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孔子俭约思想的当代意义摘 要: 俭约是中国文化中衡量做人,做事,成为君子的一项重要参数。普通民众要以俭约作为行事准则,为政者要以俭约作为提升政绩、练达品性坚守的信义。人们不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可以恣意挥霍资财的借口,因为只有知足者才能真正实现富裕。孔子置身于“礼坏乐崩”的大混乱中,特立独行,创立“仁”学思想体系,期望以“仁”释“礼”的方式规范上层社会的行为,使社会各阶层能继续尊崇贵本俭省的祖训,实现俭以养德的目的。孔子的俭约思想是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根基,是当代中国社会必须大力提倡的美德,是必须坚守的生活理念。 关键词:孔子;俭约思想;当代意义;以“仁”释“礼” 中图分类号:F222.2 文献标识
2、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5-0134-04 孔子是儒学文化的缔造者,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符号,其重要思想主要见之于论语中。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且动荡变革的时代。在全面变革改制的环境下社会进入到一个奢靡胜于俭约,背叛失信多于守约合作的大混乱时期。对此,儒、道、墨诸家都关注到了这一社会现象,并一致地给予批评和纠正。老子在道德经中将“俭”列为“三宝”之一,墨子是以提倡“节用” “节葬”来修正社会持续高温的追求奢靡消费的观念,而孔子则以“仁” “礼”来框正之。孔子以“仁”释“礼” ,倡导“仁义”遵循“礼仪” ,藉此与“僭越”2的“非礼”言行博弈。其中“俭
3、约”是他社会践行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俭约”也正是当今社会所急需坚守的信义。因为中国在历经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来,财富急剧增长,小到百姓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各项建设,奢侈浪费接近常态,追求物质货币价值的最大化成为常规,以俭养德、知足为富的文化理念似乎羞于启齿。在这样一种社会性全民语境下,有必要强调俭约式的生活信条。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述孔子俭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一、俭约当为人们的行事准则 “俭”字,甲骨文不见,金文只见“佥”字。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佥篇中析“佥”为从“亼” 、从“吅” 、从“从” ,以为“人各一口,二人二口,二口相合,二人犹言多人,故为佥也”181,82。本义是“皆,咸” 。
4、俭在说文解字中属于“人部” ,许慎曰:“俭,约也,从人,佥声。2165”所以“俭”字本义是自我约束,不放纵。由字本义出发,俭约没有特定的群体,是指向大众的行为规约,是社会每一个成员在生活中皆须遵循的行事准则。所以孔子不仅自己践行俭约的生活方式,也以此作为是否为君子的标准之一。 在论语学而篇中有一段子禽和子贡的对话,原文是: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和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子贡更是少有的全才者。当子禽对老师孔子的做事方式产生疑惑时,子贡以“温、良、恭、俭、让”3回答了子
5、禽的疑问。 “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作为人立身处世之本。俭约不浪费是一个人必备的修养要素之一,足见孔子日常的行事准则与其主张相一致。 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孔子认为当生存的需求达到满足后,生活不要太奢侈,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应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因而在论语学而篇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这一生活理念由司马迁以更加平实的叙事方式记载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云:“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31 539”杜预注曰:“于是鼎中为饘粥。饘粥,餬属。言至俭也。 ”42 489 然而当今社会,一些人不仅食要求饱,而且食要求“优”求“精” (这里的“优”和“精”是
6、金钱层面,不是品质上的意义) ,甚至食要求奇;居不但追求舒适,而且求大求多求豪华。在盲目的物质攀比语境下,俭约一词成为难以启齿之语汇,俭约被视为吝啬之行为,奢侈浪费却成为豪爽潇洒的作风被追捧。 我们知道,孔子非常崇尚西周时期的礼仪文化,希冀以礼体现仁,从而达到社会的有序治理。那么,在这个方面是否需要大张旗鼓豪华奢侈地举行礼所需要的仪式呢?在论语八佾中记述着孔子对答林放问礼之事: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皇侃注:“去奢从约谓之俭。 ”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遵循节省,简朴,这也正是周公制礼作乐所提倡的返朴归真的初衷。强调内容要重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
7、务。对于坚持“宁俭”的缘由,孔子在论4语述而中给出了答案:因为“奢则不孙,俭则固” 。 孔子不反对符合礼仪要求的必要的所谓“奢” 。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冕是缁布冠,麻冕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礼服。 “泰”在这里与“俭”相对,是奢侈意;纯指丝。在当时,制作缁布冠的工序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但用丝是不合乎礼仪规范的,可是孔子认为虽不合礼,以其俭易,依然从之。然而在论语八佾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僭越之事时常发生,真正诚恳的心意已经难以被呼唤起来了,因而必须
