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摘要】新课改标的思想逐步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的低效教学行为,教师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教学目标不能够有效达成,这一问题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物理课堂低下的原因并对积极改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相互作用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是来源于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学习基础很差。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高中新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通过一段定时间的学习,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有以下表现:一部分学生出现或是对物理学习厌烦、畏惧、甚至抵触;或者
2、先是有信心学好物理学,但经常碰到不会做的练习题信心被打击得一干二净,学习成绩急剧下滑;于是就放弃物理学习。 1.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低下状况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由于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民族地区学校教学大多是采用了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的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结果导致学生过度关注基本概念的识记和解题能力的培训,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对教师依赖,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忽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1 民族地区高中的投资相比发达地区中学少,资金的短缺使得学校的教学条件难以跟上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新课程更强调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和过程,这就要求必须辅
3、之以丰富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民族地区高中的各种硬件设备不完善,教辅资料、师资力量、实验器材、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资料等教学资源严重匿乏,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1.2 民族地区高中的学生整体素质较一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都有较大的差距。 1.3 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相比城市中学来说处于劣势。由于经济条件上的差距,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理念不同,民族地区高中实施素质教育更为艰难。 1.4 民族地区高中教师自我素质还有待提高。很多的民族地区高中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是教材的更改,对新课程的理念
4、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 2.物理课堂教学低下成因分析 我校课题小组曾对高中民族地区物理课堂教学低下的成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厌学。引起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三个方面。 2.1 生源优劣的不平衡。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民族地区高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是智力正常,但品性顽劣的高智劣德3型学生,一部分是连书上汉字都认识很少的智障型学生,第三是各学科极不均衡的偏科型学生,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家庭经济薄弱而留下来的学习努力的学生。在这些同学中,一心想学习的学生是少而又少。由于与
5、他们同等的或者比自己还不如的同学都离开了农村,心中的失落感必将导致他们心理的失衡,在学业的追求上不得不放弃更高、更好欲望,动力下降,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2 家长的重视程度。 农村学校能留下来的学生家长们,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不得已将小孩留在了农村学校,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明知小孩在学业上成绩差,只是报有完成高中教育的态度罢了,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关注比城区的家长少了许多,等着孩子高中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外出打工。家长的这种态度,极大得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厌学的普遍性必然高于城区中学。 2.3 学校的设施配备。 由于目前物理新教材多数教学内容是采取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的模式,
6、在民族地区学校,实验探究所需器材寥寥无几,学生感兴趣的直观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又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模式。更有许多实验所需的氛围比如探寻的过程也不如城区中学那样有条件。这个客观的限制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4 教师的教法。 民族地区高中的教师,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的说教模式仍在“横行” ,将学4生学习的要求与兴趣扼杀。 2.5 学生的内在因素。 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消极、厌学。表现为:懒惰,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把学习当做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依赖,缺乏独
7、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照抄作业。畏惧、害怕,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表现为:恐惧,学习中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害怕回答老师提问、做实验、做作业等;回避,有些差生因畏惧物理学习,往往设法回避物理学习活动。厌倦。厌倦是一种最严重的厌学心理。表现为:厌恶、讨厌学习物理,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自卑。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表现为: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3.应对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民主。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
8、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只有了解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与学生真诚相待,才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53.2 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3.2.1 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开始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某个物理现象,或做某些实验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让学生自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始产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3.2.2 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
9、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 例如,在讲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时可从冰雪融化寒冷,下雪暖和引入课题。 3.2.3 从理论或实践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时可先提出一个问题: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例略认为物体运动不需力来维持;哪个观点正确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3.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随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
10、某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63.3.1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
11、、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第一,从物理学史资料中吸取养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物理新教材上选编了很多物理学史资料,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获得物理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的魅力。如“法拉第和场的概念” ,同学们可以领会到法拉第那种敢于冲破旧观念束缚,发现真理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求知欲。 第二,从对当代科技成果的了解中激发学习兴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当代科技的进展,如从对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嫦娥计划”
12、等的了解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此外,从各种报道中也可以看到,科技发展在对人类服务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科技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核安全问题等。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7社会责任感,并且努力提高人文素养,为科技社会和谐发展作贡献。 第三,从物理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用物理学基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物理回归生活。如汽车在上坡时,司机常用变速杆“换档” ,正是为了减小速度而获得较大的牵引力。高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这是由于惯性的作用等等。 3.3.2 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物理课
13、中的实验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新课引入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过来,纸片掉不下来,连一滴水也流不出来,学生惊奇极了。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教师再把抽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叫两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拉,俩同学使出浑身力气还是拉不开,使学生既惊奇又确信“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的事实。逼真的实验现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而且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3.3.3 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些后进生不喜爱物理,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
14、是从没认真去学,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只有失败的痛苦,而没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应满怀深情地对所有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具有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需要教师的具体帮助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恰如其分的赞扬,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信心逐渐转化成一种学习的8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他们改善厌学情绪。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3.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 3.4.1 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积极主动探究物理问题。 课堂教学是物理新课
15、程实施的主要阵地。因此,培养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预习时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做下标记,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对自己已经理解了的内容,应区分自己的理解和老师讲述的不同之处,建立正确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在课堂学习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分析老师的讲解,学习老师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争取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内容,建立认识物理问题的科学态度。课后做到及时总结和复习,反思自己的理解,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对“电荷”这一概念,预习时可能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注意“电荷” 、 “点电荷”等概念的区别。课后自己总结其主要的不同点,如“电荷”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固有属性,
16、它不能存在于粒子之外,但又是独立存在的,电荷只能通过其存在的后果来描述;而“点电荷”实质上是理想化了的带电体,是一个理想模型,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还有质点、理想气体等。 3.4.2 加强学法指导及个别辅导。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个别辅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教学中可进行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对学习不踏实、9贪玩的后进生,指明不努力学习的危害,多督促他们学习;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应鼓励他们笨鸟先飞,多看书,多提问,多做练习,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并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作业错误较多的要当面批改,指明错误原因,详细询问不懂之处,耐心讲解,使后进生尽量弄懂每一个问题,
17、稳步提高学习的信心。 3.4.3 培养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因此,就需要多向他们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果。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解决问题,旨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并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教师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学
18、习信息,如网络学习物理知识、讨论物理问题、探索物理新知、拓展物理视野、开拓物理思维的网址;介绍好的参考资料、科普刊物、科学名著、科幻读物、科学小发明启蒙读物等等。 3.5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10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
19、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6 开发农村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还为学生日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奠定基础。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本地区中对物理知识应用的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学好物理知识就能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外,还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民族地区的日常生产实践是如何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思考其中的道理,进一步应用好物理规律为广大的民族地区服务。 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活动中,学生理解了“晒衣服”的实例,可引导学生思考:晒“菜干”遇上阴天或者下雨,应该如何处理?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因素时,联系打木桩入土的情景,木桩下端都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什么?惯性方面的探究,镰刀松了,农民往往用力在石头等硬的物体上撞击几下,就能把镰刀紧套在柄上。在研究分子动理论时,联系农民在田里浇氨水的情景,浇氨水时,旁边的人会闻到氨的气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