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01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摘 要: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奠基于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之上,道德哲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预定和谐体系理论。 “实体表现世界”原理是理解莱布尼茨实体之间相互交通的新体系的关键所在。莱布尼茨将每一个实体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关系,而实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和谐。由此,实体与实体、实体与上帝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和谐一致的体系。实体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心灵与身体。莱布尼茨对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加以证实。 关键词: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实体;单子 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2-0030-05

2、 在莱布尼茨哲学文本中,道德哲学和哲学理论是纠缠在一起的,道德哲学建构是在理性形而上学哲学基础上完成的。道德哲学建构离不开实体理论、单子理论、预定和谐理论。可以说,如果研究者未对实体理论、单子理论和预定和谐理论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清晰地理解,莱布尼茨道德哲学的建构是不可能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就是在形而上学哲学建构过程得以呈现出来的。莱布尼茨道德世界概念、上帝的恩惠与自由意志、理性与信仰的一致、善与恶的关系及恶的来源、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单子的知觉、欲求与单子的等级序列、人的理性灵魂(单子)的自身超越和道德自由理论奠基于形而上学理论结构之中,2而预定和谐体系理论又是莱布尼茨哲学架

3、构的中轴。因此,莱布尼茨道德哲学研究必须首先厘清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而这一点在莱布尼茨道德哲学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了,研究者通常是将预定和谐体系理论直接运用于道德哲学的理论建构,而未对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作充分地阐明。这是研究者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截然分开的必然结果。 “预定和谐体系”是莱布尼茨哲学的核心概念或理念,一切哲学理论都是通过它而得到阐发。可以说,预定和谐体系是莱布尼茨哲学生命体的骨架。因此,莱布尼茨道德哲学研究必须建立在预定和谐体系之上才能得到阐明。 “预定的和谐体系”是主要关于“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同时,莱布尼茨在这个体系中附带解决笛卡尔留下来的“心灵

4、”与“身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 “完全的概念”与“实体表现世界” 在形而上学论以及莱布尼茨致阿尔诺的书信中,莱布尼茨论述了“完全的概念”与“实体表现世界”的原理。所谓“完全的概念”就是一个概念或观念含有一切的宾词或谓词。莱布尼茨认为,既然每一个个体实体的概念中含有一切宾词,也就是含有一切过去发生、现在发生及将来所要发生的一切事情,而一切经验或事情都是在一个宇宙系统中存在,它们之间必然具有某种联系或关系而形成一种宇宙间事物之顺序或秩序,那么,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联系或关系的其他一切事情所形成的整个秩序也必然包含于主体或主词之中。莱布尼茨在与阿尔诺关于形而上学通信中,谈到个别实体与其他一切相关

5、联的事情的关系:3“上帝对于这个宇宙的全部所抱有的意思,乃是和他之最高无上的智慧,具有和谐的互动关系的,所以凡是与亚当稍微有点关系的事情,在上帝关于亚当下决意的时候,没有一件他不拿来想到过。因此,我们可以说,上帝对于一切种人类的事情之予以决定,并不是因为他对于亚当有了决意,而是因为他对于其余一切种事情(亚当对于这其余一切种事情,有一种完全的关系。 )同时也有了决意。 ”1165-166 可以看出,一个个别实体的灵魂中就先天地包含着一个宇宙世界,宇宙世界所存有的一切,在人的灵魂之中也存在着。而上帝是宇宙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因此,人的灵魂之中既有上帝的观念或影像又有由上帝所创造的宇宙世界的影像。在形

6、而上学论语境中,个别实体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个被动的实体,它具有主动性和活动性,个别实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发动者,因此,个别实体与上帝之间就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上帝创造个别实体,个别实体可以反映着上帝。用莱布尼茨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实体都和一个整个的世界相像,并且与一个反照着上帝的镜子似的,或者就是一个反照着整个世界的镜子。 ”119 个别实体象一面镜子,它能够将宇宙世界万物反映到自身的灵魂之内。反过来,个别实体的灵魂可以整个地表现或表象宇宙世界或上帝。 何谓表现?莱布尼茨在与阿尔诺通信中答复到:“在我用表现这个词的时候,我的意思是说,在这个东西之我们所能够说的,与那一个东西我们所能够

