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辩证法的范式变迁摘 要:辩证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形式,而是随着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内容的时代精神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存在范式。从黑格尔始的辩证法的辩证本性决定了自身可生成“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两大范式,马克思的辩证法实现了由黑格尔肯定性辩证法范式向否定性辩证法范式的转向,列宁和毛泽东则实现了否定性辩证法范式的完成。战后世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本质为唯物辩证法的范式转换提供了存在论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意识形态理念标志着辩证法由否定性范式向肯定性范式的历史回归。肯定性范式的辩证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奇迹创生的方法论基石。 关键词:辩证法;否定性范式;肯定性范式;改革开放
2、;中国奇迹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3)02-0099-12 作者简介:郭忠义,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长余,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辽宁 沈阳 110036) 辩证法就其对知性思维的超越和自身的辩证本性而言,是一种承载着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理论思维形式,而不应是像一般教科书所说的那样以公理化方式存在的逻辑公式,因为,那种表达仍然是重形式轻内容的知性思维。正如恩格斯在谈辩证法时所说,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2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因此我们认为,
3、辩证法不仅存在内容上的历史进步,也存在着自身辩证本性所决定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两大范式(这里借用库恩的范式概念,指特定历史阶段的核心理论结构模型,其他理论都围绕着这一核心旋转)的历史变迁。 一、 辩证法范式变迁问题何以存在? 辩证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形式。尽管直至黑格尔才开始了真正的辩证法,但此前已经有着漫长的历史。在辩证法的前史中,辩证法就有着不同的品格和风貌。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指出, “文艺复兴时期的辩证法是启蒙运动时期辩证法的祖宗和先决条件;但是,尽管紧张情况相似,解决办法却是不同”。这里指的是历史的思想运动的辩证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力图将古典哲学与基督教信念、对人和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
4、实现肯定性兼容。18 世纪的思想家“对抽象哲学体系没有耐心,不仅攻击经院哲学,也攻击笛卡尔的唯理论。他们在谈理性的时候,心中想的是对智力的批判性和破坏性的运用,而不是它的建立逻辑体系的能力”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年版,第 77 页。 。对基督教的妄自尊大的批判成了他们共同的否定性主题。 18 世纪的启蒙精神使以牛顿范式和形式逻辑为基本标志的理性登上了人类精神的王座,并几乎在所有领域确立了至上的权威。然而,无不彰显出时代精神的否定性主题,却掀起了波及全欧的革命风暴。这种风暴在德国采取了哲学革命的形式,黑格尔的肯定性辩证法成为哲学革命3最珍贵
5、的思想果实。 康德曾坚信一手执实验、一手执逻辑就可以洞悉宇宙的真理。然而,休谟的怀疑论惊醒了他的形而上学迷梦,使之重新划定理性的边界,并将理论理性或知性思维的对象严格地限制在“现象界”的领域。当知性思维认识形而上学对象“物自体”时必然陷入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就是辩证逻辑幻象。尽管康德认为辩证法是作为“实用的技艺”使用,“在真理的假象之下陈述一些错误的原则,并且试图根据这些原则,按照假象对事物作出主张”德康德:逻辑学讲义 ,许景行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7 页。 ;但是,他的思想却直接影响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降生。 首先,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牛顿经典力学奠定的主客
6、体符合论范式,确立了让现象界的客观混沌的质料符合主体的主体性原则,即“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黑格尔正是将这一主体性原则进一步贯彻到了形而上学的存在论领域,弥平了康德“物自体”与“现象界”之间的鸿沟,确立了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 其次,康德在他的逻辑学讲义中,在“量” 、 “质” 、 “关系”的逻辑传统判断分类之外,创设“模态”一类,列入“可能与不可能、存在与不存在、必然与偶然”三对范畴,涉及了概念的内容实质,突破了知性逻辑不管内容的弊端, “表明了从形式逻辑到所谓先验逻辑的转变” ,为黑格尔辩证法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同时,康德范畴表的四类范畴,每一类的三项均以正、反、合的方式来说明,为黑格尔辩
7、证法的基本逻辑环节提供了思想资源。 4再次,康德在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第一章矛盾律中,第一个命题就指出, “如果一个命题确实是简单的,那么,它就必须要么是肯定的,要么是否定的。但我的辩驳是:如果它是二者之一,它就不能是普遍的,并且把所有的真值统统都包容在自身之下;实际上,如果它是肯定的,那它就不能是否定性真值的绝对第一的原理;如果它是否定的,那它就不能在肯定性的真值中居支配地位”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1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66 页。第二个命题就指出, “有两个所有真值的绝对第一的原理:一个是肯定性真值的原理,即这样一个命题:任一事物都是其所是;另一个
