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二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03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大佛二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乐山大佛二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乐山大佛二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乐山大佛二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乐山大佛二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乐山大佛二题【摘要】当今学术界多认為凌云寺大像阁毁于宋元之际,元代时日僧雪村友梅曾游过凌去寺,所作诗提供了大像阁还存在的证据。唐司空曙题凌云寺乃最早描写大佛盛景的诗,但系年是个问题。有些诗词选本干脆回避,傅璇琮司空曙考系于贞元四年(788) ,文航生司空曙诗集校注系于建中三年(782) 。该诗应作于大佛完工、韦皋写大像记的贞元十九年(803) 。确定了该诗的系年,為推翻闻一多、傅璇琮定司空曙卒于贞元六年(790)左右提供了又一有力证据。 【关键词】大像阁;昝万寺;雪村友梅;司空曙;生卒年;题凌云寺;系年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3)01

2、-0046-6 一、大像阁毁于何时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九年(803)大佛工程完工后,写下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 ,叙述历时 90 年的大佛工程的始末。这是研究大佛建造史的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全文仅 815 字,历史事件的许多细节都被省略掉了。 关于后人诗文中出现的“大像阁” ,韦皋的记文中竟不置一辞。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韦皋未建大像阁,二是韦皋建了而未记。韦皋未建当然不可能记,建了而未记就失于粗疏。大像阁可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2部分。何苦害得后人劳心费力,争论不休呢? 笔者同意罗孟鼎先生的意见,大像阁是韦皋所建。据罗先生考证,从韦皋建成大像(803) ,到唐咸通中(860874

3、)任嘉州刺史薛能写凌云寺诗 “像阁与山齐,何人置不梯”时,其间 60 多年,四川动乱不止,没有一个如韦皋那样的能臣来担负修建大像阁的重任。70 多米高的大像阁,在由盛而衰的中唐时代无疑是一项最宏伟的木结构工程,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组织调动大量人力资源的权力,没有巨大的财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历史的重任只能落在韦皋的肩上。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眼福瞻仰大像阁的风采了。那么,辉煌壮丽的大像阁究竟消失于何时呢? 古人认為大像阁毁于明末。清代大诗人王士祯于康熙十一年(1672)九月二十五日从成都陆行往嘉州,十月初一到,初二由东门坐船渡岷江,上岸后步行至山门,然后登上凌云山,在凌云寺游览,在竟秀亭

4、小饮,循山门西麓而下至大像阁下登舟,过乌尤山,晚达犍為。他的蜀道驿程记详细记载了游凌云寺的经过,并对凌云寺兴废有如下记载: 寺创自开元,巨丽為西南第一。明末,袁韬,武大定作乱,寺為灰烬。江岸大佛,开元(713741)中释海通所凿,未竞示寂,韦皋镇蜀始成之。旧有佛阁,亦毁于兵。 民国乐山县志也承袭了这种说法,认為大像阁毁于明末。 当代学界占主流的观点认為,大像阁毁于宋元之际,以后再也没有恢复重建。其理由主要有两条。 3一是宋元之际在嘉州发生了长期激烈的战争,大像阁无人维修,自然零落破败。或者出于军事需要,或者出于寺僧需要,逐渐将其拆除,材料改作他用。 二是元人的诗文中,未见大像阁的踪影。明人的诗

5、文基本可说明大像阁已不复存在了。 让我们先考察一下宋元之际的嘉州战争。在金灭亡之前,蒙古对四川的战略地位就非常重视,多次借口与西夏、金的战争侵入南宋统治的四川。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蒙、宋联合灭金后,四川便成為南宋抗击蒙军的西线战区。蒙古军不断深入四川腹地,造成极大破坏。端平三年(1236)秋,蒙古汗窝阔台次子阔端自大散关攻入四川,十月攻破成都,焚烧抢掠后返还,留下都元帅塔海继续在四川攻掠。塔海分兵大掠彭州、蜀州、邛州,同时顺岷江而下,践踏眉州、青神县、嘉定府。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塔海再次攻人四川,蒙军又到达峨眉、嘉定、雅州、碉门等地,大肆抢掠。淳祐元年(1241)十一月蒙古军再次攻

