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79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0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8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8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3NDJC173YB) 作者简介 1.李恒威,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心智哲学、意识科学和东方传统“心学”研究; 2.徐怡,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意识科学与东方传统“心学”的比较研究。 论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研究 李恒威徐怡

2、 (浙江大学 哲学系,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意识研究” (或意识科学)被誉为意识研究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威廉?詹姆斯是意识研究“第一个黄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开拓者。詹姆斯在意识研究上的开拓性和全面2性工作涉及四个方面:第一,詹姆斯在哲学和心理学上关于意识的众多主题的研究在当代仍显示出跨时代的蓬勃生机。第二,詹姆斯是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神经生理学。第三,詹姆斯在意识研究的方法论上持多元开放的态度,自发地将意识的第一人称研究与第三人称研究结合在一起。第四,詹姆斯率先将宗教体验与神经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宗教体验的神经

3、学研究。在当代意识科学的背景中概括和回顾詹姆斯的意识研究具有双重意义:既有助于确定詹姆斯在意识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也有助于系统理解詹姆斯为当代意识科学提供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威廉?詹姆斯; 意识研究; 意识科学; 意识哲学; 心理学; 纯粹体验; 宗教的科学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 William James Li HengweiXu Y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Abstract: The 1980s90s witnessed the rise

4、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or more generally,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the so?called Second Golden Age.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is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 which involves philosophy, psycholog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As father of modern consciousness studi

5、es, William James (18421910) was among the 3most influential pioneers of the First Golden Age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His pioneering and comprehensive work in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volves four aspects. First of all, James? research topics of consciousness in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covering a

6、lmost all subjects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are still exerting vigorous vitality. His radical empiricism is an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substance dualism, determinist materialism, and rationalism. Secondly, James wa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

7、ss. He believed that psychology must to a certain extent be a neurophysiology, and it must not only concern with various phenomena of the mind, but also explore the brain as it is the direct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ose phenomena. Thirdly, because of his position in pragmatism and radical empiricism

8、as well as his seriousness in the neuroscience researches of consciousness, James?s attitude towards the methodology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was pluralism. He naturally integrated the first?person (generalized phenomenology) study of consciousness with the third?person (empirical science) study. Re

9、cent neurophenomenology is the best footnote of this methodology route. Fourthly, James regarded religious experiences as part of the spectrum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4life of mind. He took the lead in combining the study of religious experiences with neurology, opened up the field of neurologica

10、l research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established the science of religion. James was a non?disciplinary scholar in that his studies of consciousness were the comprehensive and uniform presentations of the phenomenon of humans. James?s greatness lies in his deep respect for the complexity, diversi

11、ty and wholeness of human nature. He always regarded man as a complex, whole, unified and empirical phenomenon, and awarded highest respect and honor to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there is a dual purpose in summarizing and reviewing James?s studies of co

12、nsciousness. Firstly, it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James?s historical status and unique value in the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method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was transformed from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to scientific. Secondly, James has provided the studies of metaphysics, phenomenology,

13、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methodology of contemporary consciousness science with extremely rich and comprehensive thought resources which still have vital significance even today. 第四,詹姆斯将宗教意识体验的科学研究引入人们的视野。詹姆5斯理性地看待宗教体验中的特殊意识状态,并致力于建立“宗教的科学” 。正如肯?威尔伯(Ken Wilber)把心智比喻为一条多频光谱55,詹姆斯也认为理智的概念思维只是我们心智光谱的

14、一部分。作为心智光谱中的不同频段,詹姆斯与新近的研究趋势认为,宗教体验的特殊意识状态将为意识研究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角和资源6 。 克罗斯(Paul J. Croce)认为詹姆斯是一位“非学科性的”(non?disciplinary)思想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生涯中跨越了许多学科领域。他主要是在心理学、哲学和宗教中组织他的思想和学说,他从事的那些研究还没有包含截然分明的学科边界,事实上,这类研究才刚刚开始获得它们的现代形态。 ”71“非学科性”或者超越学科所隐含的内在“藩篱”的确是詹姆斯意识研究的一个鲜明特征。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意识的哲学研究、意识的科学研究以及宗教意识体验简明而深入地阐述詹

15、姆斯为意识研究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对当代意识研究的启示。 二、 詹姆斯与意识的哲学研究 詹姆斯认为:(1)每一门自然科学都不加批判地设定了研究对象;(2)心理学认定的研究对象是思想和感受以及与它们共存并被它们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物理世界,简言之,即思想和感受以及相应的现象世界(phenomenal world) ;(3)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能够确定“各种思想和感受与脑的明确条件之间的经验实证的相关性” ;(4)但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不能走得更远了” ,因为“将现象上给予的思想解释为更深层存在物(entities) (不管后者被命名为灵魂 、 超越的6私我 (Transcenden

