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31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应只是由专家学者按自己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人民大众,更重要的是认真倾听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发自内心的呼唤。当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从三个方面推进:理论大众化要认真考虑民族区域自治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实践大众化要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族群众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创新大众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开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关键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076-03

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之后,国内学术界对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也进入人们研究的视野。很多学者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民族地区则应结合自身特点、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形式” 。笔者十分赞同这些观点,但觉得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向大众,但这不2应该只是由专家学者按照自己的

3、理解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人民大众。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向大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认真倾听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发自内心的呼唤,真正确立人民大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今天而言,就是要积极回应人民大众对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诉求。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同样如此。 一、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民生问题 很多人都以为,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非就是让民族地区的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看待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这种看法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民族地区的现实民生需求列为这些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

4、实,民生从来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离开民族地区的现实民生需求来谈这些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与我们党近年来一直强调的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不相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重视民生的呼唤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诉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向大众,是因为它历来关注老百姓生存条件的改善。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要把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的“异化”中解放出来,以实现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质上就充满了对广大劳动群众民生的现实关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也是为了救中国的百姓于水火之

5、中。建国后,我们党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急于求成而出现了一些重大3失误,但在改善民生方面还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即使是遭遇了“文革”的十年动乱,我们的人民仍然选择了拥护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反省了建国以来的执政教训,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启动了改革开放,迈出了解放生产力、消除贫困、让全体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步子。改革开放因而也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支持。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1

6、在科学发展观思想中, “以人为本”更被视为核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则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所以受到空前的重视,也是因为民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也正因为重视民生的呼唤才能深受百姓拥护。换言之,离开对民生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不仅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追求,而且每前进一步也都会十分艰难。 其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梦想的现实追求过程

7、。因为惟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梦想的现实追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会获得最为强大的生命活力和不断前行的动力。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讲话时强调要实现中国梦,4这个中国梦当然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在老百姓看来,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升。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282 正是因为中国梦寄予了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才能凝聚起每一个中国百姓的力量而为之努力奋斗。笔者认为,提出实现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梦想的现实追求。正如马克思所

8、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29 毫无疑问,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同样也需要这样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这样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当然不可能凭空而来,我们只有重视民族地区百姓的民生呼唤,并将民族地区百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盼与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从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二、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之梦的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容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鼓舞人心。既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民生对全面建成小康

9、社会的期盼和呼唤,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之梦来审视当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三个方面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涵义,最为重要的当然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大众所掌握。应5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一直都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大众所掌握,比如出版了不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在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性教育。然而如果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之梦来审视当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笔者认为,今天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适

10、应时代发展和满足民族地区大众需求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正如刘云山所说:“理论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大众需求的程度。大众对理论的需求,说到底就是渴望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能从理论上得到解答。 ”3 众所周知,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经过了 20 多年的奋斗,我们国家在 20 世纪末已达到总体小康。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2012 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确保我国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完成这一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11、;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必须紧密联系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回答好人们所关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而言就更是如此,因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这些地区老百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希望也更为迫切,全6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顺应今天时代发展的一种表述,充分表达了民族地区老百姓的强

12、烈心声。这也就是说,当前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认真考虑民族区域自治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满足于以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方面所作的努力,更不能像某些地方那样,简单地以文件、政策代替理论大众化工作,以为把文件精神和政策布置下去并强调必须执行就完成了理论大众化的任务。理论宣传也应彻底改变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作风,如刘云山所说:“近年来,我们在改进理论宣传文风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成效。但文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进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真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要强调理论宣传必须切实回应少数民族地区

13、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用群众的体会、群众的思考、群众的语言去启发群众,并以解决这些地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让群众感到理论可信、可亲、管用。只有这样,这些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 2.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大众化,而实践大众化则是理论大众化成效的直接体现。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 ”4这种“活的马克思主义”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成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行动。就今天而言,就是人民大众在实践中自觉运

1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7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许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快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理由很简单,要实现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国 GDP 年均增速达到 7%即可,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 GDP 增速则基本上都要达两位数以上。人们也注意到,2013 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今年中国 GDP 增速预期在 7.5%左右。5而从 2013 年全国各地立下的 GDP 军令状来看,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省区 2013 年 GDP 增速都超过 1

15、0%,贵州甚至以 14%的增速预期目标“领跑”全国。6目前,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区 2012 年的 GDP 总量均尚未突破 1 万亿,这些省区有的甚至差距还非常大。内蒙古自治区 2012 年人均 GDP 虽然突破了一万美元,但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海东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内蒙古人口基数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年内蒙古产值贡献当中的很多产业并不属于富民产业,央企在统计数据中占比很大,所以这一数据并不能真正反映居民的收入。7一方面既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变成唯经济增速至上的 GDP 主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让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都能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这对民族地区全面建

16、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8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就必须把发展经济和改善这些民族地区群众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让8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真正主动地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不同民族群众的意愿,对他们的积极实践予以大力支持,而不能把实践大众化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和办公室里,更不能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干部那样,习惯于发号施令,使实践大众化变成了人民群众被动地执行文件和政策。否则,发展为了人民、

17、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成了一句空话。 3.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人民大众。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实际上也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其实也蕴涵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和实践大众化之中。只不过建立在理论大众化和实践大众化基础上的创新大众化,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高境界。 毫无疑问,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应该更为注重从本民族地区的特点、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出发,努力探索具有本民族大众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鉴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

18、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希望更为迫切,而面临的困难又比较多,比如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差,人才缺乏和流失情况严重等等,这也意味着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必须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迈出更大的步子。具体地说,一是对本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要舍得加大投入,要着力打造具有本民族大众特色的创新文化;二是要鼓励本地区民族群众利用好党和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得到充9分的发挥;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一些人存在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使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无所作为思想不再有市场,让敢想敢干

19、、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样,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光明前景的路子。 三、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最让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目标。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地区的民族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理性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在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也使他们能够正视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虽然美好而令人向往,但就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

20、实而言,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还有许多坎坷,也可以说困难更多。因此,光有美好前景的描绘而看不到面临的困难,这样的梦再好也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不仅难以成为现实,而且还很容易使人们在面临困难时备感受挫,失去继续前行的自信。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理性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就是要将他们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一方面既需要认真分析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包括有利条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现存的差距、面临的困难和10挑战,准确把握当前亟待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真正深入人

21、心。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才能在有效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也使人们能够正视当前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加务实,对于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比如民族地区民生的改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发展差异问题、民族地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等等,都必须予以积极的回应而不能避实就虚或避难就易,更不能对老百姓的批评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甚至视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加以压制。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不能正视困难和直面问题,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而言,当前民族地区

22、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必须更加重视培育这些地区民族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性追求。 二是强调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扎实推进本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还比较落后,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没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内蒙古有“一黑一白” (煤炭、乳业)两大特色产业,正是这两大特色产业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链,为内蒙古自治区 2012 年人均 GDP 突破一万美元做出了巨大贡献;广西也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还有“一白(蔗糖)一灰(有色金属)一蓝(海洋产业) ”和毗邻东南亚的沿边优势,充分利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