6、进成都。同月,蒙古汗窝阔台病死,蒙军北归。蒙、宋战争暂告一段落。在这阶段七年的战争中,蒙军两次攻破成都,两次攻入嘉州带抢掠,但并未攻破嘉州城。 為加强西线的军事防御,南宋任命余玢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淳祐三年(1243)余玠入蜀后,為了对付蒙骑兵,利用四川江河纵横、山高坡陡的有利地形,在几条主要江河两岸的关隘修筑城堡,控制水陆交道要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用于屯兵,积粮的城堡有数十处之多,沿沱江流域的有二处,沿涪江流域有六处,沿嘉陵江流域有十处,4沿通江、南江、巴河、渠江流域有七处,沿长江流域有十四处,沿岷江流域的有四处。此外,还有很多只见于记载而情况不清楚的山寨。 沿岷江的四处城堡是:

7、女城山,在天全州东十五里相传宋、元间杨招讨家女将守此,垒石為城。 三龟山,在今乐山市城关东北,隔江。宋将昝万寿守此。 九顶山(凌云山、青衣山) ,在今乐山市城关东,隔江。宋将昝万寿守此。 紫云城(子云城) ,今犍為县城关东南十五里。淳秸年间于此筑城置守。 四座山城,除女城山在今雅安市天全县外,其他三座都在今乐山市境内,由宋将昝万寿驻守。乐山地方文史专家唐长寿曾专程前往犍為县紫云山考察,证实南宋时的紫云城就在此山上。2 在与嘉州隔岷江相望的三龟山、凌云山上修建城堡,就形成一把大铁锁,锁住了岷江的咽喉。并且,三龟山、凌云山的城堡与嘉州古城形成呼应之势,强化了嘉州的防御。 宋宝佑年间(1253125

8、8) ,蒙哥汗进攻四川,占领成都,川西基本為蒙军占有。宋军占据以重庆為中心的川东地区和川南泸州、叙州(含宜宾)等地。嘉定府便成為蒙军从成都顺水东下和南下的咽喉,也成為宋反攻成都的根据地。 在以后的理宗景定(12601264) ,度宗成淳(12651274)年间,蒙军多次进攻嘉定,但规模都不大。宋军也从嘉定向成都地区发动过几5次进攻。成淳元年(1265) ,四川都统昝万寿进攻金堂峡、云顶山。这段时期,昝万寿采攻势,而成都的元军居守势。 咸淳七年(1271) ,忽必烈改国号為大元,加强了对南宋的进攻。进攻的重点是襄汉地区,控制长江中下游,截断四川与南宋临安朝廷的联系。同时,四川元军也配合主攻方向加

9、强了进攻。咸淳十年(1274) ,川东元军攻取了渠州礼义城,次年(1275)正月,又攻占开州,招降达州等多处城寨。川南叙州、泸州投降,昝万寿也以三龟、九顶、紫云城和嘉定府投降。 咎万寿投降,受到元朝的封赏,嘉定城和三龟、九顶城受到的破坏相对较小,凌云寺应该不会遭到大规模的人為破坏,大像阁更不可能遭到人為破坏。要想摧毁高达 70 多米的大像阁,最省事的就是放火,但经乐山文物部门的多次考察,大佛附近从未有火烧的痕迹。要人為拆除大像阁,恐怕不会比修建省事多少。况且,拆除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得到木材移作他用,三龟山、九顶山上有的是树木,砍伐树木也比拆除依悬崖绝壁而建的大像阁容易得多。毋庸置疑,凌云