8、是否定性真值的原理,即这样一个命题:任一事物都不是其所不是”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1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67页。 。他还指出, “由于存在着两种真值类型,我们为这两种类型也确定两个第一原理,一边是肯定性的,一边是否定性的”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1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70 页。 。这些论述为黑格尔存在论提供了“肯定-否定”的基本逻辑框架,为辩证法从“技艺性幻象”到“真理性逻辑”提供了启示。 黑格尔无疑是举世公认的辩证法大师,也是辩证法范式的创立者。他基于传统知性思维在论证存在问题上的理论困境,着眼于“存在”的澄明,用辩证法的理解
9、方式重建形而上学的宏伟框架,展现绝对精神宏大的历史辩证运动。在这最后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中,实现了逻辑学、存在论和认识论三者的同一。 黑格尔的逻辑学或存在论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传统形而上学在阐释存在或本体问题时,总是以一种脱离5内容的抽象方式来看待存在或本体,这种方式决定了人们以“非此即彼”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眼光审视世界,脱离开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内涵,仅把存在看成一种僵化的、凝固的、一元孤立的绝对本体,否定一切差异性和对立性,强调无矛盾的抽象同一性。这种形而上学“大都以为只须用一些名词概念谓词 ,便可得到关于绝对的知识。它既没有考察知性概念的真正内容和价值,也没有考察纯用名词谓词 ,去
10、说明绝对的形式是否妥当”德黑格尔:小逻辑 ,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95 页。 。这种形而上学必然会陷入独断论的窠臼。 “因为按照有限规定的本性,这种形而上学思想必须于两个相反的论断之中肯定其一必真,而另一必错。 ”德黑格尔:小逻辑 ,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101 页。它“坚持片面的知性规定,而排斥其反面。独断论坚持着严格的非此即彼的方式。坚持各自分离的规定,当做固定的真理”德黑格尔:小逻辑 ,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101 页。 。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存在的形而上学就是“知性形而上学” 。知性形而上学以抽象的有限的知性规定去把握理性的对象,并将抽象
11、的同一性认作最高原则。讲究从差异中探求同一,从个别中探求普遍,从现象中探求本质,从变化中探求永恒。他要去除一切的繁复多样,个别差异,从中求取至高至大的同一性和普遍性,并将此同一性和普遍性视为关乎整个世界的终极存在和终极解释。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形而上学无法诠释存在的真正意义。 因此,黑格尔要重新构建存在论辩证法的理解方式,通过全新的视角去揭示和阐述存在或本体,也就是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逻6辑程式揭示实体即主体的自在和自为过程,描述绝对精神自身在自然、人类、思维领域的空间拓展和历史演进。在这里,作为实体和主体的绝对精神俨然成了上帝的化身,不仅以这种辩证的逻辑方式实现宇宙的拓展,而且通过自身
12、外化的人类认识实现自我认识,通过绝对精神自身的理论实践实现社会历史的辩证创生。辩证法从存在论角度就是绝对精神(实体)的存在形式,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就是纯粹思想的存在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学即存在论,存在论即辩证法。可见,辩证法是在存在论视阈中确立的,存在论是辩证法何以存在、如何存在的基石。当然,也是辩证法范式变迁的基础。 马克思揭示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虚幻性,从唯物论前提出发重新为辩证法奠基。马克思明确指出,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切现实的规定性毫不相干地生成因而是非现实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14
13、2 页。 。非现实的本质是超感性的,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精神实体,是一种虚幻的不真实存在。因此,马克思多次声明:“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111-112 页。 “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578579 页。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7的物质的
14、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112 页。于是,马克思将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从黑格尔虚幻的绝对精神,转换为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创生的人化自然和社会历史性存在,解释了实践活动和包含着自然的人类历史的辩证生成,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是人类活生生的实践活动和生活过程。而不是脱离人的自然界及其自在的自然规律。世界影响着人的存在,同时人的存在也改变着世界,人所在的属人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实践的展现,历史就是人与世界辩证的交互生成过程。辩证法也就是自然界对人的生成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历史的基本逻辑。 一旦将人类物质实践活动
15、及其历史过程作为辩证法的原型和存在论基础,辩证法这一人类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必然随着人的实践及其场域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就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28 页。一样,辩证法这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范式变迁。 如何界定辩证法的范式呢? 辩证法的范式只能从其奠基者的著作中,从辩证法自身的辩证本性中去寻找。如果说,辩证法的范式受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的辩证本性的规定,那么,我们认为,辩证法存在着肯定性和否定性两大范式。 黑格尔奠定了辩证法的一般形式。在小逻辑中,黑
