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10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摘 要:批判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构成马克思文化观的一个独特视角。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实践说明思想观念,批判近代形而上学对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关系的颠倒,对阶级利益对立的遮蔽。古典政治经济学用“等价交换”遮蔽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论证,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但也指出资本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文化的作用。在当代,西方文化从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走向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它们与形而上学仍有一定的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价值指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西方的“普

2、世价值” 。 关键词: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文化 作者简介:李淑梅,女,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 ,项目批准号:12&ZD006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1-0040-07 文化是马克思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市场2经济既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又受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引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等价交换”的背后,隐藏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与之相联系,资本主义文化用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遮蔽现实生

3、活中的阶级利益对立,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抽象同一性是近代形而上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对近代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的批判,构成马克思文化观的一个独特视角。从这一视角探讨马克思的文化观,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形而上学长期存在于西方哲学史 中,不过,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而上 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在西方近代,哲学家们致力于建构抽象同一性的理性形而上学体系,这具有掩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功能。马克思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们致力于探寻万物的本原

4、,追求终极的道德理想。柏拉图哲学是古代形而上学的典型形式,不过,它还未抽象到“纯粹的概念”的程度。 “柏拉图的理式(Idee)既不是纯粹的概念,也不是纯粹的图像,而是从丰富多彩的多样性中提取出来的典型和范例。 ”1(P30)在中世纪,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统治阶级利用超人间的神圣形象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与之相适应,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同神圣的观念联系在一起。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它不再用神的眼光看待世界,而是用世俗的人的眼光说明世界,由对神的崇拜转向3对人的理性的推崇。这种精神文化的世俗化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并为资本主义经济营造文化氛围

5、,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引导。但是,由于受到固定的社会分工的局限,哲学家们以为他们的精神创造活动是优越的、独立的,并将“理论生活的独立性升华成为了一种绝对自明的理论”1(P32) ,认为只要找到自明的逻辑范畴,按照思维逻辑进行推理,就能够获得确定不移的、终极的知识和观念。 在近代,哲学处于思想文化的中心地位,是“科学的科学” ,哲学家们纷纷构造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尽管经验论、怀疑论对体系化形而上学提出质疑,但这种反形而上学的逆流也受到形而上学的局限,也以寻找绝对可靠的知识来源为前提。形而上学是一种抽象同一的思维,它在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主张前者先于后者。它不仅抹杀了事物的质的差别

6、和对立,而且是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预设了超越于现实之外、之上的无矛盾的理想境界,认为现实事物是理想的异在形式、异化形式,渴望超越异化的理想状态。可见,形而上学强调了思维的理想的、自由的、批判的维度,这包含着合理的因素,但它只能达到“观念上的现实性” ,而无法超出观念的范围,无法付诸现实的感性实践活动。 近代形而上学表现为抽象同一的纯粹概念,这在近代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得到充分表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思维的自身同一。不可否认,黑格尔哲学包含辩证法的因素,它承认逻辑范畴的差别和对立。但是,各个范畴不过是理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的,理念最终会克服范畴之间的外在

7、差别和对立而返回自4身。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的:“黑格尔的逻辑学把一和多、无限和有限、普遍和特殊、必然和偶然相应地联系了起来,但即使这种逻辑学最终也不得不确定一元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在唯心论中的统治地位。 ”1(P31)黑格尔哲学抽象同一的思辨结构在其早期的精神现象学中就已经形成,在那里,现实的、存在着利益差别和对立的人被抽象化为自我意识,即自我同一、自我=自我,这与法国人所说的人人平等和英国人所说的一个个原子式自利的个人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在黑格尔看来,实体同时也是主体,外部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这种差别是无足轻重的,它们都是实体在自身运动中树立的对立面,都是实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实体会在事物中认识到自

8、身,发现事物的精神本质,最后返回到自身。“事物的差别并不重要,因为实体被看作是自我区别,或者说,因为自我区别、区别、悟性的活动被看作是本质的东西。 ”2(P237)在他看来,当实体作为主体意识到对象的精神本质、在观念上扬弃对象的异在形式时,也就扬弃了外部对象。这样,黑格尔就用抽象的观念活动取代了感性实践活动。 “你扬弃想象中的对象、作为意识对象的对象,就等于真正的对象的扬弃,等于和思维有差别的感性的行动、实践以及现实的活动。 ”2(P237)显然,这是唯心主义的本末倒置。 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实践说明思想观念,批判了形而上学对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关系的颠倒。他指出,思想文化没有自己独立的

