一步整合中外各方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教育方式方法等,并由针对性的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制定“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实施中外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总体而言,各高校办学思路是:专业设置与国际需求同步,课程开设兼顾合作双方的特色与优势,学院建设、运行模式国际化。 在学生的具体培养方式上,各高校主要采取“国内外分阶段双校园”的模式,学生在完成中外联合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后,学分互认,可同时取得中、外方文凭。在调查统计的高校中,除作为合作办学机构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基本采取“4+0”培养方式之外
7、,采取“2+2”培养方式的高校有 12 所,采取“3+1”培养方式的有 10 所,其余 14 所高校基本都采取“2+2” 、 “3+1”和“4+0”多样并存的培养方式,以利于学生相对个性化的需求选择。 5 合作主体:各高校积极性高,优势学科成合作重点 据调查统计,截至 2012 年 5 月,二十多年来江苏全省 46 所普通本4科高校(不含独立学院)中,已有 37 所高校开办普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占 78.3%,如果将校际交流生、交换生等形式的合作模式计算在内,超过 90%的高校已涉足中外合作办学。至 2012 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共计 1 个办学机构和 75 个项目或
8、国际课程实验班。 从合作办学高校招生的学科专业来看,各相关高校的优势学科成为合作办学的重点领域,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南京审计学院的会计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林学专业等。这些优势学科专业的合作办学,不仅有益于满足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条件,还有利于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 6 培养方向:继续攻读研究生为主。直接就业为辅 从调查的部分高校来看,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性质本科教育的大学生及其家长大都有进一步学业深造的打算,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出国读研究生的愿望
9、。尤其是选择“2+2”或“3+1”培养模式的学生,80%以上均有留在国外继续学业的计划。以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2012届同学为例,从调查来看,选择“3+1”出国的 82 名同学中,本科毕业后继续在美就读研究生的人数为 71 人,占比为 86.6%。 7 发展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大。体制灵活创新多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支持鼓励各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2008 年3 月,为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江苏5省出台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 (苏教外200813 号)文件,其中首次明确提出“按照积极稳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方针,合理确定和
10、调整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布局和结构,逐步建立起主体多元、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江苏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 。此后,2011 年 9 月,江苏省再次发布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建设的意见 (苏教外201174 号)文件,提出“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坚持积极稳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发展方针” ,清晰定位了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具体提出了多项建设措施和制度保障。根据该文件的目标要求,2015 年前。江苏省将集中力量办好 3 所左右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5 所左右中外合作高水平二级学院、50 个左右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项目。 二、江苏高校普本
11、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科专业门类不全,人文社会科学偏弱 从江苏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国际课程实验班来看,在全部 13个大学科门类中大多以理工科为主,缺少哲学、医学、军事学、法学、历史学等 5 个门类,在开设专业排名前五的各专业中,仅有工商管理 1个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 从社会发展应用的趋势来看,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门类专业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应用方向。 2 合作办学水平层次较低,外方知名高校偏少 对 50 所合作办学的外方对口高校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以全球四大高6等教育研究权威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NEWS、QS、泰晤士高等教育 THE、上交世
12、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发布的近年全球高校排名来看,能进入任一排名前 10()名左右的高校仅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 5 所高校,国际一流高校占比仅为 10%。由此可见,目前的合作水平总体层次还比较低,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状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3 外方师资的配备不足。教学设备的配置尚待提高 根据教育部 2006 年 2 月发布的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 (教外综20065 号)中明确指出: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
13、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现实情况是,从部分高校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外方教师数量呈现程度不一的不足现状,受办学成本及理工科外籍教员紧缺的影响,尤其是多数开设理工科类专业的项目中外方专业课师资缺失更为严重。此外,在教学设备方面,和其他国内普本教学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尤其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方面,相关设备的配置还没有体现出外方教学强调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特点。 4 教学大纲缺乏系统规划。培养方案科学性有待论证 按照教育部 2009 年 7 月发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试行)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体系指标说明的要求,
14、“实施外国教育机7构学士学位以上学历学位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低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标准和学术要求”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数合作办学项目还没有完整的针对性教学计划大纲,即使少数已制定教学大纲的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这就直接影响到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实施,必将制约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宗旨和目标的实现。 5 升学就业缺少针对性指导。学生市场竞争力提升尚不明显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型本科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近几年办学招生的规模化趋势和大学生整体就业难现象的凸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应逐步引起重视。从
