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儒家文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04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舍与儒家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老舍与儒家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老舍与儒家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老舍与儒家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老舍与儒家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老舍与儒家文化摘要: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文化熏陶,培育了老舍精神世界中的儒家文化因子。老舍不仅以儒家的“仁” “礼”思想、道德准则去审视人、描写人,而且将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庸”思想渗透到笔下人物的思想行为。儒家的生命价值观也成为老舍笔下人物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表现。 关键词:老舍;儒家文化;仁;礼;中庸;生命观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1-0170-00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精神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一直传承在中华儿女的血

2、脉和精神世界之中。老舍,这位最具儒雅风范的作家,其思想及创作均蕴涵着较浓郁的儒家文化精神特质。 一 儒家文化思想最早进入老舍的精神世界是在其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文化熏陶,培育了老舍精神世界中的儒家文化因子。首先,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培育了老舍精神世界中的儒家文化因子。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说北京“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2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1北京是五代帝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深深蕴藏在皇城的每个角落,深深影响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思想行为,即使是满族入关后,

3、 “八旗弟子”的行为方式、风俗俚情浸透到市民阶层的生活中,也丝毫动摇不了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厚积存,更何况满汉文化合流后的北京文化,仍然保持着儒家文化的精神风态。老舍在“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还“几乎天天看见”像离婚中的张大哥式的人物:“他永远使我羡慕他的气度与服装,而且时时发现他的小小变化:这一天他提着条讲究的手杖,那一天他骑上自行车稳稳的溜着马路边儿,永远碰不了行人,也好似永远走不到目的地,太稳,稳得几乎像凡事在他身上都是一种生活趣味的展示。 ”2这种“稳” 、 “太稳”的气度和文化心理,正是儒家文化中“合和” 、 “中庸”观念的体现。这种“稳” 、 “太稳”的文化环境自然会培养出老舍温文尔雅

4、的儒雅风范,使他没有向潇洒浪漫方向发展。 其次,老舍早年的家庭教养也培育了他精神世界中的儒家文化因子。老舍说他童年的生命教育来自他的母亲,母亲把她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那一面传给了他。 “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她教会了老舍好客、爱花、爱清洁、守秩序、正直、温厚的性格,她节俭朴实、吃苦耐劳、尊老慈幼、助人为乐和重道贵义的传统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也传给了老舍。除了母亲的“生命教育” ,还有一个在他脑海里永远抹不去的是他的父亲为保护皇城而牺牲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这也是对老舍进行儒家文化精神的“生命教育” 。老舍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从我开始记事,直到老

5、母病逝,我3听过多少多少次她的关于八国联军罪行的含泪追述。对于集合到北京来的各路团民的形象,她述说的不多,因为她,正像当日的一般妇女那样,是不敢轻易走出街门的。她可是深恨,因而也就牢牢记住洋兵的罪行他们找上门来行凶打抢。母亲的述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难以磨灭。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吃孩子的恶魔等等故事。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童话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况且,童话只是童话,母亲讲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直接与我们一家人有关的事实。 ”“我不记得父亲的音容,他是在哪一年与联军巷战时阵亡的。他是每月关三两饷银的护军,任务是保卫皇城。联军攻入了地安门,父亲死在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 ”4对八

6、国联军侵略罪行的痛恨,对父亲为国捐躯精神的永久记忆,一直是培育老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 再次,老舍早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据老舍在宗月大师一文中的记述,因为家贫上不起学,是宗月大师刘寿绵资助他上了改良私塾,而后又上了公立小学。在私塾和小学主要接受的是儒家文化教育,除熟读四书五经外,还喜读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施公案 、 三侠五义等古典小说。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及这些小说中所宣扬的儒家传统思想,对老舍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老舍小学毕业后先考入祖家街市立第三中学,半年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后来才考入花费少的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学校偏重教育与国

