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雷锋精神的时代变迁:从综合到深描【内容摘要】雷锋日记中所蕴含的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既定的存在本身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但是,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概括都不可避免会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周恩来总理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三个方面对雷锋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明确、精辟的综合概括。政治观的现实化、道德观的具体化和实践观的科学化就是这一概括在其历史变迁中从综合向深描的过程。 【关 键 词】雷锋精神 政治观 道德观 实践观 “深描(thick description) ”是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首先提出的一种哲学方法,随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
2、tz)将其应用于文化的解释。简而言之, “深描”与“分析”同义,即要分类甄别意旨结构并确定意旨结构的社会基础及其涵义1。这一方法论概念为我们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变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1963 年,周总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为:“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2。这一题词实际上是从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三个方面对雷锋精神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精辟的概括。此后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概括几经时代变迁,恰恰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综合到深描的过程。 2一、政治观的现实化 在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的概括中,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实质上
3、是对雷锋的个人政治观高度综合的结果。 “所谓政治观,简单说来,就是处在社会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行为主体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的根本观点”3。政治观人人都有,是人们分析和观察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雷锋的个人政治观是是雷锋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观点和行动指南。 从性质上讲,雷锋的个人政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雷锋身上的集中体现。在雷锋日记中,这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体现为“时时刻刻都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做自己的思想行动的指导”4,体现为“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5,体现为以阶级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6。正是雷锋身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雷锋才成其为雷锋。这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于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描述。但是,它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表现,从精神实质而言具有超越于那个时代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周总理所总结的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 当然,周总理对雷锋精神的概括同样基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应该说,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为学习雷锋题词的 1963 年,社会政治生活的局面还没有恶化到文化大革命以后纯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地步。但是从 1957 年毛泽东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7之后, “阶3级斗争扩大
5、化的思想是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并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理论形态。同时,毛泽东对自己关于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愈来愈自以为是,党中央也逐步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并采取了使阶级斗争升级的措施。广大党员群众在接受阶级斗争理论的宣传中,也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真理性。这样,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也愈益严重,并对经济建设形成了日见增强的冲击波。 ”8从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我们就能充分理解周总理对雷锋精神概括的基本特征。第一,浓厚的阶级意识,从无产阶级立场到共产主义风格,再到无产阶级斗志,无不是将阶级作为基本视角和方法来看待雷锋精神;第二,斗争意识,从爱憎分明到革命精神,再到斗志,整个题词也充满了斗争性。此后到
6、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之前,对雷锋精神的概括都是以周总理的题词为蓝本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胡乔木和余秋里在不同场合都曾经说过“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 ,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9。2012年 2 月 27 日,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在“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说,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10。可以看出,从具体表现形式上讲,雷锋精神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十一届
7、三中全会前后已经有着明显的不同,那种简单而片面的阶级眼光已经被抛弃,但是其核心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精神实质又是一贯的。 4这一重大变化仍然需要从社会生活背景的角度才能得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强调成为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即对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重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党员的党性修养锻炼。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刘少奇就作过讲座专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提出:“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 ”111989 年“64”风波之后,邓小平总结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求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8、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2。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政治交代”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上升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最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社会政治生活的背景下,学习实践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成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 二、道德观的具体化 周总理对雷锋精神中所体现的道德观的概括集中体现在“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一句上。所谓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系统性观点,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中,依据特定的社会立场和价值观,对社会道德现象观察、认识的结果。道德观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的重要体现,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决定性影响,从而成为人生的指路灯。正如雷锋所说,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13,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每个人的道德观。 5雷锋之所以能够感动人、震撼人,成为跨越时代的人格典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所言所行中体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在雷锋日记中,除了大量的个人事迹的记录外,还包含了许多雷锋关于道德观的直接认识。比如, “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14;“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5;“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10、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6;“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17。这些对别人而言也许只是豪言壮语,但是对雷锋却是发自肺腑的道德告白,是其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情流露,无不散发出高贵的人格光芒。 周总理的概括无疑是准确的,但更严格地说,这是对雷锋精神蕴含的道德观的实质进行的提炼和综合。1965 年 8 月 30 日,毛泽东第二次为雷锋的题词是“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已经明确指出了雷锋精神的实质。1990 年江泽民同志在接见雷锋团的时候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这是对雷锋精神实质的直
11、接表述。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而雷锋从自己的政治观出发,从自己作为党员的高尚纯洁的党性修养出发,很自然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而成为雷锋精神的绚烂底色。 但是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的活动本身是具体的,因此雷锋精神中的道德观应该有其具体的内涵指向。1987 年余秋里同志在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上将雷锋精神概括为:“雷锋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就是全心全6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 ”18在这一概括中,前两个“就是”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第三个“就是”是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其中“大公无私、助人为
