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88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学校精神的形成:基于整合的视角摘要:学校中不同的个体及群体形成的精神具有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只有通过统领整合、发展整合与沟通整合等方式对这种差异的、多样的精神加以整合,才能使它们从多样走向统一、从差异走向集中、从分化走向融合,从而实现学校精神的整合。在学校精神整合的过程中,学校所有成员都以学校精神来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将个体精神发展融合成群体精神,把群体精神发展融合为学校精神,而沟通则贯穿于其中。 关键词: 学校精神;整合;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2-0138-05 学校精神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

2、共同的情感、认知和意志中体现出来的共同氛围、行为以及价值观,是学校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1这一界定主要包括这样几点:其一,这里的学校群体是指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其二,学校精神指向群体的情感、群体的价值观;其三,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体现;其四,学校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炼、聚合与引领。为此,需要对学校精神进行整合。 整合是指整理、组合。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活2动的意识与目的,每个人的活动都受到自身活动意识与目的的推动。不同的个体及群体形成的精神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学校精神的初始状态是自发而模糊的,不加概括和引导是不会自觉形成为精神的。当学校

3、精神走出无意识的黑箱状态之后,它就上升到人们的意识域中。由无意到有意,从模糊到明确,由自发到自觉,走向可意识可设计状态,同样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只有对这种差异的、多样的精神加以整合,才能使它们从多样走向统一,从差异走向集中,从分化走向融合。可见,学校精神的整合是指将多样的、分散的、分化的精神整合成统一的、共同的、整体的精神。 一、学校精神的统领整合 学校精神的统领整合,就是将学校人不同的价值观都整合到学校精神的“旗帜”下,按照学校精神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学校人的心理与行为。 学校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教学行动的统一是学校精神的内在需要。 “学校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学校

4、价值观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关重要组成部分。 ”2可见,学校价值观就是学校人对学校应有什么样的认识,它告诉学校人什么是学校最重要的、值得去做的,它一旦被人接受,就会强烈地影响人的行为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精神的整合,就是塑造学校共享的价值观,促使学校人严格按照价值观标准行动。学校价值观受到来自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多元冲突的现象,这是由于价值主体的不同,学校价值观存在的多样性造成的。学校的教育教3学实践是学校人广泛参与的活动,学校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实践需要协力,协力需要齐心。而要做到齐心,就

5、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来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 “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3学校精神作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价值观与共同信念,当然会得到学校群体成员的认同与支持,当然会对生活在其中的学校全体成员产生有效的影响,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无形的约束作用。因此,学校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教学行动的统一整合,归根结底是学校精神的内在需要。在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运动会颁奖授牌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外,还有年度十大感动校园人物评选颁奖仪式、学生校长助理就任宣誓仪式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仪式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并表征了某一时

6、代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等等。 “十大校园感动人物评选颁奖仪式”是常青藤实验中学年末的一件盛事,从师生提名到事迹宣传再到全体师生投票,一直到最后与新春文娱汇演相结合的颁奖仪式,富有教育意义,是全校师生的一次接受“永远向上、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学校精神的洗礼。 实现学校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教学行动的统一必须加强学校精神的统领整合。 “学校精神不是学校文化客观样式的表达,而应当是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选择,因此学校精神的构建过程是一个教育价值观构建的过程。 ”4在这样的过程中,实质上是用学校精神对学校人的价值观进行由上而下的调节与整合,使学校精神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与4推动力量的过程。统

7、一学校人的价值观与行动,就是要统一到学校精神与目的上来,为此要创设学校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 。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被学校人接受和认同的愿景,是学校人共同勾画出的学校未来发展的远大理想和蓝图,是学校中个人愿景的交集部分,是建立在学校及其成员价值观和使命一致基础上的共同愿望或理想。概而言之,学校的共同愿景,一是学校人愿意看到的(期望的) ;二是学校人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 ;三是学校人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接近的) 。一个好的共同愿景能够唤起希望,激励士气,鼓舞人心。学校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从共同愿景中提炼出来的,学校共同愿景的提炼过程也就是学校价值观的提炼过程,因此

