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离文合字组成奇趣巧联巧对录 (清梁章钜、梁恭辰辑录,岳麓书社 1991 版)有许多离合字形的巧对(旧称“拆字” ) 。梁恭辰曰:“予谓拆字必须天造地设,不可迁就。 ” 此言有理。析字即分解合体字,是文字游戏的一种。 说文解字段注:“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因此,从另一角度讲,也可称为“合文组字” 。姑名之曰“离合格” ,因其具备各种手法,尽技巧之能事,用于对联,也可提高表现力度。 对联本身讲究对仗工稳和平仄协调,还要使用“离合格” ,其难度倍增,因而更能展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时有推荐评解,散见历代笔记和诗联著述中。 借鉴前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2、的说法,集中力量研究“离合格”手法,或许可以尽快掌握这种属对技巧的卯窍。谨录读诸联书所见“离合格”联句实例,逐一评介如下: 阮元 伊尹1 梁章钜云:“今人以阮芸台师姓名(阮元)与伊尹作对,不但偏旁正同,并有双声(叠韵)之巧矣。吾师亦甚喜之。 ” 按,陆以湉冷庐杂识载:“仪征阮文达公在翰苑时,仁宗因燕见,命以其名(阮元)属对,公即对曰伊尹 。对语不难,难在敏捷,2非有夙慧者不能。 ”两说均录以待考。 “元、尹”各是“阮、伊”的一部分,不宜称为“偏旁” 。类似名字有“陈东” (“聶耳”近似) 。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邊明2 传说这是金章宗完颜璟出句,昭容李师儿对句。合二“人”加在“土”上,组成“坐”
3、字,联面切合当时二人并肩齐坐的实际情景。合一“月”于“日”边,组成“明”字,文从字顺;古代习惯以日象征君主,月象征后妃,李师儿对句,不失身份,切合顺承君主意旨和享受荣华富贵的心思。联语对仗工整,声律协调,难能可贵,堪称典范。 閒看門中月 思耕心上田3 梁氏曰:“余闻史望之(致俨)前辈亦九岁应县试,邑侯试之对,云;閒看门中月。 史应声云:思耕心上田。 后史位登正卿,寿逾八秩,何以早慧者又能永年乎?然思耕心上田五字极有理致,可称名对,且已为福寿之征矣。 “閒”是“闲”的繁体,可拆成“門(门) ”中之“月” ,配以“闲看”显得悠闲。 “思”拆成“心”上之“田” 。古语云“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4、,意在强调为人务须勤耕心田,保持心地善良。 鴻是江邊鳥 蠶為天下蟲4 杨一清任翰林时以“蚕”字对某学士的“鸿”字出句,都是简单明3白地拆字,不附带其他修辞手段。简明扼要,一个简单句,实话实说。从文字史料证明,明代已经有“蠶”的简化字“蚕”了。 夕夕多良會 人人从夜遊5 方、陈、梁三人夜饮唱酬之作, “夕夕多”与“人人从” ,由分而合,掌握重文特点。 “从”是古文本字,以后繁化为“從”最后简化为“从” ,其实是一种返本现象。 少水沙即露 是土堤方成6 上下联分别构成叙事的条件关系复句,各说一个事实。同样文字分合,但隐藏性强,不露斧凿痕迹。文字简练,形象鲜明,结构相应,对仗工整。应该算是经过提炼的
5、排联巧对。 羊大斯为美 山高故曰嵩7 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 ”注:“羊大则美,故从大。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上联充分利用现成的词语,只增添了一个“斯”字,以为指代;以此祝贺羊年美好,含义十分明显。下联手法相同,所据是说文:“嵩,中岳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 ”白虎通:“中岳独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 ”同样,赞美大业辉煌,而且尽量使用现成词语。分析句式结构,全句都是主谓宾结构,而且都以主谓结构(析开的两个文)作主语,以名词(合成的字)作宾语。平仄平平仄与平平4仄仄平,交替对仗,声律协调。 下联还有几种对法:“竹高可作篙” ,结
