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78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恰当选择和使用论据让说理更丰满一、知识导引 论据,即立论的根据。在议论文中,作者提出了论点,就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作论据,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那么论据就是议论文的血肉。文章有了血肉,才会丰满多彩。 二、操作方法 通过平时的积累,同学们多多少少会掌

2、握一些素材。如何把这些素材转化为能证明你论点的论据呢?这就需要在两个环节上下工夫:一是论据的选择,二是论据的运用。 1. 论据选择的方法 (1)选取真实的论据 论据要让人相信,首先材料要真实可靠,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同学因为材料积累有限,又懒得去查找核实,仅凭记忆作文,2结果差错难免。如有的同学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或者引用的一句名言与原句有较大出入甚至弄错了作者,或者明明是明代的事却说成是唐代,这样的论据,别人一眼就会看出破绽。文章论证的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要你的论据真实可信,其秘诀无非一个“勤”字,勤积累,勤查证,唯此而已。 (2)选取典型的论据 典

3、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那么,什么样的论据才称得上典型呢?它至少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A.众所周知、影响范围较广的身边事;B.见诸电视、报刊等媒体的新闻事件;C.古今中外名人的真实经历及其言论;D.真实的历史事件;E.已被证实的权威的统计数字;F.经典名著中的人、事、物等。 (3)选取能对准论点的论据 也就是说要选取能确切地证明你的论点或分论点的论据,这就是我们说的论据的针对性。 论据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论据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

4、元军俘虏后,面对元军招降时大义凛然的回答。 论据三:鲁迅先生年轻时,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写下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3句。 上述三个论据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三者主旨之间还是有着细微差别的:论据一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论据二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论据三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论据一;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应用论据二;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5、则应用论据三。由此可见,只有最切合论点需要的论据,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虽然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要让论据对准论点,符合论点的需要,要做好两点:A.通过仔细辨析,明确论据(材料)所反映的主旨及其侧重点;B.学会分析论据,努力使论据靠向论点。 (4)选取鲜活的论据 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把它们当做“百搭” “万金油” ,随便什么论点,改头换面一下就能用了。而这些所谓的经典论据,虽然有时确实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但却有“陈芝麻烂谷子”之嫌,会让读者(如果是考场作文,面对的是阅卷老师)味同嚼蜡,从而失去往下读的

6、兴趣。 所以,最好能选择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比如: 论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4论据一:李白从“铁杵磨成针”中悟得道理,终成一代诗仙。 论据二:姚明虽然个子很高,但在弹跳、力量方面没法和黑人比。所以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论据一虽典型,但因为用的人多,就显得陈旧,显得“滥” ,而论据二引用姚明刻苦训练的事例,对篮球不够关心的同学不一定会知道,因而用的人相对较少,就显得鲜活。 要想让论据变得鲜活、新颖,同样是要在积累上花工夫,只是,我们的眼界应更开阔一些,不能仅仅关注书本,更要关注社

7、会,关注生活,在我们的积累中融入时代的“活水” 。 2. 使用论据的方法 (1)叙述简洁 议论文中列举事实论据时,用到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这种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很大的差别: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要详尽、生动、突出中心;而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为论点提供事实依据,要求简明和概括。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大家是熟悉的,如果按记叙文要求写,篇幅会很长,而如果把王勃的故事作为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可以这样表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路遇滕王阁盛会,在众人的怀疑、嘲笑、责骂声中提笔挥毫,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 。 由此可见,由于写作目的与要求的不同,议论文中叙

8、述论据时要尽5量概括和简洁,一个事例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即可。如果也像写记叙文那样追求完整详尽,势必会喧宾夺主,最终淹没论点。 (2)善于拓展 拓展,就是把论据中与论点相关的部分扩展开来,使叙述的内容与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将蕴含在材料中并不显露的地方加以挖掘、扩充,使材料能成为论点的有力证据。 论点:失败并非一种痛苦,它是一首歌,一首以坚持为号角,以奋斗为旗帜谱写成的战歌!论据: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几乎试遍了所有可能发光的材料。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经历了无数失败,但每一次失败后他都能重新开始,总结失败中的经验,洒遍奋斗的汗水,终于造出了使世界向工业化迈进一大步的电灯。 上述例子中的论据,

9、作者在叙述时用到了这样一些词句:“几乎试遍”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经历了无数失败” “重新开始” “洒遍奋斗的汗水” 。这些实际上都是作者合理的想象,但却是对论据中相关部分的拓展,因为这些词句是最能突出强调论点中“坚持” “奋斗”这一重点的。这样一来,即使没有作者的议论,事例本身也会有论证的力量。 拓展有时还可以使论据的叙述变得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但是不宜过多,否则就会显得不够简洁,反而得不偿失。 (3)合理有序 有时候,在论证同一个论点或分论点时,为了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我们往往需要列举出多个论据,这就涉及顺序的问题,即哪个论据先说,6哪个论据后说,还是要合理安排一下的。论据

10、的排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是古今中外的顺序;还有一些文章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手法;如果既用事实论据又用道理论据,可以把道理论据作为几个事实论据的总起或总结。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高远的理想并不是轻而易举便可获取,也没有什么捷径可寻,只有靠我们脚踏实地去争取。这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很多人会半途而废。所以,毅力就是最基本的条件。缺乏毅力,唐三藏西天取经也只是天方夜谭;缺乏毅力,刘翔就没有得第一的可能;缺乏毅力,马克思就完成不了一本饱含三十年心血的资本论 。没有毅力,再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都只是徒劳。名人头上闪亮的光环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得来的

