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86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菊花与刀:近代日本的同盟政策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其剖析日本人的经典著作菊花与刀里有这么一段描述:“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 ”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看来,不论是象征和平美好的“菊花” ,还是象征杀戮的“刀” ,无非都是用来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不同手段而已。 日本在世界范围的崛起,还是近代一百多年来的事情。19 世纪末期,当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还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苟延残喘、勉力维持之时,日本率先走上了学习西方“脱亚入欧

2、”的新蹊径。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日本的工业经济和军事力量。为了满足自己的扩张野心,避免步中国的后尘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奴役的对象,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在世界舞台上远交近攻,主动向西方列强奉上菊花示好,先与英国结盟抗俄,日俄战争后,又与俄国化敌为友结盟制美;而对待亚洲被奴役的国家则毫不留情地亮出屠刀。 各怀鬼胎的英日同盟 在东亚国际舞台上,英国与日本原是一对冤家,因为共同的对手俄国而从对抗走向了结盟。英国自工业革命以后,整个 19 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纵横捭阖,其殖民地遍及欧亚非,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为了维护2自身的既得利益,就必须维持现有的国际格局。具体到东亚,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掌握着朝鲜半

3、岛的主导权,通过维护软弱的清政府以稳定东亚格局是英国一贯的政策。而日本作为一个刚刚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好不容易拿到了瓜分世界的入场券,却发现蛋糕早已经分完了。要想满足扩张的野心,就必须挑起事端,打破现有的国际格局,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当英国在东亚舞台上勉力维持,日本却在蓄意制造各种事端挑起新的冲突,双方的分歧与结怨自然不言而喻。 促使英日两国由对抗转而结盟的是 1894 年中日两国的甲午战争。这场原本不被国际社会看好的战争,最终的结果却让西方列强出乎意料。看似强大、排名世界第六的北洋海军在日本海军的进攻下连连败退,昔日温顺的学生骤然间成为凶猛的对手将曾经高高在上的老师打得颜面扫地,最终以清政府

4、的割地赔款而宣告结束。战争的结果是长期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政治格局彻底被颠覆,日本一战成名,取代中国成为东亚最强盛的国家。 中日战争期间,一直在默默关注交战双方的英国敏感地意识到,一旦清军战败,必将退出朝鲜半岛,为早已觊觎朝鲜半岛的俄国提供南下扩张的机会。基于制约俄国在东亚扩张的考虑,英国有意放弃一贯支持清政府的态度,转而支持势头强劲的日本,并诱导日本作为对抗其东亚宿敌俄国的先锋。因此,在甲午战争局势明朗之际,伦敦泰晤士报适时刊文称:“英日两国间的利益并不冲突,两国的重要利害实在还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这个共同的利害就是俄国虽然声明不想占据朝鲜,但却始终渴望在太平洋拥有一个不冻港,而这正是英

5、日两国不能坐视不3管的。为了拉拢日本, 泰晤士报继续称:“现在外边已有谣传,说中日战争后,无论结果如何,必有他国干涉。这种谣传如果成为事实,则英日两国的代表至少在几件重要的事上定会共同合作。 ” 对于英国抛出来的橄榄枝,日本不可能不动心。甲午战争后,日本虽然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了辽东半岛,但却招致俄国、德国、法国基于在华利益的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其中以俄国干涉最为得力,竟将中国东北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对于俄国的虎口夺食,日本引以为奇耻大辱,与俄国成为不共戴天之敌,此亦为日俄战争的前因。同时日本也认识到,要想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仅靠战场上枪炮的较量显然是不够的,还须有外交上的

6、努力。然而,在欧洲列强中,谁又可以接纳日本这个新贵做“朋友”呢?俄国最初曾尝试拉拢英国一起给日本施压,哪知英国打了一通小算盘后觉得日本的强大反过来可以遏制俄国在东亚的扩张,在最后关头拒绝了加入“干涉集团” 。对于英国拒绝参与干涉还辽所释放出来的信号,日本心领神会,于是便有朝中人士倡议寻求英日同盟。日本驻朝公使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已不再具备东亚领袖的地位,而日本暂时能力不足,若是放任俄国在中国的继续扩张,不仅英国是否能保住在中国的利益是个未知数,日本霸占中国的目标也会受到侵犯。在这种情况下,英日两国合则两胜,英国可以巩固在远东的领袖地位,日本则可借同盟之力扩张。 1897 年 11 月 14 日