6、构合格,但“篙”读音与“高”同,只在方言中读如“豪” 。 “八厶始是公” ,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 ”韩非子:“自营为厶,背私为公。 ”意思特好,声律协调,可惜“八厶”是动宾结构,与出句“羊大” (主谓结构)不相应,对仗欠稳妥。 “禾千实有年” , 说文:“年,谷熟也。从禾,千声。 ”谷粱传:“五谷皆熟乃有年。 ”如果释“千”为“多” ,也可以构成主谓结构,与出句对仗。但是必须把“有年”当作动宾结构看待。各有短长,未为尽善。 脱去凡心一点 了却俗身半边8 周伯义题僧人几谷联文,说出家人脱去凡心,了却俗身,切合僧人身份。巧在拆字:脱“凡”心一“点” ,去“俗”身半边,宛若射
7、虎,自然利落,不留刀斧之痕。 另有“鳳棲禾下鳥飛去,馬臥蘆邊草不生” ,上联借破体“凤”字(“几”中有“鸟” ) , “鸟飞去” ,余“几” ;“栖”于“禾”下,则合成“秃”字。下联以“马” “卧芦边” , “芦”的“草”又“不生” ,那便是“驴” 。也就是拿“秃驴”这俩字骂和尚。 陳亞有心終是惡 蔡襄無口便成衰9 蔡襄就“亚”字添“口”是“恶” ,嘲谑取乐。陈亚将其名“襄”字去“口”成“衰”回应。 5拆破磊文三石獨 分開出字两山單10 八闽志记载,宋代翁点在莆田广华寺读书,夜醉击钟,有人呵之,问以出句,翁点为之足对。其人颔之曰“正郎” ,语迄不见。故事有趣,带有神秘色彩。试与电视剧中屡屡借用
8、的“拆破磊桥三个石/分开出路两重山”比较,后者单单析字,前者却巧嵌花名。 (“石独、山单,皆闽中花名。 ”联中读为“石独” “山单” ,视同主谓结构。 ) 此木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11 接连分合“柴、出,烟、多”四个字,“出”字从俗解。比起前联来, “此木为柴、因火成烟”平仄协调方面还有些问题,似乎此乃民间传说之未经加工者。 妙人儿倪家少女 故言者诸子古文12 梁恭辰曰:有句云“妙人儿倪家少女” ,时对者寂然。予亦思之日久,无以应之。后闻内侄杨竹孙云:有对以“故言者,诸子古文” ,亦足见巧思矣,但语义不甚类耳。 上联就“妙人儿”生发,合“人儿”为“倪” ,离“妙”为“少女” ,行文不露斧
9、凿痕。下联“故言者”是主题语, “言者”合为“诸” , “故”离为“古文” 。相当工巧,较诸后人所对“大言者诸葛一人”和“搞长弓,张府高才” ,究其语义雅致、字形结构,自见优劣! 阿兄門外邀雙月 小妹窗前捉半風13 6隐喻手法,用之得当:“双月”合为“朋” , “半风”剩下“虱” 。风趣!但将这个民间传说,强加在苏东坡、佛印、秦少游、苏小妹身上,“窗前捉虱”不合情理,不成体统。识者不应以讹传讹。 墙上竹枝书个个 盒中棗子叱来来14 梁章钜引阮云台云:乾隆五十六年,余以大考第一,升少詹事,例应觞客,因邀同衙坊局诸君在一枝轩看菊,坐中文远皋庶子举一句云:“墙上竹枝书个个。 ”请诸公对之。余应声云:
10、“盒中枣子叱来来。 ”宫庶初不以为工,迟日检汉书 ,知为东方朔故实,乃极口称之。 梦溪笔谈曰:古文自变隶,其法已错乱,后转为楷字,愈益讹舛,殆不可考。如汉武帝以隐语召东方朔云:“先生来来。 ”解云:“来来,棗也。 ”按“棗”字从“朿” ,音刺。不从“来” 。此或是后人所传,非当时语。 德定圃人旁呆立 沈云椒衣里藏刀14 此联讽刺的对象是清朝乾隆四十六年会试主考官尚书德保(又字定圃)和兵部侍郎沈初(号云椒) 。析“保”为“人旁呆立” ,言其善装胡涂,浑若天成。析“初”为“衣里藏刀” ,言其手段高明,善于掩饰。巧借文字游戏,点出姓氏名字,揭发他们纳贿赂,卖关节的罪行,手法高明。 謝金圃抽身便討 吳
11、香亭倒口成吞15 7不第士人造蜚语以刺正副主考,盖先以拆字:“谢”抽“身”为“讨” ,再颠倒部件:“吴”倒“口”成“吞” ,暗寓贪污受贿,自饱中囊。又,同时揭发同考官谢墉和吴玉纶的一联:“谢金圃抽身便讨,吴玉纶倒口就吞” ,如法炮制,就“谢”字做文章:“抽身”是方式,言其表现;“讨”是析除后的剩余部分,道其目的。就“吴”字做文章: “倒口”是手段, “吞”是结果。 “讨”是不择手段地索取, “倒口”是饕餮凶相的暴露,形象鲜明,犀利辛辣,毫不牵强附会。又,讽刺主考官吴省欽联曰“少目焉能判文字,欠金岂可望功名” , 横披“口大欺天” 。皆拆字离合手法。沈括曰:按字书, “吴”字本从口、从夬,音捩。
12、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谬从楷法言之。 用人多开支必大 着力少质量不佳16 少成试作谜语对联(谜底:侈、劣) ,搞文字游戏,意在双关,既可言“用人-多” ,又可解为“用-人多” ,暗示谜底。这类结构是超出近体诗节奏的“折腰格” ,即 3-4 句式;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分句压缩为一句,与“正七字(4-3) ”句式有区别。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16 客人出句“东两点,西三点”就字形分解,分别照应“东、西”二字。蒋焘对句以“七刀、八刀”分别照应“切、分”二字。相当工巧,但“上、下”似乎多余。一说“横七刀、竖八刀” ,似更合乎“切、分”二字之形。 8鉏麑觸槐,甘作木邊之鬼 豫讓
