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返航的舰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14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返航的舰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没有返航的舰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没有返航的舰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没有返航的舰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没有返航的舰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没有返航的舰队对东瀛四岛而言,1274 和 1281 年的蒙古入侵是一个转折点,它既使日本退出了东亚大陆政治体系,也激发出了日本的民族国家的观念。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爆发出的民族凝聚力,正是滥觞于这两次大战。 13 世纪,蒙古成为幅员辽阔的世界帝国,在无休止的征伐和杀戮中,他们几乎从未遭遇过失败,而作为一个孤悬在大陆之外的国家,日本凭借海洋的保护获得了近六个世纪的安全,但随着蒙元逐渐占领东亚,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一位皇帝的野心,东瀛四岛在茫然无措间被推向风口浪尖,而这个一意孤行之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黄金的诱惑 1271 年,忽必烈建号“大元” ,仅三年之后,他就野心勃勃地计划将日本纳入统治。

2、其中的真实动机,今天已无从得知,但从一名外国人的笔记中,我们发现一些端倪:“在那个被称为日邦格 (日本)的岛上,有着无数的黄金,皇宫屋顶用纯金制成,地板也敷有两指厚的金子。 ”写下这段文字的不是别人,正是 13 世纪的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 事实上在此之前,大陆的统治者们就对日本的金矿有所耳闻。这个国家首次发现黄金是在 749 年,其中的 39 公斤后来被送到奈良,用于装饰美轮美奂的东大寺,也正是用黄金,遣唐使得以支付在长安的开销。自宋朝以来,为换取必需品,日本黄金的出口量急速上升,这些都催生了关于“黄金之国”的谣言,它既诱惑着像马可波罗一样的旅行家,2也诱惑着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更重要的是,由于

3、蒙哥和贵由两位大汗的穷奢极欲,在忽必烈时代,帝国财政已是债台高筑。 虽然马可波罗将财富视为蒙军远征的动力,但史学界却有不同的观点,很多证据显示,忽必烈的动机可能极为单纯,因为他相信“天命” ,而他的“天命”就是成为世界的统治者。1268 年,高丽国王奉命动员了10000 大军,并开始建造 1000 艘战船。耐人寻味的是,即使到了此时,忽必烈也从未指明他的目标就是日本。对这位大汗而言,当务之急是入侵南宋,因此在催促朝鲜的同时,海路勘测人员并没有奔赴对马海峡,而是去了朝鲜西南方的岛屿。至于日本,忽必烈知道这个国家仍在与南宋交好,但若能使其提前降服,那么征服中国的工作将会轻松很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4、,要求“通好”的国书被送到了京都:“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国王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 虽然威胁被表现得异常隐晦,但无论是天皇还是幕府,都从中找到了很多令人不快之处:天皇被称为“日本国王” ,位于“大蒙古国皇帝”之下,此外,尽管与南宋之间没有攻守同盟,但日本对于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却十分关注,无论如何,他们没有理由背弃这个风雨飘摇中的朋友。 1269 年,70 名朝鲜人和蒙古人组成的使团前往对马岛。这一次朝廷本打算做出回应,但遭到了镰仓幕府的意外阻拦。使节团不甘空手而归,

5、只得绑架了两名岛民前往大都。在被奢华的宫殿震惊后,两人又被毫发3无损地送回日本。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忽必烈希望他们大肆宣扬自己的见闻,用蒙古的强大来慑服日本政府,而在此期间,后者也终于开始讨论如何给大汗回信,幸运的是,这封信最终没有发出。事实上,其作用只能是进一步激怒大汗信中言词激切,并高傲地声称日本拥有“神助” 。 作为最后的外交努力,赵良弼在 1270 年和 1273 年奉大汗的旨意两次出使,尽管有过被日方囚禁的遭遇,但在回国复命时,他还是劝忽必烈不要轻举妄动:“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 ” 但忽必

6、烈决心已下,早在 1267 年,他就急不可耐地要求高丽进行动员,此时他又命令建造 900 艘军舰。大军应在 1274 年阴历 7 月启程,尽管此时与南宋的交战依旧激烈。正如都城中那些大而不当的建筑一样,决定战争的并不是现实的考虑,而是统治者的个人独断,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年代,这种情况可谓非常普遍。 从一开始,远征便似乎注定一波三折,由于军备后勤等原因,出发日程被拖延了三个月。虽然九州的博多被选为登陆地点,但在此之前,舰队还要攻克对马岛和壹岐岛,以确保交通线不受破坏。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方的防御工作是漫不经心的:动员令仅限于九州,而召集起来的武士又缺乏作战经验。尽管根据元史的记载,其规模达到了惊人