7、文,校长方唯一先生的“字与文造诣都极深,我十六七岁练习古文旧诗受益于他老先生者最大”5。这样,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期间所受的教育,更加固了他在4私塾和小学所受的儒家文化教育,增强了他的儒家文化精神。 二 老舍深谙儒家的“礼” 、 “仁”道德观,他不仅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讲“礼”行“仁” ,而且以“礼”和“仁”的道德标准去审视人、描写人。老舍也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使他“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 ,原先尊崇孔圣人的心灵也发生了变化, “变得敢于怀疑孔圣人了” 。6这使他在创作中对儒家的文化思想尤其对旧的“礼教”作了批判,对愚昧落后、因遁守旧、随遇而安、苟且偷生等国民劣根性作了

8、批判,但在批判中留有温情,留有对儒家文化思想的眷念成分。老舍用道德的眼光去审视人、描写人,形成了他作品中的“坏人”与“好人”的对立系列。在老张的哲学中,他把“坏人”形象老张、蓝小山钉在道德败坏的耻辱柱上,揭露批判了老张的封建买卖婚姻、纳妾思想和行为,否定了蓝小山打着“西法恋爱”旗号而把女人当玩物的思想和行为。从老张的哲学开始,在以后的小说中出现的“坏人”形象,大都是道德败坏者,像赵子曰中的欧阳天风、 离婚中的小赵、月牙儿中的胖校长侄儿、 鼓书艺人中的张文,都以欺骗、玩弄的手腕对待女性,制造了女性失身的悲剧。应该说,老舍对这类道德败坏者“坏人”形象的批判是不留温情的,而对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老人

9、形象的批判,则留下了对儒家文化思想的眷念成分。像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姑母,以对社会道德、家庭伦理、种族繁衍负责的精神对待儿女的婚姻,她从传统的“礼教”出发,认为儿女婚姻大事必须由父母决定,“儿女的爱情就是对于父母尽责” ,她不允许侄女李静“有什么心目中人”5,反对李静嫁给王德, “因为他们现在住在一处,何况又住在自己家里。设若结婚,人家一定说他们先有后嫁 ,是谓有辱家风” 。老舍在小说中还特别提示:赵姑母“她也自对于李氏祖宗负责任,不但对于一家,就是对于一切社会道德,家庭纲纪,她都有很正气而自尊的负责的表示”758。正是基于社会道德、家庭伦理、对祖宗负责的处世立身准则,她才那么辛辛苦苦为李静操心,

10、规劝李静嫁老张救叔父,并且还与王德母亲商量对策,要其管束王德,收敛所谓对李静的自由恋情。老舍尽管对赵姑母的思想行为带有几分讥讽:“有我们孔夫子活着,对于赵姑母也要说贤哉妇人!我们周公在赵姑母的梦里也得伸出大指夸道贤哉赵姑母!”7159 但讥讽中也含有对赵姑母的热心善良、讲“礼”行“礼” 、对祖宗负责精神的眷念。正因为有这种眷念的成分,才使这位老太太显得那么可爱而不可厌。同样,王德的母亲也在儒家的礼教传家思想规范下,给王德娶了陈姑娘。王德娶了能洗能做能操持家务的陈姑娘后,安心做活, “现在他不是要为自己活着了,是要对妻子负责了”7192。王德对妻子、对家庭、对祖宗负责而形成的和谐静穆的婚姻形态,

11、既顺应了王德母亲的心愿,又适应了儒家“礼”和“仁”的道德行为规范。 老舍说:“中国是天字第一号的礼教之邦。 ”7129 他所塑造的老人形象尤其是老太太形象,大都像赵姑母那样讲规矩、讲礼节,热心维护家庭伦理、祖宗纲纪。 离婚里的马老太太,不仅守着儿媳妇一起过安稳日子,而且还关心、照顾老李家的大人小孩。张大嫂一方面劝说李太太要看着老李,不要让老李向“浪漫”方向发展,她的话多入情入理:“大妹妹,您是乡下人,还不知道大城里的坏处。多了,无穷无6尽;男女都是狐狸精!男的招女的,女的招男的,三言两语,得,勾搭上了。咱们这守旧的老娘们,就得对他们留点神!”8204 另一方面,她又去劝说老李,说老李你娶了一位