7、,德国以曹州教案为由派兵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俄国马上跟进打着“援华抗德”的旗号强租旅大港为军港。俄国的举动大大刺激了英国,认为旅顺落入俄国人手中不仅将威胁到中国的首都,4更是对英国在华贸易的一种挑衅。在与俄、德协商谈判无果后,英国转而寻求与日本结盟。国会中有议员声称:“必须让日本帮助我们,我们方能保卫我们在太平洋北部原有的地位;必须得益于日本的援助,我们方能将俄国逐出。 ”英日联盟是“保卫英国在远东的利益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1902 年 1 月 30 日,酝酿已久的英日两国正式签署英日同盟协定 ,主要内容无非两点,承认并维护两国各自在中朝的利益,同时共同防范和对抗俄国在东亚的扩张。

8、英日同盟的订立,对东亚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助长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嚣张气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势力被迫退出朝鲜,形成日俄两强对峙的局面。结盟后的日本有了英国政府的撑腰,更加肆无忌惮,俨然把朝鲜当成自家花园不容他人染指,要求俄国退出朝鲜。俄国霸道惯了又岂容日本指手画脚,沙皇尼古拉二世毫不让步。日俄两国陡然间气氛紧张,大战一触即发。1904 年 2 月 7 日,日本故技重施,不宣而战,派遣联合舰队对停泊在旅顺口的俄国舰队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3 天后,日本天皇与俄国沙皇同日发布宣战诏书 ,双方都声称是为了东亚和平,一再表明开战实属无奈。总之,日俄双方都不承认这是一场争夺殖民地的

9、不义之战。 日俄同盟:敌人亦是朋友 1905 年,绕了大半个地球劳师远征的俄国海军舰队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被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击败,此战也宣告了俄国的战败。骄横的俄国无奈让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利,日本也一洗当年被逼还辽的耻辱,更因打败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而不可一世。不过吊诡5的是,战争结束后才仅仅两年时间,日俄两国即由“仇敌”变为“盟友” 。在国际关系史上,国与国之间由敌对到友好,或从友好到敌对倒也是正常的现象,但像日俄两国刚刚还是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的“仇敌” ,很快又变成握手言和共谋进退的“盟友” ,这在国际关系史上并不多见。促成日本与俄国结盟的直接原因,则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强势

10、介入,迫使日本不得不与俄国结盟以对抗美国。 日俄两国虽然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暗地里却也在互抛橄榄枝。从沙俄方面来说,远航两百多天才进入战场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军事力量损失惨重。另外,战争使国内陷入困境,加剧了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更让尼古拉二世忧心忡忡的是国内兴起的民主革命高潮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沙皇政府的统治,使其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另一方面,日本虽然取得战场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员伤亡、物资消耗极大,已是强弩之末,战争拖得越久越不利。况且日本已经夺得朝鲜的实际控制权,中国的旅大地区、东北南部、辽东半岛悉数纳入囊中,战争目的已达到,是时候见好就收了。1905

11、年 6 月,日本西园寺内阁作出决定:“使俄国忘却旧怨,与我亲善” ,主动向俄国示好。 当然,最终促成日俄双方抛弃成见结盟的还是美国卷入中国东北的利益之争。日俄对抗期间,美国为打破俄国独霸中国东北的局面,曾经支持过日本。彼时急需帮助的日本拍着胸脯承诺战争胜利就兑现“门户开放” ,为美国资本进入中国东北开辟航道。孰料战后日本从俄国手里夺取南满以后就把先前的承诺抛之脑后,不仅没有为美国资本进入中国东北保驾护航,反而过河拆桥对美国关上了进入中国东北的大门。美国人6明知受了日本的忽悠,却不甘心放弃,两国矛盾开始激化。1905 年,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到远东游历,暗地里寻找把美国资本注入中国东北的机会。哈里