7、的 102000 人,但剑桥日本史却根据残存的文献判断,当元军登陆时,可能只有 4000 至 6000 名愁眉不展的日本人,守卫着漫长的博多海滩。 4陷落的前哨 1274 年 11 月 2 日(阴历 10 月 3 日) ,远征军从朝鲜南部起航,第一站是九州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11 月 4 日夜,蒙古舰队的侧影在地平线上出现,这一消息立刻被汇报给了当地的最高长官宗助国。武士中爆发出一片喧嚣,因为在接到警报之前,岛上的八幡神社发生过一场火灾,这本来是凶兆,可谁料火势很快就被扑灭,而白鸽则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在神社屋顶。自古以来,白鸽就被认为是八幡大菩萨的信使,这让武士们感到这次火灾或许是某种启示

8、是菩萨亲自点燃了它,以警告蒙古军队的到来。 4 日至 5 日夜间,宗助国率领部下跨过一座小山,径直向佐须浦海滩奔去,并在次日凌晨完成了防御准备。为向太宰府传递警报,武士小太郎和兵卫次郎乘小艇穿过了遮天蔽日的来袭舰队,一路乘风破浪向南而去。第一批登陆的蒙军超过 1000 人,十倍于宗助国的 80 骑人马,他们并没有展开谈判的意愿,而是直接放出铺天盖地的箭雨。就这样,双方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打响了战争:短箭和石块呼啸着飞来,而日本武士拉开弓弦作为回应,由于佐须浦海滩有一片茂密的树林,蒙古人无法施展方阵的威力,借助有利地形,宗助国的武士杀伤了相当数量的元军士兵。但无论他们如何勇猛,都无法改变众寡悬殊的

9、事实,一半的家臣在滩头阵亡,更多的人因为箭伤奄奄一息。 宗氏家谱记载了他们的最后时刻:宗助国在马上拉弓放箭,右马次郎(宗助国之子)紧紧地在后面跟进,仅剩的十几名手下奋勇争先。当他们稀疏的身影被长矛和盾牌吞噬时,对马之战落下帷幕,因为寡不敌众,岛上的宗氏一族全部战死。 5蒙古军队忙于屠杀破坏,并没有立刻前往壹岐岛,直到 11 月 13 日凌晨4 时,舰队才重新启程。与对马相同,壹岐的防备十分薄弱,落魄贵族的后代平景隆统率着弱小的守备部队,其驻守的樋诘城虽名为城池,但本质只是一座军营。 相同的命运降临到壹岐岛的身上,密如飞蝗的箭雨飞向平景隆的部下,顷刻间制造了巨大的杀伤。夜幕降临,蒙古人退回到战舰

10、上过夜,但日军已无法坚守海滩,残部只能返回樋诘城,准备长期固守,以等待九州的增援。 第二天上午,大批举着红色旗帜的士兵将樋诘城团团包围了起来,城内人人披挂。面对绝境,平景隆只能派出一位武士保护自己的女儿前往九州,向太宰府请求援助,就在他们离开不久,城门即告失守。 平景隆决定发动决死突击,但当他们手持长弓冲到门口时,却惊讶地发现蒙古人将妇女当作盾牌。武士们见状扔掉长弓,拔出刀剑,向对方阵线冲去,但这种垂死挣扎注定不会有任何效果,他们因寡不敌众相继战死。绝望的平景隆撤回本丸(日本城最深处的部位,通常也是城主的居所) ,与妻儿一同自杀。在此之后,壹岐岛终告陷落。 只有樋诘城外的妇女得以幸免前一天,元

11、军士兵强令她们在树林中打开一条通道,顺着它,大军迅速展开了包围,但这一举动并没有获得任何感激,当城破之后,这些妇女成了新的人体盾牌,铁锥刺穿她们鲜血淋漓的手掌,绳子把她们连成一串一如对马的惨剧重演。 “元寇”袭来 松浦半岛和鹰岛位于博多以北,随着壹岐沦陷,当地立刻处在了入6侵的前沿地带,15 日至 16 日夜,蒙古舰队在远海现身,在对两地发动的突袭中,数百名军民不幸丧生。求救使者很快抵达了太宰府,而对马和壹岐的使者早已等候多时。三方的共同警告让九州加快了作战准备,尽管在博多湾西侧的今津,蒙古远征军已如乌云般降临。 这支大军人数在 15000 至 17000 左右,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充当核心,大量