12、俊俏小媳妇,又安稳,又老实, “又有一对虎头虎脑的小宝贝” ,可要“快快乐乐的过日子” 。张大嫂自称是“守旧的老娘们” ,而她守的正是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厌恶的是城里那些“狐狸精”式的男女乱“勾搭” ,有伤社会风化。从作家的情感表现看,老舍对这类讲规矩、守礼节的“守旧的老娘们” ,多怀有温情。发展到四世同堂 ,对讲规矩、守礼节的钱老太太、天佑太太、马老寡妇等,则更多的是赞赏,不仅赞赏她们恪守家道、遵守礼法,而且高扬她们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 在老舍笔下,除了那些“守旧的老娘们”讲规矩、守礼节,还有一些中年男女也讲究规矩礼节、行仁尚义,堪称道德模范。像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即是儒家文化教

13、养下的长房长孙形象中最理想的道德典型,他的思想行为处处体现了孝悌恭亲、信义和平的儒家精神风范。韵梅是贤妻良母式的人物、道德美的化身。尽管她的举止不大文雅,服装不大摩登,说话做事总离不开家长里短,但在国难之中,她一心操持全家大小事务,忍辱负重,艰辛耐劳,老舍赞扬了她敬老抚幼、任劳任怨、朴实善良和温顺厚道的美好性格。当这种忍辱负重、勤苦耐劳的韵梅走进正红旗下即化为大姐形象,老舍对大姐更怀有赞扬、欣赏深情:她把“全家的饭食、活计、茶水、清洁卫生”全包下来,她越努力,婆婆越给她增添活儿,受了委屈“可不敢对丈夫说,怕挑起是非。回到娘家,她也不敢对母亲说,怕母亲伤心”9192。大姐又是极讲规矩礼节的女7人

14、,她“在长辈面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而且笑容始终不懈地摆在脸上”9197,装烟、端茶、递水,忙个不停,从来不敢多说话。 正红旗下还有一位“熟透了的旗人”福海二哥,更懂规矩更讲礼节,行仁仗义,言谈举动,均让人称赞, “他请安好看,坐着好看,走道儿好看,骑马好看,随便给孩子们摆个金鸡独立,或骑马蹲裆式就特别好看”9207。福海二哥的思想行为不仅满载着旗人风范,而且满汉合流后,他更有着崇尚汉文化的儒雅风范,老舍特别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当他看到满汉文并用的匾额或碑碣,他总是欣赏上面的汉字的秀丽或刚劲,而对旁边的满字便只用眼角照顾一下,敬而远之。 ”907 这哪里是写福海,简直是夫子自道,它深深融入了老

15、舍对儒雅文化的赞赏情感。 三 老舍不仅以儒家的“仁” “礼”思想、道德准则去审视人、描写人,而且又将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庸”思想,渗透到笔下人物的思想行为之中。 “中庸”在孔子那里是作为实现仁与礼的最佳方法,是一种施行仁与礼的行为方式。 “中庸”所规范的人的行为准则,一是过犹不及,不偏不倚;二是以和为贵。 “中庸”所规范的这两方面的内容,老舍均具备了,他是一个讲道德、守秩序、正直善良、亲和仁爱、 “合和”中庸的人,而“中庸”的老舍则描绘出一批“中庸”式的人物形象,以表达对儒家文化的眷念。 要论老舍笔下“中庸”式的人物形象,首推离婚中的张大哥。张大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只要经过他的心

16、灵滤化,一切都会显得不偏不倚、折中公允、平和稳重、井然有序。小说一开头就用幽8默的笔调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他很会说媒,他“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立刻就会在人海之中找一位男人,说话有点结巴,或是眼睛有点近视。在天平上,麻子与近视眼两相抵消,上等婚姻”8149。张大哥的“天平”实际上是他所用的调和矛盾的“合和”工具,在他的天平上,从来没有将麻脸的姑娘说给漂亮标致的小伙子,因为那样就会失去平衡,就会闹矛盾、闹离婚,而张大哥一生就反对离婚。青年男女只要结了婚,组成家庭,就得好好过日子,绝对不能离婚。当他发现老李对自己的婚

