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83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摘要:景区标识翻译属于翻译行为的一种。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除进行文本转换外,还需要进行诸如与翻译发起人就翻译纲要进行协商等多项活动。其实质是以非汉语为母语的外国游客为主要的接受者,以为其提供旅游基本信息为直接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景区标识翻译过程中,除译者这一最活跃因子外,翻译行为发起者、译文使用者、信息接收者和环境条件等都将影响到译文质量。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观标识翻译翻译质量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活动和各种经贸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2、,海外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3 年 1 到 6 月,入境外国游客中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人数达 493.98 万人次1。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向旅游业提出了“2015 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 2.5 万亿元人民币,入境旅游人数达 1.5 亿人次的新目标2。在此背景下,国际通用的标识语,包括英语,逐渐为各个旅游景区所采用,以发挥标识语的真正作用,实现与国际接轨。优秀的景区标识能方便海外游客出行参观,提高景区管理效率,优化旅游质量,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塑造景区、城市甚至中国的文明形象。反之,拙劣的标识翻译不仅无法为游客提供帮助,不利于景区管理和服务,还可能误

3、导游客、2甚至损坏景区乃至国家的文明形象。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出忠实不是对形式或内容,而是对文本功能而言的。它注重译作在目的语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重视作为跨文化行为的翻译的最终目的及效果,同时也关注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本文从功能主义翻译观出发,跳出传统观点囿于文本,尤其是原文本语言的局限,将视域扩大至景区标识翻译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参与者,对影响最终译文翻译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探究。 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仆” ,必须以原文为中心,努力追求译文与原文间的“等值” “等效” ,忠实于原文。原作者及原文成为衡量译作的准绳,而译文的语言系统及文化环境

4、和译者的主观目的等,往往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主义摆脱了对等理论的束缚,在关注原文同时注重文本类型、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策略等。其核心人物及主要观点有:卡塔琳娜?莱思,将“文本功能”视为翻译批评标准之一,从原文、译文功能间的关系对原文进行评介;汉斯弗米尔,基于行为理论,提出“功能目的论” ,认为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贾斯特霍斯-曼特瑞,对翻译中各参与者的行为、条件和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拓展了目的论的理论广度及深度;诺德提出“功能加忠诚”原则,认为译者应积极地与翻译各参与方进行沟通,尤其是就翻译纲要与委托人进行商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目的为

5、总则,强调文本功能,将翻译行为的全过程中的各参与者(如翻译发起人、委托人、接受者)及环境条件(如时间、地点3和媒介等)纳入影响译文质量因素的考量范围,在更为宏观的背景下对翻译行为及其产品质量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三、景区标识翻译及其实质 翻译促进了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消除了由文化不同造成的言语、非言语隔阂,使得处于异域文化中的各方能有效地进行沟通。翻译的媒介作用并非只通过字面翻译才得以发挥,译者所做的努力也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行为和翻译本身是两个不同概念。行为指向特定的目的,并为实现此目的而对事物既定的状态进行某一或某些转化。翻译行为指的是为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从事的跨越语

6、言文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翻译是一种转换,是以源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整个过程中实际上需要去做的所有事情,那么翻译就是译者着手翻译文本时所做的事情4。翻译从属于翻译行为,是翻译行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翻译行为和翻译犹如两个以跨文化交际为圆心的同心圆,前者半径较大,而后者是功能派理论的重点5。翻译行为及翻译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指向特定目的的跨文化交际。 旅游景区标识指在景区内为宣传景区或方便游客而提供信息、发出警示、做出提醒的文字、图形等标志。其翻译主要是为不懂汉语的旅游者对景区标识进行以文本为基础的转换,为其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基本信息6。 根据功能

7、学派观点,景区标识翻译活动属于翻译行为的一种,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除进行文本转换外,还需要进行诸如与翻译发起人就4翻译纲要进行协商等多项活动的复杂行为。其实质是以以非汉语为母语的外国游客为主要的接受者、以为其提供旅游基本信息为直接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四、景区标识翻译质量的影响因素 传统翻译理论往往以原文本为核心,通常只注重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功能主义翻译学派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强调对行为的参与者和环境条件(比如时间、媒介等)的分析5。提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译文使用者等其他因素,也参与了翻译行为,影响着译文质量。(一)发起者、委托人的介入 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行

8、为,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景区标识翻译也是如此。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几乎没有译者是自动展开工作的。发起者引发翻译行为,即鉴于对某原文文本译文的需要而要求译者进行翻译活动。发起者可能是个人、群体或机构。功能主义学派具体区分了发起人和委托人,指出发起者是实际需要译文的人,委托人则只要求译者为了某个特殊目的和特定的收受者进行翻译,得到译文。对于景区标识翻译,发起者或委托人通常合一为旅游景区管理局,即政府机关,由他们来确定翻译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要求。作为翻译发起人,有必要为译者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与翻译相关的各类情况5。明示或暗示以下信息:译文的预期功能、读者、传播媒介、出版时间和地点,有时

