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397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克罗齐与古典文类理论的终结摘要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的提出与摆脱包括文类规范、规则在内的概念主义泥淖关系紧密,艺术直觉品的特性、心灵活动四阶段说构成了对文类划分、文类等级、缺类现象、文类规则及“三一律”的否定式批判。文类概念经验层面的实践效用主要表现为:借助文类概念来采集、限制和管理实践中的直觉外射物;实践中的各类文学作品,可作为备忘刺激物服务于直觉品再造。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美学堪称康德美学的意大利修订版。克罗齐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显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式人物,他以一种不免极端的姿态化喧嚣为虚无,彻底终结了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最后气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关键词克罗齐;艺术即直觉;概念主义;直觉外射

2、物;文类;直觉品再造 作者简介陈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江苏扬州 225000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099-07 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作为“近代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的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显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式人物。前此,没有一位美学家像他这样以集束性方式反思、批判和否定以往美学理论传统。他否认天才说、 “艺术是实践”观、艺术界限说,重释“模仿说” 、 “为艺2术而艺术”说,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观、艺术史观,批评诸如“审美判断” 、人体美、自然美之类的用法,等等。前此,也没有一位美

3、学家像他这样以毅然决然的态度反对文学分类。他义正辞严地指出:“就各种艺术作美学的分类那一切企图都是荒谬的。 ”“讨论艺术分类与系统的书籍若是完全付之一炬,并不是什么损失” 。在反美学传统的剧烈风暴里。克罗齐亦将文类理论传统推进了绝地。克罗齐为何如此排斥文学分类?客观存在的标以各种文类名称的文学作品与其美学理论构架之间具有何种联系?对于克罗齐难免极端的文类观该如何加以辩证分析?它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有益启示?历史影响如何?本章试对此逐一予以回答。 一、克罗齐美学理论构架之勾勒 踵步德国古典美学对于感性认识的强调,克罗齐继续声讨着重理性而轻感性的偏颇认识论。他不无遗憾地感慨道:“直觉的知识在日常生活

4、中虽然得到这样广泛的承认,在理论与哲学的区域中却没有得到同样应得的承认” ;“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却只有少数人在畏缩地辛苦维护” 。理性知识”只是悭吝地让她处于侍婢或守门人的卑位。没有理性知识的光,直觉知识能算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主子的奴仆。 “他强烈谴责和抨击笛卡尔等理性主义者”为了推崇理性,而践踏了想象,把诗当作牺牲去供奉数学和形而上学。于是他极力排斥错误艺术观的诋毁,认为把艺术视为”不是一种重要的认识作用,而只是一种娱乐,一种多余的而且轻薄的东西”的态度,着实是一种莫大的“误解” ;正是那些“轻率的家伙”,才将艺术置于遭人歧视的附庸角色:“艺术,对于伦理学是女仆;对于政治,是部长夫人;对于科

5、学,是女翻译。 ” 3为此,克罗齐提出,美学就是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并像康德一样,试图以此来协调感觉与心灵、感性与理性、个性与普遍等系列之间的对立关系。于是, “表现”范畴应运而生。 “表现”即指感觉的心灵化、心灵的感觉化;个别的感觉、感受、印象等物质经心灵的想象作用而被赋予形式,产生出“意象”或“表象” 、 “形象” 、直觉品,有别于尚无形式化的物质。 “表现”即告完成,故而“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 。因为充当内容的物质是多变的,而心灵的形式化活动则是“常住不变的” ,最终这个或那个直觉品也就具有了“一般的个别化” 、 “特殊化的普遍”性质,每一个直觉品打上了与众不同的个别性印记。当然,

6、出于情感动机而综合杂多的物质为整一性直觉品的、沟通感性与理性或个性与共相的心灵的想象活动,如同在康德那里一样,也是先验性的,是“先验的审美综合” 。 面对“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进一步提出“艺术即直觉” 、 “美即表现”的命题。他认为, “审美的事实在对诸印象作表现的加工之中就已完成了。我们在心中做成了文章,明确地构思了一个形状或雕像,或是找到一个乐曲的时候,表现品就已产生而且完成了,此外并不需要什么” 。艺术的直觉与一般的直觉只存在“量”的差异且无法具体划定这种“量”的界限,直觉在艺术家那里“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直觉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 、 “光辉远照的最高峰”即艺术。艺术是直觉知识的