7、说的,两者之间有一种恒常的与有规律的联系的时候,这个东西便表现那一个东西。 ”1295 所谓恒常的与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根据外在于自身的一切事物与其身体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有远近之差别。4灵魂总是倾向于将与身体具有最紧密关系的事物表现或呈现出来。灵魂表现身体只是其全部表现的一个部分而已。灵魂有能力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表现出来。因为灵魂与一切发生的事物处于和谐的关联关系之中。这是上帝创造的结果。可以认为,实体的灵魂表现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结果,上帝将实体的灵魂创造得以具有表现世界的能力。在莱布尼茨形而上学中,一切事物最终是与上帝发生关系,它将每一个事物对应着的具体理念取消,而直接是“至善的理念”“上帝”

8、 。一切事物都是模仿或分有上帝。实体具有表现世界的能力。问题是如何去表现世界?每一个实体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表现着这个世界。莱布尼茨认为,每个实体在表现世界的方式上具有不一致性。每一个实体都是依照着他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着整个世界的。他以城市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这犹如同是一个城市,只因为站着看这个城市的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这同一个城市,在个人看来,便是不同的了。 ”119 每一个实体都表现着一个自己所理解的世界,而宇宙世界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实体。这个观点是在形而上学论第九节的开始部分提出来的。因此,不同的实体所表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二、预定和谐体系的建构 在形而上学论第十四节中,莱布尼

9、茨根据实体表象宇宙或世界的原理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相互和谐的观点。在形而上学论第三十二节中,莱布尼茨也论及到了实体交通的和谐思想。只不过, 形而上学论关于实体和谐之思想还是初步的。毋宁说,莱布尼茨只是提出了实体之间的预定和谐的原理。在新系统一文的第十四节,莱布尼茨概括性5地重述了实体表现世界的原理,并且认为实体之间完全和谐正是基于实体能够表现(表象)世界的原理。每一个实体自身里面就有一个相互联系着的世界。每一个实体自身就拥有整个世界的表象,所不同的是,每一个实体只是按照自身的方式表象世界而已。因此,作为造物的实体凭借创造主上帝所赋予的能够表象世界的能力或本性而使其自身具有独立性和自发性(除了依赖于

10、上帝之外) 。同时,实体与实体之间又必然和谐一致。这样,莱布尼茨就将每一个实体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关系,而实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和谐。由此,实体与实体、实体与上帝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和谐一致的体系。莱布尼茨认为,实体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实体的相互交通造成了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相互交通。心灵与身体按照各自的活动法则独立地进行活动而不相互干扰。心灵与身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关系。 在新系统说明(一)中,莱布尼茨第一次指出“预定的和谐”概念,并指出它是一个需要证明的假设。莱布尼茨首先解决身体与心灵之间的交通问题。在新系统说明(二)中,他用“时钟”的比喻来说明心灵与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三种

11、理论,并通过反驳其中的两个理论来确证第三种理论是最正确的理论。莱布尼茨将身体与心灵替代两个时钟得到了身体与心灵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身体与心灵并不是两个相对等的概念,心灵具有实体性,而身体只是一种形体的堆集物而不具有实体性质。因此,莱布尼茨在这里用两个完全对等的时钟作为比喻,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理论上的矛盾。莱布尼茨必须承认身体也是一个具有真正的单元或真正的统一性原则的东西,这个比喻才能成立。译者在注释中也提到了时钟比喻的不妥当性。 “形体6是多而灵魂是一 ,两者不是可以分庭抗礼而形成一与一的对比的,所以用两个一样的钟来比喻灵魂与形体显然并不妥当。 ”252-53 按照莱布尼茨的本来思路,应该是先