12、的骑射手构成辅助,每位射手都拥有两到三张弓,行军时保存在专门的弓袋中。从朝鲜征募来的步兵同样为数众多,他们手持盾牌、长矛,脚蹬长筒皮靴,依靠头盔和长袍保护血肉之躯。尽管这只是帝国大军的冰山一角,但如此庞大的入侵者麇集于九州,这在日本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因为最杰出的将领都投入到了与南宋的战争,因此远征军统帅们的名气与才能实在称不上出众:最高指挥官是蒙古人忻都,洪茶丘、金方庆及汉人刘复亨担任副手,他们的海战经验有限,而且两名高丽将军素来互有积怨。尽管如此,他们在最初阶段仍旧保持着一致:大军在登陆后将沿海岸向东前进,攻克博多,尔后再沿那珂川和御笠川之间的谷地前进,直捣日军的防御枢纽太宰府。 以整齐

13、的队形,元军出现在了对手面前,每个方阵都由盾牌保护,在鼓点的号令下行军或是待命,而相较之下,日本武士依旧停留在单打独斗的阶段。在一份叫八幡愚童训的文献中,作者没有忘记提醒读者,在“蒙古式的战斗”中,对方会以浩大的声势一拥而上,而在“日本式的战斗”中,战士的首要任务是寻找有价值的敌将,展开一对一的较量。尽管面对着未曾体验过的恐惧,但日本人表现得依旧异常凶悍。 7竹崎季长是一位性格暴躁,喜欢自吹自擂的武士,和很多同僚一样,他在后续部队抵达前便对元军方阵发起了冲击。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陷阱:雨点般的箭矢呼啸而至,让竹崎和他的随从相继挂彩。他后来请画师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并亲自撰写了注

14、释这就是著名的蒙古袭来绘词 。在一幅画面中,竹崎的战马被箭矢射中,周围鲜血四溅。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名叫白石通泰的武士策马赶到,帮助竹崎和他的部属侥幸脱险。 另一位姓山田的武士则表现得更为审慎。 八幡愚童训写道,山田在进入战场后发现,直接冲向元军阵列是不明智的,他向八幡大菩萨祈愿,随后拉弓放箭,当场将几名落单的敌军士兵射倒。事实上,如果武士们都像山田那样审时度势,他们就不会如此快地陷入绝望的局面。 经过一天的战斗,元军成功建立了滩头阵地,开始向既定目标推进。到当天傍晚,日本人已被迫向太宰府方向撤退了数公里。作为最高指挥官,少弐景资决定依靠水城抵挡敌军进攻。水城并非城池,而是一道 664年修建

15、的工事,其 15 米高的城墙在丘陵间延伸,绵延达 40 公里。这道600 年来未遭外敌进攻的防线成了阻止元军的最后屏障。战斗在 11 月 19日傍晚迎来了高潮,少弐景资带领两名家臣指挥战斗,这时一名身高超过两米的敌军将领映入视野。景资立刻拉弓放箭,受伤的敌将匆匆在亲兵簇拥下撤退,据说对方就是刘复亨远征军的副统帅。 或许是因为大将负伤,蒙古人没能攻破水城。而元军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分歧:刘复亨因伤完全失去斗志,忻都和金方庆则围绕着撤退争论不休。后者坚定地认为应当背水一战,但忻都看到的却是军队疲乏不8堪的事实。夜幕降临后,大军纷纷向战舰转移,沿途的房舍都被付之一炬。第二天早上,仿佛蒸发一般, “元寇

16、”们离开了海岸,朝外海扬帆而去。 短暂的和平 作为第一次“蒙古袭来” ,1274 年战役可谓非常短暂,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 元史宣称刘复亨击败了 10 万敌军,撤退只是因为箭矢耗尽(这在军事史上并不罕见) ,日本方面更是不必多言。但耐人寻味的是,真正的伤亡并不来自战场,而是撤退途中,诚如东国通鉴所言:“会夜大风雨,战舰触严崖军不还者,无虑万三千五百余人” 。这意味着,仅有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在风暴中幸免。 对高丽王朝而言,更大的危机来自国内沉重的税赋、镇压三别抄之乱和军事动员直接摧残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而忽必烈又如此好大喜功,军事上的失利根本无法使其野心收敛。1275 年 2 月,杜世忠使团前