7、完美代表,是美学的主要对象。艺术与直觉知识由此实现了统一,意象也因此成为艺术独特的身份标志,成为艺术寻求独立的重要基石。另外,如果说美即成功的表现,而不成功的表现又不是表现,那么,可见美即表现, “美并4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而丑才会有程度上的差别。 “诗的素材可以存在于一切人的心灵,只有表现,这就是说,只有形式,才使诗人成其为诗人。”当“表现”成为语言学与美学相同的研究对象之时。克罗齐又提出“语言学与美学的统一”论,审美即在形式,艺术即形式。 作为知识的另一极,作为美学的姊妹科学。研究理性知识的逻辑科学着眼共相、诸个别事物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出的是概念。哲学是其完美代表。艺术和哲学构成了认识

8、的,心灵的两种纯粹性的知识形式;而实践的心灵从意志出发,又划分为经济和道德两种实践活动形式。于是,从艺术、哲学到经济、道德,完成了克罗齐关于其心灵系统的描述。至于此心灵系统,克罗齐认为存在两种值得注意的关系:一是不管是在认识活动中,抑或实践活动里,两两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度”关系,即表现可以离概念而独立,而概念不能离表现而独立;经济可以离道德而独立,但道德不能离经济而独立。二是从整个心灵系统来看,认识活动可以离实践活动而独立,而实践活动不能离认识活动而独立;表现可以离开概念、经济、道德而独立,而概念不可离表现而独立,经济不能离表现、概念而独立,道德不能离表现、概念、经济而独立。如同表现是先验的

9、审美综合一样,概念在此是先验的逻辑综合,经济和道德则是先验的实践综合。 不止于此,克罗齐还利用维柯的“循环”概念,让这四个实质上无法区分开的心灵的四个阶段的秩序进一步理想化。心灵在表现阶段于意象中得到了满足的同时又滋生出新的需要;在概念的知觉阶段,心灵在综合了意象及其概念之中满足了这种需要之后,又诞生了对于实践(行)5的渴望;而当心灵发展到实践阶段,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实践此时又会刺激生成新的感情、欲望、意愿、激情,化为新的物质诱发出新的直觉、新的艺术。如此一来,心灵系统的四个阶段得以首尾相连,循环一体,周而复始,发展更新。 关乎发展问题,克罗齐还指出。一切文学传统都是以重新化身为印象材料,以

10、物质的状态服务于新的艺术作品的产生。那么如何复现业已诞生的那些艺术作品呢?这就涉及到独特的“刺激物一再造”的心理机制以及“历史”的概念。一般来说,意志担负着照管业已诞生出来的表现品的任务,但是难免有失,于是心灵就必须寻找备忘工具来帮助我们回想或再造表现品。此备忘工具为何呢?就是对于表现品的实践外射物,即实际存在的、经文字物化后的艺术作品,它扮演着刺激物的角色。而要达到数次的回想或再造,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刺激物不变,二是当初主体在表现印象时的心理情况如何,当下的主体也要恢复和维持同样的心理状态。第一个工作由对于表现品外射物的考订修补与还原者完成,第二个工作则由文学与艺术的历史研究担当。在克罗

11、齐看来,审美判断其实也是尽量揣摩、还原出文学与艺术创造者的心理状态,借助外在的物理刺激物,重走一次表现之路。所以,克罗齐认为,审美判断与审美再造是统一的,亦即鉴赏力与天才是统一的。 克罗齐在心灵系统中,恢复了直觉的知识这一“更简单更初级形式的自主权” ,以“艺术即直觉”的定义以及繁复的双度关系确认了艺术作为直觉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地位,即“艺术是认识的破晓时的形式,没有这个形式就无法理解以后更加复杂的诸形式” 。艺术从而以意象性构6筑了属于自身的独立天地,以美学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这一独立地位宣示了艺术对于曾经被哲学、历史、宗教、道德等侵占的地盘的主权。但是又不容否认的是,或许是因噎废食,从艺