17、姻不满,怀有“浪漫”的诗意,于是立即叫老李把太太从乡下接来,接来后,他又那么热心帮助老李租房安家,培养老李与太太之间的感情。经过张大哥一番劝说、调解、合和,再加上老李“诗意”追求的破灭,最后老李没有离婚,带着太太回乡下去了。已婚的家庭经过了一番“离婚”的风波后,谁也没有离婚,一切归于平静,实现了家庭的平衡和谐。老舍以婚姻为中心审视人与家庭的关系,让人看到张大哥在处理婚姻问题上所显现的儒家“中庸”规范:“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是不喜欢摔跟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

18、候的样式和风格。 ”8151 他的“气度与服装”以及“稳稳的溜着马路边儿”的生活趣味, “稳” 、 “太稳”的气度和文化心理,都是儒家文化中的“合和” 、 “中庸”观念的体现。可以说,走“中庸”之道,成了张大哥的人生经验。 9如果说离婚中的老李一家是在克服了“离婚”风波后走向“合和”平静的,那么四世同堂中的祁家则在民族灾难中表现出“和为贵”的生命形态。在“四世同堂”的祁家,祁老人以行“善”施“爱”的精神对待子孙们;瑞宣对祖父、父母尽孝,对两个弟弟尽兄长关爱之情,瑞丰闹分家,他则以“合和”的态度对待之。他与妻子韵梅,虽然在文化素质上存在着差距,平时和她没什么共同话语,但韵梅的善良温顺,默默坚忍地

19、操持家务,贤妻良母式的美好性格,使他对妻子也怀有关爱之情,夫妻之间显得和谐、安稳。祁家除了瑞丰当了小汉奸与家人不和外,整个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这就让英国人富善感到奇怪,作品写富善的体验:“看到祁家的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居然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糅成了一个药丸似的。 ”10216 富善不理解的,是儒家

20、“和为贵”的中庸思想,把一个家庭一个院子糅在一起, “糅成了一个药丸” 。 儒家讲中庸尚合和,主要是指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创造整个社会的和谐。老舍在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认识到人与社会的不合拍,社会对人的戕害造成人的生命悲剧。老舍不仅写了市民人物的人生悲剧,以表现对社会的批判精神,而且也写了市民人物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在老舍看来, “和为贵”不单指人与人之间的“和” ,还要社会“和” 、民10族“和” 。 大地龙蛇以过去 、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全面深入地审视了国家与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一部世界“大同主义”的畅想曲。老舍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过去 、现在和将来。赵庠琛代表的是旧文化(

21、“过去” ) ,他自幼饱读孔孟之书,少壮满怀济世之志,做官二十几年,现隐退在家。抗战兴起后,他思想上存在严重矛盾。一方面,有可贵的民族气节,随国都迁移奔跑,甚至面对强敌可以自杀。另一方面,他过分地爱和平,决不伸出拳头去打击敌人。赵兴邦是新思想、新文化的代表(“现在” ) ,他目光远大,具有为民族牺牲的精神。他认为抗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在他的开导下,赵庠琛思想发生转变。他们终于在文化思想上取得一致,这种一致正“隐含着新旧文化因抗战而发生的调和” ,而抗战的目的,也就在于“保持我们文化的生存与自由”11。老舍不仅将中华新旧文化作了“调和” ,而且将“调和”后所产生的“和谐”文化形态,又纳入世界文化的体系之中,进一步探寻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在作品的最后,老舍对文化的将来作了畅想,他认为中华民族和东南亚各民族建立友谊,几十年后将是一个天下太平的世界,是一个文化“和谐” 、精神“和谐”的“大同世界” ,这正是老舍的理想世界。 四 儒家文化对老舍文化思想及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道德准则方面的“仁” 、 “礼”思想,又有行为方式、为人处事之道的“中庸”观念,更有在生命价值观上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表现。 儒家的生命价值观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上,虽然不反对物质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