16、格尔对存在8或本体的理解包括如下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 (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 (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 说明这三方面并不构成逻辑学的三部分,而是每一逻辑真实体的各环节。 ”德黑格尔:小逻辑 ,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 172 页。正是“肯定”和“否定”构成了黑格尔的辩证本性的基元并贯穿于全部体系的每一个逻辑环节之中,所以,辩证法的范式也就只能从肯定性和否定性去把握。 那么,这一理解能否适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原因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虽然存在论基础不同,但却有共同的历史性本质,都有宏大的历史感,都以辩
17、证法构成其历史的基本逻辑架构。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绝对观念的辩证历史展开,那么,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实践活动中的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历史生成。就属人世界的历史而言,肯定与否定是现实实践活动的基本属性, “否定之否定”则标志着历史超越简单循环的真正进步。因此,肯定性和否定性能够成为辩证法的基本范式,范式变迁能够解释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及其精神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的创生。 二、为什么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属于肯定性范式?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虽然是以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为自身的辩证本性,但是,它既是“存在”的空间性的自在和拓展的逻辑,又是“存在”时间性的自为的历史进展的逻辑。随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存在论基础的颠
18、倒, “现实的历史”实践创生的自然与人类社会存在的逻辑,也就既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的空间性的对立与统一,又表现为历9时性的联系与发展。辩证法已经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建之于绝对观念之上的圆式封闭系统内的辩证演进,而是建之于社会实践之上的开放系统的“现实的历史”发展。于是,随着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解决方式的差异所呈现的不同的时代主题,辩证法的肯定性特征与否定性特征必然出现此消彼长似地转换,于是产生范式转换问题。 简言之,所谓肯定性范式,就是辩证思维在对事物总体上肯定性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所谓否定性范式,就是辩证思维在对事物总体上否定性的理解中包含着肯定性的理解。一般说来,肯定性范式强调联系性、兼容
19、性、发展性,强调过程的有序演进,否定性范式强调对立性、对抗性、飞跃性,强调过程的中断,结构的崩解与重构、无序与重生。在理论的实践取向上,肯定性范式对现实采取基本肯定的理论态度,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共生,积极否定现存中的不合理性,并渐进地实现合理性变革,哪怕是最终彻底实现变革,在变革的每一具体过程都存在着对现实事物和秩序的肯定性基调;否定性范式对现实采取基本否定的理论态度,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以至于你死我活,主张彻底否定现存的基本结构及其总体秩序,致力于激进的爆炸式合理性变革,甚至不惜否定现存结构的合理性要素。在政治取向上,否定性范式主张社会革命和剧变,肯定性范式主张社会改善和渐进变迁。 据此判断,
20、黑格尔的辩证法是辩证法的肯定性范式。 首先,黑格尔的辩证法诞生的欧洲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的失败和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这一背景使黑格尔的政治理想也发生了由自由共和向君主立宪的转变。因此,尽管他的哲学有着非常革命的元10素,但是,总体上还是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基调。这种基调决定了它的方法论必然具有对现实政治的“肯定性”取向。这就使其辩证法具有相应的肯定性范式。 其次,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逻辑程式由肯定、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三大环节构成的圆圈式矛盾进展程式,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的线性对立统一。其全部体系也是以此为逻辑主线构成的环形宇宙图式,在能动的“否定性”原则推动下最终实现绝对精神的“肯定性”回
21、归。正如恩格斯所说, “黑格尔的整个学说,如我们所看到的,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的场所” ,体现了矛盾着的思想与价值的统一与兼容。 “黑格尔本人,虽然在他的著作中相当频繁地爆发出革命的怒火,但是总的说来似乎更倾向于保守的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20 页。因此,黑格尔的辩证法无疑属于肯定性范式。 再次,就其自身的阶级立场和哲学的阶级属性来说,黑格尔哲学是对社会制度现实具有肯定性立场的维护性意识形态。他做过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属于体制内的哲学家。他认为世袭君主制是国家制度的顶峰,王权是普遍利益的最高代表,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正是因此, “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14 页。 。它“把现存一切神圣化”的辩证话语引起近视的普鲁士政府感激。 “在法哲学的结尾发现,绝对观念应该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向他的臣民再三许诺而又不予兑现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