12、术的地盘被其他知识或实践侵占到追求艺术独立,原本无可厚非,而将艺术独立仅仅绝对地基于直觉知识一端。认为艺术只是想象而与理智等绝缘,不免在艺术独立化之余又将艺术简单化、幼稚化。降格以求的独立,还是别种在艺术为何的独立化道路上的迷失。 二、克罗齐反文类观之探析 正是在直觉主义美学架构过程中,克罗齐展开了对于文类及其相关论题的否定与批评。总体说来,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觉主义美学的提出与摆脱包括文类规范、规则在内的概念主义泥淖关系紧密。根本上说来,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或直觉主义美学的提出,实质是提供了一种关于艺术应该独立、艺术如何独立的理论模式。他不满于艺术被哲学、科学、道德等所殖民

13、,沦落为哲学、快感、道德等的附庸,他把艺术比作“一座被人长期争夺的小山” 。导致“美学对整个艺术特征的认识方法并不令人满意。众所周知,它把艺术同宗教、哲学搅在一起” 。 对此不利现状,克罗齐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让艺术从这些概念性的、实践性的“混淆” 、 “侵占”中抽身。强调艺术的非逻辑、非理智特点,立身于直觉知识的疆域。以心灵纯粹的精神性活动作为自身独立的基石,拨乱反正,回击以往的“混淆”与“侵占” 。例如他在反思近代以前不存在美学科学时,就认为其中原因即在于没有把艺术视为一种精神性活动,7缺乏“精神哲学” 。 “过去有物理学和形而上学,有自然科学和神学,或此或彼,或同时具备。然而完全没有精神哲学

14、。因而诗和艺术的理论成了空洞的物理学 。 ”同时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困境也是在于没有把握住艺术的精神性本质,他说:“艺术的科学美学之所以不能阐明艺术的真相,和艺术在人性中的真正根源,其主要原因就在把艺术和一般的心灵生活分开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因此,作为直觉知识的产物意象成为了艺术独立的最高、最醒目的标志,据此, “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把艺术和哲学、历史区别开来,也把艺术同对一般的肯定及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知觉或叙述区别开来” 。 不难发现,克罗齐一边责怪和批评哲学、道德、科学等概念或实践活动对艺术特性的极大漠视,一边极力主张艺术应该作为一

15、种纯粹的精神性心灵活动而获得独立性的认可,两相比照,此间透露出来的在概念或实践活动与心灵的精神活动之间、感性与非感性之间、非逻辑与逻辑之间诸如此类的对立昭然。故而我们可以继续推论说:尽管克罗齐只是间接地指责已有的美学将艺术与精神生活、心灵活动分开,尽管克罗齐将文学种类说作为理智主义者的概念主义错误大肆抨击,尽管克罗齐没有将上述两者明确加以勾连贯通,但是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揭橥出一个这样的事实,即克罗齐提出直觉主义美学与反文类规范、规则的概念主义做法密切相关。从古希腊以来,围绕文类理论的是非纷争不断,由理智而来的概念性的各种文类规则、规范占据了美学及文艺理论的很大一部分空间,甚至出现“都把艺术史或

16、文学史当作体裁史来对待”的较为8普遍的现象。 “在评判艺术作品时,批评家们总是不能彻底抛弃那种习惯,即根据种类或艺术形式来判断艺术作品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类;他们不明确指出一部艺术作品是美的还是丑的,却首先讨论他们的印象,说某部作品很好地遵循了或错误地违背了戏剧的或小说的、绘画的或浮雕的规则。 ”克罗齐对这种司空见惯的做法深恶痛绝,斥之为“糟糕的” “偏见” 。此外,我们从克罗齐论著里出现频率较高的诸如“史诗或悲剧的规律” 、“法则” 、 “清规戒律” 、 “体裁和规则” 、 “种类的法则或规律”一类的词汇中,从诸如“理智主义者的最大错误在艺术的和文学的种类说,这在文学论著中仍然风行。使批评家和艺

17、术史家们都迷惑了”以及“有一个时代(这是否真正过去了呢?)人们由于这些偏见(指种类说,引注) ”一类的表述中,会极其自然、极其容易地想象出克罗齐著书立说时所要面对的沉甸甸的美学及文论发展传统。身处具体社会进程中的克罗齐着实无力选择避开美学及文论长河所指定的历史性课题。排斥和否定纷繁多样的文类规则、规范此类的概念物什,正是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创立之绝大动力源泉之一。 第二。艺术直觉品的特性与文类划分、文类等级及“三一律”批判。艺术直觉品由心灵的想象活动综合杂多的感受、印象等物质,赋予形式而得。心灵的形式化过程即表现。之所以心灵能够综合杂多为一个直觉品,原因在于情感,是情感的动力使得综合杂多的行为具