8、,只有加强学校价值观的整合,才能形成学校人的思想共识与学校精神,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勾勒出的学校共同的愿景就是:在其学校精神统领下的教师和学子, “他们永远乐观向上,永远不会屈服、放弃。他们懂得遵守规则,他们勇于承担责任;他们尊重自己,不苟且,有品位;他们也懂得尊重别人,不霸道,有道德;他们还懂得尊重自然,不掠夺,而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5 实现学校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教学行动的统一要将学校精神落到实处。只有具备了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有科学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将学校精神落到实处。在这样的过程中,其特点是一部分先进分子已接受学校精神。为此要以

9、这部分人为榜样,对大多数人的心理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在这种示范的作用下,大多数学校成员就会对这种榜样的行为进行不自觉的仿效,使自己的行为方式达到与效仿者相同的过程。心理学5研究表明,人在归属动机的驱使下,会积极地与同辈团体所倡导的观念相协同,渴求归属和被集体所接纳。在这种特定文化氛围中,通过个体模仿和潜移默化在观念形态中保留下来,形成个体无意识;再从无数个体无意识积聚而成集体无意识,两者的交互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机制来完成。为此,要使学校大多数人对学校精神做到“依从” ,并从依从走向认同,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就要强调榜样的力量。无疑,领导群体的价值观念形态对学校精神的生长培育来说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

10、。以身作则是最重要最有效果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它直接决定着校风、班风与教风的形态和性质。领导群体的作风与方式具有范例意义,为全校成员提供了一个参考系,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给教职员工以暗示和导向。如果学校领导者其身不正,学校成员就会纷纷撤回模仿与追随,丧失了他们的支持,学校精神便走向毁灭。此外,将学校精神落到实处,还要辅之以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学校的价值观是一种道德上的行为体现与约束,与学校管理制度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通常,学校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规定的“自觉” ,有赖于学校制度的保障;同样,学校制度建设要以价值观为基础,如果学校制度与学校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冲突,那么,

11、学校的制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学校的管理也就难以保证成功。所以,要以民主化为原则建立一套适当的行为规范,以竞争性原则为指导制订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以能力和贡献为基准建立升迁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精神既有全体成员共享的生命空间,又有个人进步的动力之源。学校精神对学校全体成员的监督与制约作用,既有有形的、直接的一面,又有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一面,6这种制度的强制性与价值观的非强制性力量的结合,就使得学校精神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二、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 学校精神的统领整合,是通过学校的价值观来整合学校精神,并实现学校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教学行动的统一,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精神统领着学

12、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但是个体精神尚未融合成群体精神,群体精神也尚未融合为学校精神,这就需要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换句话讲,群体精神需要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而发展整合是由学校精神不同的发展层次决定的。 学校精神具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学校精神的层次性是指“同一水平上的多样性” 。6学校是由领导、教师、学生、职工等不同群体组合而成的,每个个体的角色和职能不同,校风的要求在他们身上的体现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内涵相同而表现形式多样的领导作风、教风、班风和学风,但它们都是在学校精神的观照下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领导作风、教风作用于学风与班风,而学风与班风又反作用于领导作风与教风,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形成了一个开

13、放的、连续的系统,这一系统所发挥的整体效应就是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是将个人发展的精神整合为共同发展的精神。“社会实践的成效如何,与每个社会实践的个体主体的活力与成效有直接关系;每个个体主体实践的活力与成效如何,又与每个人的社会实践的价值取向和目的愿望有关,即与个人的精神动力有关。 ”7学校发展的状况如何,与学校每个个体的活力与成效以及其价值取向与目的愿望有直接的关系。这样,学校不同的人就会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目的与愿望7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学校个体的精神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不是要否定个人的目的与愿望,而是要在肯定其积极方面的基础上,将不同个体中目的、愿望中合

14、理的、相同的东西概括出来,形成由每个个体目的、愿望整合而形成的一定的群体目的与愿望。这样,群体的目的与愿望就是群体社会实践中共同的、内在的、自觉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对于群体内部成员来说,具有共同性;而对于群体外部的成员来说,往往具有不一致性、不相协调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对群体目的与愿望的整合,把各群体发展的目的与愿望加以概括、提炼,整合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就是将个人发展的精神整合为群体发展的精神,将群体发展的精神整合为学校发展的精神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精神的普遍性与共同性不断增强。 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实质上是个人、群体与学校价值取向的高度整合。由于