12、曼计划控制或与日本合资经营南满铁路,再购买沙俄控制的中东铁路,以此打造一个由美国控制的环球运输系统。在这一计划因日本的强烈反对而夭折后,有财大气粗的美国政府撑腰的哈里曼又提出一个新铁路计划,修建南满铁路平行线。美国人的算盘打得很精,南满铁路平行线进一步发展就可成为中东铁路平行线。这个新铁路计划马上引起日本的强烈反对,也招致了俄国的不满。日俄战争后,东三省南部已被日本夺去,若美国计划再得逞,势必会给俄国在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在日俄两国的共同反对下,新铁路计划落空,哈里曼再一次铩羽而归。然而美国并不甘心就此退出,仍在极力谋划新的进攻方式。 面对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一再打中国东北的主意

13、,日俄双方备感棘手。尤其是日本自忖实力与山姆大叔相距甚远,与其同俄国这只“北极熊”死磕让美国渔人得利,不如开诚布公与俄国共同分割满蒙,排挤美国。1907 年 7 月,日俄这对曾经势同水火,不惜兵戎相见的“仇敌” ,为了维护各自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霸权和利益,排挤美国势力的介入,在共同侵华的基础上,终于走到了一起。日俄相继签订第一次日俄协约和日俄密约 ,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的侵略权益,日本则认可中国东北北部和外蒙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双方正式结盟。日本与俄国的结盟,使日本在国际上除了日英同盟之外,又获得了可以相互勾结和依恃的盟友,在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与此同时,7日俄亲善之后

14、彼此默认、纵容对中国的侵略,助长了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而中国的国际处境则更为严峻和险恶。在日俄结盟后的几十年里,日本一直是对中国祸害最大的国家。 日本搅黄中德美同盟 20 世纪初,世界局势动荡,各种不安稳的因素正在暗流涌动。各国都敏感地意识到,世界格局也许将会有一次新的洗牌,于是纷纷在国际上寻求盟友。就连骄傲的大英帝国也放弃了一贯孤立的不结盟政策,在1902 年与日本缔结同盟。 晚清时期的中国尽管在与西方列强的博弈中积贫积弱,逐渐丧失了主动权,也因此备受欺凌。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帝国的根基已在摇摇欲坠,各国在考虑世界政治格局和制定外交政策时都无法忽视这个没落的贵族。1907 年日法协定

15、 日俄协定先后签订,加上此前已存在的英日同盟条约,使得日、英、法、俄在侵华问题上达成谅解和合作,德国和美国则被排除在外。德国在欧洲和亚洲都有着较大的利益,为了对抗英日同盟,德皇威廉二世考虑与美国结盟。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既忧虑于日本的崛起,又对日本联合俄国阻挠美国进入中国东北忿忿不平,主张扩大同盟,拉拢中国建立中德美三国同盟。1907 年,清政府任命原驻法大使孙宝琦出使德国。德皇威廉二世秘密接见孙宝琦,明确表示中、德、美三国结盟对抗英日同盟的意向。威廉二世说:“欧洲最强国为德国,亚洲最大国为中国,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国美国建立三角同盟,对世界和平必有贡献。 ” 孙宝琦深感结盟一事重大,不敢怠慢,

16、立即打电报请示他的儿女亲8家、主持军机处的奕劻。奕劻也不敢怠慢,马上密奏慈禧。没想到慈禧却反问:“如此重大的问题,怎能不让英国加入呢?”原来,自中英鸦片战争以来,慈禧见识了英国的船坚炮利,想当然地以为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生怕与德国结盟得罪英国。威廉二世得知慈禧的态度后,不禁暗自嘲笑中国外交的幼稚,但为了防止结盟一事外泄引起英国人的警觉,便又使了一招缓兵之计,表示让英国加入未尝不可,但需从长计议,当前应严守秘密。对于德皇的提议,清政府中也不乏清醒之人。袁世凯对于中德美三国结盟一事尤为感兴趣,在他看来,三国结盟可以抗英抵法,防俄制日,保全东北,如此利好的机会,实在不能错过,若是促成了此事还可