18、有了整一性、完整性。由于构成表现材料的感受、印象等物质倏忽易逝、瞬息万变,极具个性和差异性,故而使得心灵形式化的直觉品之间不可重复。用克罗齐的话来说,这就决定了艺术直觉品的整一性、不可分性、个性。他9说:“物质,经过形式打扮和征服,就产生具体形象。这物质,这内容,就是使这直觉品有别于那直觉品的:这形式是常住不变的,它就是心灵的活动;至于物质则为可变的” ;“每个表现品都是一个整一的表现品” 、“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 正是因为艺术直觉品具有如此独特性质,克罗齐指出了文类划分及区分文类等级的不可能性、不现实性。他如此说道:“每一部艺术作品表现心灵的一种状态,而心灵的状态是独特的,而且总是新的,所

19、以直觉就有无数个,不可能把它们放进体裁种类那样的鸽棚里去,除非有无数个鸽棚,可这样一来,就不是体裁种类的鸽棚,而是直觉的鸽棚了。 ”艺术直觉品的强烈个性性相与概念的共相之间形成了尖锐冲突,直觉与概念之间的格格不入使得具体文学作品的归类成为枉然。文类划分的不可能性不仅在于艺术直觉品的独特个性和差异性,还在于其自身的整一性使然。由于整一性,就会使得我们传统上将一个艺术作品分为诸如情节、结构、人物等构成元素的做法,变成对整一性的破坏,是“毁坏作品,犹如分有机体为心、脑、神经、筋肉等等,就把有生命的东西弄成死尸” 。这就从根本上取消了文类划分曾经采取的标准的合法性。 复就文类等级而言,同样,艺术直觉品

20、的个性使得每部作品之间不再具有可比较性,区分文类等级是对审美的悖反,这不仅是因为“诗感与艺术感喜爱每部作品本身,把作品当作一个活的东西来喜爱,每部作品是独特的,不可比拟的,有其独特的规律和其完整的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还因为美即表现, “美并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 “一首小诗同一首长诗,在审美意义上说是平等的” 。正为此故,克罗齐以不无幽默甚或夹10杂些许讽刺的口吻说:“在这种情况下,种类或等级只有一个,即艺术本身或直觉。 ”而既然美无差等,传统上的艺术之间的界限或联合说便在克罗齐眼中变得毫无意义和可能性。 “既然每一种体裁、每一类艺术都分配到一块确定的领地,那么哪一种体裁或哪一类艺术更优越

21、呢?绘画优于雕刻,还是戏剧优于抒情诗?还有,既然这样分解了艺术的各种力量,那么假如能把这些力量重新集中于某种艺术作品的类型,使它能象联军赶走孤军那样把其它力量赶走,岂不更可取?比如,可把诗、音乐、舞台艺术、装饰艺术集于一身的作品难道不会比歌德的歌曲或列奥那多达芬奇的画产生更伟大的美的力量吗?这些问题、区别、判断和定义破坏了诗感与艺术感。 ”这就引发了对于传统文类等级命题之一的“案头曲”与“场上曲”优劣的评论。 在克罗齐看来,既然凡是艺术直觉品本身皆具审美齐一性,那么不论是案头阅读还是场上表演都对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独立性无补。换言之,剧作品只有一个,即表现或直觉;而不存在优劣纷争不断的“案头曲”与“场上曲”之别。艺术直觉品的特性又消解了它们之间的等级划分行为。基于艺术直觉品的特性,克罗齐在否定文类划分、等级问题之际,还对戏剧“三一律”进行了批判。正如前述,杂多不一的感觉或印象等物质之所以能被综合表现为一个整一性的、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的直觉品,原因即在于情感。正是艺术生产主体的情感赋予直觉品最终的“活泼轻盈之感” ,确保了“艺术作品的生命、完整性、严密性和丰富性” ,克罗齐称之为真正的艺术的直觉、真正的艺术表现品,是灵魂所采取的“完善的幻现形式” 。而对戏剧“三一律”的批判正与另一种“不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