12、说明实体之间的相互交通,然后兼论身体与心灵之间的交通问题。现在看来,他在说明身体与心灵相互交通的同时论及实体之间的相互交通问题。莱布尼茨想用时钟的比喻来达到既说明身体与灵魂的相互交通的关系又说明实体之间相互交通的关系。事实上,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说,莱布尼茨将实体与实体的关系和心灵与实体的关系等价起来,尽管他心里很清楚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很显然,在论证过程中,他将二者等同起来并且可以相互置换。这是莱布尼茨哲学一个不完美的地方。简单来说,有三种方式可以使身体与心灵完全一致:一种是自然的方式;一种是人为协助的方式;一种是预定和谐的方法。莱布尼茨认为,第一种方法是流俗哲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身体

13、与心灵之间凭物质的东西或精神的东西相互传递就可以自然地发生相互的作用。在残篇第一真理中,莱布尼茨认为:“用形而上学的严密性来说,任何被创造的实体都不能把形而上学的作用或影响强加于另外一个实体。因为我们不能解释,任何东西如何能从一个实体传递到另外一个实体。 ”3第二种人为协助的方法也就是“偶因系统”的方法。通过协助的方式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需要一个看管者全程跟踪,一旦两者发现不协调一致的时候,看管者就人为地使其一致起来。在新系统一文的第十二节,莱布尼茨就明确反对偶因论的方法。在偶因系统的方法中,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相互交通要诉诸于“看管者” 、 “上帝”及某种“机缘” (occasion) ;实体

14、之间的相互交7通也要诉诸于上帝及某种“机缘” (occasion) 。莱布尼茨认为,偶因论者已经对于实体之间的沟通有了深刻地洞察,也就是偶因论者洞察到“各种运动之间的交通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个观点正是莱布尼茨所主张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也是预定和谐体系的一个前提要件。在新系统一文第十三节中,莱布尼茨认为:“就严格的形而上学意义上说,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被创造的实体对于另一个被创造的实体的影响,而一切事物及其所有的实在性都是“上帝的德性”所连续不断地产生出来的。 ”28 但是,偶因论者在解释实体之间的交通问题的时候,莱布尼茨与他们发生了分歧。莱布尼茨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只用一般的原因及请出那位人

15、们所称的 Deus ex machina(“救急神” )来是不够的。因为若仅仅如此而不能从次一级的原因方面来得出另外的解释,这恰好又去求助于奇迹。在排除了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之后,莱布尼茨开始论证自己所提出的“预定和谐的方法” 。 “这种和谐是被上帝的一种预先谋划制定的,上帝一抬头就造成每一实体,使它只遵照它那种与它的存在一同获得的自身固有法则,却又与其他实体相一致,就好像有一种相互的影响,或者上帝除了一般的维持之外还时时插手其间似的。 ”251 预定的和谐的方法之所以是可能的,就在于“实体”能够“表现” “世界” 。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和谐一致是基于实体之间的和谐一致而得到说明。 三、预定和谐

16、理论体系的证成 在新系统一文的第十五节、十六节、十七节、 新体系的说明(三至八)及自然本性中,莱布尼茨对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加以证实。莱布尼茨从实体的本性即从实体自身所具有的8“实体的形式”的这种“力”入手,证明实体自身就具有“活动的力” 。莱布尼茨要阐明实体之间的交通必然涉及到实体的活动。交通方式起码有两种:一种是实体之间的相互活动、相互影响,一种是实体自身的独立性活动。在效果上就好像相互影响一样。莱布尼茨和偶因论者都反对实体之间相互影响的那种活动方式,因此,为了阐明实体的独立性和自发性的活动,他必须从“力”这个概念出发,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实体的独立性和自发性的活动就是不可

17、能发生的。因为“力”是推动事物运动的前提。在论自然本性一文中,对于自然观察家罗勃特?波义尔从机械论的观点来述说自然的本性,莱布尼茨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如果仅仅按照机械论的观点来述说自然的本性,那么,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承认物质形体只凭机械法则而运动,它们不需要某种精神性的“力”或精神实体就能独立存在。显然地,这与莱布尼茨的哲学主张是相悖的。莱布尼茨承认自然世界中存在一种机械法则。但是,如果仅仅认为自然的本性在于机械法则本身,那么,这就是对于自然本性的误解,而且这些误解必然带来信仰上的危害作用。他说, “这些误用的解释是不利于信仰的,教人以为物质能够自己存在,它的机械法则不需要任何心灵或精神实体