12、乐”是雷锋精神道德观的具体化。在中宣部雒树刚副部长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最新概括中,其道德观被具体化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19。 雷锋精神中道德观的这种具体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是相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下的理论结晶。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雷锋成了“四有新人”的光辉典范,学雷锋成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中心内容。2001 年 9 月,党中央下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
13、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雷锋精神又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雷锋精神被诠释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晶,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又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实践观的科学化 周总理对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概括集中体现在“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这一题词中。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容丰富,它包括实践的含义、性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问题。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要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一个人,就应
14、该去理解他的全部实践,全部社会活动。雷锋精神作为对雷锋全部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对雷锋精神的把握自然地就应该立足于对雷锋的实践性把握。 但是,一旦立足于雷锋的全部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发现,周总理对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概括就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雷锋日记中,雷锋的实践观除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外,还包括,第一,始终坚持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他说:“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到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 ”20第二,学习上的“钉子”精神。他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
15、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21但实际上,这种“善于挤和善于钻”的精神在雷锋的生活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也体现在他的工作和助人为乐中。 这些实践观的方面在后来的弘扬雷锋精神过程中都得到了补充,即学习雷锋理论学习上的“钉子精神” ,工作上的实干作风,强调立足本职工作,而不是为做好事而做好事。1983 年 3 月 4 日,纪念学雷锋 20 年之际,全国青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座谈会的代表们认为,八十年代的青年学习雷锋, “不但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还要学习他刻苦钻研科学文化,掌握为人民服务本领的钉子精神 ,这是时代向青年一代提出的新的要求”22。1
16、992 年 3 月 5 日,在中央8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座谈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指出:“今后学雷锋活动要在坚持开展好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同时,把活动的重点转向立足本职工作,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23。在中宣部雒树刚副部长对雷锋精神内涵的最新概括中对“敬业精神” 、 “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概括都可以看作是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内容,这些概括无疑将雷锋精神丰富化了。 当然雷锋精神中实践观的这种科学化过程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果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0 年邓小平曾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
17、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24。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精辟论断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最好诠释。此后这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响亮的口号和最当仁不让的动力。1994 年,我国第一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出炉。2003 年,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口号提出以来最成熟的理论成果。而所谓发展, “也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及活动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发展” ,25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又能丰富和发展科学实践观。 雷锋的个人生活无法超越其时代背景,但精神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不拘泥于其具体形式
18、,能够从中提炼出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实质内涵。因此,雷锋日记中的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受制当时的时代背景必然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同样周总理的综合和概括作为同时代的总结和提炼也必然无法避免其历9史痕迹。因此,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赋予雷锋日记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和实践观以崭新的形式,这种表达从形式上讲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而从实质上讲始终是雷锋日记中所蕴含的雷锋精神。换句话说,在雷锋日记中,雷锋的那些话也许已经过时,但是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恰恰相反,他会与时俱进,以新的形式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如果我们忽略掉周总理题词中所留下的历史痕迹,那么“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其实
19、有着非常丰富的意涵。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而言,它意味着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坚定性,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而言,它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绝对性,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言,它意味着发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参见 Gilbert Ryle.Collected PapersM.volume 2, London:Hutchinson.1971,p480-496.以及参见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6-12. 2参见解放军报N.1963-3-6. 3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4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7. 5雷锋日
20、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5. 6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25.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0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606. 8郭圣福.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的思考J.史学月刊,102004(2). 9参见胡乔木.做 80 年代的新雷锋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 2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3-3-6;余秋里.发扬雷锋精神 培育“四有新人”余秋里同志在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7-3-6. 10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2-2
21、-28. 11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3.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13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7. 14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14. 15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54-55. 16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59. 17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59. 18余秋里.发扬雷锋精神 培育“四有新人”余秋里同志在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7-3-6. 19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2-2-28. 20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37. 21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3:59. 22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攀登科学文化高峰N.人民日报,19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