16、tal Ego) 、 理念 (Ideas)还是意识的基本单元 )的产物的任何企图,都是形而上学的。 ”32 当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大致完成了心、脑以及心脑关系的现象学描述和经验实证的解释之后,他感到实体二元论造成的对完整的人的分离及决定论的物质论(materialism)造成的对自由意志的侵蚀,是让人无法容忍的。因此,在心理学原理之后,詹姆斯“在其生命的随后岁月致力于设想一个令人满意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 83。最终,他把他的形而上学称为彻底经验主义。 在笛卡尔之后,人们对心物和心身问题的提问与思考都隐含了心智和物质是两个先验异质性“实体”的假设,这样问题一开始就在概念层面上预设了“解释鸿沟”

17、,因此,心智与物质的先验异质性也就决定了解释鸿沟在概念分析的层面上是不可弥合的。为了弥合这个鸿沟,詹姆斯的方案是寻找在概念区分之前的原初体验。 1. 彻底经验主义对心身问题的回应。彻底经验主义的理论意图是明确的:它反对心物作为分离实体的二元论,反对决定论的物质论,反对一般经验主义将体验看作是离散的和分离的以至于需要理性主义的一些抽象概念来将分离的体验连接和统合。概括地说, “彻底经验论首先包含一个假定,接着是一个事实的陈述,最后是一个概括的结论” 9xvi。其中的假定是,体验是首要的。也就是说, “只有由那些可从体验中得来的词项加以界定的事物”才可以谈论。 “这个世界很可能自在地存在着,但是我

18、们无从知道,因为对我们来说,它完全是一个体验的对象;而对这个结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它关系到一些证人,它被一个或一些精7神主体所知。 ”10144 体验的首要性首先是在世界唯有通过有意识的体验方能被显现和揭示的意义上建立起来的。然而,有意识体验(特别是反思型的意识体验)似乎不可避免地将所体验和所知的确定为体验事件(或体验活动)的对立面,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主体与客体、体验与被体验物、心与物的分离,并最终在笛卡尔那里被确定为具有异质属性的两个实体。但在詹姆斯的构想中,意识体验特别是反思型的意识体验并不是原初的,真正原初的体验是他所谓的“纯粹体验” 。纯粹体验是指一种先于理论反思和概念思维的体

19、验,是一种物我浑然的“所予场”(field of givenness) 、一种包容物我全部关系集合的事实体验。 “我把直接的生活之流叫作纯粹体验 ,这种直接的生活之流供给我们后来的具有概念范畴的反思以物质材料。 ”1065 纯粹体验是存在性的(ontological) ,并且每个纯粹体验与其他体验之间都存在一种认识功能的关系。 “我的论题是:如果我们从世界中只存在唯一一种原始的质料或物质每一种东西都是由它构成的假定开始,并且如果称那种质料为纯粹体验 ,那么认识(knowing)就不难被解释为纯粹体验的各个部分可以进入的、朝向彼此的一种特定关系。这个关系本身就是纯粹体验的一部分;其端点 (ter

20、ms)的一头成为认识(knowledge)的主体或承担者,另一端成为被认识的对象。 ”103 在詹姆斯所构想的这种纯粹体验中,认识是任何体验都具有的原始功能,也是各个体验部分之间的纽带。这样,在存在论上只有单一的纯粹体验,但从认识论即认识功能的关系的角度看, “一部分既定的、未分的体验,放在一个联合的语境中扮演认识者的角色,心智状态的角色, 意识的角色;然而在另8一个语境中,这同一个体验却扮演着一个所知物的角色,一个客观的内容的角色” 。 “总之,它在这一组里表现为思想,在那一组里表现为事物。而且由于它们能在两组里同时出现,我们就完全有权把它们说成同时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106 纯粹体

21、验具有在先性和无差别性的特点,在先性是相对于二元论的逻辑在先。纯粹体验不能预先独立地规定它是 “心智的”还是“物质的”,确切地说,它是“混沌的” 、 “模糊的” 、原初的。而经意识体验(特别是反思的意识体验)所昭示的主客二分的状态则是附加了概念分别的次级状态,它是借助反思能力从纯粹体验中派生而来的。从认识功能的发生发展来说,纯粹体验是前意识的和前反思的。 2. 纯粹体验与反思。与理性主义不同,詹姆斯认为,纯粹体验比反思体验的抽象概念更直接、更鲜活和更丰富,纯粹体验本身就包含“对象”间的“关系” 。首先,在心理学原理中,詹姆斯把知识分为“亲习知识” (knowledge by acquainta