9、历史,而只是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生活状况的反映。 “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3(P149)在存在着阶级差别和5对立的社会,哲学家们只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他们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然而,他们却抹杀阶级差别和对立,把自己的理论说成代表社会普遍利益的普遍意识、绝对真理。 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抽象同一性对于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和个人自由固然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却将作为思维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层面的抽象绝对化、终极化了。它虽然反对宗教神学的神秘性、虚幻性,但它自身仍然带有神秘的、虚幻的色

10、彩。如果说宗教神学幻想的是超越世俗世界的天国世界,那么,近代形而上学则试图建构超越日常经验世界的纯粹观念世界,把它作为决定一切的神圣目的、终极观念。它把客观的历史理解为观念的历史,理解为“在当代所有的哲学家和理论家的头脑中形成的理论抽象” 、抽象的“头脑体系”4(P631) ,这种神圣目的以承认神圣人物的存在为前提。 “神圣的目的永远同神圣的人物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它们具有纯粹唯心主义的性质,并且只存在于头脑中。 ”4(P630)这是哲学家们受固定的社会分工束缚的表现。 同近代哲学家们超验的、抽象同一 的思维不同,古典政治经济学面对的是 明摆着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但它也带有形而上学性,因为它

11、抽象掉了物与物交换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揭露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性,发现了它与近代哲学具有相同的社会背景、相同的理论倾向,即它们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物化表现形式的反映,都具有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永恒性的功能。 6资本主义社会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揭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从分析商品入手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商品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5(P88) 。马克思通过揭露商品、货币、资本的神秘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商品在使用价值上质的差别是人们进行交换的物质前提,但是,为了实现交换,就要撇开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

12、差别,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点,将其作为商品交换的尺度。商品在使用价值上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一般的劳动,即都有价值,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是按照商品的价值尺度进行交换的。这种撇开商品之间使用价值上的差别,从中抽象出共同的、一般的劳动的做法,与人的思维的抽象能力相关。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价值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即人们互相把他们的劳动看作是相同的、一般的劳动,在这个形式上就是社会的劳动。如同所有的人的思维一样,这是一种抽象,而只有在人们思维着,并且具有这种对可感觉的个别性和偶然性进行抽象的能力的情况下,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6(P263)人们对

13、商品价值的把握不仅离不开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有现实的社会前提,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普遍化,以及平等成为国民的普遍信念等。而这些社会前提却被古典经济学家们忽略了,他们不懂得,商品、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存在着分工和私有制的社会,人的生产的社会实现方式和人的需要的社会满足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形式。作为商品价值的抽象、一般的劳动只有在确定了抽象、一般的7劳动量的前提下,即在价值量等同的情况下才得以确定,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只是关注商品的价值量,而忽视了价值实体。价值量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确定的,是不以交换者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他们就将社会交换过程视为物质性的运动了。可见,由于古典经济学家们把商

14、品、货币理解为从来就有的,由于他们只是关注商品的价值量,而忽略了价值,因此,他们抽象掉了物与物交换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误以为商品本身天然具有社会属性,这就把商品神秘化了,使之成了神奇的、不可思议的东西,从而导致商品拜物教。 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抽象的、象征性的财富,在简单商品交换时期,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手段,而在商品生产和交换普遍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货币一跃而成为商品世界的上帝,成为一种获得了“特权”地位的商品。它不仅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而且可以与不是商品的东西相交换。这样,一切东西不管是否是商品,就都可以买卖了,都可以换成货币了。 “正如商品的一切质的差别在货币上消灭

15、了一样,货币作为激进的平均主义者把一切差别都消灭了。 ”5(P155)在商品交换中,交换双方各自特殊的生产活动以及他们的其他特性都被抽象掉、忽略掉了,只剩下交换者这种抽象的规定性,交换双方彼此漠不关心,每一方都把对方当作实现自身利益和目的的手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外在、相互利用的关系,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 货币虽然能够代表整个商品世界,但它又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因此,人们对货币的追求表现为对越来越多的货币量的追求。谁拥有的货币多,谁就拥有社会权利,就处于优越的社会地位。然而,一个人拥8有的货币量再多也只是一个有限的量,这就促使人们追求更多的货币,使之陷入对货币的恶无限的追逐之中。这样,抽