10、寺的僧众一定会尽力保护大佛和大像阁,不可能将其拆毁。从元军方面看,忽必烈在1252 年南征云南大理,招降吐蕃,召见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从受密教灌顶。1260 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封八思巴為“国师” ,并“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 。至元六年(1269) ,升八思巴為“大宝法王” , “统领天下释教” ,次年加封“帝师” 。入主中原的蒙古贵族普遍皈依喇嘛教,上自皇帝,宗室、后妃,下至王公、大臣、显宦、庶士无不归礼佛法。因此,蒙军也没理由在已投降的凌云山上大肆破坏佛寺殿堂。 6因宋元战争而人為摧毁大像阁的可能很小。那么,大像阁是木结构建筑,会不会因為战争而无人维修,最终自然朽毁

11、呢? 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记载,他于淳熙四年(1177)从成都舟行入朝,六月到嘉州,在凌云、峨眉一带游览,亲眼见到“為楼十三层”的大像阁。从那时到昝万寿降元,约百年左右,如果直未有人维护,大像阁有可能自然朽坏。但在此期间,凌云寺一直有僧人,保护佛像和寺庙建筑是他们神圣的责任,自觉的行為。木结构建筑的殿堂楼阁虽不如西方用石材建造的教堂坚固,但木结构建筑稳定性好,易于维护,朽坏部件可以更换,如不是火烧或人為拆毁,保存期是很长的。梁思成、林徽因发现的山西五台县大佛光寺,其主体建筑东太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 ,距今 1100 多年。与梁思成、林徽因失之交臂的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梁下保存有墨书

12、题记,准确无误建于唐建中三年(782) ,距今 1200 多年,比大佛光寺东大殿还早。因此,说大像阁在一百来年间定会自然毁坏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支撑大像阁毁于宋元之际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是,元人的诗文中再无大像阁存在的有关记载。 但是,在 2011 年凌云寺举办的第二届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释宏涛发表了人元日僧雪村友梅及其乐山行迹略考却提供了新的证据,动摇了传统的观点。这是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拓宽了乐山佛教文化研究的领域,第一次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视角考察凌云寺和乐山大佛。该文主要目的是“探讨雪村友梅的生平以及在乐山时的行迹和诗歌创作” ,提供了雪村友梅见过大像阁的证据。 7雪村友梅凌云访鉴堂

13、不值和壁间韵二首写道: 其一 岩花凋玉晕,江月琢冰痕。 对此两萍梗,怀君几晓昏。 笔端真个活,身外若為论。 赚我凌云顶,空留翠锁门。 其二 扪萝诗性爽,隔岩市声喧。 春水横浮阁,暗岚对浥轩。 箨龙那可问,花鸟自忘言。 细读摩崖篆,坡仙学有源。 第首诗写在春末岩花凋零之时,应约登上凌云山顶拜访友人鉴堂和尚,但主人却不在。第二首诗写诗人的心情并未受到影响,在山上到处游玩,细细品读苏东坡等前人留下的摩崖文字,忍不住诗兴大发,写了这两首诗。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可能“扪萝”攀援,游玩了大像阁。释宏涛认為: 由于覆盖大佛像的天宁阁从远处看就像是横浮于江面之上,是以雪村在诗中用“春冰横浮阁”一句将其形象地描

14、述出来。另外, “细读磨崖篆”中的磨崖,即是指雕刻于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悬崖上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摩崖碑。 “坡仙学有源”句中的“坡仙”指的是宋代词人苏东坡,又是雪村友梅到过凌云山“东坡 楼”的凭证。 8笔者基本同意释宏涛的意见, “春水横浮阁”之“阁” ,就是唐之大像阁,宋之天宁阁。因為凌云寺之阁楼都在山上,只有这个大像阁在三江交汇处,才能产生浮在江水之上的感觉。 但是,释宏涛认為雪村友梅“细读磨崖篆” “即是指雕刻于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悬崖上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 ”却是错误的。 大像记乃韦皋撰文,张绰书写,与苏东坡无关。雪村友梅怎么可能在“细读”之余得出“坡仙学有源”的结论?这“磨

