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镜像中国:上海外国留学生的中国形象认知摘要:外国留学生看到的中国形象是一个经过多棱镜折射后的镜像中国。留学生的中国经历确实有助于改变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虽然留学生对中国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评价,但是,对于中国和平、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中国人的文明素质等, 他们均有着积极正面的评价。外国留学生的国家身份是影响他们中国形象认知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变量,除此,在中国的时间长短、学习的专业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中国形象认知。 关键词:中国形象;镜像中国;留学生;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D6; D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5833(2013)09001413 作者简介
2、:叶淑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博士(上海200241) “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 ,中国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与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 现实主义大师摩根索曾指出, “在求生存和争权势的斗争中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与我们的真实状态同样重要。我们身边人的头脑就是一面镜子,我们的形象尽管会被这面镜子扭曲,却仍然决定着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的身份和地位”。 “中国形象”的提出源自于中国与西方的早期接触。本质上, “中国2形象”是一种反映西方想象性的建构物。 “中国形象作为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他者,与其说是表现中国,不如说是表述西方。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需要“孔夫子的中国”
3、等美化中国的乌托邦化的形象,隐喻地表现自身对世俗、现代性的追求。随着西方现代性的确立,其中国形象逐渐趋于负面化。之后,西方的中国形象一直在乌托邦与意识形态想象中摇摆。 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 、“中国责任论” 、 “中国新殖民主义论” 、 “中国强硬论” 、 “中国傲慢论”等话语,以此使中国国家形象“妖魔化” ,折射西方维护自身制度和文化优越性的内在需要。这些负面形象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国际舆论环境。 塑造外国人眼中良好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中国“崛起困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外国人的中国经历是否成为形成或改变其对中国形象
4、认知的 收稿日期:20130428 *本文系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外国留学生中国观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2PJC040)的阶段性成果。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淡色中国 ,载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 ,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 7 页。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为了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李晖、孙芳译,海南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7 页。 3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 ,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第 22 页。显著变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分析的角度与方法 马可波罗把中国描绘成遍地黄金,开启了西方对中国的“乌托邦”想象的传统。
5、在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风物志中,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包含一切美好事物的系统,一种优越的典范文明”转引自李娅非镜头定格的“真实幻像”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构造 ,新华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4 页。 。 1615 年,在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中,传教士利玛窦在描绘中国人勤劳、温文有礼、尊师重教的同时,也描绘了中国的迷信、算命、酷刑枉法等负面形象。随着西方现代性的确立,面对一个羸弱、腐败的清王朝,西方的中国想象从乌托邦走向意识形态。中国被描绘成一个停滞、衰败、愚昧、缺乏创新活力的负面形象。传教士明恩溥、何天爵等,从基督教文化的立场上,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西方的中国形象是如何生成与
6、建构的,其内在的本质是什么,成为学界探讨的焦点。赛义德认为,西方文化构筑一个低劣的、堕落的、邪恶的东方形象,使东方成为西方观念与权力的“他者”参见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 ,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年版,第 18 页。 。中国学者周宁从跨文化形象学的角度,提出中国形象是西方现代性想象的产物,西方交替使用乌托邦化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来表达自己超越的、颠覆性的社会想象,运用意识形态化的负面中国形象来表达西方对其现代性的整合、巩固性的社会想象。世界上的其他国4家,无论俄罗斯、印度还是日本,均不由自主地使用西方现代化的框架来看待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本质上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派生物周宁:
7、世界之中国:域外中国形象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420 页。 。 一些国外研究机构已经对外国人的中国形象认知进行过系列调查,如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东南亚的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 ,日本朝日新闻 (Asahi Shimbun)等。但是,已有的调研对象主要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公众为主,对发展中国家公众关注不足,对来华外国人群体的中国形象认知的研究尤为缺乏。因此,本文使用问卷和访谈研究方法,对来华外国留学生的中国形象认知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中国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路径。 中国形象是一个涵盖物质、制度与观念三层面的复合型的