13、吞炭,終為山下之灰17 排联并非演说历史,作者用意固在展示文字分合技巧,所用鉏麑、豫让两个故事仅仅是“槐、炭”的引子。 奴手為挐,以後莫挐奴手 人言是信,從今休信人言18 “挐”是“拿”的异体字,有意选来分合的。第二分句颠倒词序,先合后分,仍是合分文字手法。另一联“人曾作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是婢,女又可以為奴” ,整体看来分合文字有一定技巧,但是因文害意,思想性太差。 “女又可以为奴”的弦外音,使有道德修养的读者不能接受。“可以”二字无谓重复,反而成为次要的缺点了。 學正不正,諸生皆以為歪 相公言公,百姓自然無訟例 17 传说学正(学官)与秀才争产,讼之官,官出句,秀才为对。就离合文字而论,
14、的确经得起推敲。反复使用“正、公” ,自是强调,并有所指;最后落脚在“不正”即“为歪” , “言公”则“无讼” 。句式拣选也注意合格。较前面几副合情合理。 地中取土,加三點以成池 囚內出人,進一王而得國18 传说明代宁王朱宸濠视察园中凿池出句,拆“地”去“土” ,加“三点(水) ”,成“池” ,即景生情,也显示才华。一被囚儒生对句,请求出“人”于“囚” , “王”再进于“囗” ,便可“得国” ,意在篡权的宁王大9悦,遂释之。但“囚内进王”毕竟是大忌讳,儒生获释立即逃亡。可能都因拆字得趣,再作艺术加工,把故事编圆范了事。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還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問前途19 对上面这副讽刺袁世
15、凯的对联,研究其离合手法,可见“囚内出人”的影响所及,即以其格而用之,以“或”替“袁” ,易“園(园) ”成“國(国) ”;以“余”代“首” ,变“道”成“途” ,适成新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欲心为慾,各宜捺住早成名20 “因火成烟”简繁体皆同,若用异体之“煙” ,则不合文意。 “若”与“苦”仅仅一撇之差。妙哉奇思!“欲心为慾”也是组合字。现简化不分“欲、慾” 。若不还原,难以体味。 “各”一捺长, “名”则捺住而成,借以说明必须捺住“欲心(慾) ”,从而节欲成名。 喬車二幕友,各乘半轎而行 盧馬兩書生,共引一驢而走21 说者固持此为实事,其实即排联者就“轿、驴”二字编出离合字形的笑
16、话,只求编得热闹,甚至不顾对句有辱人之意,谑而近虐,未免庸俗。纵然对仗工整(作为特例,允许重复使用“而”字) ,声律协调,也难誉为上乘。 李陽生,指李樹為姓,生而知之 馬援死,以馬革裹屍,死得其所22 宋代学士院壁间题出句,借故事运用关键字“生”:“生”出于10“姓” ,两次重出,成为绝对。杨大年(亿)学士以马援为对,同样拆字:“死”由“屍(尸) ”出,前后重现。 “李、马”反复。 “生而知之” “死得其所”均为成语借用,天衣无缝。 千里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 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明君23 传说朱元璋出句先拆“重”为“千里” ,再三次用“重”字,说的是监生籍贯。监生对句也拆“大”为“一人” ,同
17、样反复三用“大”字,赞扬的是皇帝(他是否有所察觉,咱们不知道) ,很合太祖的口味。 棗棘為薪,截斷劈開為四束 閶門起屋,以多補少作雙間24 “枣”的繁体是“棗” ,与“棘” ,共四个“朿” (俗误认为“束” ) 。“阊”多一“日” ,移之于“门”中,便构成两个“间” 。陆浚明以绝妙奇思,构成如此排联(仿弈棋拟定的“排局”说法) ,应当许为传世佳联、精思典范。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24 古今谭槩:唐皋(坚瓠集作“唐守之” )以翰林使朝鲜。其主出对曰:“(略) ”。皋即应对曰:“略” 。此联被附会为李鸿章对伊藤博文出句,殊为荒唐。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25 客人以冯知府姓名出句,按民间俗写拆字,解“冫(冰) 、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