9、还包括译文目的或出版译文的动机。所有这些相关信息将形成一份翻译纲要,指导整个翻译行为,包括动笔前5的准备工作。作为景区标识翻译的发起人,政府机关有责任为译者提供有关翻译的各类情况,包括需要译文的目的、原文、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时间、地点、交际媒介、译文的功能以及各类辅助资料,使译者清楚地了解翻译纲要,了解译文功能,为其确定合理的翻译步骤、形成优质的译文创造条件。 (二)原文及其生产者的隐退 较之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原文生产者在功能主义者看来并非十分重要。原文生产者并非一定就是翻译过程的直接参与者,这取决于其创作之目的只有当创作原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原文被翻译时,原文生产者才是翻译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10、否则不是4。很明显,景区标识原文生产者创作原文的目的是为景区游客提供帮助,并非使标识被翻译,因此,原文生产者没有直接参与景区标识的翻译过程,这与传统学派将原文及原作者视为考察翻译质量的核心标准相去甚远。但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纲要有针对性地从原文中捉取相关内容,转换为目标语,向译文读者传达信息。原文是译者的信息来源,无原文则无翻译,翻译是将前人所提供的信息再现出来,译文和原文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功能主义学派将此种联系称之为“篇际一致” 。篇际一致原则又称为忠实原则,强调译文与原文间的连贯一致,类似于译文忠于原文,而忠实之程度及方式则依据文本的类型、特征及目的的不同而定。 因此,在真正着手进行翻译

11、前,译者必须对原文本进行细致的研究,充分把握其功能和特点,并依据翻译的目的确定翻译标准,这样才能理清翻译思路,选定翻译策略,创作出优秀的译作。 6(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 担负起翻译任务的译者,作为翻译行为中最活跃的因子,其影响贯穿于整个翻译活动始终。在实际的翻译活动开始前,译者就要对原文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其文本类型及功能;与翻译活动的发起者等一同协商修订翻译纲要,探讨翻译纲要是否可行、译文是否必要等。如果译者认为译文并无必要,向发起者提出建议,则所做虽属翻译行为,但非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纲要,针对翻译标识目的,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具体的文本转换,实现文本的预期功能。 景

12、区标识是综合文本类型,主要为信息型加感染型功能文本。对于侧重信息型的旅游文本,其主要功能是告知旅游者景区中的事物现象,译文亦如此,因而其译文应注重内容的表达,语言要求简洁明了;而对于偏重感染型的文本,其主要功能是感染接受者,目的在于诱导出所期望的反应,其语言形式及风格都服务于“言外之意” ,如强化游客对景区风貌、人文等特色的印象,感染旅游者或潜在游客并使其来景区游览,或提醒警示游客应、不应该做出某种行为,其译文通常仍为感染型,译者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通俗、信息传递的非语言目的及读者的反应,实现语际连贯一致。 此外,功能主义学派提出的翻译中的忠诚原则,即译者还有义务对翻译各方的利益进

13、行协调,兼顾了各方的合理利益,如有冲突,译者在必要时应积极介入协调,主动求得共识。 总而言之,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发起人和目标读者负责5。 7人们往往重视译者的知识水平,而其应有的敬业精神和人格修养,翻译所需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特点,则常被忽略。此外,对于背景知识和学问基础,我们更多强调的是语言能力,特别是外语能力,对本族语,特别是古汉语的重要作用强调得不够。与语言能力相比,我们更加重视翻译技巧的训练,似乎技巧的掌握就意味着学会了翻译。这是非常肤浅的,也是贻害无穷的7。 (四)译文收受者、接收者受到重视 翻译最终要完成其特定的目的,让译文接受者得到译文。功能主义

14、学派区分译文接收者和译文收受者。译文收受者是译者观念中读到或听到译文的人,译文接收者为事实上读到或听到译文的人,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完全相同8。在翻译发起人和委托人的努力下,一份明确的翻译纲要能够成功实现译文的收受者和接受者的高度吻合。译文接受者和收受者作为翻译纲要的成分之一,是翻译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之一,对译者翻译活动意义重大。功能翻译理论指出,作为跨文化传递交际行为的翻译具有目的性,应意识到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译者在这整个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 虽然功能派划分出这些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参与者有时同时扮演两种甚至多种角色。比如某位作者出了一本书,

15、并且自己对其进行了翻译,此时的译者也是原文作者。若译者自行将翻译好的书送至出版社要求出版发行,那么这位译者兼作者就又同时成为了翻译活动的发起人、委托人,具备多重身份。 五、结语 8功能学派观点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行为,景区标识翻译活动中的译者除进行文本转换外,还需要进行诸如与翻译发起人就翻译纲要进行协商等多重活动的复杂行为,其实质是以非汉语为母语的外国游客为主要的接受者、以为其提供旅游基本信息为直接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此复杂的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各个参与者(如翻译行为发起者、译文使用者、信息接收者等)和环境条件(比如时间、译文接受地点和媒介等)都将影响到译文质量。 (本文为 2013

16、 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程成果,项目编号13Jsskyjwhw-25) 参考文献: 1http:/ 6.html 2http:/ 3谢天振.对翻译学构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 (4):4. 4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 (3):4850. 5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 外国语,2005,(1):6065. 6魏宝祥,任董莉.山西省旅游景区英文标识语调查与研究J.江 苏商论,2012(4):114117. 97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武汉:湖 北教育出版社,2003:40. 8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 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刘颂 江苏南通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外语系 226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