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跨越科技创造新未来跨越式 科技是梦想的翅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个城市,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依靠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超常规、非均衡的发展,不是全面、平行的推进,而是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努力实现产业、技术、质量、效益的新跨越,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甚至赶超发达地区。科技给城市和经济的发展转型插上翅膀,向着梦
2、想飞翔。 高新区 科技创新的带头兵 科技不仅改变生活造福社会,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化产业格局、加快经济建设转型的强力支撑。高新技术的发展领域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2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他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并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
3、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是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高新区突出产业聚集,强化优势产业,注重以新技术、新工艺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个产业在更高层面上的协调发展;突出人才培养,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加快成长的环境。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基地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阳国家高
4、新区是 1992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和人才特区。1992 年,贵州省、贵阳市依托振华集团,以“三线企业”调迁为契机,大力开发建设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同年贵阳国家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00 年,贵3州省、贵阳市全力开发建设金阳新区,同年金阳科技产业园获国务院批准。2009 年,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获国务院批准。目前,贵阳国家高新区已形成金阳科技产业园、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罗格生态科技园、青山环保生态园、贵阳综合保税区、铝及铝加工园区、云麦产业园、白云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一区九园”的发展布局,全区规划面积 83.8
5、 平方公里。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抢抓国发 2 号文件出台的重大历史机遇,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 “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并建成国家片式元件产业园、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 新动力 构建贵阳现代产业体系 在党的十八大的总体部署下,省委、省政府要求优化贵阳总体发展思路,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
6、的路子。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强调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贵阳工作的新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围绕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目标,叠加外力、内力和活力,形成科技创新新动力,当好全省发展的“火车头” 、 “发动机” 。综合运用好市内市外的科技资源和要素,逐步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贵阳发展的内生动4力;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为主体,构建起贵阳现代产业体系。 贵阳高新区根据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三找”活动,坚持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五创
7、联动” ,全力构筑“五大体系” ,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通过打造特色园区以提高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构建科技与产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体系,升级人才机制、服务性管理软件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发挥贵阳高新区引领全市、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顶梁柱”作用。 五创联动,构筑五大体系 坚持“自主创新” 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原始创新。园区拥有 8 家国家级、42 家省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共 71 家。近年来,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并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注
8、重协同创新。围绕主导产业建成锂离子电池、耐热高强韧铝合金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被中国产学研促进会授予西部第一个、全国第九个“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开展合作创新。建成了 9 个院士工作站,聚集了 20 余名“两院”5院士,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创新。 利用平台创新。目前, “中科院贵州科技城”已聚集贵州科学院、创业孵化中心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贵州科技创新园”已开工奠基;“贵州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已正式运作;4 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快速推进。 坚持“品牌创造”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招商、绿色招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专注和紧盯处于产业链下游、价值
9、链高端的项目,抢占新技术高地、新产业高地和绿色发展高地。 新能源新材料(聚集贵州振华新材料、贵州华科铝材料、贵阳时代沃顿等一批优质企业,在振华新材料新型储能电源、汽车混合动力发动机、贵阳安达电解液、普天新能源汽车电池通电桩及分解设备、贵阳时代汇通电池隔膜、科学院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等方面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目前,贵阳市已在公交车中广泛推广新能源清洁型汽车,整个产业链正在加快形成。 ) 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中航工业、高峰石油、航宇科技、成智重工等一批重点企业,中航飞机发动机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将大力提升贵州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 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神奇集团、威门制药、泛特尔
10、生物等一批骨干制药企业,全力打造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民族药生产基地和以人体干细胞和人神经生长因子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 电子信息及软件服务业产业(引进 3D 打印、富士康等前沿技术和6高端项目,力争使贵州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已聚集中电振华集团、朗玛信息、汇通华城等骨干企业,振华集团已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 1000 多万只电子元器件配套,朗玛信息成为贵州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已引进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将带来 400 余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高新区,电子商务企业间常规性的商务合作,如京东商城贵州馆第三方运营商为合作伙伴在网上商城销售商品、在