15、崖篆”很可能是苏东坡的诗作,并且内容与竹有关。其信息蕴含在“箨龙那可问,花鸟自忘言中”一联诗句中。 “箨”本指笋壳, “箨龙”即竹笋。唐代诗人卢仝寄男抱孙诗有句云: 竹林吾最惜,新笋好看守。 万箨苞龙儿,攒进溢林薮。 吾眼肯不见,心肠痛如掐。 宅钱都未还,宅利日日厚。 箨龙正称冤,莫杀入汝口。 丁宁嘱托汝,汝活箨龙不?3 卢仝写信叮咛儿子要看护好竹林,不要吃竹笋。这便是“箨龙”典故的由来。 苏东坡筼筜谷诗云: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9这首诗是写给表兄文与可的。文与可其时任洋州知州。篑笃谷在洋州西北五里,谷中多竹。文与可是当时大画家,尤擅长画墨竹,于

16、是在篑笃谷内筑亭,经常游玩赏竹,并请苏轼為筼筜谷题诗。据苏轼筼筜谷偃竹记记载,苏轼诗送到时,文与可正和妻子在筼筜谷烧笋晚食,看到此诗时忍不住大笑,把口中的饭食喷了一桌子。 苏轼的诗写得生动活泼,玩笑开得十分高明,既赞扬文与可清贫,又巧妙地揭示了他画竹艺术高超的原因:胸有千亩成竹。 卢仝将竹笋称為“箨龙” 、 “龙儿” ,表现了爱竹之情。苏轼用典而不拘泥,意在言外,内涵显然丰富得多。 雪村友梅虽是日僧,但汉学造诣颇深,熟知诗词典故,作诗也爱用典。 “箨龙那可问”既反卢仝“汝活箨龙不”之意而用之,又称赞苏东坡学养深厚。 雪村友梅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点明“阁”就是天宁阁,但谁也不能断然说不是天宁阁。这

17、首诗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天宁阁在元代还存在。要确切证明天宁阁不是毁于宋元之际,需要更多的证据。随着更多史料的发现,模糊的历史印迹会逐渐清晰起来。这需要我们在地方史和佛教文化史的研究中不断开拓进取。日僧雪村友梅与嘉州的结缘,以前从未进入乐山地方文化史研究的视野。释宏涛这篇文章无疑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二、司空曙题凌云寺诗作于何时 唐代诗人司空曙有一首题凌云寺诗历来為乐山地方文化史专家所重视。这是因為司空曙与韦皋是同时代人,并且还在韦皋的幕府任职,10题凌云寺诗是迄今為止发现的描写凌云寺大佛、大佛阁胜景的最早一首诗。 这首诗如此重要,故有关乐山及大佛的诗文集都将其收入,并被学术论著广泛引用。其诗

18、云: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魏奕雄编注大佛乌尤诗文选注在该诗作者简介中说: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任洛阳主簿,长林县尉。贞元年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节韦皋手下任检校水部郎中。為“大历十才子”之_。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有司空文明诗集 。4 这段简略的介绍没有诗人的生卒年,也没有该诗的作年。龙驹编注乐山大佛诗选5在该诗的作者介绍中也没有诗人的生卒年和该诗的系年。乐山市市中区地方志办公室编乐山历代诗集在该诗的作者介绍中明确注明了生卒年:“司空曙(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 。 ”但对题凌云寺诗同样没有系年。 何剑平中晚唐的剑南西川节度使与乐山佛教建寺、造像及信仰对于该诗的系年作了如下叙述:“司空曙诗大致作于贞元四年(788) ,时作者在韦皋剑南节度使幕中任职(水部郎中) 。 ”作者又在注解中说明了系年的根据:“傅璇琮司空曙考 ,收入唐代诗人丛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