17、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在袁世凯的极力推动下,慈禧决定派唐绍仪赴美商谈结盟,威廉二世则决定派遣太子访华。美国方面,罗斯福也力促结盟,派遣陆军部长访华,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等等。在中德美三方的积极行动下,到 1907 年底,三国结盟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只待签约。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慈禧生怕与德美结盟会激怒英日两国,特意告诫左右严守秘密,尤其不能让朝中的亲日派官员知晓,以防止他们通风报信让日本搅了这桩好事。怎奈事与愿违,日本很快就从那桐等亲日派官员口中得知中德美三国的秘密计划,并决定利用唐绍仪赴美途经日本的机会搅黄此事。 1908 年 9 月 17 日,中国赴美特使唐绍仪到达日本东京,随即陷入日方安排

18、的各种宴请。日方以极其隆重的礼遇款待唐绍仪,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请,给足了面子。唐绍仪碍于情面和两国关系每天觥筹于各种9宴会,这一待就是三个月。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频频向美国示好,在许多问题上主动让步以换取美国对日本在华既得利益的承认。等唐绍仪好不容易摆脱了日本的纠缠于 11 月 30 日到达华盛顿,已是白宫易主。接替罗斯福的新任总统塔夫脱不仅对中德美三国结盟一事不感兴趣,还意味深长地“奉告”唐绍仪,中国办理外交事务, “今后应该极端注意保密才是” 。一席话说得唐绍仪羞愧难当,方明白是上了日本人的当,但却无力回天。 虽然精心设计的三国结盟因日本的中途搅局而前景黯淡,威廉二世仍不死心,决定派太子于

19、 1910 年冬或 1911 年春赴华访问,重新推动三国结盟。德皇对结盟的执着让一贯信奉“以夷制夷”的清政府颇感荣幸,尽管彼时国内革命浪潮一浪赛过一浪,已是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还是格外重视德国太子访华一事。摄政王载沣特意安排新修建的府邸留作德国太子行馆,将杭州的行宫修葺一新以备德国太子游览西湖所用,还安排文武将官施肇基和蒋百里作接待。遗憾的是,德国太子访华的消息还是没有瞒过日本人耳目。对于中、德、美三个大国的结盟,日本是非常忌惮的,一直密切跟踪此事。在成功设套唐绍仪之后,日本又开始谋划破坏德国太子访华重启三国结盟的计划。凑巧的是,1910 年底中国东北突发鼠疫,日本无故捡了这么一个好机会,趁机花重

20、金收买欧美各国记者,大肆宣传中国鼠疫流行,卫生恶劣,民众健康不保,随便就能感染鼠疫、肺痨和其他传染病等等。这些别有用心的不实报道经欧美报纸扩散后,让威廉二世顾虑重重,对于是否让太子照常访华举棋不定,一拖再拖。1911 年春,德国政府终于照会中国访华照常进行,可是代表德国政府的却由太子换成了亨利亲王。 10德国将原定的太子访华临时换成亲王,其敷衍的态度不言而喻。而清政府满心期望却等来一出“狸猫换太子” ,其失望与尴尬也更是难以言表。日本阴谋外交再次取得胜利,而中德两国则因此暗生隙缝,原本互为亲善的中德关系亦开始走下坡路。此后历史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新军打响辛

21、亥革命第一枪,革命一发不可收拾,结盟更加无从谈起,中德美三国同盟终因日本的搅局而成为泡影。 从近代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后发性国家,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积累近百年方才取得的成就,这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的外交同盟政策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与百年前的日本又何曾相似。总体而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奉行的是“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对外战略。这种倾向于保守的不结盟政策固然可以保护自己,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国家的对外行为。造成的后果就是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掣肘而异常地被动,当前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即为一明显注脚。长此以往,不仅将影响到中国的外交形象,对内也难以凝聚人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要主动加强与俄罗斯、巴西、印度这些国家的合作,而对于一些特定的国家、特定的事件,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更为积极的对外战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王封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