8、借助一象征性的东西来维系,所以孔子说你子贡怜惜这只羊,而我更敬重礼仪的精神。这种敬畏礼之精神而不是借助纪念仪式大肆铺张的理念应引起当下人们的思考。 从生活琐事到精神层面,人人有追求更好生活和更高境界的愿望。在实现美好愿望的过程中,结果如何与过程所采用的方式有直接关系。俭约当为人们普泛遵循的行事准则,而不是炫富式的畸形模式。因为只有知足者才能达到最终的富裕。 二、俭约是为政者应该坚守的信义 中国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回望发展经济的轨迹,有许多需要为政者修正之处,有许多需要为政者坚守的信义,其中俭约应该是首要的信义。 周易否有“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为政者应该注重修身养德,力求成为
9、君子,不可以追求荣华富贵为目的,不择手段谋取禄位,要以节俭为德才可避开危难。 历史是最好的一面镜子。5在论语八佾中记述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名夷吾,在做了齐国宰相后,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愿望。管仲的时代比孔子早一点儿,孔子很佩服管仲的为政才能,但当有人问管仲是否够得上“俭”德的修养时,孔子云:“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当问到管仲是否知礼,孔子的回答是“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从生活层面与为政方面分析,认为管仲都不够俭朴。管仲是否知礼呢?孔子以周的层级有序之礼衡量,认为管仲也不知礼。因为,管仲府
10、上设有“塞门” , “反坫” 。按照周礼的规范, “塞门”只能立于国君宫殿门前;“反坫”是用土筑成的专门放置酒具的土台子,也是用于国君招待外国君主的。所以,孔子说:“假如说管氏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孔子在论语各篇中对俭约与礼关系的阐述,用朱子语类卷九五的概括就是:“礼,如凡事俭约,如收敛恭敬,便是减;须当著力向前去做,便是进,故以进为文” 。可见政绩的突出不能是做人直至够得上君子的杠杆。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的晋公子重耳是一位“广而俭,文而有礼”5409 之士,他在豪放中不忘自我约束,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礼记乐记曰:“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孔颖达疏:“俭,谓以约自处”61 54
11、5。 “以约自处” ,是谓人应该抓其本源,减去修饰,追求素朴本真的生活,放弃过度奢华虚浮的事物。 当下的中国,老百姓常常能看到听到为政一方者建起超豪华办公楼,坐上超越几个等级规定的汽车之类的新闻。人们对这种奢侈行为质疑,6愤慨,无奈,人们对无节制的奢华深恶痛绝,正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所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君子共有的品德,邪恶之最莫过于奢侈。 韩非子难二亦曰:“俭于财用,节于衣食。7279”为政者应该节俭资财造福百姓,为国所用,如国语周语下所云“夫宫室不崇,器五彤镂,俭也” ,应是为政者坚守的信义。 三、俭约是一种应该提倡的美德 先民给“俭”字设定的初始意义就是收敛、约束个人
12、的言行。即为人做事不张扬,不夸饰,用诚实之心,守信之态向神灵祈祷。在后人的社会实践中,俭约已经发展为全方位的自我约束、不放纵的美德。 论语里仁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段话的意思简洁而明了。孔子告诉人们,不仁的人,不可能长期处于俭约的环境中;只有达到仁的境界,才能安贫乐道,真正的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利仁。所以孔子非常赞赏他的得意弟子颜回。因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不失其节。孔子认为,人如果都能像颜回一样安处困境,贫而乐道,其修养就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就接近仁的境界,唯有此才可能长久处于乐境而不骄奢。也就是说,俭约不仅仅是一种处事行为的方式,更是
13、一种人格修养的方式、一种美德、一种品性。所以子贡说“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与人求之异,明人君自与之” 。即史记卷六十七郑玄注:“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节俭是一种美德,合乎礼的规范。因此孔子家语卷第八载孔子之言语:“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7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 ” 将孔子思想发扬光大的孟子在孟子离娄上说:“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82 722 正因为俭约是一种修养
14、、一种境界,所以孔子以能否做到“俭约”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够得上“仁” ,以此检验一个人的品德修为。在智者看来, “俭约”是“德”的养料。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约是一种品德, 周易否云:“君子以俭德辟难。 ”孔颖达疏:“言君子于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 ”尚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孔传:“言当以俭为德,思长世之某。916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明确提出君子修身养性要静心要行俭,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孔子将俭约视为达到仁之境界的必须条件,体现了德与礼的统一。所以孔子的俭