11、,哪一个不是用毅力去拼搏争取的? 这一段文字中,用一个道理论据(孟子的名言)作为下面三个事实论据的总起。而这三个事例,唐三藏、刘翔、马克思是按“古今中外”的顺序来排列的。 (4)分析说理 说起议论文,我们总会提起一句话: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列举事实论据,而讲道理就是分析说理。对论据的分析要恰当。 简朴可以兴国。如若不信,有例为证: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延安人民一道住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缝制的;林伯渠的眼镜腿断了,用绳绑在耳朵上将就着戴。简朴的力量大矣。 7上面这段文字,首句是论点,中间是论据,结尾是结论。作者只是堆砌了几个论据,这些论据在一起说明了一个事实(

12、注意不是论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很简朴的。而这与其要论证的论点相去甚远,因而也谈不上论证的效果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论据的分析。 A.人生有没有价值,并非由能不能光耀千古、流芳百世来界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样的人生才能精彩。看看历史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李白,他明白官场污浊,容不下自己飘逸的心,于是游历群山,书写山河,终成一代诗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明白躬耕陇亩才适合自己的本性,因而回归田园,成就一代田园诗人的美名;班超投笔从戎,在对抗匈奴的战场上找到了属于

13、自己的英勇与豪迈;鲁迅弃医从文,拿起了如投枪的笔,流“文”千古B.这些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特点,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从而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奇特的光彩。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 这一段文字中,分析议论的句子有两处,句 A 是对文章论点“找准位置,绽放光彩”的分析,句 B 是对前面几个事实论据进行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总结,是在列举了多个论据之后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它找准了几个论据之间的共同点及与论点的最佳结合点,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使论据中能论证论点的那一部分突显了出来,因而也就有了论证的力量。8三、升格演示 滴水可以穿石 在广袤的自然界里,常有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的水,点点滴滴地落下来,最后竟然

14、把坚硬的岩石滴破。 初看上去,这真是奇妙得不可思议,一滴水,渺小的一滴水,既不能生津止渴,又不能洗衣煮饭,更谈不上什么成功了;而岩石呢,坚硬、厚重,人要是想凿穿它,也还得借助于锤子、钢钎,花费一番工夫才行。那么这渺小的水滴又是怎样穿透岩石的呢?这就要从时间那儿去寻找答案。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在漫长的时间中从没停止过穿石的努力,它有一股坚硬不拔的“韧”劲。 这使我联想到人:一个人,不管做多难的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不论你的能力大小,当你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获得成功。 滴水穿石,还在于落下的每一滴水都是向着一个方向滴的,落在一个定点上。方向明确,目标专一,如若不然,小水滴恐怕

15、没有穿石之功。同样,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绝不能见异思迁。 一句话,滴水穿石关键就在于一个恒字,恒能出力量,恒能出智慧,恒能出神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今天,我们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新征程路上依然荆棘丛生。但如9果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人都具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十三亿人口就是十三亿滴水,十三亿滴水朝着一个方向,坚定不移,连续不断地滴下去,那么贫穷、落后的这块顽石,还怕穿不透吗? 让我们都来做一滴穿透顽石的小水滴! 这篇文章从“滴水穿石”受到启发,联想到人,生出两个分论点:一是要持之以恒,二是要有明确目标,最后联系现实。论证上可谓层层递进,有很强的逻辑性。但这篇文

16、章最大的弊病便是缺少论据,而只知一味发表议论。 “滴水穿石”这则材料只是用来引发作者思考与议论的,并不能作为论证论点的论据,所以,无论作者的论述和分析有多么精彩,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发议论。这样的文章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滴水可以穿石 在广袤的自然界里,常有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的水,点点滴滴地落下来,最后竟然把坚硬的岩石滴穿。 初看上去,这真是奇妙得不可思议,一滴水,渺小的一滴水,既不能生津止渴,又不能洗衣煮饭,更谈不上什么成功了;而岩石呢,坚硬、厚重,人要是想凿穿它,也还得借助于锤子、钢钎,花费一番工夫才行。那么这渺小的水滴又是怎样穿透岩石的呢?这就要从时间那儿去寻找答

17、案。古人说:“滴水石穿,非力使然,恒也。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在漫长的时间中从没停止过穿石的努力,它有一股坚硬不拔的“韧”劲。 这使我联想到人:一个人,不管做多难的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10精神,那么不论你的能力大小,当你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获得成功。我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画独树一帜,诗歌也写得不错,可是字却软弱无力。于是他下决心练字,日日练,月月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练了一手刚劲潇洒的字, “滴水”穿透了“顽石” 。他的画、诗、字被人誉为“三绝” 。 滴水穿石,还在于落下的每一滴水都是向着一个方向滴的,落在一个定点上。方向明确,目标专一,如若不然,小水滴恐怕没有穿石之

18、功。同样,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绝不能见异思迁。晋代大文学家左思,幼时曾专攻书法,但却学无所成,后又致力弹琴,成绩依旧平平。他的父亲对他失去了信心,就对朋友说:“左思的智力、才能还赶不上我呢!”听了这话,左思受到很大的打击。于是他便发愤苦读,立志在文学上做出一番成就。他经过十年之久的构思、酝酿,终于写成了使“洛阳纸贵”的三都赋 。 无论是郑板桥还是左思,他们成功的原因都是能像水滴石穿那样始终如一,矢志不渝,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一句话,滴水穿石,关键就在于一个恒字,恒能出力量,恒能出智慧,恒能出神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今天我们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新征程路上依然荆棘丛生,巨石累累。但如果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十三亿人口就是十三亿滴水,十三亿滴水朝着一个方向坚定不移、连续不断地滴下去,那么贫穷落后的这块顽石还怕穿不透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