15、学校个体、群体与学校具有不同的需要与利益,因而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满足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现的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满足群体的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实现的是群体的利益;而学校的价值取向是满足学校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实现的是学校的利益。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就是要在实现学校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与群体的价值,因此要将个人、群体与学校的价值结合起来,推动学校价值、群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是让学校中的每个人以及群体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而不是让每个人以及群体都获得一样的发展。因为每个人以及群体8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要把他们之间的差异看成是学

16、校精神的发展的资源,并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使他们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实现学校发展的增值。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要求学校承认学校中的每个人以及群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共同的发展层面上,学校与学校中的每个人以及群体是统一的。学校中的每个人以及群体倾心于学校的发展,必然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学校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中的每个人以及群体的发展,这正是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整合个人、群体与学校价值取向时,特别要注意学校精神要符合一定主体的内在需要。学校精神的整合同人的需要存在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具有维持自身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

17、要,就会产生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性意识。人的需要意识,作为一种目的性意识,既是人的需要的反映,又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的动力。如果学校精神不能契合一定主体的需要,学校精神就难以整合。学校精神的发展整合,必须契合主体的需要,这样才能形成主体的目的性意识,从而达成学校精神的整合。在学校管理过程当中,我们往往强调“教师就是红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所努力提倡的,但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师学生需要同步成长,学校应成为教师展现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没有人文关怀,学校管理的合理性就会受到极大挑战。 三、学校精神的沟通整合 尽管学校大多数成员在学校精神的统领整

18、合与发展整合下接受了学9校精神的某种要求,但并非完全自由自觉,有时他们的心中还存在着矛盾、冲突。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及一部分接受学校精神的骨干分子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把不同的思想、意识、愿望和目的进行沟通整合,才能形成基于学校文化最本质、最核心体现的思想、意识、愿望与目的,这就是学校精神的沟通整合。 沟通复杂多变,微妙细致,无所不在,不可或缺,它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或贯穿着学校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过程与结构。沟通是与学校的决策、激励和领导等其它管理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它唤起学校行动的过程,如果沟通不畅,则说明学校生活的某个组成部分出现了问题。 “在

19、我们看来, 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往中才能实现。 ”8这说明沟通在人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校精神的沟通整合是一种单向沟通的过程。单向沟通始于发言者、终于听者。在学校精神的沟通整合中,其优势在于:一是学校管理者或一部分已为学校精神所同化的学校成员要对学校精神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正确地将其表达出来,而且要通过他们在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的解释和描述,使其具体化。二是这种沟通意味着沟通行为与实际行动之间的紧密联系,表明了对学校精神建设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过程中,就是要对多种多样具有差异性的思想进行沟通整合,才

20、能形成对学校精神的共同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校人的认识与行动能够反映学校精神的要求,以此推动学校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精神的沟通整10合就是把思想意识中落后的、糟粕的文化化成学校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与先进文化,并通过对学校人的熏陶来推动学校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的沟通整合还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尽管学校精神的沟通整合是一种单向沟通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时时都有效的沟通,因为即使是学校管理者或一部分已为学校精神所同化的学校成员清晰地表述了学校精神的观点,但不能保证这一观点能被学校其它成员所理解。人并非被动接受信息的机器,人是能够主动地建构信息,并创造出他们自己的

21、意义的,这种意义取决于词语的使用方式、说话的情境以及参与者的情况。因此在学校接受沟通整合的过程中,为了使学校大多数成员认同学校精神,还需要其它的沟通形式,这就是双向沟通。双向沟通是一种互惠、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者发出信息并接受信息。这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发出信息,并且每一个信息都会影响到下一个信息的产生。学校精神的双向沟通整合是指沟通的双方主动参与、双向交流,互为双向信息的传递者与接受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缩小差距,寻求一致,逐步将思想统一到学校精神上来。双向沟通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交谈、探究与辩论等。交谈一是体现合作宽容的精神,二是指向相互理解;探究是指学校人共同合作,去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个争端,形成一个令各方都愉快的策略;辩论就是让参与者看到他们所选择的观点与立场受到的最为强烈的挑战,其目的在于澄清与强化所选择的观点。通过双向沟通,学校人在学校精神的整合上可能达到的成效是:第一,形成共同的、正确的有关学校精神的思想意识;第二,形成共同点,异中求同,达成对学校精神的某些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