8、集体想象。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美化,因循从物质到制度再到观念的路径;而后期,西方对中国的丑化,也顺延着这一逻辑参见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 ,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第 26 页。 。中国崛起带来了物质的繁荣,中国形象已经逐步突破“停滞帝国” (物质形象)的话语霸权,然而, “东方专制帝国” (制度形象)与“野蛮或半野蛮的帝国”(观念形象)的话语阴影依然存在。因此,从物质、制度和观念层面上探讨中国形象尤为重要。在物质层面上,本文用在上海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贫富差距的看法等指标进行衡量;在制度层面上,用留学生对中国政治民主、言论自由、社会稳定等内部问题的看法以
9、及对中国是否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否是负责任大国、对其它国家的5援助的性质等对外问题的看法进行衡量。在观念层面上,则采用留学生对中国人文明素质、平等对待外国人意识、 “和”文化、关系文化的看法来具体衡量中国的国民性形象。 本研究把留学生的性别、来源国家、所学专业、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在中国攻读的学位类型、费用来源、在中国是否有亲戚等设置为自变量,考察其对留学生的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除了以上基本信息外,问卷还询问了留学生以下问题:认为中国的言论自由的好坏;政治民主的好坏;社会稳定的好坏;贫富差距的好坏;是否同意在中国办成事一定要找关系;是否同意中国人平等对待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的文明素质的好坏;认为中国
10、在多大程度上是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是和平发展的国家;中国对亚非拉国家的援助是经济掠夺还是无私帮助;来中国后对中国的印象是变好还是变坏。对于每一个问题,均分成-3、-2、-1、0、+1、+2、+3 这 7 个刻度供留学生选择,其中, “-”代表的是负面看法, “0”代表中立看法, “+”代表正面看法。数字的绝对值则代表正负面看法的程度。 为此,本文选取上海外国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笔者在 2012 年 5 月至 7 月、2012 年 11 月至 12 月先后两次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 20 所上海高校的留学生进行调查。在
11、问卷与访谈的抽样方法上体现“最大差异化”原则。 本研究共收集了 561 份有效问卷, 并对 48 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本课题组于 2013 年 2 月整理出“上海外国留学生中国观访谈录” (未刊) ,本文所引用的被访谈者资料均来源于此。 。其中,男性为290 人,占 517%,女性为 263 人,占 468%。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最多,有682 位(占 146%) , 来自日本的有 78 位(占 139%) ,来自欧洲国家的有72 位(占 128%) ,来自美国的有 62 位(占 111%) ,来自非洲国家的有 56位(占 100%) ,来自越南的有 46 位(占 82%) ,来自中亚国家的有 22
12、位(占 39%) ,来自中东国家的有 19 位(占 34%) ,来自拉美国家的有 13 位(占 23%) ,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有 104 位(占 185%) 。留学生的主要专业分布为语言类(381%) 、理工或医科类(191%) 、经济管理类(116%) 、政治类(96%) 、教育类(62%) 、其他人文社会科学(141%) 。这些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最长为 18 年,最短为 1 个月,其中 184%的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半年以下,226%的人生活半年到 1 年半,232%的人生活 1 年半到2 年半,125%的人生活 2 年半到 3 年半,111%的人生活 3 年半到 4 年半,112%的人生
13、活 4 年半以上。所有留学生中,377%的人攻读专科,605%的人攻读本科学位,1993%的人攻读硕士学位,215%的人攻读博士学位,还有 1364%的人为短期交流项目。留学生中有 3631%的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2021%的人获得自己国家奖学金,还有 4239%的人为自费项目。留学生中有 1576%的人有中国亲戚,其余的 8424%则没有任何中国亲戚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由 SPSS17 软件统计。 。 二、 物质层面的中国形象认知 中国经济的成就,折射出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成功。留学生大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世界的推动力。西方人进步的自我价值在中国的物质繁荣面前得到肯定与抚慰,同时也有着自
14、我价值被超越的隐忧。谈到中国崛起,一位美国留学生赞叹中国经济能力的强大,她不无忧虑地指出,美国政府欠中国的债务实在太多。但是,她又自我安慰:“其实美国也7不必特别担心中国,美国依然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最聪明的人才,美国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出售高科技技术与产品来维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引自本课题组访谈资料“上海外国留学生中国观访谈录” (未刊) ,以下未专门说明的访谈对话,均来源于此。 。 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问及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时,616%的留学生回答准确,其中有 105%的人甚至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参见表 1) 。中国
15、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留学生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在 558 名留学生中,492%的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吸引他们来中国留学的重要原因,高于喜欢中国文化的原因(3925%)和家庭原因(209%) 。在笔者对 48 人的深度访谈中,高达 729%的人表示喜欢中国的物质生活。 在沪留学生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快速,特别是 IT 业发展迅猛,上海到处都是高楼林立,并具有非常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当然,他们也意识到中国存在的城乡差距,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还相当落后。留学生对中国快速的节奏和工作的高效率也表示赞赏。一位留学生以自己居住的研究生公寓的建设为例,说明中国发展的节奏之快。留学生还对中国的古