11、平台发展分销渠道,供应商缴纳保证金后,可自行提供仓储来管理所销售商品,并完成购物订单配送,即 LBP 模式;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服务电子商务项目,实现电商到社区终端、金融到社区银行、教育到社区家庭、服务到社区百姓,初步估算可实现年产值 1300 亿元。 ) 光电产业(聚集贵州皓天光电、台湾锐捷、新众科技、万华科技等光电企业,正在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全产业链正在加快形成。 ) 坚持“科技创业”构筑孵化培育体系 按照“微集群”理念,做大做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科技与创业、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打造科技创业生态环境。 促进科技与创业结合。已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 12 个(其中国家级孵化
12、器 2 个) ,形成了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博士生硕士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孵化培育体系,孵化面积 60 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培育科技企业 1000 家以上。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办企业 250余家,带动就业 3000 人以上,被科技部认定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 。 促进科技与文化结合。建成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贵阳火7炬软件园和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孵化培育了贵州省内最大的手机报业务运营公司贵阳世纪恒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相继打造出凤凰传奇、雪山朗玛、郑源等著名歌手的贵阳荷塘月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 100 多家文化企业。正在建设贵州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园、贵阳日报文
13、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建成了贵州首个“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聚集了 20 余家金融机构;成立了科技银行;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四台一会” (管理平台、承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科技企业融资平台,已发放贷款 13 亿元;与省、市科技部门共同建立了“科技合作计划” ,已安排 54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整合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 7 亿元,扶持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高端创智” 构筑人才生态体系 围绕“人才特区”建设,大力实施人才优选优育、人才多样性、人才栖息环境“三大工程” ,构筑人才生态体系。 实施人才优选优育工程。目前,
14、已引进 50 余个核心研发团队,注册成立 23 家公司。仅 2012 年,就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英国、美国、德国和国内知名学府 50 余名博士、40 余名硕士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其领域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光电等产业。 实施人才多样性工程。始终尊重人才的规律和特点,重视人才的差异和分工,既引进领军人才,也培养技术工人;既引进研发型人才,也聚集应用型人才;既强调团队协作,也注重个人引领,已成为全省科8技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的区域。 实施人才栖息环境工程。贵阳国际人才城项目预计 11 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已建成 40 套人才公寓,第一批 27 名高级人才已“拎包入住
15、” ,另有 256 套正在加快建设,2014 年全部交付使用。同时,加快 5A 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三甲医院、一流的外国语学校等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在商务办公、科研孵化、科技金融、文化休闲等方面为人才提供配套服务。 坚持“政策创惠”构筑政策服务体系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全力打好政策与服务“组合拳” 。 出台最优的政策。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促进光电、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从企业入驻、产业化扶持、房租补贴、财税奖励、创新扶持、金融扶持等方面
16、给予企业全方面扶持。 提供最优的服务。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精简机构设置,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打造具有敬业、创新、诚信和服务精神的“企业型政府” ;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和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最优质服务。 打造最优的环境。硬件上抓产城融合,引进了培生教育集团建设未来教育城,正在建设一批为产业配套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软件上抓新的“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打造最优质高效的软环境。 新未9来 筑梦“北纬 26 度” ,建设创新生态城 贵阳高新区在“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深入开展“三找”活动,找
17、准问题、找出差距、找好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实现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各类障碍,实现五个跨越: 突出定性和定量,在目标任务上谋跨越 突出共建和共赢,在园区建设上谋跨越 突出总量和质量,在产业发展上谋跨越 突出创新和创智,在科技引领上谋跨越 突出硬件和软件,在发展环境上谋跨越 科技创造新未来,创新驱动跨越发展。贵阳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一区七园” 的发展布局,突出“一体四区”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五五四三”的总体任务,全力建设未来科技城、未来产业城、未来文教城、未来人才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区九园 金阳科技产业园重点打造核心动力圈,大力发展第 2.5 产业,加快高端要素聚集,发挥实现“
18、高新梦”的支点作用。 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医药等优势产业。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承载着高新区持续创新与高端产业培育职能,重点建设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产业、光电产业五大产业基地。 10罗格生态科技园按照光电产业园进行规划建设,重点围绕 LED衬底外延片、芯片、LED 封装、LED 应用产品、光伏电池和半导体等产业,发展光电产业集群。 青山环保生态园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全市独有”的要求,定位为全省环保研发、制造以及环保服务业中心。 贵阳综合保税区重点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核心功能,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检测和售后服务维
19、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业务。 铝及铝加工园区从铝资源优势出发,重点发展铝深精加工项目和高精度铝板带,推动现有企业技改扩能、挖潜增效,实现现有工业经济存量的持续增长。 云麦产业园主要开展城际车辆、有轨电车、城轨车辆的制造、总装、维修及大修等业务。 白云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围绕“山区生态立体农业先行先试区”1 个目标,建设“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园” (白云)和“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2 个重点,打造“特色蔬菜(含食用菌) 、精品果树、苗木花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4 个特色精品产业带,配套“种苗繁育及新品种引种示范中心、农产品加工及物流贸易中心、科普教育及农民实训中心、特色生态养殖中心”4 个中心。 一体四区 科技创新驱动区抢占科技制高点,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把高新区建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