16、象的财富货币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只是从表面上看具有独立自主性,而实际上却依赖“物” ,受到“物”的奴役。在这种物化社会关系下,追求货币这种抽象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而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这种抽象观念的统治、金钱的崇拜是人受物化社会关系统治的观念表现。“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但是,抽象或观念,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理论表现。 ”7(P114) 马克思对拜物教的批判使他进一步深化了对哲学异化理论的批判。他指出,哲学家们陷入幻觉,以为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抽象观念统治人,所以,他们把批判抽象观念作为哲学的主要任务,以为批判抽象的异化观念就是人的自由个性的

17、实现,而毫不触动抽象观念赖以存在的物化社会关系的根基。马克思指出,物化社会关系的统治是客观的经济事实,只有通过革命行动超越物化社会关系统治人的历史阶段,抽象的异化观念才会随之消失,人的自由个性才能实现。由于人受物的依赖关系的统治反映在思想中表现为人受抽象观念的统治,因此,如果按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抽象观念永恒化,也就相信了它所反映的物的依赖关系的永恒性。这种信念显然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必然会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植和利用。马克思指出:“关系当然只能表现在观念中,因此哲学家们认为新时代的特征就是新时代受观念统治,从而把推翻这种观念统治同创造自由个性看成一回事。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

18、更容易犯这种错误,因为上述关系的统治(上述物的依赖关系,不用9说,又会转变为一定的,只不过除掉一切错觉的人的依赖关系)在个人本身的意识中表现为观念的统治,而关于这种观念的永恒性即上述物的依赖关系的永恒性的信念,统治阶级自然会千方百计地来加强、扶植和灌输。 ”7(P114)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批判抽象观念,而且更要批判物化依赖关系,揭露抽象的异化观念的现实社会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金钱的崇拜是与享乐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显然,人们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必然会导致用金钱进行挥霍性消费,必然会追求放纵物欲的享乐主义生活。针对资产阶级以禁欲、节约自诩,马克思指出,只有最初的资产者才曾节俭地生活,后来资产者

19、就追求挥霍无度的生活,成为享乐主义者了,并出现了为之辩护的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哲学。这种享乐主义哲学继承了封建时代贵族的享乐生活的遗风,不过在封建时代,享乐主义还是对贵族享乐生活的素朴的、真实的描述,而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则把享乐变成了抽象、普遍的道德原则,抹杀了享乐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马克思对物化社会关系的批判实质上是对资本的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交换表面上是自愿互利的公平交易,在劳动力市场上,资本家和工人好像是作为独立的人格进行等价交换的,而实际上,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迫使工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不自由、不平等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极力榨

20、取工人的剩余劳动,迫使工人超出社会的实际需求能力而生产,从而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的局限性。在资本牟利的基础上,形成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私利,个人好10像孤立的原子,失去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资本对工人的剥削虽然是残酷的,但资本为了自身增殖,调动起了一切自然的和交往的因素,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创造出大量的剩余劳动,使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为人们从事科学、艺术等发展自身才能的活动、为发展社会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又创造了文化。马克思指出:“剩余劳动是工人即单个人在他必不可少的需要的界限以外所完成的劳动,

21、事实上是为社会的劳动,虽然这个剩余劳动在这里首先被资本家以社会的名义占为己有了。这种剩余劳动一方面是社会的自由时间的基础,从而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全部文化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资本强迫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从事这种超过他们的直接的必不可少的需要的劳动,所以资本创造文化,执行一定的历史的社会的职能。这样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勤劳,劳动超过了为满足工人本身身体上的直接需要所必需的时间界限。 ”6(P220-221) 资本还不断在空间上扩张,把落后国家和民族纳入资本增殖的范围,开创出世界历史。但是,资本在落后国家和民族进行的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使落后国家和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他们在国内讲的冠冕堂皇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在印度等国,却采取公开的抢掠和勒索。 ”8(P251)可见,资本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