15、调查来看,由于办学时间短,各相关高校在大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定位的教育指导方面还很欠缺,多数高校还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发展指导课程。广大学生及家长在“2+2”“3+1”或“4+0”的培养模式选择方面以及未来学业职业发展的定位方面均呈现出肓目性和跟风的特点。 6 教学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制约合作办学创新发展 调查发现,近 60%的合作办学高校采取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课程实验班设置在相关院系进行。除专业课程教学和少数外教授课的差别外。其他方面与一般本科教学管理没有本质差异。考虑到办学成本、招生量相对较少及便于管理等原因,多数高校采取了这种不单设院系的教学管理模式。而此种模式的弊端则不可避免表现在
16、: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没有变化, “换汤不换药”:无法针对性营造国际化办学的教育环境与氛围;传统的教学行政管理模式严重制约合作办学应用的“依法自主开展教育8教学活动”和“共同制订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当不低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标准和学术要求”等。 7 “双校园”培养模式成为国外高校生源的输送基地 根据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 (教外综20065 号)第五条“加强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的相关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在中国教育机构内实施完整的或主要的教育教学过程,确需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17、。然而,目前的客观现状是,超过 70%合作办学高校采取的是“2+2”或“3+1” “双校园”合作办学模式,仅有少数高校真正做到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的“在中国教育机构内实施完整的或主要的教育教学过程” 。这样必然导致合作办学的实际状况背离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宗旨通过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高等教育国家化战略,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逐步演化成为国外对口合作高校的“生源基地” 。 三、建议及对策 1 突出总体规划布局,鼓励重点合作紧缺性专业 截至目前,从发展进程上看,江苏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2001-2
18、005 年) ,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初创期;第二个五年(2006-2011 年) ,为成长期。经过前两个时期的快速发展,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初具规模,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合作平台和办学模式已初步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然而,接下来的第三个五年9(2012-2017 年)则是江苏高校普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走向成熟和稳定发展时期的关键阶段。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总体规划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扶持有侧重,对于前期发展形势好、社会声誉佳的项目要加大支持力度;二是要布局重平衡,对于部分高校盲目重复设立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扶持
19、鼓励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强、人才需求量大的合作项目,重点支持一些有条件的紧缺性专业。 2 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层次合作项目比例 在未来的第三个五年建设期内,要把发展的侧重点从重“量”调整到重“质”的方向上来,突出强化各个合作项目的质量建设。积极加大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外教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方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方法等的吸收和借鉴。这些更广泛意义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才是我们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本质目的追求。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合作办学中极为忽视的重要内容,但也是合作项目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力争到 2017 年。将江苏高校普通本科层次中
20、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国际知名高校比例从目前的 10%提高至 25%左右,努力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3 加强合作办学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从外延式发展阶段到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调整,凸显出经过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各相关高校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整体进入一个内涵建设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0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涉及面广,针对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当前面临的紧要问题,各相关高校应着手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科学规划编制“合作举办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根据合作项目的特点、优势和合作模式,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前期阶段
21、性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系统论证设计“培养计划”或“培养方案” ,力求体现出办学的特色、优势和国际化特点:二是引进并逐步形成具有国外高校特色的整套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不仅在班级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还要在教学考察考核、实验教学、实践活动方面吸纳外方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三是注重实验室等实践平台的软、硬件规划建设,强化本科生培养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相对而言这也是国外高校的普遍优势所在。 4 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突出合作办学体制的灵活性 针对合作办学的特殊性,无论是高校外部的管理制度环境,还是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应当尽可能给办学机构或项目营造出一个有助于其成长的氛围,要提高在管理制度上的科学性和灵活性,避免“一刀切”或照搬照套型的管理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合作双方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交流融合的状况。具体而言,在高校合作办学的外部环境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合理规划引导,并建立各相关高校合作交流机制和发展扶持的激励机制,以逐步形成梯度合理、发展均衡的整体办学局面。其次。在高校合作办学的内部环境中,高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应逐步形成一个协调顺畅、沟通有序、机制灵活、良性发展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