15、约思想在当下依然是一种必须大力提倡的美德。 四、结 语 孔子的俭约思想主要是:贵本俭省、俭以养德、与礼相合。这是他“仁” “礼”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其崇尚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理念相一致。他的俭省朴素之主张也体现了他的平均保民的思想。孔子的俭约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世, 荀子非十二子云:“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 ;庄子天下曰:“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成玄英疏:8“以深玄为德之本根,以俭约为行之纲纪” ;二程粹言论道篇云:“子曰:理者,礼也,文也。礼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理文若二,而一道也。文过则奢,实过则俭。奢自文至,俭自实生。形影之类也” ;又清资政要览妇道曰:“仁以睦亲,
16、俭以持身,劳以执务,则内治修矣” , 资政要览俭德 “夫俭者,外以节用,内以制心”。 今日之中国,物质达到空前丰裕充足。不但长久困扰中国人民的“食”不再是“天”大的事,而且穿衣住行也不会成为忧心之事。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延续千年的生产模式和家庭组合形态突然之间发生了裂变,浮夸、奢侈、骄佚、弃信、丧德、炫富等等违礼之事已经不能用“时有发生”来形容。政府职能部门对于财资的使用喜好“大手笔” ,至于之后其功能发挥的效度无从评估;普通百姓对待自己的日常用品不敢启齿“俭”而用之,俭约持家的观念为人耻笑。结果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大攀比争奢侈的洪流中。百姓看到的信息,要么是在建筑物高度与规模上
17、争当世界第一,要么是在购买奢侈豪华品方面挤进全球首位。 虽说历史不可能重演,但历史在发展进程的中,又有许多让人诧异的相似现象显现。孔子提出“俭约”思想, “礼仪”规范时代的诸多社会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中也频繁发生。一些人日渐膨胀的物欲占据了整个身心,失去了合理对待急速增长资财的心态,丧失了“俭约”之心,不愿提及更不希望践行平均保民的理念。因此,我们重温孔子的俭约思想,或许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能起到震聋发聩的作用。9参考文献: 1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卷四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05.
18、 4 阮元.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 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乐记M.卷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0. 7 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 M.北京:中华书局,1954. 8 阮元.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 阮元.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79. On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 Concept of Frugality SHAO Y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19、,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Frugality in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judging on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as well as in the pursuit of becoming a gentleman. Ordinary people shall take it as ground rules, while politicians shall take it as the principle
20、 to stick to whether in performing their duties or in perfecting their own personalities. In no case shall anyone 10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excuse to squander social resources, and only those who are satisfied with material spending can truly become wealthy. During his time when “social rite
21、s collapsed and social order broke down”, Confucius mended his own behavior and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s, he invented the school of thought of benevolence, expecting that by rebuilding social rites from benevolent behaviors the conducts of the upper classes might be regulated, all social classes mi
22、ght continue to respect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being frugal so that morality might build up from frugal practices.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frugality, as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ocial virtue which we need to vigorously advocate, and a social rule we must hold up to in our life. Key words: Confucius; frugality;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