16、代文物和建筑、良好的住宿条件、时尚的衣服、中国的美食等表示满意。其中,他们提到更多的则是中国生活的便利,包括网上购物的方便和公共交通的便捷。表 1 留学生对“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问题的回答 选项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第 15610.010.510.5 第232758.361.672.1 第 38715.516.488.5 第 4234.14.392.8 第85386.87.2100.0 合计 53194.7100.0 缺失系统 305.3 合计 561100.0 对于中国产品,一些留学生的看法是相当正面的。一位巴林男生表示:“来中国之前,一直以为中国的产品不好,因为我们国家的很
17、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Made in China) ,质量不是很好。但到中国以后,我非常喜欢中国的电子产品,质量很好而且不是很贵。 ”一位韩国男生则从另一角度指出:“中国造假的产品能贴上名牌的商标,价格便宜,还能当作纪念品,我在北京买的纪念品带回韩国送给朋友,我的朋友都很喜欢。 ” 但是,也有不少留学生对中国产品的质量表示质疑。一位同学指出,在网络商店上买东西,虽然很便宜,但质量不好,买的一双鞋子穿了两次就坏了。除此之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备受诟病。这位同学还指出, “来中国之前就知道中国的污染很严重,但到中国后,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特别是中国的噪音污染尤为严重。自己居住的
18、研究生公寓附近,建筑工地施工有时到深夜,严重影响同学们的睡眠” 。此外,留学生对中国的食物油腻,宿舍里洗涤用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上海的高房价等问题也颇有微词。一位日本人指出,上海房价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过东京了。一位来自斯里兰卡的留学生表示,中国的经济、教育、军事实力都很强大,希望毕业后能够留在中国。但是,因为房价等高昂的生活成本问题,全家在上海将很难生存,所以他认为留下来的希望渺茫。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并不代表人民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一位朝鲜男生尖锐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虽然有富人,但穷人更多,穷人的生活水平很低。中国贫富差距很大,除印度9之外,中国是世界上穷人第二多的国家。中国人
19、不会享受生活,国家福利也不好。我看到每个中国人都拼命挣钱,生活压力很大,抱怨也很多。中国人有房有车,但生活压力比朝鲜还大。那些没有房车的人又该怎么办呢?在朝鲜,没有房车都是无所谓的。 ” 总体上,留学生对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存在比较负面的看法。662%的人认为,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严重,其中 247%的人认为非常严重(参见表 2) 。在-3 到+3 的刻度之间(-3 表示贫富差距非常大,+3 非常小) ,留学生对贫富差距打分的平均值为-10218,为本研究所有指标中最为负面的一个。留学生对于中国的其他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民工生存、房屋拆迁等,也有着较深的认识。 部分留学生对中国
20、存在的各种问题表现出较为理性的认识。一位老挝男生表示,如果老挝也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话,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一位来自斯里兰卡的男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我很清楚中国存在着很严重的贫富差距,但这种贫富差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斯里兰卡发展了,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女生表示了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环境方面比欧美做的好,因为欧美已经是发达国家,在他们过去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他们的环境污染也很厉害,比中国还要差。 ” 表 2 留学生对中国贫富差距的看法 选项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3.00(非常大)13624.224.724.7-2.001
21、3023.223.648.3-1.009917.618.066.20.006010.710.977.11.006711.912.289.32.00407.1107.396.63.00(非常小)193.43.4100.0 合计 55198.2100.0 缺失系统 101.8合计 561100.0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面向西方与学习西方的过程。物质层面的中国崛起,本身便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肯定。西方的价值尺度,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结构。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物质层面形象的感知,也潜在地以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标准来衡量。 三、 制度层面的中国形象认知 西方人对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专制”的刻板印象。新中国
22、成立以来,共产党政权又成为西方人眼中的洪水猛兽。中国在西方所呈现的是模糊、压抑和充满不确定的“共产主义中国”形象,而西方媒体也着力渲染中国“一党专制” 、 “合法性危机” 、人权问题等孙中有: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2002)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77 页。 。西方人士对中国制度的想象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非西方人士对中国的看法。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分别有 437%、498%的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政治民主的评价负面,但也有 386%、344%的人呈现出正面评价,其中持中性看法的占 177%、158%。尽管如此,他们却比较认同中国的社会稳定(均值为 03351) ,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社会是稳定的。 总体上,留学生对中国言论自由、政治民主的看法略趋于负面(均值分别为-01498、-03333,见表 3) 。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留学生,认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程度低,国家领导人不能直选,没有游行示威的自由。一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很直截地表示:“我不喜欢中国的政治生活,是因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