17、往日本,他们踏上的注定是有去无回的旅程。但由于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的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对日本的进攻被暂时搁置,高丽奇迹般地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机。当然,解脱只是暂时性的,忽必烈认为,一旦南宋被征服,只要假以时日,当地的造船能力便可为他所用,届时,一支空前绝后的舰队将建立起来。 休战也使日本得到了喘息,全国上下都在为强化军备不懈努力。九州组建了海岸保卫部队,外地的武士被征调到博多,重臣北条宗赖被任命为本州最西端的长门国守护。随着临安沦陷的消息传来,东瀛列岛更是陷入了一片忙乱之中。 1276 年,日军开始在博多湾修建城墙,希望以此封锁入侵者。城墙9长约 20 公里,距海岸线约 50 米,外侧面向大海,

18、高两米,由石头砌成,内侧则为一道倾斜的土坡。不过日本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博多湾仍将是蒙古入侵的第一站,但由于其拥有绝对的制海权,石墙始终面临着被侧面迂回的风险。 随着南宋的残余势力覆灭于崖山,福建和扬子江的造船厂很快接到了建造上千艘战舰的命令,宋朝的降将们被召集起来,商议如何从中国起航进攻日本。一个月后,一名宋朝的遗民给日本方面写信,暗示这个国家可能要步南宋的后尘。毫无疑问,新的入侵已然是迫在眉睫。 决战博多 1280 年秋,忽必烈在行宫中召集了帝国的高级官员,以绘制征服东瀛的宏伟蓝图。这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甚至连服丧的汉族士兵也必须参战。在收编了宋朝的降卒之后,这位大汗得以从两个方向派出

19、舰队。大部分说法认为高丽贡献了 900 艘战舰和四万名士兵,而中国则有 3500 艘战舰和 10 万人参与。当然,这一数字肯定有所夸大,但无论如何,其规模空前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日方的兵力,各方记载则是一片空白。 1281 年 1 月传来了远征的命令,东路军将从朝鲜半岛出发,经对马前往壹岐,并在当地与从中国出发的江南军会师。蒙古大将阿剌罕(阿剌海别吉)作为最高统帅随江南军出发,而江南军本身则由汉将范文虎带领。 1281 年 5 月 21 日和 26 日,东路军分别攻击了防御薄弱的对马、壹岐两岛。在对马岛上,宗助国之子宗重尚步其父的后尘战死,300 名平民10遭到屠杀。按照计划,东路军此时应暂停行

20、动,等待江南军到达。但指挥官忻都和洪茶丘却希望抢先获得战功。事实证明,这是个异常鲁莽的决定,而且其攻击的目标不仅限于博多。300 艘战舰越过下关海峡,朝本州最西端的长门国驶去。这一贸然行动并未换回多大战果,只是在遥远的京都引发了一阵骚动,一部分人认为既然蒙军已经出现在了本州,那么九州肯定早已陷落。幸运的是,在流言扩散开来之前,长门守军已将蒙古人赶下了大海,迫使后者向壹岐岛退却。 在长门受到攻击的同时,东路军主力驶向了博多湾。日军对此早有准备,早在 1280 年 4 月,幕府就有人做出过正确的判断。在海岸上修建的城墙也证明了它的价值。蒙古战舰靠岸后,立刻遭到了蓄势待发的弓箭射击。虽然伤亡有限,但

21、元军始终无法建立滩头阵地,只能占领湾内的志贺岛和能古岛,准备以此为据点对城墙进行迂回。出乎蒙古人预料的是,日军没有坐以待毙。 八幡愚童训中记载了一位名叫草野次郎的武士,他率领手下冒着“石弓” (很可能是攻城弩)出战,在白刃战中斩杀了 21 名敌人,最后一把火将一艘元军战舰付之一炬。当天晚上,草野的“壮举”就传遍了全军。 黎明降临,一只苍鹭孤单地在远征舰队上空盘旋,扔下一支羽箭。河野通有见证了这一幕,激动地命令部下登船。河野通有是濑户内海的水军头领,而那支箭恰恰来自一名随从的箭囊,对日本人来说,这一异象代表着幸运与胜利。和叔父河野通时一道,河野通有率两艘小船向远海划去,蒙古人爆发出一阵轻蔑的嘲笑。但当日本武士放倒桅杆、开始跳帮时,他们才纷纷恍然大悟。河野通时被一箭射死,河野通有被“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