22、nce)和“间接知识” (knowledge about) 。前者指个体直接亲习当前对象,由此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的过程整体;后者则是通过反思,运用概念和推理,形成“关于”一个对象的知识1197。语言与反思的思维抽象是对体验的二次重构。由间接知识习得的抽象概念必须返回到亲习知识中,我们才能算真正理解了它。其次,实际上不存在理性主义所追求的那种纯粹无杂的、静态的、孤立的理念型对象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事物并不是纯粹观念的,实际对象的知识是有关其知觉、情感、行为等的集合,是活生生的、丰富的、动态的、亲历的体验过程本身。詹姆斯认为理性不可能把体验9中的对象或对象的某一属性与其他属性完全剥离开来,

23、体验中的对象是过程的、连续的、边缘模糊的关系集合。人们在获得某个观念的背后实际拥有的是与“这个” 观念相关的各种体验和关系的综合。所以詹姆斯认为当我们获得对象的概念时, “(概念)主语代表一个熟悉的对象,加上谓词使得关于它的某种东西被知道了。当我们听到主语的名称时它的名称可能有丰富的内涵(实际上)我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许多东西” 3310 直接体验作为“亲证性”实在,保证了另一种含义的“真”体验的另一“彻底性”在于它的可体验性。詹姆斯反对任何超越体验的“绝对”视角,由于超出可体验的亲证范围,理性做出的先验设定与形而上学论证反倒都是虚假的、独断的、不可证伪的,由于它不可体验。詹姆斯的“体验”不仅是原

24、本、鲜活的,更是“实在”的、可体验的。詹姆斯在对待宗教体验时也秉持这一态度,神秘体验的“可体验性”使其去神秘化,成为一种确实存在的意识状态并可以为人们所研究,无论导致这些特殊意识状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一个理论上的悖论是,纯粹体验的特征使它不存在于我们的常识经验中。在常识经验中,我们的意识活动习惯于二分模式,以至于纯粹体验一旦成为意识体验,一旦成为反思,它的“纯粹性”就消失了。为此,詹姆斯用“当下的瞬间场” (instant field of the present)这一概念来解释什么是他所谓的生活中的纯粹体验:“当下的瞬间场永远是在纯粹状态中的体验,是朴实无华的未经限定的现实性,是一个单纯的

25、这,还未分别成为事物和思想,仅仅是可以潜在地归类为客观事实或10为某人关于事实的意见。 ”1051 在实际体验中,詹姆斯也认为 “只有新生婴儿,或者由于从睡梦中猛然醒来,吃了药,得了病,或者挨了打而处于半昏迷状态中的人,才可以被假定为对于这具有十足意义的纯粹体验” 1065。在普通人那里, “纯粹体验之流一来,就用重点充实自己,那些突出部分被同一化、固定化和抽象化” 11139。也就是说,纯粹体验几乎不能为人们直接体验, “因为只要人们有意识地去感觉或知觉,他已经按照概念的范畴规范了这种意识。然而,这恰恰证明了纯粹体验是概念的素材” 11139。 另一方面,在各种不同体系的宗教文本中却多有类似

26、于纯粹体验的报告记录。比如,基督教神秘主义文本中关于一个人感到自身与自然事物无差别的体验记录:“我内心的某个东西,使我觉得自己是属于某个更大的东西我觉得自己与草、树、鸟、虫合一,与一切自然事物合一。我单纯为存在这一事实欢喜,为成为这一切绵绵细雨、云彩、树干等等的一部分而欣喜若狂。 ”12283 一个人感到自身与周围对象在知觉上无界限地合一,心理自我感与物理对象处于一个无差别的统一场中,消泯了自我与对象的分界。这种状态的一个更清晰描述来自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 ,他在 1922年 8月写下了他的第一次这种体验:处于这种情况的头一天,我有了第一次不可思议的体验。我看到一个男人在那里修路,那个男人就是我,他手上拿的鹤嘴锄是我,他敲打的那块石头也是我,路旁的小草和他身边的大树也都是我,我几乎能和他一样地感觉和思考。连微风吹过树梢,吹过草上一只蚂蚁的感觉,我都能接收到。鸟儿、灰尘、噪音都是我的一部分。就在这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