18、。 ”2161 可以看出,莱布尼茨反对唯物论思想。他主张一种观念论,特别强调“实体的形式”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具有唯一实在性,也就是他所说的“单子” 。他认为,机械法则本身并非仅仅来自物质的原则和数学的理由,而是出于一种更高的、形而上学的根源。莱布尼茨所意指的“力”并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力” ,而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实体的形式”这种“精神性” 、 “形式性”或“心灵”的东西。 9“活动的力”从何而来?莱布尼茨认为,这种“活动的力”是上帝在创造被造实体之初就给予实体的。这个力既然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力” ,而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力” ,那么,这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力”究竟意指什么?莱布尼茨认为,在创

19、造被造实体的时候,上帝采取“一揽子计划”给实体定下了其活动必须遵循的永恒法则“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 。这个永恒法则应该被理解为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法则。上帝赋予实体的“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就是在实体自身之中存在的由上帝所“造就的持久印象” 。这种被上帝“造就的持久的迹象”让实体具有完成和实现上帝所发布命令或法则的主观上的愿望、欲望和动机。这种朝向上帝和遵循上帝的愿望、欲望和动机就是实体自身内在所具有的一种“力” 。 “如果上帝所制定的法则在事物中“印”上了某种迹象,如果由于上帝的命令,事物就被造成为能够完成命令者的愿望,那么就得承认事物之中具有某种效力、形式或力量,这就是我所了解的

20、“自然本性,就从这里开始跟随着一串事物的现象,它们都遵照最初所颁布的律令。 ”2164 莱布尼茨认为, “力”只能用理智来理解,而不应该用想象力去表象。因此, “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并不是附加给实体的外在性的名称,它们是“神的律令所植于其中的内在法则” 。它们属于实体的内在性的东西。实体由于上帝的创造工作而先验地拥有“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 。上帝给予实体的内在活动能力之目的就在于让实体自身凭自身所具有的本性或内在的力按照上帝所发布的普遍性法则行动。 现在的问题是,实体内在的具有了“活动的力”是否意味着实体一定具有行为或行动。莱布尼茨认为,有能力就有10行动,有行为就必然具有行动

21、的能力。他肯定了为一切哲学所接受的原则,即“凡是行为都属于一个主体” 。他甚至认为形体与实体一样都处于行动状态之中。上帝给予实体的“活动的力”或“永恒法则”就是让实体自身具有“自足性” 。实体的自足性就在于能够独挡一面的本领和能力,实体自身就能适应自身和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这反过来又要求实体自身就应该包含“进展”和“变化”以自行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实体所遭遇的一切现象和表现都是由上帝给予实体的活动能力和永恒法则所导致的结果。实体自身不必借助于实体自身之外的一切被造实体对实体所作的干预作用。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交通的根源并不是实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或相互传递着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因为实体或单子没有可

22、供其他事物出入的窗户,而是在于实体自身的本性能够表象世界的能力。实体的本性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虽然明晰程度有所不同)表象着世界,呈现于实体之中的世界表象所组成的秩序,与世界本身的变化所组成的秩序相一致。也就是说,观念的秩序与自然世界的秩序是和谐一致的。每一个实体都依照着这样的原理而行动,实体之间就必然存在着一种和谐和合拍。实体之间的交通原理也适合于心灵与形体之间的关系。形体也被安排好以适应灵魂,凡是灵魂被设想为向外活动之处,形体都会迎合着去适应它。自然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精心设计和创造的。自然全部是一种“神的技艺”的产物。在论证完实体之间与心灵与形体之间的相互交通的预定的和谐的新体系之后,莱布尼茨自豪地感叹到:“一旦我们看清了这种和谐的假说的可能性,我们也就同时看到了它是最合理的,并且看到它使人对宇宙的和谐和上帝的作品的圆满性有一种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